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逐瘀通脉联合长春西汀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 hs-CRP、FIB水平变化的影响

刘国荣;李旗;田福玲;郑德松

关键词:逐瘀通脉胶囊, 长春西汀注射液, 慢性脑供血不足, Hs-CRP, FIB
摘要:目的:观察逐瘀通脉联合长春西汀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hs-CRP、FIB 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 A组口服逐瘀通脉胶囊;B组静脉输入长春西汀注射液;C组采用逐瘀通脉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三组都采用常规用药(抗血小板、营养神经,脑细胞活化剂)为基础治疗。观察比较各组血清hs-CRP、FIB 水平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C组治疗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与A组、B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A组治疗后血清中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西药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逐瘀通脉联合长春西汀协同作用可降低血浆中hs-CRP,FIB含量,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
中医药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探究坤泰胶囊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坤泰胶囊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11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戊酸雌二醇2 mg ,每天1次,治疗1个月。治疗组接受戊酸雌二醇1mg,每天1次,治疗1个月。治疗组患者给予坤泰胶囊,每天3次,每次4粒,治疗1个月。结果:对照组中显效有22例,有效有13例,总有效率为63.6%。治疗组的显效例数为28,有效有18例,总有效率83.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FSH、LH、E2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比对照组,治疗组中FSH和E2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 t=1.25,2.44,P<0.05)。结论:坤泰胶囊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瑞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现代名老中医辨治血尿特色探讨

    关键词:血尿临床缠绵难愈,治疗颇为棘手。本文将从病机概述、各家经验等方面对现代肾病名老中医辨治血尿的特色进行初步探讨,以飨同道。

    作者:王若溪;杨洪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段富津教授治疗不寐病验案举隅

    通过对段富津教授治疗不寐的验案进行分析,以示段富津教授的临证思路和辨证方法,以期为临床上治疗不寐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作者:梁雪;辜炳瑞;范睿;段富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杨进教授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验案举隅

    本文通过杨进教授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肺癌、脑梗死及神经官能症的验案举隅,说明该方具有宽胸散结、行气祛痰、通阳宣窍之功效,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武宜婷;杨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虫草益肾颗粒对膜性肾病大鼠生化指标及肾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虫草益肾颗粒对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 )所致膜性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除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外,余60只采用多次尾静脉注射C-BSA的方法制备膜性肾病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根据24h尿蛋白定量(24hUPQ)随机分为模型组、虫草益肾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西药对照组,每组12只。分组后开始灌胃给药,虫草益肾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中药溶液2.7g/kg/d,5.4g/kg/d,10.8g/kg/d(含颗粒量),西药组给予环孢素A(31.5mg/kg/d)联合醋酸泼尼松(0.945mg/kg/d)混悬液。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4周。多时间点测定24hUPQ,治疗结束采血检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等生化指标,取肾组织行光镜、电镜检查。结果:虫草益肾颗粒各剂量组24 hUPQ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血清TP、ALB水平升高,而TG、CHOL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下显示虫草益肾各剂量组肾脏病理损害较模型组减轻,电镜下肾小球基底膜(GBM)轻度增厚,上皮细胞下仅少量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突部分融合。结论:虫草益肾颗粒可降低膜性肾病大鼠尿蛋白、升高血浆蛋白水平,调节脂质代谢紊乱,改善肾脏病理改变。

    作者:宋立群;李慧;马艳春;张宜默;于思明;张慧杰;齐广瑞;沈泓昱;代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藤黄酸制备液相分离方法

    目的:分离制备藤黄中化学对照品新藤黄酸。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TLC、HPLC进行纯度鉴定,采用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制备液相法制得新藤黄酸纯度高于98%,符合化学对照品的质量要求。结论:制备液相法制备化学对照品新藤黄酸工艺简单、快速有效,成本低于常规硅胶柱层析。

    作者:林青华;张剑;李广雷;吴静义;余辉攀;张宏桂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韩新民教授儿科医案三则

    韩新民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儿科医教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思路新颖独特,疗效显著。今撷取韩新民教授儿科验案三则,以飨读者。

