学术投稿

广西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调查

张桂云;郑锡文;刘伟;梁富雄;曲书泉;毛宇嵘;王岚;陈杰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吸毒人员, 静脉注射吸毒
摘要:目的 了解广西百色地区吸毒人群中HIV感染的流行情况及HIV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上述地区325名吸毒人员进行了调查和血清HIV抗体检测.结果 共检出HIV感染者116例,HIV感染率为35.7%.与HIV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静脉注射吸毒及共用注射器,有静注毒品史者HIV感染率为40.9%(114/279),无静注史者为4.3%(2/46).广西吸毒人群中共用注射器现象十分严重,占76.7%.结论 广西吸毒人群HIV感染率高,流行的危险性很大,需进一步开展干预措施.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脑肿瘤猴病毒40的感染状况及来源研究

    目的 探讨人脑肿瘤猴病毒40(SV40)的感染状况及来源.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斑点杂交方法,检测人脑肿瘤组织516份,健康人外周血80份,精液50份,人胚胎组织100份,正常人脑组织30份以及SHG44和BT32 5两株人脑胶质瘤细胞系中SV40的DNA序列.结果 人脑肿瘤组织SV40 DNA阳性率为36.4%(188/516);健康人外周血16.3%(13/80);精液22.0%(11/50);人胚胎组织8.0%(8/100);正常人脑组织6.7%(2/30).SHG44及BT325两株细胞中也分别检测出SV40的DNA序列.人脑肿瘤组织、健康人外周血及精液与健康人脑组织及人胚胎组织阳性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①人脑肿瘤有较高的SV40感染率;②SV40与人脑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③SV40可能通过水平和垂直两种途径在人群中传播.

    作者:步星耀;章翔;张旭;易声禹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一起矿区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随我国计划免疫的逐步完善,流行性腮腺炎很少有暴发流行,但在一些山区人口集中的地方仍可见到.我们对矿区波及25例的暴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特征分析.疫情集中于子弟学校9个班,24例为一至五年级小学生,另1例为成人(工人).

    作者:温晓辉;赵守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我国青年人群1997/1998年甲1型流感病毒株抗体分析

    流感病毒以其抗原结构易于发生变异而著称.我们1997年秋和1998年春两次对国内青年人群进行流感抗体检测,发现1994年以来人群对甲1型流感病毒(H1N1)抗体大幅度下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全军流感样疾病防治协作组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北京地区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一个整群、分层、随机的调查

    目的 对北京市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用整群、分层、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常住人口中18~70岁的2486人进行问卷调查作为初筛,了解按Manning标准加以补充(含便秘)及按罗马标准判断的有症状人群的检出率,再对筛出有症状的部分人在医院进行以排除结肠器质性疾病为目的的精查,根据精查的正确率对普查结果校正后估算出点患病率.对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对部分患者作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结果 推测北京市有症状符合Manning标准的IBS患病率为7.26%,符合罗马标准的患病率为0.82%,分层研究表明患病率在城区(10.50%)和郊区(6.14%)差异有显著性(P<0.001),18~40岁为常见的患病年龄段(51.6%),男女比例接近.经多因素回归分析,痢疾、受凉和凉食为具可能性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3.0、1.55及1.24,且IBS有心理异常倾向者的比例较高.结论 IBS是北京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痢疾、受凉和凉食等可能是诱发的危险因素,应积极予以控制.

    作者:潘国宗;鲁素彩;柯美云;韩少梅;郭慧平;方秀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新中国黑热病流行病学与防治成就

    黑热病亦称内脏利什曼病,原是危害我国人民严重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流行于长江以北的广大农村,涉及16个省、市、自治区.解放前由于缺乏防治措施,黑热病不断蔓延发展,造成大批人群的死亡.

