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霞;王守富;刘惠霞;孙为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善用经方,疗效卓著.现将导师经方应用总结为以下几方面:信而好古,遵照经典原著应用经方;汤证一体,重视方证相应辨证论治;古为今用,拓展经方的临床应用范围;精准遣方,重视体质,强调应用经方组方的法度.并举医案一则,与同道共同学习.
作者:张献;鲁美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金银花有效成分木犀草素对UVB辐射致人皮肤光老化保护的作用.方法:采用UVB照射成纤维细胞,MTT法检测照射后的细胞增殖活性,确定光老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模型的UVB照射剂量;将金银花有效成分木犀草素作用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和MM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木犀草素在浓度(1、20、40 μM)时,对细胞活力没有细胞毒性;木犀草素在浓度(1、20、40 μM)促进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抑并呈浓度依赖性;浓度依赖性降低MMP-1的蛋白表达.结论:木犀草素能够通过抑制MMP-1基因和蛋白表达从而降低胶原蛋白的分解来保护皮肤,可能成为是一种有效的抗皮肤光老化治疗剂.
作者:张丽宏;张宁;刘国良;王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心血脂康(YXK)对AS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YXK低、高剂量组和阿乐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动物摄食正常颗粒饲料,模型对照组及YXK各组在摄食高脂饲料的基础上采用ipVD3加激发免疫反应的方法复制AS模型.各组动物连续灌胃90 d,检测血清TC、TG、LDL-C、HDL-C、Ca、SOD、MDA、NO、NOS、ET、IL-6、IL-18、CPR、TNF-α、sCD40L及APN并计算动脉硬化指数(AI)和脏器指数;取胸主动脉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指数、AI、血清TC、LDL-c、Ca、MDA、ET、IL-18、CPR、TNF-α和sCD40L显著升高(P<0.05),而SOD、NO、NOS和APN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YXK组可降低AS大鼠肝脏指数、AI、血清TC、LDL-c、MDA、TNF-α、IL-6、IL-18和sCD40L水平(P<0.05),并显著提高血清NO、NOS和APN水平(P<0.05).HE染色显示模型对照组主动脉可见内皮损伤,有粥样斑块形成,给药各组均可减少其主动脉损伤.结论:YXK通过改善AS模型大鼠脂质代谢、减少氧自由基损伤以及调节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或释放等功效,干预或减缓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黄霞;王守富;刘惠霞;孙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超声评价复发性流产患者服用温肾暖宫方后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复发性流产患者30例为治疗组,其中中药治疗组16例,西药治疗组14例,正常15例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及与正常组之间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及卵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患者子宫内膜明显增厚;子宫螺旋动脉、卵巢动脉阻力指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②停药后6个月内,中药治疗组成功妊娠率明显高于西药治疗组(P<0.05).结论:温肾暖宫方增强子宫内膜及卵巢血供,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增加妊娠成功率.
作者:谢知慧;裴冬雪;尹璐;赵粉琴;武权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通过对近10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相关文献的分析归纳,将其疗法总结为:单纯针刺、耳针疗法、针刺配合其他疗法、灸法配合其他疗法、穴位埋线和穴位注射等.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如缺乏多中心、大规模的随机试验、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化治疗方案以及缺乏对针灸治疗PSSD的机制研究等问题,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
作者:胡桢;倪光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慢性心衰(CHF)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收集慢性心衰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统计CHF各证候要素与理化指标相互关系.结果:(1)有统计学差异的阳性理化指标:CHF组有WBC、LYM#、MONO#、NEUT#、RBC、HGB、MCH、MCHC、MPV、TG、AST、GGT、BUN、UA、Nt-proBNP及cTnI等16项指标;CHF阳虚证组有HGB、MCH、MCHC、HBDH、TC、TG、TBIL、DBIL、IBIL、BUN、Cr、UA等12项指标;CHF血瘀证组有TG、BUN等2项指标;CHF阴虚证组仅Cr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寻找到一些CHF主要证候要素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差异,将为CHF中医临床辨证客观化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韩额尔德木图;孟永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观察三痹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足跖肿胀度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确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制备大鼠AA模型,容积法测量关节肿胀程度,X线观察各组大鼠足部骨侵蚀情况,酶联免疫法观察细胞生长因子IL-6、IL-10及MCP-1含量.结果:三痹汤中、高剂量组和雷公藤组大鼠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无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均优于模型组大鼠的X线表现;三痹汤中、高剂量及雷公藤组均能明显抑制AA大鼠炎症性足肿胀;三痹汤通过抑制AA大鼠IL-6及MCP-1异常分泌和促进IL-10合成,延缓AA大鼠炎症进展.结论:三痹汤可能通过抑制IL-6、MCP-1的致炎效应和提高IL-10抑制炎症反应,改善骨质破坏.可能是三痹汤治疗AA大鼠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祁永校;张春芳;纪德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寻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软肝颗粒组与活血化瘀四组.分别通过四氯化碳诱导成为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软肝颗粒组及活血化瘀组分别予软肝颗粒和大黄蛰虫丸灌胃,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对TIMP-2.(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MMP-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增殖的促进作用.结果:活血化瘀组与软肝颗粒组均可不同程度的增加MMP-2的表达及抑制TIMP-2的表达水平;以软肝颗粒组效果较好(P<0.05).结论: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的抑制及逆转作用较活血化瘀法更具优势.
