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细胞性肝癌中抑癌基因PTEN的突变分析

谢海花;柳丽娟;卓传尚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 PTEN基因, PTEN蛋白, 基因突变
摘要:目的 验证抑癌基因PTEN在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热点突变,探讨PTEN外显子基因突变与HCC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外周血和血清标本各100份.提取全血DNA,对PTEN突变热点所在的外显子1、4、5、6、7、8进行PCR扩增测序,SeqMan软件分析测序.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突变标本血清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通过ELISA检测HCC血清PTE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00份PTEN外显子标本中共发现14个碱基改变,其中7个位于外显子区域,7个位于内含子区域.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突变标本的PTEN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与血清ELISA的结果一致,说明突变是引起HCC患者外周血中PTEN蛋白表达下降的原因之一.结论 PTEN基因8号外显子是HCC的突变热点,但PTEN在HCC中突变频率不高.PTEN基因突变是PTEN蛋白表达异常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福建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可行性分析

    医院感染的控制不仅关系到医院医疗质量,更是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问题.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力度的加强,医院感染已呈现新的变化,及时准确了解医院感染状况是医院的重要工作.现患率调查作为综合监测的有效手段,能够反映医院某一时期医院感染现状,从而了解感染发生与影响因素的关系,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临床证据.本文通过对2014年8月11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如下.

    作者:瞿美金;蚁少华;陈碧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012-2013年我院60项品管圈活动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 对我院60项品管圈活动实施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运用自制QCC品管圈审核评分表,对2012-2013年我院60项品管圈活动进行评分,并对各活动项目作出评价.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的总体质量明显提高,活动主题切实可行、计划拟定恰当,护理人员运用品管手法的能力提高,要因分析、数据收集与统计图表、改善对策与实施、标准化、资料整理及活动实施等项目得分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意识和护理管理制度执行力,是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促进了护理质量管理的提升.

    作者:陈凤翔;胡小连;林洁;林丹;林赛花;胡元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危重多发伤并呼吸衰竭患者8例救治与护理体会

    创伤已成为继心脏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4位死亡原因[1],其中对患者生命威胁大的是多发伤,其伤情重、失血量大,对全身各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与危害,尤其是危重多发伤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在短时间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救治将危及生命.因此,及时实施科学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纠正休克及进行呼吸衰竭的抢救,对降低危重多发伤病人的伤残率、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近期收治了8例危重多发伤并呼吸衰竭患者.现将救治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林菁;宋仁欢;余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ω-3鱼油脂肪乳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百草枯中毒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ω-3鱼油脂肪乳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研究方法,选择福建省急救中心2010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17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治疗方案的差异后将其分为对照组93例和治疗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cω-3鱼油脂肪乳联合乌司他丁).评估治疗过程中患者氧合指数、肺部高分辨CT (HRCT)表现的变化.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肺部HRCT显示,治疗组肺部渗出及间质纤维化程度对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ω-3鱼油脂肪乳联合乌司他丁可减轻百草枯对肺部的损害.

    作者:廖星;戴木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MRI动态增强后3D减影血管成像诊断乳腺肿瘤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后3D减影血管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后3D减影血管成像诊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情况,并将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动态增强扫描后3D减影血管成像能更直观、更清晰显示乳腺恶性肿瘤供血血管,良恶性肿瘤的血管数目有明显的差别,诊断的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6.7%.结论 MRI动态增强后3D减影血管成像显示的血管数目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有一定意义.

    作者:黄成华;戚婉;许亚晔;叶成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小儿脓毒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小儿脓毒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小儿脓毒症患儿108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8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将两组患儿凝血功能指标、治疗效果、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凝血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小儿脓毒症的疗效观察确切,有利于改善患儿实验室检测指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林敏;王世彪;翁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肿瘤医院护士化疗职业防护知信行调查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等的变化,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2].肿瘤医院虽已成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但因某些原因,如:医生不能及时开出化疗医嘱,导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能按时接收化疗医嘱;或患者病情变化需要更改治疗方案等,护士需要在病区治疗室配置部分化疗药物.现阶段使用的化疗药物大多为细胞毒制剂,护士在给患者执行化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或经口吞食等途径长期低剂量接触,对操作人员具有潜在的职业危害[3].

