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响波;于妮娜;张法荣
目的:建立复方丹参降脂颗粒中牡荆素和金丝桃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进行测定,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mm ×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四氢呋喃-0.5%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0 nm ,柱温为32℃,流速为1.0 mL/min。结果:牡荆素和金丝桃苷分别在1300~2600ng(R2=0.9995)和1600~3200ng(R2=0.9997)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 n=6)分别为99.0%和99.1%, RSD分别为2.32%和1.72%。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作为复方丹参降脂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王智;高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参姜锁阳益气片对寒凝气滞血瘀证大鼠血清中6-酮-前列腺素F1a (6-keto -PGF1a)、血栓素B2(TXB2)及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试药(参姜锁阳益气片)高、中、低剂量组和中药(大株红景天胶囊)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采用肾上腺素加冰水浴复合低温冷冻法建立大鼠寒凝气滞血瘀证模型,各组ig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ig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2周。给药结束后,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6-keto-PGF1a、TXB2含量,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姜锁阳益气片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6-keto-PGF1a、TXB2含量(P<0.01);中、高剂量组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高剂量组血清中NOS活性升高(P<0.05)。结论:参姜锁阳益气片可以调控寒凝气滞血瘀证大鼠血液中6-keto-PGF1a、TXB2水平并能改善模型大鼠氧自由基代谢,这可能是其预防和治疗高寒环境下脏腑器官功能减退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贾丹兵;于淼;李乃民;李春杰;唐立明;朱宇;刘珊;巩沅鑫;魏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循经推拿结合超微定喘方治疗小儿哮喘热哮证,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哮喘热哮证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予超微定喘方,应用循经推拿疗法,并按中医护理常规护理。结果:临床控制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改善比较,在改善喘息、紫绀症状、发热、面色、大小便方面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循经推拿结合超微定喘方治疗小儿哮喘热哮证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月娟;卓彩虹;李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地黄饮子对快速老化小鼠P8线粒体通路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AD的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运用RT-PCR检测地黄饮子对SAMP8小鼠Caspase -3、Caspase -9、Apaf -1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观察小鼠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地黄饮子能下调海马Caspase-3 mRNA、Caspase -9mRNA、Apaf-1mRNA的表达,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黄饮子可通过对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的影响,抑制促凋亡基因,减少神经元的丢失,从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姚辛敏;王琪;周妍妍;袁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丸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周期性精神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50例周期性精神病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血府逐瘀丸,对照组采用复方炔诺酮治疗,两组均联合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BPRS 的评分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TESS )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BP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t=17.581, 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11,P<0.05),治疗后8周两组疗效相当,观察组不良反应(TESS)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57,P<0.05)。结论:血府逐瘀丸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周期性精神病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迎光;柯春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康脉软胶囊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61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康脉软胶囊治疗组(31例)和通塞脉片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康脉软胶囊对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动脉硬化闭塞症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途径。
作者:吕勃川;张百亮;王卓君;赵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中风早期不同中医证型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对肢体运动功能损伤、弛缓性麻痹及肢体痉挛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对1049例缺血性中风早期患者按美国国立研究院NIH-SS量表、简式FMI评分量表、弛缓性麻痹评分量表和修正的Ashworth在发病的当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入组当天中医各证型与痰病相关的证型NIHSS损伤,依次为痰热腑实证、痰热内闭证、痰湿蒙神证和风痰瘀阻证;经治疗,第21天后多证型逐渐减轻,其中以风痰瘀阻型改善佳。②入组当天中医各证型肢体运动功能受损不重,功能好的是风痰瘀阻证,差的是痰热腑实证;经治疗第21天后本组病人FMI积分上调,病情逐渐减轻,疗效佳的是阴虚风动证,差的仍是痰热腑实证。③入组当天中医各证型中发生弛缓性麻痹多的是风痰瘀阻证(256例,52.03%);经过治疗第21天后发生率虽然下调,仍以风痰瘀阻证居首位(135例,47.5%)。④入组当天,中医各证型发生肢体痉挛中仍以风痰瘀阻证为多(381例,60.80%);经治疗第21天风痰瘀阻证发生不减反增,仍高居各证型之首(469例,61.87%)。结论:①缺血性中风早期以痰热腑实证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和肢体功能损伤为严重,而与痰不相关的中医证型损伤较轻。②缺血性中风早期自始至终以风痰瘀阻证发生弛缓性麻痹和肢体痉挛的患者重,且到21天风痰瘀阻证发生肢体痉挛不减反增(169例,61.87%),仍居高不下,应引起注意。
作者:孙岸弢;王永炎;谢雁鸣;孙伟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初步筛选出逍遥散抗大鼠肝纤维化的活性部位。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逍遥散提取物不同洗脱部位对肝纤维化大鼠ALT、AST、γ-GT、TBIL/HA、LN、PCⅢ、Ⅳ-C的影响。结果:20%醇洗脱组的ALT、AST、γ-GT,50%醇洗脱组的ALT、AST、γ-GT、TBIL、HA、LN、PCⅢ、Ⅳ-C,80%醇洗脱组的ALT、γ-GT、HA下降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结论:50%醇洗脱组的效果优于水洗组、20%、80%醇洗脱组,此部位为逍遥散抗大鼠肝纤维化的活性部位。
作者:王业秋;任燕冬;刘海洋;张宁;陈巧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统计建国后中医治疗流感样病例常用药物,分析不同季节用药特点,以便为不同季节流感及流感样病例的治疗提供思路。收集建国后治疗流感样病例的验案,应用SQLServer2005建立病案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总结用药规律。统计结果发现冬春季解表清热药出现多,夏季以清热祛湿药为主,秋季除清热解表外,还可见补虚药。
