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寒证与温胆汤解析

张春晓;丁春明;桑希生

关键词:
摘要:在现行中医教材中,温胆汤常被解释为清胆之用,方证原来的胆寒证也被解释为胆热证,导致真实的胆寒理论丢失又与清胆、泻胆的方证相混淆,古方明确的胆寒被错解为胆热,使当今临床不能正确认识胆寒的病例,使得每有胆寒的病人被反复误诊的情况,因此,本文仅就这一理论进行回顾探讨,以求阐明被误读的胆寒证与温胆法.
中医药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从脾论治”肝纤维化对模型大鼠TIMP-2及MMP-2相关因子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寻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软肝颗粒组与活血化瘀四组.分别通过四氯化碳诱导成为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软肝颗粒组及活血化瘀组分别予软肝颗粒和大黄蛰虫丸灌胃,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对TIMP-2.(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MMP-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增殖的促进作用.结果:活血化瘀组与软肝颗粒组均可不同程度的增加MMP-2的表达及抑制TIMP-2的表达水平;以软肝颗粒组效果较好(P<0.05).结论: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的抑制及逆转作用较活血化瘀法更具优势.

    作者:王欣欣;卢秉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升阳活血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升阳活血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中心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3).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升阳活血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比较两种治疗方法下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症状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改善,并以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更优;另外,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38%(62/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 (51/63),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活血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应用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证候积分,其效果显著优于单独应用西药治疗.

    作者:申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衰老认识的相关性举隅

    衰老是机体不可避免的生命过程,深入研究衰老机制可能有助于延长人类寿限.本文通过对衰老相关文献整理,对两种医学体系于衰老过程的认识及干预手段的相似点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从中医学角度研究衰老的重要性,以期为衰老研究提供更广的思路.

    作者:梁华;兰辛键;李奇玮;朱明雪;尚雨嫣;刘璐;隋雨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四神丸治疗肠道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四神丸是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的经典方剂,临床用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肠道疾病疗效显著,本文通过回顾近十年来四神丸的实验研究发现,其主要集中于止泻、抗炎和肠保护等方面,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四神丸的作用机制提供有益借鉴,而以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为研究载体将是今后中药复方研究的重点所在.

    作者:蔺晓源;张倩倩;刘富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温肾暖宫方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目的:超声评价复发性流产患者服用温肾暖宫方后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复发性流产患者30例为治疗组,其中中药治疗组16例,西药治疗组14例,正常15例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及与正常组之间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及卵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患者子宫内膜明显增厚;子宫螺旋动脉、卵巢动脉阻力指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②停药后6个月内,中药治疗组成功妊娠率明显高于西药治疗组(P<0.05).结论:温肾暖宫方增强子宫内膜及卵巢血供,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增加妊娠成功率.

    作者:谢知慧;裴冬雪;尹璐;赵粉琴;武权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20例的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运动及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再静脉滴注尼莫地平8 mg/次,1天1次,连续给药1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芪明颗粒4.5g每天3次口服,连服3个月,治疗前后于餐后2h采用肌电图仪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胫神经的MCV、SCV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胫神经的MCV、S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1.67%,明显高于对照组5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可靠的方法,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宏颖;苏海玉;王永锟;张蓓蓓;李会敏;郭莹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逍遥散治疗肝气郁结型产后神志异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逍遥散治疗肝气郁结型产后神志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肝气郁结型产后神志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逍遥散组)及对照组(利培酮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量表)评定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PRS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逍遥散可以显著改善肝气郁结型产后神志异常患者的精神状态.

    作者:李明;高潇;柴剑波;褚丽丽;苏晶;王志婕;赵永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孙氏腹针对中风恢复期患者CD62p表达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

    目的:观察孙氏腹针对中风恢复期患者CD62p表达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腹针组,疗程均为2周.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静脉血中CD62p含量的变化,并选择健康志愿者30名测定参考值.选用简化的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评估孙氏腹针治疗下肢功能障碍的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D62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1);两组治疗后CD62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腹针组CD62p水平降低更为显著;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腹针组临床症状改善更为明显.结论:孙氏腹针结合体针对中风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有更好的改善,降低CD62p表达水平,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王一茗;孙贵才;徐轶尔;郑春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丹参(冻干)粉针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IL-6和IL-10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参(冻干)粉针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对炎症机制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丹参(冻干)粉针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中IL-6、IL-10水平.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中IL-6,IL-10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 <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血清中IL-6水平显著性降低,IL-10水平显著性升高(P<0.01);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血清中IL-6水平显著性降低,IL-10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冻干)粉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张洋;王明春;阿日棍;付殷;宓乐燕;李冀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曾庆琪教授经验方前列腺炎Ⅲ号

    目的:分析探讨前列腺炎Ⅲ号方,以总结曾庆琪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特点,供临床同道参考.方法:通过对前列腺炎Ⅲ号进行辨析,并介绍典型病案,以总结曾庆琪教授运用Ⅲ号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及对本病本质的认识.结果:前列腺炎Ⅲ号方的配伍严谨、临床效果显著,与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因病机相符合,可通过辨证论治将其广泛应用于男科疾病属脾虚肝郁、湿浊内蕴者.结论:前列腺炎Ⅲ号方在慢性前列腺炎等男科疾病的治疗上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焦刚亮;牛培宁;曾明月;刘云波;郭宏志;朱勇;曾庆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中西医研究概述