    作者:王惠婷;吴春华;李巧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用于肝癌射频消融术中镇痛的比较

    目的 探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应用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每组各42例,A、B组分别采用凯纷(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实施静脉麻醉镇痛,对比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血压、呼吸频率、心率以及脉搏氧饱和度等.结果 A组与B组不同时间点呼吸频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以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4%和21.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5、20 min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A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采用凯纷(氟比洛芬酯)进行静脉麻醉镇痛,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煌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视频宣教在结肠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疾病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之一,而检查时肠道清洁程度是防止漏诊误诊和提高诊断阳性率的重要前提[1].尽管结肠镜检查技术已相当成熟,但毕竟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方式,加之,患者多对结肠镜了解甚少,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2],而在检查时对痛觉敏感,不能有效配合甚至使检查失败.为此,我院自行创作了肠道准备的卡通动漫视频,让患者通过观看视频,对结肠镜检查有更直观、全面的认识.本文对视频宣教在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作者:高丽影;梁玮;杨文博;方艳燕;王国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在早期结核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在早期结核性脑膜炎与隐球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组患者在入院1周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结核抗体、血清腺苷脱氨酶(ANA)及T-SPOT检测.结果 PPD、结核抗体、ANA及T-SPOT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入院1周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5%、25%、50%、100%.PPD、结核抗体、ANA及T-SPOT检测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入院1周检查阳性率分别为50%、12.5%、25%、25%.T-SPOT比PPD、结核抗体、ANA在结核性脑膜炎组中阳性率较高,组间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检测可作为早期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辅助方法,但应先排除颅外结核感染.

    作者:郑巧娟;徐峰平;林忠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替米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AGEs-RAGE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组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表达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SHR12只随机分为高血压对照组(HC组)和替米沙坦组(T组)各6只,同龄WKY大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药物干预16周,测定各组脑组织AGEs、RAGE,和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 与NC组比较,HC组脑组织羧甲基赖氨酸(CML,AGEs主要成分)和RAGE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HC组比较,T组CML和RAGE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减低(P<0.05).结论 脑组织中AGEs聚集,通过AGEs-RAGE导致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可能是高血压脑损害的途径之一.替米沙坦可能通过抑制AGEs的生成和聚集减轻高血压的脑损害.

    作者:黄峰;朱鹏立;林帆;袁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低温等离子刀治疗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比研究低温等离子刀治疗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传统术式的优缺点.方法 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低温等离子刀)和对照组(传统术式)各60例,分别使用低温等离子刀与传统术式,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率、术后多导睡眠图(PSG)恢复正常时间、术后白膜完全脱落时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PSG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少,术后出血率两组无差异,术后完全白膜脱落时间观察组多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低温等离子刀手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减少手术对患儿的创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莹;林智勇;李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定位标志的应用解剖

    目的 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寻找术中定位标志,提供相关解剖学依据.方法 以尸体为标本,对胃周围的血管神经进行详细解剖,寻找腹腔镜下恒定出现的结构作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中定位标志.结果 中结肠动、静脉主干走行平面和方向比较固定,是横结肠系膜后叶中的突出标志;胰腺和左肾后方是一个相对广泛的无血管平面,胰周间隙多且与腹膜内其他间隙互相连通;胃左动脉位于胃胰襞里,恒定而显著,沿胃左动脉向根部逆行解剖,可显露腹腔干、肝总动脉和脾动脉近端.结论 胰腺、中结肠动静脉、胃左动脉位置恒定,在腔镜下易于识别,可作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定位标志.

    作者:林贤平;林加福;陈玲珑;董芳;陈国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明原因发热确诊布鲁氏菌病1例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侵入机体后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等.此病在牧区较为常见,多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多种途径感染人体.布病在福建历史上虽有几次报道,但是均为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做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尚未见到来自医院临床医生的报道[1-2].我院收治1例不明原因发热患儿,后经布鲁氏菌血清凝集试验确诊为布鲁氏菌病,经利福平和多西环素治疗康复出院.

