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炎珍;陈丽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Smad(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颅脑外伤大鼠体内的表达.方法 建立大鼠颅脑外伤模型,检测血清中的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TGF-β1、Smad2、Smad3含量,以及脑组织中的TGF-1、Smad2、Smad3、炎症介质刺激组织因子(TF)的含量.结果 结果表明重度损伤组与中度损伤组、轻度损伤组、空白对照组、正常组相比较,脑组织皮质与海马神经细胞的变性、丢失严重,TGF-β1、Smad2、Smad3、TF血清蛋白的表达高,血清中Decorin的表达低.结论 TGF-β1/Smad信号通路与颅脑创伤诊断及损伤程度的判断关系密切,TGF-1信号因子可作为颅脑创伤的诊断、治疗、预后的判断指标.
作者:赖跃平;刘水源;陈建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喷他佐辛鼻腔给药用于全麻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剖宫产术患者120例,年龄22~32岁,体质量50~75 kg,ASA分级I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喷他佐辛组(观察组,n=60)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n=60).观察组麻醉诱导前30min鼻腔给予喷他佐辛0.5 mg/kg 2 mL,每侧鼻腔各1 mL;对照组鼻腔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期、麻醉维持期和麻醉恢复期记录产妇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高值和低值.分别记录新生儿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于麻醉诱导期、麻醉维持期和麻醉恢复期的收缩压高值(SBPmax)、舒张压高值(DBPmax)降低,心率高值(HRmax)降低(P<0.05),两组产妇SpO2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喷他佐辛鼻腔给药用于全麻剖宫产患者,产妇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对新生儿无影响.
作者:谢钱灵;巴鲁;肖全胜;李师阳;姚伟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当分娩镇痛产程中出现胎儿窘迫、胎盘早剥、脐带脱垂等产科紧急情况,需立即进行剖宫产手术,此时需要尽量缩短麻醉准备、操作及麻醉药物起效时间.尽管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中保留的硬膜外导管已经为硬膜外麻醉节约了建立麻醉给药通道的时间,但是一般常用局部麻醉药物仍然很难满足紧急手术对麻醉快速起效的要求.利多卡因盐酸盐水溶液理化性质稳定,具有麻醉阻滞效果确切、起效较快、中等时效、组织穿透力强、弥散广、心脏毒性低,以及无明显扩张血管作用等优点,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局麻药.文献报道碱化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1],但关于其在分娩镇痛紧急剖宫产术硬外膜麻醉中的应用报道较少.
作者:卢从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病原体种类很多,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5、10、16、19型及肠道埃可71病毒型和新肠道病毒,但常见为CA16型及EV71型[2].此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有关报道称我国每年3岁以下的儿童有40%都会感染手足口病[3],其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主要症状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发热、咳嗽、流涕、咽痛、流涎等症状.严重病例多发生于年龄<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病情危重可致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本文对手足口病普通患者除对症支持治疗外还采用严格消毒下疱疹穿刺引流配合治疗,现对其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修柳;林厚雄;褚静宇;汤志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永安市女性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年龄和基因亚型分布特点,为该市预防HPV疫苗的应用和宫颈癌的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我院进行宫颈分泌物HPV分型检查的门诊、体检及住院患者共3244名女性.每位女性都进行28种HPV基因亚型检测,包括15种高危型、3种疑似高危型、10种低危型.结果 永安市女性HPV的感染率为20.96%,常见高危型HPV基因亚型为HPV52,常见疑似高危型HPV基因亚型为HPV66,常见低危型HPV基因亚型为HPV44;425名女性为单一感染,255名女性为多重感染;年龄分组中≥60岁组女性HPV的感染率高为31.45%.结论 永安市女性常见高危型HPV基因亚型依次为HPV52、HPV16、HPV58、HPV39、HPV33,常见疑似高危型HPV基因亚型为HPV66,常见低危型HPV基因亚型依次为HPV44、HPV40、HPV42,高龄女性HPV感染率高.