    复发性流产(RSA)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和妇科疑难病症.育龄期妇女的发病率大概1% ~3%,约10%~20%的妊娠孕妇会发生复发性流产[1],且有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复发性流产病因复杂,临床上排除了明确因素,仍约30%~40%原因不明,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现对近年来URSA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叶文娇;冯晓玲;商冬雪;孙可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唐英教授治疗儿童鼻窦炎经验总结

    儿童鼻窦炎临床极为常见,且易发、难治.可发生于幼儿,半岁左右婴儿亦不少见,儿童急性鼻窦炎全身症状比较重,兼见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因而常去他科就诊而延误专科治疗,从而转变为慢性,并产生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与身心健康.唐英教授根据三十多年临床经验,运用中医理论,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从调理小儿体质入手,注重肺脾同治,标本兼顾,疗效显著.

    作者:郝春花;唐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朱世楷教授治疗消化病常用药对举隅

    目的:总结朱世楷教授运用药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举例论述朱世楷教授诊疗消化系统疾病遣方用药的特色.结果:石榴皮、煨诃子、辣蓼草寒温并用,胃肠得和治疗腹泻;泽兰、黑大豆、路路通、褚实子养阴活血利水治疗肝性腹水;预知子、菝葜预防消化道癌病;猫爪草、金樱子、菟丝子抑菌治疗慢性肾病;生山楂、荷叶消浊降脂.结论:朱世楷教授运用常用药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临床上行之有效,深得患者信任和好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诸凡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颅脑损伤后精神异常60例

    目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颅脑损伤后精神异常的临床观察.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5年间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后(额叶损伤为主,病情稳定后出现精神异常)的患者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神经营养药物对于颅脑损伤后精神异常的治疗有显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士涛;杨宝义;魏静;潘立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中风后睡眠障碍的概况

    通过对近10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相关文献的分析归纳,将其疗法总结为:单纯针刺、耳针疗法、针刺配合其他疗法、灸法配合其他疗法、穴位埋线和穴位注射等.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如缺乏多中心、大规模的随机试验、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化治疗方案以及缺乏对针灸治疗PSSD的机制研究等问题,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

    作者:胡桢;倪光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李冀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加减验案三则

    升阳益胃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李冀教授临证时对辨证为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证者多以升阳益胃汤加减之,疗效颇佳,故本文举病案三则,以资参考.

    作者:吴全娥;李在斯;运峰;郑剑;石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杜仲有效成分β-萘黄酮对UVB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光老化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杜仲有效成分β-萘黄酮对中波紫外线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老化中的保护作用.方法:β-萘黄酮预处理正常和UVB辐射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MMP-1、Ⅰ型前胶原蛋白含量.结果:我们发现在正常和UVB照射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β-萘黄酮呈浓度依赖性的诱导Ⅰ型前胶原蛋白表达、抑制金属蛋白酶-1蛋白表达.结论:中波紫外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β-萘黄酮促进前胶原产生、抑制金属蛋白酶-1表达.这些结果表明天然植物成分β-萘黄酮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抗皮肤衰老药物.

    作者:刘大旭;高晓波;祁永华;李孟;王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中国古代抑郁症医案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挖掘中国古代抑郁症医案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中国古代40部医案古籍,搜集整理这些医案中与治疗抑郁症相关的中药记载,将其纳入数据库,利用统计学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研究整理的中国古代抑郁症医案中使用方剂150条,中药200种,用药总频数为2 370次.结果:核心单味药依次为香附、甘草、茯苓、半夏、生姜、白芍、栀子、苍术、陈皮、当归、白术、柴胡、川芎等;治疗抑郁症医案中以理气药、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为主要功效的药物为主;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脾、肺、胃、肝、心、肾为主.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了中药间的关联情况,得出药对的频繁项集.结论:从中国古代抑郁症医案得出的数据挖掘信息,丰富了抑郁症的历史文献研究,也对治疗抑郁症新药的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目标和思路.

    作者:陈婷婷;刘雅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痹宁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痹宁汤治疗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予痹宁汤治疗,对照组予秋水仙碱治疗,连续治疗10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血尿酸、白细胞、关节肿胀程度等指标.结果: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尿酸、甘油三酯、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试验组治疗后血尿酸、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均改善,试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痹宁汤治疗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临床疗效,能降低血尿酸,改善关节功能.

    作者:佟颖;陈德欣;李延;王丽芹;于雪峰;刘亚芮;程思佳;李一平;文慧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48例慢性心衰中医主要证候要素与理化指标的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心衰(CHF)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收集慢性心衰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统计CHF各证候要素与理化指标相互关系.结果:(1)有统计学差异的阳性理化指标:CHF组有WBC、LYM#、MONO#、NEUT#、RBC、HGB、MCH、MCHC、MPV、TG、AST、GGT、BUN、UA、Nt-proBNP及cTnI等16项指标;CHF阳虚证组有HGB、MCH、MCHC、HBDH、TC、TG、TBIL、DBIL、IBIL、BUN、Cr、UA等12项指标;CHF血瘀证组有TG、BUN等2项指标;CHF阴虚证组仅Cr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寻找到一些CHF主要证候要素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差异,将为CHF中医临床辨证客观化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韩额尔德木图;孟永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