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脾论治”肝纤维化对模型大鼠TIMP-2及MMP-2相关因子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欣欣;卢秉久

关键词:从脾论治, 肝纤维化, 软肝颗粒
摘要:目的:观察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寻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软肝颗粒组与活血化瘀四组.分别通过四氯化碳诱导成为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软肝颗粒组及活血化瘀组分别予软肝颗粒和大黄蛰虫丸灌胃,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对TIMP-2.(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MMP-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增殖的促进作用.结果:活血化瘀组与软肝颗粒组均可不同程度的增加MMP-2的表达及抑制TIMP-2的表达水平;以软肝颗粒组效果较好(P<0.05).结论: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的抑制及逆转作用较活血化瘀法更具优势.
中医药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十精丸对大鼠皮肤光老化干预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采用代谢轮廓及代谢径路分析方法揭示十精丸对大鼠皮肤光老化模型干预作用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以经典的SD大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即紫外线照射大鼠皮肤诱导大鼠产生皮肤光老化,对血清中抗氧化酶系活力、羟脯氨酸含量及病理学观察方面对模型组大鼠进行评价,同时给予十精丸进行干预,采集实验过程中大鼠夜尿供代谢组学分析,通过对模型复制及十精丸给药过程中的大鼠尿液的轨迹变化及差异代谢物标记物的代谢径路及关键靶点分析,阐明大鼠皮肤光老化的发病机制及十精丸对其干预作用的作用机制,并利用已发掘的关键代谢物及代谢酶用于皮肤光老化的预防及治疗研究.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SOD、HPY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给予十精丸干预后上述各项指标及组织病理学呈回调趋势,向空白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尿液代谢组学分析发现,模型组大鼠在紫外光照过程中,体内代谢发生巨大变化,通过对海量代谢物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及差异代谢的深入挖掘发现,与大鼠皮肤光老化过程密切相关6个代谢物,即花生四烯酸、L-半胱氨酸、牛磺酸、L-精氨酸、肌酐、L-鸟氨酸.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尿液代谢组学技术可用于大鼠皮肤光老化的发病机制研究,十精丸可能通过对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的关键代谢酶及代谢物发挥干预皮肤光老化的治疗作用.

    作者:雷双媛;徐姣;谷建梅;吴苏礼;祁永华;刘国良;姜玲;陈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孙氏腹针对中风恢复期患者CD62p表达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

    目的:观察孙氏腹针对中风恢复期患者CD62p表达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腹针组,疗程均为2周.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静脉血中CD62p含量的变化,并选择健康志愿者30名测定参考值.选用简化的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评估孙氏腹针治疗下肢功能障碍的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D62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1);两组治疗后CD62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腹针组CD62p水平降低更为显著;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腹针组临床症状改善更为明显.结论:孙氏腹针结合体针对中风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有更好的改善,降低CD62p表达水平,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王一茗;孙贵才;徐轶尔;郑春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马云枝教授从肝辨治帕金森病经验简析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属于中老年人常见的致残疾病之一,是原发于黑质一纹状体通路的椎体外系变性疾病,因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缺失而导致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异常等一系列运动障碍症状[1].中医归属于“振掉”“强直”“肝风”等范畴.颤证病因病机复杂,历代医家对其论述各有微言,早于《素问·五常政大论》有“其病摇动”“掉眩巅疾”“掉振鼓栗”等描述,所谓的“掉”即震颤的意思,故将此类症状归于风象,与肝密切相关,为后世认识本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张改;沈晓明;马云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温肾暖宫方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目的:超声评价复发性流产患者服用温肾暖宫方后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复发性流产患者30例为治疗组,其中中药治疗组16例,西药治疗组14例,正常15例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及与正常组之间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及卵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患者子宫内膜明显增厚;子宫螺旋动脉、卵巢动脉阻力指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②停药后6个月内,中药治疗组成功妊娠率明显高于西药治疗组(P<0.05).结论:温肾暖宫方增强子宫内膜及卵巢血供,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增加妊娠成功率.

    作者:谢知慧;裴冬雪;尹璐;赵粉琴;武权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健脾化瘀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化学治疗,化疗方案替吉奥胶囊+奥沙利铂注射液,3周为1个周期,化疗进行2个周期.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化瘀中药煎剂,150 mL/次,2次/d.3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6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实体瘤客观疗效总有效率为53.84%、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82.05%,对照组实体瘤客观疗效总有效率为46.15%、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56.41%,两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7,P <0.05),两组实体瘤客观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PS评分、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善,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EA、CA19-9均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恶心呕吐、腹泻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瘀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能降低单纯化疗的不良反应,适用于晚期胃癌患者.

