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支气管哮喘优质化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梁美德;林月华;苏碧霞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 优质化, 护理, 儿童支气管哮喘, 气道高反应性, 患儿, 呼吸道感染, 综合作用, 炎症反应, 心理健康, 生活质量, 迁延不愈, 临床特征, 冬春季节, 呼吸困难, 反复发作, 发病, 可逆性, 胸闷, 死亡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持续性炎症反应,是多病因综合作用的疾病之一,以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胸闷和呼吸困难等.该病具有可逆性,但当病情严重时偶可导致死亡.儿童支气管哮喘往往容易反复发作,病情迁延不愈直到成年,可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对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阻碍[1].患儿多在3岁以内开始发病,以1~6岁患儿为主,发病常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发作季节集中于秋冬和冬春季节变换前后.
福建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床边交接班培训在重症内科护士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床边交接班是重症内科护士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在当前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化、公民法制观念日益增强的环境下,严格交接班管理对于提高交接班质量和提供安全、优质护理具有重要意义[1].为此,我们对50名重症内科护士进行床边交接班规范化培训.现对其实施方法与效果进行介绍.

    作者:余涵;李芸;周巧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对35例食管癌患者行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全胸腔镜下游离食管并清扫纵隔淋巴结、腹腔镜下游离胃及上腹部小切口制作管状胃、管状胃经食管床上提至左颈部进行食管胃吻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病例,手术时间(232.4±59.3) min,术中出血(202.3±88.1) mL,淋巴结清扫数目(27.1±14.8)枚.术后胸管留置天数为(3.9±1.1)d.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吻合口瘘2例,心律失常1例,乳糜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术后随访29例,失访6例,随访时间3~15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病例.结论 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技术上安全可行,可在临床上广泛开展.

    作者:鲍德胜;赵金树;陈金清;张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福建省基层院前急救资源现状调查

    目的 调查分析福建省9个地区(市)基层院前急救资源状况.方法 2013年12月以统一问卷方式对全省9个地区(市)基层院前急救机构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急救机构服务能力基本情况、人员队伍组成及硬件配置(车辆、院前急救设备)等.结果 福建省基层院前急救模式以依托型为主;急救专业人员缺乏,其中以中高级专业人员的缺乏尤为严重;救护车配置不足,车辆装备参差不齐.结论 福建省基层院前急救机构的现状有待改进,院前急救网络不健全,救护设备资源不足,专职急救医学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层次有待提高.

    作者:李敏;陈兵;钱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小剂量右美托嘧啶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宫颈锥切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宫颈锥切术患者术中使用小剂量右美托嘧啶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行宫颈锥切术.其中60例患者(对照组)术中使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另60例患者(观察组)术中使用小剂量右美托嘧啶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结果 术中心电监护显示,观察组、对照组麻醉前SBP、DBP以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麻醉后及手术结束后观察组SBP、DBP以及HR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SpO2在麻醉注射后一过性降低,大部分患者在增加吸入氧浓度后可快速恢复正常,仅2例患者需要面罩加压给氧辅助通气后才恢复正常.术中术后观察组VAS、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行宫颈锥切术患者使用小剂量右美托嘧啶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效果显著,且呼吸抑制发生率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苏醒质量好,安全有效.

    作者:许丽明;王宏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定位标志的应用解剖

    目的 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寻找术中定位标志,提供相关解剖学依据.方法 以尸体为标本,对胃周围的血管神经进行详细解剖,寻找腹腔镜下恒定出现的结构作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中定位标志.结果 中结肠动、静脉主干走行平面和方向比较固定,是横结肠系膜后叶中的突出标志;胰腺和左肾后方是一个相对广泛的无血管平面,胰周间隙多且与腹膜内其他间隙互相连通;胃左动脉位于胃胰襞里,恒定而显著,沿胃左动脉向根部逆行解剖,可显露腹腔干、肝总动脉和脾动脉近端.结论 胰腺、中结肠动静脉、胃左动脉位置恒定,在腔镜下易于识别,可作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定位标志.

