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庄秀清;张明芳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 美托洛尔,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在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美托洛尔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2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左房内径(LADD)心功能指标均较之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较之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P<0.05).结论 在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美托洛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确切.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药学干预措施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药学干预措施.方法 抽取某院2016年出院专科病历350份,根据临床药师下临床前和下临床后的不同时间将病历分为两组,药师下临床前病例组为对照组,药师下临床后病例组为观察组.制定相应的观察指标,分别观察两组病例在是否有药学干预时的药品费用、住院时长、抗菌药物费用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1.92±0.03)、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102.48±4.63)、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4.76±0.13)、平均住院天数(8.7±0.13)d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的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1.43±0.42)、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85.85±5.31)、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3.88±0.23)、平均住院天数(8.2±0.04)d.结论 给予药学干预能明显降低住院患者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减轻患者的住院治疗费用与负担,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有利于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有效率.

    作者:林柳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疗效的差异分析

    目的 对早期先兆流产采用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的临床疗效的差异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60例早期先兆流产孕妇进行研究,且所有孕妇为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之间收治的.将孕妇按照每组30例随机分成两份.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对照组孕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观察组孕妇,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后临床效果的不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期先兆流产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要显著好于单纯的西医治疗,适合在日后的临床有关治疗中加以借鉴和参考.

    作者:王甜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将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联合应用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ACS患者200例,以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试验组(100例),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再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与替格瑞洛,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期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 在ACS患者中将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并能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淑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分析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对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影响

    目的 对脑动脉瘤显微外科开颅夹闭术后预防脑血管痉挛患者采用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80例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预防脑血管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为我院在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之间收治的患者,按照两组治疗方法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抽取的方法分为两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将治疗后两组疗效的不同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的GC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NFI分数和MCA平均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预防脑血管痉挛患者来说,采用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症状,适合在临床上借鉴和应用.

    作者:魏成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和研究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和B组,分别为30例.B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A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对血清Eotaxin、IL-5的影响.结果 A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B组患儿总有效率83.33%,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B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Eotaxin、IL-5均下降,A组较B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采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还能有效降低Eotaxin、IL-5水平,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洪钦;陈秋琴;陈寿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我院门急诊非甾体抗炎药处方合理性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门急诊NSAIDs的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为为临床合理使用NSAIDs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建议.方法 利用我院HIS系统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的1200张门急诊NSAIDs处方,根据药品说明书、《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马丁代尔药物大典》、《临床药物治疗学》、《国家处方集》、《实用内科学》、Micromedex数据库、uptodate数据库等资料对NSAIDs处方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随机抽取的处方中,患者年龄跨度为9个月~97岁,男女比例1.18(649/551);多来自于骨科、急诊科、儿科.NSAIDs的使用主要见于急性轻中度疼痛、缓解关节炎的关节肿痛症状和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处方量位居前三的分别是尼美舒利分散片、氨酚双氢可待因片和塞来昔布.不合理用药处方272张,占比21.92%,不合理的类型主要是适应症不适宜、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和重复给药.结论我院NSAIDs的使用尚存在部分不合理的地方,需要予以重视,并加以改进.

    作者:刘江建;梁琼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MTHFR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治疗有效性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实施甲氨蝶呤治疗后的有效性的临床关系.方法 选取需要采用甲氨蝶呤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120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两组MTHFR基因A1298C、C677T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MTHFR基因A1298C位点基因型分布情况及A、C等位基因频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MTHFR基因C677T位点基因型分布与无效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后者,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MTHFR基因A1298C位点的多态性与甲氨蝶呤治疗有效性无明显关联,而C677T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越高,甲氨蝶呤的疗效越理想,二者很可能存在紧密的关联.

    作者:桂银莉;史丽璞;郇稳;李陶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贝复舒滴眼液应用于临床治疗角膜病患者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 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贝复舒滴眼液在角膜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角膜病患者进行分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病毒药物与抗生素治疗,35例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贝复舒滴眼液,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5%,远高于对照组的80.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复舒滴眼液在角膜病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毕建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水胶体敷料在Ⅱ~Ⅲ期压疮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水胶体敷料依据湿性愈合理论治疗Ⅱ~Ⅲ期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76例Ⅱ~Ⅲ期压疮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成观察组36例(Ⅱ期23例、Ⅲ期13例)和对照组40例(Ⅱ期29例、Ⅲ期11例).观察组采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30天后压疮创面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效果、愈合时间,换药间隔时间,换药次数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愈合例数有27例,愈合率为75%,对照组的总愈合例数有10例,愈合率为25%;愈合时间Ⅱ期压疮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近8天,Ⅲ期较对照组缩短近16天;对照组换药间隔时间和次数明显劣势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湿性愈合理论选用水胶体敷料应用于Ⅱ期、Ⅲ期压疮治疗是有效的,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锦文;何秀鑫;何惠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秋水仙碱联合大自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秋水仙碱联合大自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以2015年1月 ~2016年10月我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作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秋水仙碱及大自血治疗;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尿酸、血沉水平显著治疗组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秋水仙碱联合大自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可改善血尿酸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蔡真真;洪国灿;张秉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与喷他佐辛对食管癌三野根治术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与舒芬太尼联合喷他佐辛对食管癌三野根治术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效果.方法 将80例食管癌三野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组(D组)、舒芬太尼联合喷他佐辛组(P组),每组40例,行术后PCIA.D组采用舒芬太尼100μg+地佐辛20mg+多拉司琼37.5mg加乳酸林格式液稀释至100mL;P组采用舒芬太尼100μg+喷他佐辛120mg+多拉司琼37.5mg加乳酸林格式液稀释至100mL.比较两组的镇痛、镇静情况及术后48h内有效PC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镇痛评分及48h内有效PCA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P组,D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与舒芬太尼联合喷他佐辛用于食管癌三野根治术术后静脉镇痛镇痛效果相当,但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的不良反应低于舒芬太尼联合喷他佐辛,用于临床更安全.