    作者:王兆俊;熊光华;管立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不断提高本刊学术水平——本刊总编辑寄语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自1981年创刊至今已走过令人难忘的20年,将要步入更加美好的21世纪.由于上级学会的正确领导和编委会与编辑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广大读者的厚爱与支持,使本刊发生了有目共睹的显著变化.当然对于今天来说所有这些取得的成绩已成为过去,只能作为今后前进道路上的新起点.

    作者:魏承毓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定性研究方法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和现代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也在相应地扩大.从急性病到慢性病,传染病到非传染病,以及从疾病到健康.

    作者:张孔来;刘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广州地区1997~1998年外籍和境外人员艾滋病及梅毒血清学监测

    为防止传染病从境外传入我国,1997~1998年对自广州入境的95个国家3683名外籍人员和765名境外(华侨、港、澳、台)人员实施了艾滋病、梅毒血清学监测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黎满全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太原地区老年人根面龋齿发病情况调查

    根面龋齿(根龋)是指发生在釉牙骨质界下根面的龋坏,是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患.为了解太原地区根龋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于1995年对太原地区某工厂55~70岁以上离退休职工 400人的根龋进行调查.

    作者:赵彬;刘瑛年;范勇斌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广西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调查

    目的 了解广西百色地区吸毒人群中HIV感染的流行情况及HIV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上述地区325名吸毒人员进行了调查和血清HIV抗体检测.结果 共检出HIV感染者116例,HIV感染率为35.7%.与HIV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静脉注射吸毒及共用注射器,有静注毒品史者HIV感染率为40.9%(114/279),无静注史者为4.3%(2/46).广西吸毒人群中共用注射器现象十分严重,占76.7%.结论 广西吸毒人群HIV感染率高,流行的危险性很大,需进一步开展干预措施.

    作者:张桂云;郑锡文;刘伟;梁富雄;曲书泉;毛宇嵘;王岚;陈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老年人唾液流速、pH值及缓冲力与牙齿磨损的关系

    牙齿磨损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的牙病,其病因多数学者认为与酸蚀和机械磨损因素有关.唾液是牙齿所处的重要外环境,有关唾液分泌量及成分对牙齿磨损的影响的研究较少,有报道老年人唾液量的减少可能加重磨损,目前国内有关的研究尚未见到.笔者旨在调查老年人唾液流速及pH值及缓冲力的变化,探讨其与牙磨损的关系.

    作者:姜毅;于普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农村居民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及死亡人数变化趋势

    目的 估价农村居民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1976~1995年AMI住院及死亡病例,以每5年为一个阶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第4阶段与第1阶段比较,农村AMI住院人数增加了264.6%,死亡例数增加了129.4%,住院病死率下降了37.2%,女性住院人数增长显著高于男性,分别为375.0%和207.4%(卡方检验,P<0.05);女性住院病死率也高于男性,分别为19.8%和13.6%(卡方检验,P<0.05).结论 农村居民AMI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住院病死率呈下降趋势.

    作者:张振岭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太仓农村地区女性胆囊结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概括太仓农村地区女性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5个村,对35~79岁的居民进行B超检查,共检出女性胆囊结石病例144例(其中现患病人105例,既往手术病人39例),选取女性随机人群对照371例,实施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年龄(OR=1.80)、胆石症家族史(OR=3.66)、高血压病史(OR=1.93)、饮用深井水(OR=0.54 )、喜食肥肉(OR=1.77)、多孕次(OR=1.44)、绝经(OR=1.67) 等因素与胆囊结石的OR值有显著性.结论 年龄、胆石症阳性家族史、高血压、喜食肥肉、多孕次、绝经与当地女性胆囊结石有关,饮用深井水有保护作用.

    作者:庄勋;李立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我国某县有偿献血员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调查

    目的 了解我国有偿献血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和流行因素,以及对艾滋病的知晓率.方法 1999年3月选择我国中部某县农村,以自然村为单位,对18~60岁的成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静脉血作HIV及HCV检测.结果 在730名农民中共检出22例HIV感染者,其中有偿献血员的感染率为9.1%(19/210),非献血员的感染率为0.6%(3/530);210名献血员中有献血浆史者的HIV感染率(25.9%)高于无献血浆者(2.6%),每年献血超过10次者的感染率(13.5%)高于不足10次者(2.8%),1995年前开始并结束献血者感染率(18.3%)高于1996年以后开始献血浆者(1.4%).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KAP)调查阐明献血员对这方面知识十分缺乏.结论 我国局部地区有偿献血员中存在HIV感染流行,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遏制经采供血传播艾滋病.