作者:林联韵;高丽丹;吴莉春;江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孕早期血清标记物胎盘蛋白13 (PP13)、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PAPP-A)、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表达对预测子痫前期(PE)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择689例单胎孕妇,将其分为未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620例(对照组)及子痫前期12例(PE组),包括迟发型子痫前期11例,早发型子痫前期1例.孕11~13+6周时检测两组孕妇血清中PP13、PLGF、PAPP-A的水平.结果 对照组血清中PP13、PAPP-A、PLGF的浓度分别为(92.6±33.07) pg/mL、(51.76-±-6.42)ng/mL、(0.176±0.08) ng/mL,PE组血清中PP13、PAPP-A、PLGF的浓度分别为(85.38±31.7) pg/mL、(23.07±4.44) ng/mL、(0.052±0.032) ng/mL.PE组血清PP13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E组PAPP-A、PLG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项标志物预测子痫前期的筛查中,PAPP-A的敏感度为65.71%,特异度为47.84%;PLGF的敏感度为68.19%,特异度为47.10%;两种标志物联合对PE的筛查敏感度为69.38%,特异度为50.26%.结论 孕早期母体血清PAPP-A、PLGF可作为预测子痫前期发病的指标,联合这两种指标能使诊断效能提高.目前不能认为孕早期母体血清PP13可应用于迟发型子痫前期的预测.
作者:黄小玲;张少玉;任春霞;黄玉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肢体动脉发生炎症性、节段性的慢性闭塞性疾病,具有周期发作的特点,病情顽固[1].多发于20~45岁的年轻男性[2].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病后病程长,不易康复.严重影响患者的家庭生活及日常工作,易致患者悲观、烦躁,甚至抑郁、焦虑.我科采用蕲蛇酶配合中药治疗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发现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人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的恢复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为探讨蕲蛇酶配合中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效果,笔者收集我科收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蕲蛇酶配合中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后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和综合护理干预,现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殷骨头坏死时应用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常规后外侧入路的中远期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4例,均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随机分为A、B组各32例.A组术中采取DAA,B组术中常规后外侧入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卧床时间.随访2年,于术后1、6个月、2年时评价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度数.结果 A组手术时间高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2年时髋关节功能评分,髋臼前倾角与外展角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时,疗效均比较好,但在学习曲线阶段,直接前方入路并未比常规后外侧人路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颜来鹏;汤发强;胡世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G蛋白αq亚单位(Gαq)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mRNA表达水平,阐明Gαq与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或疾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4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10 mL,采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法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以46例匹配的正常人为对照.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中Gαq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清炎症指标CRP.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Gαq的mRNA水平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中重度银屑病的活动度(PASI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等于-0.515和-0.458).结论 Gαq可能作为负调节因素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作者:王勉;钱红燕;蔡良奇;黄一锦;商涛;石桂秀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烯丙雌醇片在预防先兆性早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近2年来我院治疗的72例先兆性早产孕妇为观察对象,按分段随机化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滴注硫酸镁及口服利托君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烯丙雌醇片.比较两组分娩孕周、延长孕周天数、早产率、血清性激素水平、用药不良反应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分娩孕周、延长孕周天数、足产儿分娩率及治疗后血清孕酮、雌二醇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改变(P>0.05).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和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烯丙雌醇片能有效延长妊娠时间,预防先兆早产效果显著,且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结局.
作者:姚敏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治疗Ⅳ期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Ⅳ期NB患儿16例,对其基本资料、病理类型、化疗情况、手术方式、自体干细胞移植情况、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绘制Kaplan meier生存曲线,与Ⅳ期神经母细胞瘤国内外治疗结果的Meta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共纳入16例患儿,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为5~98个月(中位年龄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12~45个月),全部患者均进行术前化疗并实施手术,术后根据危险度进行化疗,部分患者采用干细胞移植.16例患儿除1例放弃治疗于确诊后2月失访,其余15例中8例无病存活,4例患儿带病存活,3例死亡.结论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不但提高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远期生存率,并且可提高患儿中期部分缓解(PR)和完全缓解(CR)的概率.
作者:钟敏;汪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胃肠道癌症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胃癌、结肠和直肠癌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不良的环境因素及生活习惯,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而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且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也日益增多.胃肠道癌症手术创伤大、禁食及卧床时间长,而糖尿病可使机体代谢紊乱、机体修复和抗感染能力下降,从而使手术风险增加,因此,做好胃肠道癌症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期间的护理及管理越来越重要.本科自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共收治胃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经过精心护理及规范化血糖管理,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德尾;吴荔;李雷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PDCA循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1].本科室主要收治肝、胆、胰肿瘤患者,此类患者因术前、术后的营养和治疗需要,均予以留置深静脉导管.本科室通过对患者留置深静脉导管的维护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提高了护士对深静脉导管维护的质量,减少了留置深静脉导管的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文钦;王燕;林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过程中,正常参考范围不同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SH)对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行IVF/ICSI周期的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985例临床资料,根据TSH水平分为两区间即≤2.5 IU/ml(578例)和>2.5 IU/ml(407例).分析其临床结局.结果 两区间患者基本情况相对一致,其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等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TSH与早期流产呈正相关(P<0.05).结论 正常参考范围TSH水平对助孕结局无影响,但TSH高区间患者流产率可能上升,需予密切关注.
