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中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的效果对比

王福宁

关键词:不同剂量, 罗哌卡因, 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 效果
摘要: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中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平均分为低剂量和高剂量两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予以0.089%、0.14%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母婴结局.结果 两组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产程时间短于高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产后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高剂量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中运用0.089%与0.14%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均具有不错的镇痛效果,且0.089%罗哌卡因能够明显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尿潴留、胎儿窘迫等并发症的产生,改善母婴结局.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药学干预方法及意义探析

    目的 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药学干预方法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01月 ~2017年01月期间30例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患者进行研究,均未进行药学干预,将其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我院2017年02月 ~2018年03期间30例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患者进行研究,均进行药学干预,将其作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不合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总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总发生率(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方面,药学干预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

    作者:朱阁范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情景教学法在药剂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情景教学法是现代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本文以安瓿剂的灌封为例,展示了情景教学法在高职药学专业药剂学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探讨了情景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情景教学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林燕喃;张丽华;倪敏;邓昌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药师审核静脉用药医嘱及其干预分析

    目的 分析药师审核静脉用药医嘱及其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执行的配液医嘱1246370条,药师审核发现2018条不合理医嘱,分析其原因并与医护人员实时沟通后实施调配干预.结果 2018条不合理医嘱中,以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多,为776条,占比38.45%,其次分别为溶媒选择不合理456条(22.60%)、配伍禁忌207条(10.26%)、超说明书用药183条(9.07%)、医嘱录入错误135条(6.69%)、联合用药不合理121条(6.00%)、给药途径不合理79条(3.91%)、重复给药61条(3.02%);经同步有效干预后,不合理医嘱的检出率下降64.63%.结论 药师审核静脉用药医嘱可明确不合理医嘱类型进行针对性同步干预,利于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

    作者:焦长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期间本院收取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BIL、ALT、AST、HA、PCⅢ及 Ⅳ-C较对照组低,ALB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缓解肝纤维化.

    作者:张亚楠;徐瑞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治疗进展

    在临床当中,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没有器质性原因导致的慢性或者间歇性症状,主要表现是上消化道的症状,且在近这几年呈现出逐渐升高的发病趋势.其病因以及发病机制都不是非常明确,有相关学者认为可能和细菌感染、肠胃运动障碍、心理因素等有关系.当前临床治疗主要是促进患病者的胃肠动力为主,加上该病发病机制相对比较多元化,因此多药联用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案.本文将针对儿科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中药物治疗的方案展开分析和讨论,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唐晓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PDCA原理在提高门诊不合理处方干预率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品管圈(QCC)在提高门诊不合理处方干预率中的作用和效果,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按照品管圈的10个步骤,调查药师对不合理处方干预的现状,查找影响药师进行干预的原因,并实施对策,对干预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为期5个月的实践,药师对门诊不合理处方干预率由活动前的47.08%提高到活动后的81.62%,进步率达73.36%,效果显著.结论 应用品管圈管理法,可提高门诊不合理处方干预率,对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服务质量切实有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曲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UPLC法测定木丹颗粒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木丹颗粒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方法,为制定该制剂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UPLC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R BEHC18(50×2.1mm,1.7μm)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6.0)(55:45)为流动相,流速0.2mL·min-1,检测波长280nm,进样量1μL,柱温30℃.结果延胡索乙素在0.0605~0.756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95.74%,RSD为2.69%.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行、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可为木丹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任彬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过敏性休克3例分析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钠过敏性休克发生的特点、规律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宿州市ADR监测中心2016年收集上报的3例因使用头孢曲松钠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过敏性休克为头孢曲松钠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在使用该药后过敏性休克发生发展迅速,危及生命,即使使用前皮试阴性仍可发生.结论 应加强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监测,特别注意其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皮试阴性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仍应严密观察,同时还应关注头孢曲松钠的滥用和不合理用药的问题.

    作者:吕长淮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观察和比较两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

    目的 探讨分别采用2种三联疗法对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与对比.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月7月 ~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的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75)与观察组(n=75),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阿莫西林及奥美拉唑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及奥美拉唑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治疗后两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愈情况及幽门螺杆菌杀菌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2.00%)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0.67%)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73.33%),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及奥美拉唑的三联疗法可以显著杀灭幽门螺杆菌,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很有大提升作用.

    作者:谭玉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分析医院中药房在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

    目的 对医院中药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讨论出相应的改进方法.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日 ~2017年12月31日期间本院中药房质量不合格的中药饮片记录80份,回顾性分析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在管理方面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比实施前后相关科室的满意度.结果 质量不合格中药饮片的原因主要包括炮制不合格、管理不合格、原料不合格;且实施相关改进措施后临床相关科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 根据中药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实施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有助于饮片质量的提高.

