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以及用药治疗过程中对患儿心肌酶、血清凝血因子等观察指标的影响.方法 112例病例为2015年9月 ~2017年8月西华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56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抗病毒、能量合剂及卧床休息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治疗,治疗14d后,比较两组疗效及心肌酶、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经过治疗14d后,对照组显效26例(46.43%)、有效16例(28.57%),观察组显效39例(69.64%)、有效12例(21.43%),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81,P=0.007);两组治疗后心肌酶指标CK、CK-MB、LDH及细胞因子TNF-α、IL-6血清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和心肌酶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晓光;齐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蛋黄油软膏中维生素E(γ-生育酚、α-生育酚)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unFire C18(250×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6:4),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92nm,进样体积为20μL,色谱柱柱温为30℃.结果 γ-生育酚、α-生育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1~50.20μg·mL-1、50.82~508.75μg·m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0%、99.20%,RSD分别为1.3%、2.0%.三批样品中 γ-生育酚、α-生育酚的含量范围为0.0231~0.0234mg·g-1,0.2586~0.2867mg·g-1.结论 本方法简单、快速,可用于蛋黄油软膏中维生素E(γ-生育酚、α-生育酚)的含量测定.
作者:吴志珊;杨鹏;钟文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期间本院收取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BIL、ALT、AST、HA、PCⅢ及 Ⅳ-C较对照组低,ALB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缓解肝纤维化.
作者:张亚楠;徐瑞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处方中氯吡格雷和其他药物联合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3月1日 ~4月30日门诊处方中含氯吡格雷的处方,从中筛选出含质子泵抑制剂和(或)他汀类药物处方,记录处方中联合应用情况,以相关文献及资料报道为基础,评价处方中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结果 共查阅1000张处方,筛选含质子泵抑制剂处方215张,占总处方数21.5%.含他汀类处方726张,占总处方数72.6%.3种药物联合使用处方115张,占总处方数11.5%.结论 我院氯吡格雷和质子泵抑制剂、他汀类药物联用有较高合理率,对开具不合理用药处方医师应进行专门的用药宣教.为了提高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医师应尽量避免使用明确存在较大相互作用的药物联用,选择没有或较少相互作用的同类药物.
作者:陈旭;杨爱琴;林秀钦;俞丽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地佐辛静注后在不同时间段预防舒芬太尼诱发呛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注射地佐辛2mg,1min后注射舒芬太尼组(B1组)、3min组(B2组)和8min组(B3组),比较四组患者不同时点HR及MAP、呛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组内HR及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不同时刻,HR及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1、B2和B3组呛咳发生率分别为56.0%、28.0%、4.0%、4.0%,其中C组呛咳发生率明显高于B1、B2、B3组,另外C、B1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B2和B3组呛咳严重程度明显低于B1组(P<0.05).结论 地佐辛可有效预防全麻诱导期舒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但是要控制用药时间,大程度降低毒副作用.
作者:郑钦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从疼痛治疗角度,探讨影响门诊中晚期癌痛患者疼痛治疗的可能因素,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访调查法,对本院2016年12月 ~2017年5月间,持有门诊麻醉药品取用特殊病历的中晚期癌痛患者101例,进行2周以上的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随访,收集疼痛治疗指标,比较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使用阿片类药物的疗效、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本研究,不同年龄段间,50~59岁患病人数所占的比例高,60~69岁吗啡日均剂量达到大值;不同年龄段,癌痛治疗的效果及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组NRS评分值,疼痛缓解程度值和吗啡日均剂量均略高于女性组;不同肿瘤部位间癌痛治疗的效果及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岁组恶心、呕吐和便秘发生率均高于<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ADR发生率高于女性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癌痛治疗中,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是临床使用阿片类药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作者:陈叶莉;柯金珍;颜志文;陈丰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总结儿科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 ~2017年10月我院儿科115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男64例,女51例;1~3岁发生ADR的比例高(61.74%);静脉滴注引起的ADR高(82.61%);抗生素(37.39%)、 中药注射剂(14.78%)和维生素及营养类药(13.04%)引起的ADR占较高比例;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3.04%)和神经系统损害(28.70%)为主要的ADR.结论 儿科应加大不良反应监测力度,保障患儿合理用药.
作者:陈映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FUDR(Floxuridine,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在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2009年1月 ~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已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病理学证实腹膜假黏液瘤患者32例,分为单纯静脉化疗组即对照组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组即试验组,对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化疗疗效、CA199、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腹腔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疗效较对照组好,CA199有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没有增加.结论 FUDR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在PMP术后患者的疗效肯定且安全,可减少腹腔局部复发率,但不增加副反应.
作者:陈丽珠;陈奕贵;郑亮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在治疗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时,由于突然打开堵塞的冠脉,缺血心肌恢复再灌注后,引起细胞超微结构、功能、代谢及电生理等方面发生进一步的损伤,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近年来,如何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心脏病学应用基础研究中的热点.本文从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在减轻心肌细胞氧化损伤、减缓心肌细胞钙超载、调节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方式、保护心肌内皮细胞、抑制心肌细胞炎症释放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研究进展及展望.