作者:王欣欣;卢秉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颅脑损伤后精神异常的临床观察.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5年间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后(额叶损伤为主,病情稳定后出现精神异常)的患者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神经营养药物对于颅脑损伤后精神异常的治疗有显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士涛;杨宝义;魏静;潘立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杜仲有效成分β-萘黄酮对中波紫外线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老化中的保护作用.方法:β-萘黄酮预处理正常和UVB辐射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MMP-1、Ⅰ型前胶原蛋白含量.结果:我们发现在正常和UVB照射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β-萘黄酮呈浓度依赖性的诱导Ⅰ型前胶原蛋白表达、抑制金属蛋白酶-1蛋白表达.结论:中波紫外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β-萘黄酮促进前胶原产生、抑制金属蛋白酶-1表达.这些结果表明天然植物成分β-萘黄酮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抗皮肤衰老药物.
作者:刘大旭;高晓波;祁永华;李孟;王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复发性流产(RSA)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和妇科疑难病症.育龄期妇女的发病率大概1% ~3%,约10%~20%的妊娠孕妇会发生复发性流产[1],且有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复发性流产病因复杂,临床上排除了明确因素,仍约30%~40%原因不明,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现对近年来URSA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叶文娇;冯晓玲;商冬雪;孙可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拟消更散对抗雌激素类药治疗后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把60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自拟消更散治疗,对照组给予谷维素+维生素B6治疗.采用QLQ-C30(V3.0)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和中医症状评分法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总体健康状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子量表各领域中的单项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部分单项症状外,剩余各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消更散能明显改善抗雌激素类药治疗后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卢海松;王祥麒;姬卫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王行宽教授是第二、三、四、五批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临证50余载,对内科疑难杂症及急危重症为擅长,对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及内分泌疾病研验尤精,精研阴阳五行学说,深谙其相互消长、生化、制约之规律,尤洞晓脏腑相关学说,治疗疑难杂症每多采取多脏调燮、综合治疗的方案,习用隔一脏、隔二脏乃至隔三脏的治疗策略,非常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十分注重肝脏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对其他脏腑的影响,倡导“杂病治肝”的学术观点.
作者:范洪桥;刘丽芳;王行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挖掘中国古代抑郁症医案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中国古代40部医案古籍,搜集整理这些医案中与治疗抑郁症相关的中药记载,将其纳入数据库,利用统计学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研究整理的中国古代抑郁症医案中使用方剂150条,中药200种,用药总频数为2 370次.结果:核心单味药依次为香附、甘草、茯苓、半夏、生姜、白芍、栀子、苍术、陈皮、当归、白术、柴胡、川芎等;治疗抑郁症医案中以理气药、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为主要功效的药物为主;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脾、肺、胃、肝、心、肾为主.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了中药间的关联情况,得出药对的频繁项集.结论:从中国古代抑郁症医案得出的数据挖掘信息,丰富了抑郁症的历史文献研究,也对治疗抑郁症新药的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目标和思路.