    作者:颜江瑛;郑锡文;张险峰;刘淑贞;张艺;王存林;刘世亮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中国1995~1998年艾滋病哨点监测报告

    目的 更科学地监测我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规划和进行干预活动提供准确的信息.方法 从1995年起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性传播疾病(STD)门诊就诊者、暗娼、吸毒者、长途卡车司机,以及孕产妇和供血员进行监测.结果 1995年首次监测的8个吸毒者监测哨点未发现HIV感染者,目前19个吸毒者监测哨点已有17个哨点发现了HIV感染者,在1995~1998年乌鲁木齐点HIV感染率从0%上升为28.8%,广西、广东均由1997年的1%上升为1998年的12.8%和10.4%,感染率高的为新疆伊宁(82.2%).监测哨点中其他人群 HIV感染率仍维持较低水平.发现HIV感染者的暗娼、STD门诊就诊者的哨点数和感染者人数逐年增加.吸毒者中静注毒品和共用注射器的比例也均有增加的趋势,暗娼中不使用避孕套的比例很高.结论 HIV感染在吸毒者中流行速度很快,其他人群存在流行潜在危险,提示我国亟需在吸毒者和暗娼中进行更有效的干预活动.

    作者: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协作组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中国布鲁氏菌病防治科研50年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35种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并被列为<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中二类传染病中之首.迄今该病已波及到世界五大洲,在 200多个国家中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人畜布病的存在和流行.

    作者:尚德秋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北京市城区中老年人髋部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索北京市中老年人髋部骨骼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今后开展髋部骨折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对北京市城区201例50岁以上髋部骨折病例和402名对照进行了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与髋部骨折危险性增加有关的危险因素有低钙饮食、30年前不经常站立活动、未服用钙剂、体质指数低、目前不经常体育锻炼、未曾在农村居住、工作性质为脑力劳动、髋部骨折阳性家族史和糖尿病.对于女性,绝经提前和哺乳时间短也是髋部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男性,身材高者容易发生髋部骨折.结论 髋部骨折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男性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

    作者:霍德政;李立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一起梅氏弧菌所致食物中毒的调查

    1998年10月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检验,证实为梅氏弧菌所致.当日晚在某饭店就餐有230人,餐后3~6 h有89人先后出现胃肠道症状,伴发热、头痛.

    作者:曲飞;姜淑红;曲守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恙虫病脑膜炎一例报告

    患者男性,28岁,农民.以畏寒发热6d,剧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1d,1994年8月30日入院.发病前10d曾在地里劳动,病后曾在院外用过青霉素、庆大霉素无效.入院查体:体温38.8℃,脉搏104次/min,呼吸20次/min,神志清楚.

    作者:李文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脑梗死患者载脂蛋白AI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载脂蛋白AI基因多态性频率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基因型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北京地区199例脑梗死患者及204例健康人的载脂蛋白AI基因启动子(MspI1,-75 bp)和第一内含子(MspI2,+83 bp)两个MspI酶切位点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LFP).结果 北京地区403例受检者中载脂蛋白AI基因启动子均以M1++和M1+-为主要基因型,第一内含子大多数为M2++基因型;脑梗组M1+-基因型频率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0.487 vs 0.368,P<0.05,OR=1.64);脑梗组M1+-/M2++单体型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437 vs 0.314,P<0.05,OR=1.70).结论 ApoAI基因5′端MspI位点M1+-基因型、M1+-/M2++单体型基因型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绿娅;顾云;吴桂贤;王薇;刘静;刘军;吴兆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