    作者:林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 对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择在2017年与2018年的1月20日阶段来医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0例.观察组患者利用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进行治疗,对照组则注射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检查后的各项指标与治疗效果,并对其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比对照组得低;观察组患者的咳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得低,在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意义(P<0.05).结论

    作者:黄崇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诊介入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6年12月 ~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48例ACS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7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A组加用替罗非班治疗,B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心电图变化情况和MACE(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以上指标均下降,且A组低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MACE发生率为2.70%,B组为12.16%,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CS的急诊介入治疗中加用替罗非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电图情况,降低其MACE发生率,可推广.

    作者:刘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小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脑膜炎小鼠模型.方法 6~8周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敏感菌实验组和耐药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颅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或ATCC-43300),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造模后观察小鼠症状、存活率,测定体温、炎症指标和脑组织细菌培养等.结果 造模后,实验组小鼠出现反应迟钝、抽搐等症状,CRP升高,脑组织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阳性.结论 本文所建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小鼠模型可用于临床科研.

    作者:龚书榕;王凌;周晓芬;于荣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MACE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联合应用拜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维持治疗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前者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拜阿司匹林,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比术后12个月内MACE发生率,两组存活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术后12个月内,联合组各项MACE发生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前者总MACE发生率远低于后者(P<0.05);治疗后两组存活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升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内径(LVEDD和LVESD)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存活者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DD和LVESD均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联合给予拜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维持治疗能够显著降低MACE发生率,改善左心功能.

    作者:谷巧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在我院住院患者中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HIS系统中抽取2017年6月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的出院病历,进行统计分析及合理用药专项点评.结果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临床应用合理率偏低,主要是会诊单填写率较低,其次为联合用药不适宜、用药记录不完整、药物选择起点过高.结论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需要加强管理,保障其应用规范化、合理化.

    作者:吉小丽;王永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我院2017年6~1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药品破损情况分析

    目的 为了加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药品管理,分析我院2017年6~12月药品破损情况.方法 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7年6~12月的药品破损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寻找导致药品破损的原因、破损药品种类等情况.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6~12月的药品破损率和破损额呈逐步下降的趋势.结论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6~12月的破损率和破损额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虽然临床上无法避免药品破损,但可以进一步寻找原因并完善相关政策,继续降低破损率.

    作者:赵岩;王秀丽;刘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液体创口贴用于皮肤损伤创面保护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液体创口贴用于体表皮肤损伤创面保护的临床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非劣效临床试验,分别在两家医院进行受试者的招募,受试者均为临床确诊的皮肤损伤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使用未上市液体创口贴产品,对照组使用已上市液体创口贴产品.干预时间为7~14d,观察并记录损伤创面基本情况、创面面积,并对创面的愈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临床干预7~14d后,对照组中脱落1例,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0%,且两组均无不良事件的发生.经临床统计学分析,试验组的有效性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劣性.结论 未上市的液体创口贴用于体表皮肤损伤创面的保护,安全有效.

    作者:王君;吴晖;胡博志;林熠;喻琳;郑宏宇;曾志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的治疗体会

    目的 分析肝硬化合并感染早期诊断的方法,探索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7年5月肝硬化感染者204例,分析预后与性别、年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感染部位、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既往感病、肝硬化类型、肝功能评级的关系.结果 感染灶常见有自发性腹膜炎、肺部及泌尿系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5.2%),革兰阳性菌占22.5%,真菌感染占12.3%.感染患者在不同年龄(是否≥60岁)、是否多部位感染、PCT水平、肝功能评级之间,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CRP和PCT均明显升高的患者较其他情况死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 检测CRP、PCT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有助于早期诊断感染.年龄≥60岁、多部位感染、PCT高水平、尤其是CRP和PCT均明显升高、肝功能评级差的患者合并感染易死亡.

    作者:罗冬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重视留样观察,提高医院制剂质量

    目的 阐述留样观察的重要性.方法 通过本院制剂进行15个月的留样观察结果对提高医院制剂质量的作用来证明留样观察的重要性.结论 留样观察应作为一个重要的质量管理制度对待,常抓不怠,常做不息.

    作者:范彬;夏韵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