作者:陈婷婷;刘雅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 V2.5和SPSS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胶质瘤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1984年1月-2015年10月以来中医药治疗胶质瘤的文献,建立方剂数据库,分析药物的频次和关联规则,对方剂中药物配伍规律进行分析;并对药物的性味、归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中医药治疗胶质瘤的方剂88首,涉及不同的中药共232种.确定了12个核心药物配伍,六首新方剂和八个高频药群.结论:治疗胶质瘤方剂以平肝熄风、破瘀散结,补气养血和健脾化湿为主,并以辛、苦、甘味,归肝、肾、脾和肺经的中药居多,为中医药临床治疗胶质瘤提供依据.
作者:朱迎君;周莉;樊永平;王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芳香化酶抑制剂(AI)是目前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用药后患者经常出现骨关节症状(如关节痛、骨痛、晨僵、脉管综合征等),病人难以忍受,导致放弃治疗.笔者采取中医药方法,以内服中药补肾调肝为本,通络化瘀止痛为标,同时配合外治疗法,改善病人骨相关症状,使其能坚持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完成整个疗程.
作者:徐涛;高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手法中,摩腹法对积滞伤脾型小儿疳积证治疗的作用,探讨其有效性,并在临床上推广.方法:病例来源皆为2015年-2016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的儿科病房小儿疳积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小儿推拿手法治疗中,以摩腹法配合补脾经、按揉足三里等手法治疗积滞伤脾型小儿疳积证.并给予儿科入院其它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积滞伤脾型小儿疳积证的推拿治疗,其中包括揉板门、中脘穴、天枢、分腹阴阳、补脾经、按揉足三里等手法.同样给予儿科其他入院常规治疗.结果及结论:摩腹法可有效的代替传统小儿推拿手法中揉板门、揉中脘、揉天枢以及分腹阴阳手法的使用.
作者:尤卓;关睿谦;塔娜;周泉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明确胆病一号方对胆结石是否有疗效作用.方法:将61例胆结石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胆石利通片口服,1次5片,1日3次,饭后温水服用;治疗组给予胆病一号方,早晚两次300 mL空腹温服,采用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石情况以及患者胆绞痛有无缓解,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42%,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病一号方治疗胆结石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优势,排石效果明显,能够明显减轻患者胆绞痛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副作用,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石光煜;吕勃川;高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化学治疗,化疗方案替吉奥胶囊+奥沙利铂注射液,3周为1个周期,化疗进行2个周期.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化瘀中药煎剂,150 mL/次,2次/d.3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6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实体瘤客观疗效总有效率为53.84%、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82.05%,对照组实体瘤客观疗效总有效率为46.15%、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56.41%,两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7,P <0.05),两组实体瘤客观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PS评分、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善,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EA、CA19-9均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恶心呕吐、腹泻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瘀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能降低单纯化疗的不良反应,适用于晚期胃癌患者.
作者:赵晓宁;薛文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采用代谢轮廓及代谢径路分析方法揭示十精丸对大鼠皮肤光老化模型干预作用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以经典的SD大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即紫外线照射大鼠皮肤诱导大鼠产生皮肤光老化,对血清中抗氧化酶系活力、羟脯氨酸含量及病理学观察方面对模型组大鼠进行评价,同时给予十精丸进行干预,采集实验过程中大鼠夜尿供代谢组学分析,通过对模型复制及十精丸给药过程中的大鼠尿液的轨迹变化及差异代谢物标记物的代谢径路及关键靶点分析,阐明大鼠皮肤光老化的发病机制及十精丸对其干预作用的作用机制,并利用已发掘的关键代谢物及代谢酶用于皮肤光老化的预防及治疗研究.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SOD、HPY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给予十精丸干预后上述各项指标及组织病理学呈回调趋势,向空白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尿液代谢组学分析发现,模型组大鼠在紫外光照过程中,体内代谢发生巨大变化,通过对海量代谢物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及差异代谢的深入挖掘发现,与大鼠皮肤光老化过程密切相关6个代谢物,即花生四烯酸、L-半胱氨酸、牛磺酸、L-精氨酸、肌酐、L-鸟氨酸.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尿液代谢组学技术可用于大鼠皮肤光老化的发病机制研究,十精丸可能通过对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的关键代谢酶及代谢物发挥干预皮肤光老化的治疗作用.
作者:雷双媛;徐姣;谷建梅;吴苏礼;祁永华;刘国良;姜玲;陈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