    作者:陈畅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3694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目的 促进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合理预防用抗菌药物,为降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比例提供依据.方法 调取我院2016年骨科Ⅰ类切口手术3694例,通过医院病案质量监查系统、集成医疗终端系统查询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其用药信息,对其预防用药的比例、品种选择、预防用药的给药时机、预防用药疗程、抗菌药物联用与更换指征及预防用药后感染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为69.14%,未能达到规定的30%;预防用药品种选择合理率为55.66%;有161例用药时机合理,占比为6.30%;用药疗程合理的有2128例,占比57.61%;未发现有联合用药的情况,有23例存在更换药物的情况;898例出现了术后发热或感染.结论 2016年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有待于医院和临床科室进一步提升抗菌药物的相关管理和应用.

    作者:陈晓兰;蔡靖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来氟米特联合银质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来氟米特联合银质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6年11月 ~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43例,应用氟米特联合银质针疗法方法)和对照组(43例,应用氟米特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疲劳和疼痛评分、枕墙距、指地距以及腰椎屈曲)、不良反应发生率(肝功能异常、皮疹、白细胞减少以及胃肠道症状等).结果 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前临床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银质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显著.

    作者:刘彦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1例PJI术后抗生素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抗菌药物选择的病例分析

    目的 通过参与1例人工关节术后感染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后,引起粒细胞减少的的药物治疗实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人工关节术后感染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后,引起粒细胞减少的抗菌药物选择病例,药师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及指南,并结合患者病情,药师针对该患者抗感染方案给予了个体化治疗建议.结论 通过该病例,对于万古霉素治疗 PJI 出现血象异常,应综合考虑,确定是否为万古霉素相关,再决定治疗方案.

    作者:徐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门诊使用合理性情况探究

    目的 探究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门诊使用合理性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门诊部于2015年3月 ~2018年3月间收治的80例门诊患者为研究主体.共开具2761张处方.分析处方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使用率及使用合理性情况.结果 2761张处方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共1482张,占比53.68%.用量排在前10位的该类抗菌药中,多为3代头孢.DUI(药物利用指数)>1.0的该类抗菌药有头孢地尼胶囊、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全泽复和注射用头孢米诺.不合理用药原因中,给药方案不当的所占比率高,与其他原因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院门诊对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使用合理性较高,但仍需加强药物管理,以确保其使用安全性.

    作者:董明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咪达唑仑用于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镇静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用于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4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苯巴比妥,观察组采用咪达唑仑,对比两组镇静效果、机械通气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及脱管发生情况.结果 用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Ramsay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脱管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用于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降低脱管发生率.

    作者:任海凤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AECOPD)运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与雾化吸入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 ~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PEF、FVC以及FEV1均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两组的PaCO2和PaO2水平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AECOPD患者雾化吸入+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崔宝月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40mg日剂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选择阿托伐他汀40mg日剂量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06月 ~2017年05月收治的10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50例)选择20mg阿托伐他汀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50例)选择40mg阿托伐他汀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以及C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DL评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SS评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观察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选择40mg 日剂量阿托伐他汀药物进行治疗,在提高疗效、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方面获得显著效果.

    作者:张亮亮;胡建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尿激酶注入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尿激酶注入包裹性胸腔积液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从我院选出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87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组一4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组二47例为观察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尿激酶注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白细胞含量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临床总疗效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尿蛋白及白细胞含量上,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对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尿激酶注入治疗后,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闫付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HPLC法同时测定喘息灵胶囊中甘草和五味子的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喘息灵胶囊中甘草和五味子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Extend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 五味子醇甲进样量在0.0426μg~0.426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甘草酸铵进样量在0.412μg~4.1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五味子醇甲和甘草酸铵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3%和99.3%,RSD分别为2.3%和1.4%.结论 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可以提高控制喘息灵胶囊的质量水平.

    作者:王红梅;张水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利用信息系统功能干预电子医嘱用量录入错误的研究

    目的 干预电子医嘱用量录入错误,保证患者的安全用药.方法 在医院信息系统(HIS)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系统应用软件,在现有的HIS系统里嵌入用量限制模块,对超量使用的药品医嘱在调配前进行自动拦截.结果 用量限制模块的应用对超量使用的医嘱进行拦截,起到很好的干预效果.结论 用量限制模块的应用避免了用药错误,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危华玲;罗安福;李虎;韦水林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