    作者:王店云;韩新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逍遥散抗大鼠肝纤维化活性部位的筛选

    目的:初步筛选出逍遥散抗大鼠肝纤维化的活性部位。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逍遥散提取物不同洗脱部位对肝纤维化大鼠ALT、AST、γ-GT、TBIL/HA、LN、PCⅢ、Ⅳ-C的影响。结果:20%醇洗脱组的ALT、AST、γ-GT,50%醇洗脱组的ALT、AST、γ-GT、TBIL、HA、LN、PCⅢ、Ⅳ-C,80%醇洗脱组的ALT、γ-GT、HA下降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结论:50%醇洗脱组的效果优于水洗组、20%、80%醇洗脱组,此部位为逍遥散抗大鼠肝纤维化的活性部位。

    作者:王业秋;任燕冬;刘海洋;张宁;陈巧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析健脾益肾在 COPD稳定期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COPD为临床常见慢性肺系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可逆的持续性气流受限。脾肾二脏在COPD发病、转归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稳定期中医以肺脾肾虚衰为主。本文从传统中医角度对肺与脾、肺与肾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强调了COPD稳定期健脾益肾的重要作用。

    作者:徐朋飞;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扶正解毒法干预宫颈 HR-HPV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法干预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体内血清IL-6的变化,探讨扶正解毒法干预宫颈HR-HPV感染的临床价值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中药联合组(口服扶正解毒汤联合外用清毒散),单纯中药上药组和西药上药组(α-干扰素),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HR-HPV病毒载量及血清IL-6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中药联合组分别与对照组中药上药组、西药上药组比较,症状、体征积分下降更明显,说明中药联合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药联合组与对照组中药上药组、西药上药组比较,病毒载量下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联合组能显著降低HPV载量值,且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药上药组和西药上药组;三组治疗前血清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联合组血清IL-6下降明显,而中药上药组和西药上药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扶正解毒法能有效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阻断宫颈疾病进展。

    作者:叶利群;楼凯凌;陈嫣;蒋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从“调中”论治不寐的理法方药探讨

    从中焦论治不寐,虽古已有之,但多未明确阐述其机理,致后世运用多仅停留于表面或一方一药,难以深入推广。导师临症从“次第”思想出发,深刻阐释分析了中焦脾胃在阳气潜降过程中的重要影响。阳气从阳位到达阴位必须经过中焦,倘若中焦壅滞,则阳气潜降必然受阻,单用龙骨、牡蛎、酸枣仁之属又怎能取效?临症必须首先。调中焦,为阳气潜降做好准备。尤其当今这个时代,嗜食生冷寒凉,过食肥甘厚腻,脾胃伤于寒湿者日多,中焦壅滞者比比皆是,故导师治疗不寐时常先从中焦入手,以“运脾化湿、和胃降逆”之法。调中焦,待中焦通利,则转“潜阳封髓”之法收工,则不寐多可取效,且疗效持久。

    作者:赵新鲜;郭立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程为平教授治疗癫痫的用药经验

    目的:通过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V1.1)软件,分析程为平教授治疗癫痫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程为平教授门诊接诊的癫痫患者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癫痫的药物使用频次、对药的配伍、组方特点等,分析程为平教授治疗癫痫的用药经验。结果:程为平教授治疗癫痫时强调治病求本、标本兼顾,治疗以补脑益髓为主,辅以熄风、化痰、开郁、散结。程为平教授确认药物组合及处方补脑止痫散为其治疗癫痫的核心方剂。结论:程为平教授以补脑益髓法为基本治疗原则,选用首乌、石斛、天麻、僵蚕、全蝎、远志、甘松并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癫痫特点突出、用药准确。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结果结合专家本人校审与其临床辨证论治心得基本吻合,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作者:闫禹竹;程为平;毕述玥;刘鹏;韩冬;肖飞;程光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刘以敏教授临床运用钱乙方经验撷菁

    刘以敏灵活运用钱乙的方剂治疗多种小儿疾病,用药攻不伤正,补不滞邪,或寒热并投,或消补兼施,多获良效。

    作者:何平;钟涛;金莉花;杨若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药泡洗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毒性30例

