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西婷
目的 分析盐酸米诺环素缓释抗菌软膏应用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修复治疗中效果.方法 2013年7月 ~2016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为两组,碘甘油为对照组治疗药物,盐酸米诺环素缓释抗菌软膏为观察组治疗药物,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附着丧失更少,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更低,P<0.05;观察组无效率为3.23%,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优于对照组的32.26%、96.67%,P<0.05.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缓释抗菌软膏应用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修复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田丽丽;高丽荣;张建全;王毅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复方开胃消食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方中的陈皮、槟榔、木香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方中陈皮的指标性成分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Megres-C18(5μm,4.6×250m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1:79),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3nm,柱温:30℃.结果 在TLC图谱中能专属性鉴别出陈皮、槟榔、木香,且阴性对照无干扰;橙皮苷在0.05250~0.5250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90%,RSD为1.64%(n=6).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试验良好,可用于复方开胃消食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蓓;李松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药物治疗中,患者接受葛根素注射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7年整年中收治的10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分析,将其按照随机均匀分组方式均分成为基础组与辅助组,基础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方案治疗,辅助组患者则需要在上述基础上同时接受葛根素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结果 辅助组患者的整体疗效明显好于基础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当中,选择为其注射葛根素的效果较好,该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吕晓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八珍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6月 ~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八珍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肿胀程度、溃疡面积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下肢肿胀程度明显缓解,溃疡面积缩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有28例患者显示有效,占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差异较大(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八珍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有利于患者症状缓解,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对传统面对面培训模式和新媒体培训模式在我院药物临床试验培训中的运用及培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新媒体培训模式在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培训中的可行性,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进行研究者培训提供新的思路及参考.
作者:邓婧;陈刚;陈懋;陈雄峰;练发杨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96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接受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BIL、AST、ALT、GGT、HA、IV-C及PCⅢ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可有效改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阐述增强患者及医务人员防范药品不良反应意识以及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必要性.方法 分析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致3例严重过敏反应案例及其所暴露的问题,并探讨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结果与结论:增强患者及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与防范意识、促进合理用药有利于减轻药品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危害,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有利于保障患者、医院、药品生产者的相应权益.
作者:卢志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4水平上升,TSH、ALT、AST水平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情况较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具有较佳的抗病毒效果,利于恢复患者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且安全性好.
作者:靳璐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溶栓时间窗后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试验组进行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行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 试验组15例患者均动脉溶栓治疗成功,平均阿替普酶用量为(4.69±0.68)mg,且阻塞血管再通良好;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逐渐下降,BI评分逐渐上升(P<0.01);其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NIHSS及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溶栓时间窗后阿替普酶动脉溶栓仍可显著减轻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范秀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9月到2018年1月收治并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连续治疗15d,分析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凝血功能变化〔血浆粘稠度(PV)、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PT指标低于对照组,PV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凝血功能,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利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注射用纤溶酶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6年度国家药品不良监测系统收集的福建省龙岩市54例注射用纤溶酶ADR/ADE报告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54例ADR/ADE报告中,报告类型新的有33份(61.1%),严重的有13份(24.1%);男性与女性比为1.84:1.原患疾病主要为心血管系统疾病(32.7%).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不良反应表现145例次,临床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全身性损害(34.5%)和皮肤及其附件(22.1%).好转36例(66.7%),痊愈18例(33.3%),没有后遗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结论 注射用纤溶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为减少ADR/ADE的发生,应加强对注射用纤溶酶不良反应的监测,临床用药时要给予足够重视,确保合理用药,密切关注患者的用药变化,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官夏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分析来氟米特联合银质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6年11月 ~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43例,应用氟米特联合银质针疗法方法)和对照组(43例,应用氟米特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疲劳和疼痛评分、枕墙距、指地距以及腰椎屈曲)、不良反应发生率(肝功能异常、皮疹、白细胞减少以及胃肠道症状等).结果 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前临床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银质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显著.