作者:李悦;王秀莲;张建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舒乐冲剂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HPLC-UV方法对舒乐冲剂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应用此法对舒乐冲剂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进行了含量测定,经计算,两种主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1666mg/g、0.6818mg/g。结论:建立了以HPLC-UV法测定舒乐冲剂含量方法。方法学考察表明,其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和加样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绘制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0.9996~0.9998),说明此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舒乐冲剂质量控制的方法。
作者:张淑香;王萌影;田伟;王术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的早期干预对大脑皮质p53、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分次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阻塞(2vo)法制备模型,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2vo)组、立即针刺组、针刺治疗组,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处死,对脑组织切片行免疫组化法对p53、BD-NF表达情况予以检测。结果:模型组p53、BDNF表达高于对照组,2个月、3个月时表达进一步增高;在不同时间点,立即针刺组及针刺治疗组p53表达较模型组降低、BDNF表达增高;立即针刺组表达优于针刺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予以慢性脑缺血大鼠督脉电针治疗可改善缺血梗死灶边缘区p53、BDNF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更早给予督脉电针干预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刘丹;张子凡;单芳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藏医白脉疗法对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治疗的可能机制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当前脑卒中的临床治疗趋势,以及藏医白脉疗法的内涵及治疗特点。结果:藏医白脉疗法采用内外并治的方法,调节脑卒中患者体内“隆”失调的状态,临床疗效较好。结论:藏医“白脉疗法”符合当前脑卒中从整体论治的治疗思路,且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毛萌;任小巧;仁青加;郭慧娟;祝日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法干预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体内血清IL-6的变化,探讨扶正解毒法干预宫颈HR-HPV感染的临床价值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中药联合组(口服扶正解毒汤联合外用清毒散),单纯中药上药组和西药上药组(α-干扰素),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HR-HPV病毒载量及血清IL-6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中药联合组分别与对照组中药上药组、西药上药组比较,症状、体征积分下降更明显,说明中药联合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药联合组与对照组中药上药组、西药上药组比较,病毒载量下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联合组能显著降低HPV载量值,且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药上药组和西药上药组;三组治疗前血清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联合组血清IL-6下降明显,而中药上药组和西药上药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扶正解毒法能有效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阻断宫颈疾病进展。
作者:叶利群;楼凯凌;陈嫣;蒋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注射用双黄连(冻干)中高分子量物质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凝胶色谱柱( TSK-G2000SWxl,5μm,7.8mm ×300mm);以三氟乙酸-乙腈-水(0.05:20:80)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流速为0.7 mL/min。结果:注射用双黄连(冻干)中未检出高分子量物质。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好,适合检测注射用双黄连(冻干)中的高分子量物质。
作者:裴福成;苏德龙;李文春;任桂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归脾汤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达86.96%,治疗组有效率达1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脂TC、TG、LDL-C 和HDL-C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能有效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与血液流变学及各项血脂指标变化有关。
作者:刘雅琴;郑烈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风病的发病病机为气血逆乱,升降失常;脾胃居于中焦,是气机升之枢纽,是升清降浊之关键;痰、瘀、浊、毒源于中土,责之脾胃;治疗上降浊为先,浊邪不去,清阳不升;更加辨证论治,升降消补,圆机活法。
作者:于晓东;张淑贤;李晓东;翟凤娟;杨海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接骨木总苷片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方法:采用TLC方法对莫诺苷进行鉴别;HPLC法对接骨木总苷片进行了含量测定;并用浆法测定了接骨木总苷片中莫诺苷的溶出度。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有关片剂的规定,建立了对重量差异、崩解时限、重金属、砷盐和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结果:TLC法可很好的鉴别莫诺苷,阴性对照液无干扰;采用HPLC法确定莫诺苷的含量检测限度不得少于4.0%。精密度为3.206%,稳定性2.776%,重现性1.427%,平均回收率为99.63%。建立的方法都符合药典相关规定。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可靠,很好地满足了分析方法中的各项分析要求。
作者:杨炳友;卢清秀;朱晓清;杨柳;韩华;王秋红;匡海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对黑地黄饮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典型病例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黑地黄饮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和新药的开发奠定基础。
作者:孙响波;于妮娜;张法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模型组(模型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低剂量组、柴胡加龙骨牡蛎高剂量组、氟西汀组5组,每组10只。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方法造模,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海马BDNF的表达。结果: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表达降低( P<0.0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不同程度减轻上述变化。中药高剂量组与氟西汀组作用相近(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增加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的BDNF表达,这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的环节之一。
作者:王晓滨;孙荣华;胡继平;孔明月;刘树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针对直结肠癌相关基因bcl-2,观察灵芪胶囊抑制肿瘤作用机理。方法: SW480细胞体外培养,应用real-time PCR检测bcl-2 RNA的含量。结果:灵芪胶囊抑制bcl-2 mRNA表达。结论:灵芪胶囊具有抑制人源性直结肠癌SW480细胞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cl-2有关。
作者:刘玉斌;苏慧;尹蕊;李环;苏云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