    目的:观察自拟方中药泡洗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应用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化疗后出现神经毒性的患者予中药进行泡洗治疗14天。结果:28例患者的周围神经毒性治疗后较前减轻,中位时间为(5.7±1.5)天。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自拟方中药泡洗治疗能减轻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毒性。

    作者:关洁珊;肖志伟;林丽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患者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通过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 CHD)的临床试验观察其对患者免疫炎症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并以此来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CHD的治疗机制。方法:筛选本院2007年6月~2013年8月的CHD患者242例,其中常规治疗组113例(A),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128例(B)。对治疗前后患者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4+、CD8+、CD4+/CD8+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进行检测,测定IgG、IgA、IgM免疫球蛋白含量和补体C3和C4的水平,检测抗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LDL)抗体,并对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两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常规治疗组活化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活化比例均低于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P<0.01),而sIL-2R水平高于后者(P<0.01);常规治疗组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补体C3和C4、ox-LDL抗体均显著高于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 P<0.01);老年CHD组hs-CRP、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通过调节CHD患者免疫相关指标来改善其疾病症状。

    作者:王凤儒;李凤霞;金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方配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复发转移性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采用自拟益气活血化瘀方配合FAC方案治疗,对照组27例,单纯应用FAC方案治疗。两组均于4周期化疗后评定疗效,分别观察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免疫学指标、肿瘤标志物等变化。结果:入组54例病例,无脱落病例,总有效率治疗组70.37%,对照组40.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KPS评分提高稳定率分别为92.59%,6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过程中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和恶心呕吐、神经毒性及心电图改变的发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指标变化,治疗组CD3+,CD4+及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3+、CD4+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CEA、CA153与本组治疗前及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能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吕宇;黄立中;毛丹;戴新军;杨菊;张思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诊断思路浅议

    笔者研习叶桂《外感温热篇》,揣摩其温病的理论框架,总结其诊断特色思路大致有三:首重湿邪诊察,其对温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次必验于舌,从苔辨病位、病性、并从舌形态判断病势转归及治疗;次察皮肤斑疹,辨识属热属湿,从而指导临床辨证治疗。

    作者:罗熙林;马维骐;刘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电针内关穴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电针内关穴治疗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后心脏功能发生的变化。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治疗组(10只),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建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治疗组予电针内关穴治疗,8周后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变。结果电针内关穴8周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的左房前后径(LA),左室前后径(LV),室间隔(IVS)及左室后壁厚度(PVPW)明显减小(P<0.01);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PS)明显升高(P<0.01);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F段斜率(MEF)、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PVE)及PVE/PVA明显升高(P<0.01),舒张晚期充盈峰值流速PVA明显降低(P<0.01)。 Tei指数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内关穴治疗糖尿病心肌病可明显改善大鼠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可有效评价其疗效。

    作者:肖凤英;崔金涛;张压西;贺劲;李敏;张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药冲洗胆道介入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中药冲洗胆道介入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疗效。方法:84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都接受常规治疗和ENBD手术,术后观察组用茵陈蒿注射液联合抗生素冲洗,对照组只采用抗生素冲洗,手术后比较胆总管内径、血清总胆红素和肝功能。结果:手术3天后无腹痛现象。两组患者的体温、黄疸指数、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改善或者消失。两组手术后胆总管内径缩小,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下降,观察组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改善值优于对照组(t=8.12,6.87,P<0.05)。结论:中药冲洗胆道介入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可以有效改善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效果优于单用抗生素冲洗。

    作者:康建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议藏医白脉疗法对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特色

    目的:探讨藏医白脉疗法对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治疗的可能机制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当前脑卒中的临床治疗趋势,以及藏医白脉疗法的内涵及治疗特点。结果:藏医白脉疗法采用内外并治的方法,调节脑卒中患者体内“隆”失调的状态,临床疗效较好。结论:藏医“白脉疗法”符合当前脑卒中从整体论治的治疗思路,且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毛萌;任小巧;仁青加;郭慧娟;祝日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