    作者:赵晓宁;薛文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颅脑损伤后精神异常60例

    目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颅脑损伤后精神异常的临床观察.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5年间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后(额叶损伤为主,病情稳定后出现精神异常)的患者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神经营养药物对于颅脑损伤后精神异常的治疗有显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士涛;杨宝义;魏静;潘立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升麻止泻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升麻水提物及其不同萃取成分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探索升麻治疗胃肠动力疾病的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在体实验,测量升麻水提物及其不同萃取成分对正常小鼠胃排空、肠推进的影响,并采用腹泻指数作为指标观察升麻及其萃取物对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的改善情况.结果:升麻水提物及其氯仿萃取部分可抑制腹泻小鼠模型的总排便数、稀便数、稀便率和腹泻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麻水提物及其不同萃取成分对正常小鼠的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升麻水提物能够减轻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程度,其主要有效成分存在于其氯仿萃取物中.

    作者:张建英;梁玲;聂坚;韦德勇;左爱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淫羊藿对雌性大鼠双侧卵巢摘除模型的影响

    目的:通过成年雌性大鼠双侧卵巢摘除模型(OVX)探讨淫羊藿对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水平、血清中血脂成分及胸腺、子宫、肾上腺、脾脏器比重的影响.方法:选取体质量在220~240 g大鼠60只,按体质量随机选取50只,进行两侧卵巢摘除手术;剩余10只大鼠进行假手术.双侧卵巢摘除手术的50只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淫羊藿高、中、低剂量组;假手术组作为空白对照组.给药治疗90天后,测定各组血清中雌二醇(E2),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CHO)的水平;测定各组肾上腺、脾、子宫、胸腺脏器比重系数.结果:淫羊藿高剂量组、淫羊藿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中E2含量明显升高(P<0.05),淫羊藿低剂量组也有升高OVX大鼠血清中E2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淫羊藿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OVX大鼠血清中HDL-C、TG、CHO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LDL-C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OVX大鼠血清中LDL、TG、CHO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DL水平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血清中HDL、LDL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G、CHO水平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淫羊藿高、中剂量组均可显著性提高OVX大鼠的肾上腺、脾、子宫的脏器系数(P<0.05).结论:淫羊藿能明显升高卵巢摘除大鼠血清中雌二醇水平,改善血脂,增加肾上腺、脾、子宫脏器比重系数.

    作者:张玉昆;牛雯颖;姜广坤;李凤金;肖洪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杜仲有效成分β-萘黄酮对UVB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光老化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杜仲有效成分β-萘黄酮对中波紫外线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老化中的保护作用.方法:β-萘黄酮预处理正常和UVB辐射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MMP-1、Ⅰ型前胶原蛋白含量.结果:我们发现在正常和UVB照射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β-萘黄酮呈浓度依赖性的诱导Ⅰ型前胶原蛋白表达、抑制金属蛋白酶-1蛋白表达.结论:中波紫外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β-萘黄酮促进前胶原产生、抑制金属蛋白酶-1表达.这些结果表明天然植物成分β-萘黄酮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抗皮肤衰老药物.

    作者:刘大旭;高晓波;祁永华;李孟;王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绝经相关症状“潮热”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潮热是围绝经期妇女常见、典型的症状,其频繁发作和严重程度影响着女性的工作、生活和睡眠,给广大女性造成生理及心理上的诸多痛苦,成为其就医的主要原因.传统医学认为潮热的病机主要是肾阴亏虚,同时涉及心、肝、脾多脏腑,但心在其发病中越来越占据核心位置;治疗上主要予滋肾、疏肝、调理情志,重视辨证论治,综合治疗,各具特色.现代医学认为体温调节中枢失衡是其主要因素,新研究确认KNDy神经元参与潮热的源头机制;治疗上仍以激素替代为首选,给药途径多样化,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绝经相关症状潮热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近5年来中西医关于本病的研究予以回顾.

    作者:张珊珊;陈赟;卢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王行宽教授基于“风咳”理论治疗乳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经验

    王行宽教授是第二、三、四、五批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临证50余载,对内科疑难杂症及急危重症为擅长,对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及内分泌疾病研验尤精,精研阴阳五行学说,深谙其相互消长、生化、制约之规律,尤洞晓脏腑相关学说,治疗疑难杂症每多采取多脏调燮、综合治疗的方案,习用隔一脏、隔二脏乃至隔三脏的治疗策略,非常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十分注重肝脏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对其他脏腑的影响,倡导“杂病治肝”的学术观点.