作者:谭柳群;麦秋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4水平上升,TSH、ALT、AST水平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情况较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具有较佳的抗病毒效果,利于恢复患者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且安全性好.
作者:靳璐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尿激酶注入包裹性胸腔积液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从我院选出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87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组一4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组二47例为观察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尿激酶注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白细胞含量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临床总疗效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尿蛋白及白细胞含量上,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对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尿激酶注入治疗后,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闫付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药师审核静脉用药医嘱及其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执行的配液医嘱1246370条,药师审核发现2018条不合理医嘱,分析其原因并与医护人员实时沟通后实施调配干预.结果 2018条不合理医嘱中,以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多,为776条,占比38.45%,其次分别为溶媒选择不合理456条(22.60%)、配伍禁忌207条(10.26%)、超说明书用药183条(9.07%)、医嘱录入错误135条(6.69%)、联合用药不合理121条(6.00%)、给药途径不合理79条(3.91%)、重复给药61条(3.02%);经同步有效干预后,不合理医嘱的检出率下降64.63%.结论 药师审核静脉用药医嘱可明确不合理医嘱类型进行针对性同步干预,利于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
作者:焦长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萜类是三大次生代谢产物之一,以异戊二烯为结构单元,碳原子数为5的倍数,根据其所含结构单元的数目进行分类,其中五环三萜(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是由六个异戊二烯单元连接而成的五个闭合环为母体的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重要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炎、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调节血糖、降血压和抗肿瘤活性等〔1-5〕,临床应用前景诱人,是目前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近年来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类化合物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刘蒲;王国权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 ~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6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n=31)和对照组(阿奇霉素,n=3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29/31),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23/31)比较,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气促、咳嗽和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琛;黄章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某院门急诊静脉滴注中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该院门急诊静脉滴注的合理性,促进医院合理使用静脉滴注,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管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某三甲医院门急诊2017年1月 ~3月静脉滴注处方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解处方中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其中抗生素、中药针剂、质子泵抑制剂(PPIs)等应用情况.结果 门、急诊静脉滴注一共4761张处方,占总门急诊总处方的比例为1.9%,患者的病种主要涉及到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主要分布的科室有急诊科、儿科、呼吸科,使用到的药品主要有抗生素、中药针剂、质子泵抑制剂(PPIs)等.结论 我院门急诊静脉滴注处方占比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急诊科和儿科.其中抗菌药物使用占比较大,PPIs存在不合理现象,说明书用法滞后问题凸显.因此还需加强监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高锦娟;杜克雅;王颂;许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对硬膜外分娩孕妇行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110例实验研究的对象,均来自本医院2016年 ~2017年收治的分娩孕妇,对110例孕妇进行分组,实验组60例,行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进行镇痛,对照组50例在分娩时用芬太尼进行镇痛.分析两组孕妇分娩时的疼痛情况,总结镇痛效果.结果 利用评分法对孕妇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根据分数结果可知,实验组孕妇的疼痛感显著降低,且产妇分娩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硬膜外分娩孕妇行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进行镇痛,效果明显,不仅可降低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感,且产妇生产后的肢体活动情况较优,不良反应情况较少,值得我们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深入的研究.
作者:张庆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足月妊娠水囊引产与米索引产产后出血量和感染发生率.方法 将存在引产指征的单胎妊娠孕妇130例随机将其分为米索组和水囊组,每组60例.米索组主要采用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水囊组采取放置水囊的方式促进孕妇生产,分别记录两组产妇的引产结局,测量产后出血量,观察两组的感染发生率.结果 水囊组的阴道分娩率与手术分娩率分别为86.67%、13.33%,与米索组83.33%、16.67%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产后出血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水囊组的产后感染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囊引产与米索引产在足月妊娠中的应用,其产后出血量没有显著差异,而产后感染发生率与引产结局具有明显差异,在临床引用中,水囊引产的方式更值得借鉴.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血必净对脓毒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以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脓毒症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两组,分别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血清炎症因子以及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CRP、WBC值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LT、FIB均较对照组高,PT、APTT、D-D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抑制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
作者:党西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党参HPLC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对甘肃不同产地党参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Atlantis T3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nm,柱温25℃,流速1.0mL·min-1.采用相似度评价方法对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结果 建立了党参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9个共有峰;由相似度评价结果可知20批党参药材质量的差异,不同产地间和同一产地内药材均有一定差异.结论 该方法为党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较为全面、有效的评价方法.
作者:于玲;范罗嫡;胡明华;马方励;戚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失效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17例,这117例患者对服用拉米夫定药物治疗无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持续服用拉米夫定药物,实验组患者改服用恩替卡韦药物,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HBV-DNA对数值水平以及血清HBV-DNA完全抑制率、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血清中HBV-DNA对数值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HBV-DNA对数值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BV-DNA完全抑制率、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恩替卡韦可以有效治疗拉米夫定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且临床效果显著,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钟细涛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