作者:刘彦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在治疗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时,由于突然打开堵塞的冠脉,缺血心肌恢复再灌注后,引起细胞超微结构、功能、代谢及电生理等方面发生进一步的损伤,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近年来,如何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心脏病学应用基础研究中的热点.本文从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在减轻心肌细胞氧化损伤、减缓心肌细胞钙超载、调节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方式、保护心肌内皮细胞、抑制心肌细胞炎症释放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研究进展及展望.
作者:谭柳群;麦秋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中药组方是多成分、多药味组成的,其特点是多向性、多靶点、标本兼顾,如今在全球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比如消渴丹、黄芋胶囊、血脂康、降糖消脂片、参虫胶囊等组成的中药组方已经经过临床和药理验证,疗效良好.本文将通过中药组方的多种作用机制对中药组方治疗糖尿病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杨明;谢锴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木丹颗粒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方法,为制定该制剂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UPLC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R BEHC18(50×2.1mm,1.7μm)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6.0)(55:45)为流动相,流速0.2mL·min-1,检测波长280nm,进样量1μL,柱温30℃.结果延胡索乙素在0.0605~0.756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95.74%,RSD为2.69%.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行、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可为木丹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任彬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莫沙比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把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奥美拉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莫沙比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痊愈患者41例,对照组32例,两组比较,观察组痊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无效率比较,观察组无效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RDQ评分,对照组反流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沙比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显著,预后良好,优于奥美拉唑单一治疗.
作者:沈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骨突康贴剂对家兔的长期毒性反应,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48只家兔按体重随机分组4组,空白对照组、骨突康贴剂低(0.85g生药/kg)、中(2.73g生药/kg)和高(8.80g生药/kg)剂量组,经家兔皮肤给药,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三个月及停药2周后,对其进行一般状况观察,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检查,系统尸检、主要脏器系数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各给药组家兔在给药期间及恢复期一般状态及体重增长均无显著性改变.骨突康贴剂低、中、高剂量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均明显延长(P<0.05),停药二周后恢复,其它指标无明显影响.血液生化学指标、脏器指数及各脏器组织与空白对照组比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骨突康贴剂对家兔安全剂量为8.80g生药/kg以下,为临床成人拟用量的120倍(成人按60kg计).
作者:孟莉;向绍杰;刘小虎;宋达夫;甘雨;贾天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土霉素片中土霉素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Acclaim 120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0.05mol·L-1醋酸铵溶液-0.05mol·L-1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溶液-三乙胺(100:10:1),用醋酸调节pH值至7.5〕-乙腈(88:12);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 土霉素在79.41~167.63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2%,RSD为0.4%(n=9).结论 此法简单可行,准确可靠,可用于土霉素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刘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从疼痛治疗角度,探讨影响门诊中晚期癌痛患者疼痛治疗的可能因素,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访调查法,对本院2016年12月 ~2017年5月间,持有门诊麻醉药品取用特殊病历的中晚期癌痛患者101例,进行2周以上的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随访,收集疼痛治疗指标,比较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使用阿片类药物的疗效、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本研究,不同年龄段间,50~59岁患病人数所占的比例高,60~69岁吗啡日均剂量达到大值;不同年龄段,癌痛治疗的效果及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组NRS评分值,疼痛缓解程度值和吗啡日均剂量均略高于女性组;不同肿瘤部位间癌痛治疗的效果及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岁组恶心、呕吐和便秘发生率均高于<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ADR发生率高于女性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癌痛治疗中,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是临床使用阿片类药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作者:陈叶莉;柯金珍;颜志文;陈丰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乌头碱中毒所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5年3月到2018年3月收治入院的乌头碱中毒所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中,随机选取出52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的是胺碘酮治疗法,对照组采用的是利多卡因治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包括其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研究发现,采用胺碘酮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30%显著高于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的对照组8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平均起效时间,心律失常消失的时间,住院时间也小于利多卡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起效快,疗效好,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聂小东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