    作者:范洪桥;刘丽芳;王行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朱世楷教授治疗消化病常用药对举隅

    目的:总结朱世楷教授运用药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举例论述朱世楷教授诊疗消化系统疾病遣方用药的特色.结果:石榴皮、煨诃子、辣蓼草寒温并用,胃肠得和治疗腹泻;泽兰、黑大豆、路路通、褚实子养阴活血利水治疗肝性腹水;预知子、菝葜预防消化道癌病;猫爪草、金樱子、菟丝子抑菌治疗慢性肾病;生山楂、荷叶消浊降脂.结论:朱世楷教授运用常用药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临床上行之有效,深得患者信任和好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诸凡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摩腹法在积滞伤脾型小儿疳积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手法中,摩腹法对积滞伤脾型小儿疳积证治疗的作用,探讨其有效性,并在临床上推广.方法:病例来源皆为2015年-2016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的儿科病房小儿疳积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小儿推拿手法治疗中,以摩腹法配合补脾经、按揉足三里等手法治疗积滞伤脾型小儿疳积证.并给予儿科入院其它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积滞伤脾型小儿疳积证的推拿治疗,其中包括揉板门、中脘穴、天枢、分腹阴阳、补脾经、按揉足三里等手法.同样给予儿科其他入院常规治疗.结果及结论:摩腹法可有效的代替传统小儿推拿手法中揉板门、揉中脘、揉天枢以及分腹阴阳手法的使用.

    作者:尤卓;关睿谦;塔娜;周泉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宾彬教授“以通为用”治疗不育症临证心得

    宾彬教授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男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余载,尤其对男性不育症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经验,临床上“以通为用”治疗不育症,每获奇效,学生侍诊导师左右,收获颇丰,现选病案2则,以飨同道.

    作者:王从俭;陆海旺;林思伟;谭育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胆病一号治疗胆结石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明确胆病一号方对胆结石是否有疗效作用.方法:将61例胆结石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胆石利通片口服,1次5片,1日3次,饭后温水服用;治疗组给予胆病一号方,早晚两次300 mL空腹温服,采用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石情况以及患者胆绞痛有无缓解,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42%,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病一号方治疗胆结石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优势,排石效果明显,能够明显减轻患者胆绞痛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副作用,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石光煜;吕勃川;高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三痹汤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血清IL-6、IL-10及MCP-1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三痹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足跖肿胀度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确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制备大鼠AA模型,容积法测量关节肿胀程度,X线观察各组大鼠足部骨侵蚀情况,酶联免疫法观察细胞生长因子IL-6、IL-10及MCP-1含量.结果:三痹汤中、高剂量组和雷公藤组大鼠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无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均优于模型组大鼠的X线表现;三痹汤中、高剂量及雷公藤组均能明显抑制AA大鼠炎症性足肿胀;三痹汤通过抑制AA大鼠IL-6及MCP-1异常分泌和促进IL-10合成,延缓AA大鼠炎症进展.结论:三痹汤可能通过抑制IL-6、MCP-1的致炎效应和提高IL-10抑制炎症反应,改善骨质破坏.可能是三痹汤治疗AA大鼠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祁永校;张春芳;纪德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从脾论治”肝纤维化对模型大鼠TIMP-2及MMP-2相关因子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寻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软肝颗粒组与活血化瘀四组.分别通过四氯化碳诱导成为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软肝颗粒组及活血化瘀组分别予软肝颗粒和大黄蛰虫丸灌胃,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对TIMP-2.(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MMP-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增殖的促进作用.结果:活血化瘀组与软肝颗粒组均可不同程度的增加MMP-2的表达及抑制TIMP-2的表达水平;以软肝颗粒组效果较好(P<0.05).结论: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的抑制及逆转作用较活血化瘀法更具优势.

    作者:王欣欣;卢秉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初探中医防治芳香化酶抑制剂引起骨相关症状的思路及方法

    芳香化酶抑制剂(AI)是目前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用药后患者经常出现骨关节症状(如关节痛、骨痛、晨僵、脉管综合征等),病人难以忍受,导致放弃治疗.笔者采取中医药方法,以内服中药补肾调肝为本,通络化瘀止痛为标,同时配合外治疗法,改善病人骨相关症状,使其能坚持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完成整个疗程.

    作者:徐涛;高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栀早颗粒对肝郁痰结型ICPP女童性激素六项的影响

    目的:基于性激素六项的测定,观察栀早颗粒治疗肝郁痰结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60例ICPP女童口服栀早颗粒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三个时间点性激素六项水平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后ICPP女童的性激素六项水平均表现出下降趋势.治疗3个月后的性激素六项水平除孕酮外,余5项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性激素六项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复方栀早颗粒可降低ICPP女童性激素水平,是治疗ICPP的的有效方法.

    作者:车艳玲;李晶;马艳春;孙玉华;杨丽珍;张雪松;马宝柱;石光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四神丸治疗肠道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四神丸是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的经典方剂,临床用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肠道疾病疗效显著,本文通过回顾近十年来四神丸的实验研究发现,其主要集中于止泻、抗炎和肠保护等方面,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四神丸的作用机制提供有益借鉴,而以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为研究载体将是今后中药复方研究的重点所在.

    作者:蔺晓源;张倩倩;刘富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