    作者:林贤平;林加福;陈玲珑;董芳;陈国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士抬高机械通气患者床头依从性的作用

    品管圈(QCC)是指相同或相近工作场所的人,自发组织起来的运用科学品管工具来改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小圈子[1].机械辅助通气是ICU危重患者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其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高达7%~70%[2].降低VAP发生的关键是预防,半卧位被认为是预防VAP的有效护理措施之一.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有关VAP的预防指南指出,患者在没有医学禁忌的情况下应将床头抬高30°~45°,其循证等级是B级[3].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委会(JCI)也认为,拾高床头是护理危重症患者的一项核心措施[4].但临床实际执行情况令人担忧.2014年3-9月,我科针对护士抬高机械通气患者床头的依从性开展品管圈活动,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菁;陈鑫鑫;黄晓铭;陈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MRI结合高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与微量HBV-DNA的早期诊断

    目的 探讨MRI结合高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HSFQ-PCR)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CSHBC)与微量HBV-DNA的早期诊断作用.方法 共调查100例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对各例患者使用B超未发现CSH-BC且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FQ-PCR)未检出HBV-DNA者,再行MRI检查和高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HSFQ-PCR)进一步排查可能存在的CSHBC与微量HBV-DNA.结果 在100例CHB患者中,检出5例(5%) CSHBC同时存在微量HBV-DNA的患者,并给予抗病毒治疗.结论 应用MRI结合HSFQ-PCR法可在CHB中早期发现可能漏诊的CSHBC与微量HBV-DNA,对此类患者给予及时的抗病毒治疗可延缓病情向DSHBC与HCC进展.

    作者:陈南清;孙家敏;卢穗万;黄永清;陈俊辉;傅丽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引导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疗价值(附31例分析)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TNB)对肺部病变的诊疗价值.方法 在MSCT引导下选取佳穿刺点和路线,TNB取得病灶组织条标本.结果 31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取得病理诊断30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TNB过程中只要充分发挥MSCT机器优势,可避免TNB并发症的发生,提高MSCT引导下TNB的准确性和成功率,通过活检取得病理学资料,对肺部病变的鉴别及后续治疗具有极大的价值.

    作者:唐劲松;赵家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染料法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乳腺癌保腋窝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染料法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早期乳腺癌保腋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收治的118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常规行美蓝示踪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于术中未找到前哨淋巴结或前哨淋巴结冰冻病理阳性者,进一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118例患者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109例,检出率92.4%;共检出223枚,平均检出1.89枚/例;其中前哨淋巴结病理阳性39例,终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 48例.仅行SLNB的患者腋窝操作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分别为(4.3±2.5) min和(4.0±2.4)d,行ALND者相应时间分别为(15.7±5.8) min和(20.6±7.9)d,前者具有明显优势,且术后均未出现患侧上肢功能障碍、水肿、麻木、疼痛等不适.结论 美蓝染料法示踪前哨淋巴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乳腺癌保腋窝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林志武;林彩玲;韩蕾;陈晓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小儿支气管哮喘优质化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持续性炎症反应,是多病因综合作用的疾病之一,以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胸闷和呼吸困难等.该病具有可逆性,但当病情严重时偶可导致死亡.儿童支气管哮喘往往容易反复发作,病情迁延不愈直到成年,可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对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阻碍[1].患儿多在3岁以内开始发病,以1~6岁患儿为主,发病常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发作季节集中于秋冬和冬春季节变换前后.

    作者:梁美德;林月华;苏碧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神经系统持续退化的疾病,临床特征为记忆障碍、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和人格及行为改变等[1].对于这类患者目前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主要以护理为主.综合护理主要将护理程序作为核心,使护理程序更加系统,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将护理的详细程序作为框架,每一步都相扣,使整个护理工作更加协调统一,保证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为探讨综合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现对我院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许玉琳;薛金花;徐小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所致的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于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门脉性肺动脉高压症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对93例HBV感染并经活检证实肝硬化的患者进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年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力指标主肺动脉内径、升主动脉内径、主肺动脉内径/升主动脉内径比值(rPA)、肺动脉收缩压值(PASP)值进行比较,以评估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于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门脉性肺动脉高压症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 恩替卡韦治疗HBV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2年,其中门脉性肺动脉高压(POPH) 19例,POPH组与非POPH组治疗前后,主肺动脉内径、升主动脉内径、rPA、PASP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PH合并难治性腹水及未合并难治性腹水组主肺动脉内径、升主动脉内径、rPA、PASP值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恩替卡韦治疗未明显减少难治性腹水的发病率.肝硬化基础上出现难治性腹水并发症患者治疗前后POPH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未合并难治性腹水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结论 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与POPH的发生发展无显著相关性;肝硬化基础上出现难治性腹水并发症患者治疗前后POPH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未合并难治性腹水的乙肝肝硬化患者.