作者:姜雯雯;郑备红;廖秀花;陈晓菁;孙艳;朱素芹;邱淑敏;徐慧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诊治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阴道镜直视下宫颈活检诊断为CIN并在短期内行LEEP治疗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LEEP术后的转归情况.结果 LEEP平均手术时间12 min,平均出血量8 mL.132例患者中,阴道镜下活检和LEEP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完全相同的91例,总体符合率68.94%,LEEP术后病理级别下降9.85% (13/132),病理级别上升21.21% (28/132),病理标本切缘阳性率为4.55% (6/132).术后3个月宫颈创面愈合良好,术后6个月的总治愈率94.55% (104/110),病变残留发生率5.45%(6/110),复发率2.73% (3/110).结论 LEEP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面愈合快,安全可靠,对CIN治愈率高,病变残留和复发率低,诊治CIN临床效果较满意,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刘兆董;孙蓬明;高金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构建N-乙酰转移酶基因(NAA10)腺病毒表达载体,探讨其对食管癌细胞TE-1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PCR技术扩增NAA10全长编码基因,通过重组腺病毒表达系统将其克隆入pShuttle-IRES-hrGFP-1穿梭载体,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包装腺病毒颗粒Ad-NAA10.将携带人NAA10基因的腺病毒感染食管癌细胞TE-1,Western blot检测NAA10蛋白的表达,CCK-8检测其对TE-1细胞增殖的影响,碘化丙啶(PI)染色检测其对TE-1细胞周期的影响,Hoechst/PI双染检测其对TE-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NAA10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腺病毒颗粒Ad-NAA10能在TE-1细胞中正常表达;NAA10可以抑制TE-1细胞的增值,影响细胞周期分布,促进细胞凋亡.结论 NAA10通过G1期阻滞和诱导凋亡从而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为进一步确定食管癌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及探讨食管癌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韩俊永;陈金烟;王坤;薛士杰;金静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经伤椎两节段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经伤椎两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且为单个椎体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跨伤椎固定治疗组(27例)和经伤椎固定治疗组(35例),随访收集其疼痛缓解程度、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神经功能情况及并发症的相关资料.结果 经伤椎固定组的手术时间为65~190 (115.3±45.4) min,出血量为250~950 (460.5:105.4)mL;跨伤椎固定组的手术时间为55~160 (95.5±31.3) min,出血量130~600 (380.6±91.4)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神经功能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两组术后1年神经功能无明显差异.术后3天椎体高度恢复及疼痛缓解无明显差异;但术后1年疼痛缓解及椎体高度的维持经伤椎固定组要优于跨伤椎固定组.结论 经伤椎两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和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郑毓嵩;林金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微创是二十一世纪外科发展的一个热门话题,相对传统的开胸手术而言,胸腔镜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诠释了“微创”的主题.从1912年瑞典医生Ja-cobeus首次报道胸腔镜技术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早期该技术由于器械的限制,仅被应用在胸膜疾病的诊断和胸腔粘连的松解.近二十年来随着内镜摄像系统的发展和腔镜切割缝合器等内镜器械的出现,胸腔镜技术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期.现对近年来胸腔镜外科领域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郴;徐驯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腔内一站式治疗左髂静脉狭窄合并大隐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腔内一站式治疗左髂静脉狭窄合并大隐静脉曲张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采用静脉疾病严重程度评分(VCSS)评估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成功.不同CEAP分级的各组患者手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C1~2组术前(1.92±0.63)分,术后(0.54±0.51)分(P<0.01);C3~4组术前(5.31±2.44)分,术后(1.53±1.29)分(P<0.01);C5~6组术前(12.25±1.61)分,术后(4.57±0.73)分(P<0.01).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内一站式治疗左髂静脉狭窄合并大隐静脉曲张近期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作者:李荣宾;蔡旭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心功能不全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高,临床特征为神经激素系统激活以及血流动力异常,病因较为复杂,大多因功能性、器质性心脏疾病,导致心室射血与充盈能力受损,从而引起该病[1].临床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多于劳累过度、情绪激动、感染后加重,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程进展,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症状表现,并有心脏扩大症状[2].目前,临床大多采用常规药物提高患者心功能,不过老年病患对疼痛耐受性差,当症状发作时,易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影响睡眠质量,治疗依从性欠佳.鉴于此,临床在予以药物治疗时,还需采取护理措施,改善其心功能以及睡眠质量,使患者了解更多与疾病相关知识.为了了解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我院选取180例患者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荔红;王翠娥;陈碧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