    作者:马卫闽;夏桂枝;刘海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PS-341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uPA、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增殖迁移的关系

    目的 研究硼替佐米(bortezomib,PS-341)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真核细胞转录因子-κB (nuclearfactor-κB,NF-κB)、尿激酶型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增殖迁移的关系.方法 BRDU ELISA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Boyden小室培养测定细胞的迁移;Western-blotting测定细胞uPA表达、NF-κB磷酸化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组)相比,血清组(FCS组)呈浓度依赖性促进细胞增殖;当FCS浓度为1%时,细胞增殖明显增加(P<0.05);当FCS浓度为5%时,细胞增殖更为显著(P<0.01).2)与5%FCS组相比,PS-341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活性,PS-341浓度为4 ng/mL时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下降(P<0.05).3)与对照组相比,5%FCS组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PS-341呈浓度依赖性抑制5%FCS诱导细胞的迁移,与5%FCS组相比PS-341浓度为4 ng/mL时其迁移率显著下降.4)与5% FCS组相比,PS-341为4 ng/mL时细胞uPA表达、总NF-κB、核NF-κB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 (10 μmol/L)能显著降低5%FCS诱导的总NF-κB、核NF-κB水平(P<0.05),但对uPA表达无影响.5)PS-341(4 ng/mL)能明显降低5%FCS诱导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与PDTC(10 μmol/L)相比,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S-341抑制MDA-MB231细胞uPA、NF-κB表达及增殖与迁移;PS-341降低MDA-MB231细胞侵袭力可能与其抑制NF-κB、uPA表达有关.

    作者:薛芳沁;杨国华;林孟波;陈晓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士抬高机械通气患者床头依从性的作用

    品管圈(QCC)是指相同或相近工作场所的人,自发组织起来的运用科学品管工具来改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小圈子[1].机械辅助通气是ICU危重患者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其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高达7%~70%[2].降低VAP发生的关键是预防,半卧位被认为是预防VAP的有效护理措施之一.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有关VAP的预防指南指出,患者在没有医学禁忌的情况下应将床头抬高30°~45°,其循证等级是B级[3].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委会(JCI)也认为,拾高床头是护理危重症患者的一项核心措施[4].但临床实际执行情况令人担忧.2014年3-9月,我科针对护士抬高机械通气患者床头的依从性开展品管圈活动,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菁;陈鑫鑫;黄晓铭;陈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左旋布比卡因联合曲马多对腰椎间盘术后切口浸润麻醉镇痛分析

    术后镇痛采用在手术切口浸润局麻药的方法,能提供有效的术后的镇痛,尤其是对小到中度大小的手术切口[1],并且能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及其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尽管腰椎间盘手术能在显微镜下进行,但是术后的疼痛会延迟患者正常活动的时间[2],行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术后镇痛对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及其重要[3].既往研究表明手术切口局部浸润局麻药,如左旋布比卡因,能在腰椎间盘切除术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4].目前发现药物曲马多能阻滞神经传导,因此能表现出和局麻药一样的在外周神经作用[5].本文联合使用左旋布比卡因和曲马多局部浸润麻醉,观察其对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

    作者:黄雪莲;姚伟瑜;房小斌;吴建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将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4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治疗,每天1次,共14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检测简易智能状态测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及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MMSE、ADL评分及CDR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 尤瑞克林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痴呆程度起到治疗效果.

    作者:蒋瑞姝;郑文富;何祥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比较观察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LVEF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指标;治疗组临床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可以进一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江挺;陈灼焰;付祥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染料法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乳腺癌保腋窝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染料法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早期乳腺癌保腋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收治的118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常规行美蓝示踪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于术中未找到前哨淋巴结或前哨淋巴结冰冻病理阳性者,进一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118例患者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109例,检出率92.4%;共检出223枚,平均检出1.89枚/例;其中前哨淋巴结病理阳性39例,终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 48例.仅行SLNB的患者腋窝操作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分别为(4.3±2.5) min和(4.0±2.4)d,行ALND者相应时间分别为(15.7±5.8) min和(20.6±7.9)d,前者具有明显优势,且术后均未出现患侧上肢功能障碍、水肿、麻木、疼痛等不适.结论 美蓝染料法示踪前哨淋巴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乳腺癌保腋窝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林志武;林彩玲;韩蕾;陈晓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