    作者:林太杰;高海兵;张平;陈玮;林明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鼻咽癌患者住院期间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疗效观察

    鼻咽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治疗的有效和首选方法.随着近年鼻咽癌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适形调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普通放疗方式,作为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开展调强放疗后放疗副反应发生率下降,但对颞颌关节改变造成的张口困难和肌肉纤维化造成的颈部活动受限仍然是远期主要反应[1].如何在放疗期间指导患者进行高质量功能锻炼,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是我们的护理重点.我科采用护士示范功能锻炼健康教育方式,明显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安娜;陈秀英;甘爱华;黄燕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钢板内固定加硫酸钙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跟骨钢板内固定结合硫酸钙人工骨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0例的疗效.方法 采用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0例(23足),按照Sanders分型分为Ⅱ型9足,Ⅲ型11足,Ⅳ型3足.全部病例均采用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跟骨钛钢板内固定加硫酸钙人工骨植骨治疗.结果 20例23足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根据Maryland评定标准,优11足,良9足,可2足,差1足,优良率为87.4%.结论 跟骨钢板内固定结合硫酸钙人工骨植骨治疗粉碎性跟骨关节内骨折,能防止骨折术后早期塌陷,避免了取自体骨植骨的痛苦,能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较好,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薛经来;郑忠;李超雄;顾恩毅;林向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艾滋病5例耳鼻咽喉头颈部表现分析

    艾滋病,又称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因HIV病毒攻击人类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系统破坏,进而引发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恶性病变以及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近年来,由于艾滋病的全球蔓延,我国的艾滋病感染人群也逐年增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于2011年11月发布的《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一文中指出,截至2011年底,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PLHIV) 78万人,女性占28.6%,艾滋病(AIDS)患者15.4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58%[1].

    作者:吴烽芳;庄黎明;蔡耿明;李忠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比较单纯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效果,为甲状腺手术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GA组采用单纯气管内全麻,GC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切皮时、术毕、拔管时及拔管后5 min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累计用量、拔管时间、术后1h的VAS评分及所追加芬太尼的累计用量.结果 GA组患者术中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较基础值显著升高(均P<0.05);与GA组相比,GC组患者术中全麻药及术后追加芬太尼的累计用量明显减少(均P<0.05),拔管时间及术后1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能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全麻药用量,缩短拔管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作者:陈一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MRI动态增强后3D减影血管成像诊断乳腺肿瘤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后3D减影血管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后3D减影血管成像诊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情况,并将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动态增强扫描后3D减影血管成像能更直观、更清晰显示乳腺恶性肿瘤供血血管,良恶性肿瘤的血管数目有明显的差别,诊断的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6.7%.结论 MRI动态增强后3D减影血管成像显示的血管数目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有一定意义.

    作者:黄成华;戚婉;许亚晔;叶成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维生素D滴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维生素D滴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效果.方法 将70例RRTI患儿随机分为维生素D组和匹多莫德组,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ELISA检测对照组、维生素D组和匹多莫德组治疗前后血清中25-(OH)D3水平.比较维生素D组和匹多莫德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分别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维生素D组还是匹多莫德组治疗前血清中25 (OH) D3水平都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34,P=0.03;t=5.23,P=0.02).维生素D组和匹多莫德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6,P>0.05).结论 补充维生素D滴剂对RRTI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秋琴;林英;苏惠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与近全切术效果比较(附80例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患者予甲状腺全切术与近全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甲状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行甲状腺近全切术治疗,对照组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术后转移、复发、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转移、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低钙血症、声音嘶哑等并发症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甲状腺全切术或近全切术疗法,临床效果均满意,但甲状腺近全切术疗法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凡;严延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山莨菪碱应用对产妇分娩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应用对产妇分娩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择来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174例健康孕产妇为观察对象,孕产妇被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92例),两组分娩期间均采用传统干预措施,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山莨菪碱.观察并比较两组分娩产妇的产程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自然分娩比例、产生并发症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结果 观察组宫颈扩张速度、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宫颈水肿消失时间及VAS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比例和出血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妇分娩过程中活跃期宫口开大时给予山莨菪碱可有效缩短第一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且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黄慧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