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肥儿疳积颗粒对儿童厌食的疗效观察

尹贵锦

关键词:肥儿疳积颗粒, 儿童, 厌食
摘要:目的 观察肥儿疳积颗粒对儿童厌食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儿科就诊的120例儿童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名.对照组采用口服健胃消食片、葡萄糖酸锌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肥儿疳积颗粒治疗.持续治疗一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儿疳积颗粒对儿童厌食的疗效相较于常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著,能有效减轻厌食症患儿临床症状、增强体质,值得大面积的推广以及深入研究.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TURP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坦索罗辛配合护理对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TURP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应用坦索罗辛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6年8月在我科行TURP术的7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护理+坦索罗辛应用,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期生命体征变化、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膀胱痉挛、假性尿失禁、膀胱刺激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TURP术患者围术期护理配合应用坦索罗辛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更平稳度过围术期.

    作者:梁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艾司奥美拉唑钠联合裸花紫珠颗粒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之应用与临床药学研究

    目的 探究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合用裸花紫珠颗粒在急性上消化道非曲张静脉出血患者中的使用效果、安全性及临床药学,为两者合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予以随机分组、对照设计,用随机数字表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福州市中医院明确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之患者共90例,随机化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甲组) 48例,选取静脉滴注艾司奥美拉唑钠并口服或鼻饲裸花紫珠颗粒;对照组(乙组)42例,仅予静脉滴注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比较两组间临床表现、并发症等指标,重点比较组间止血时限、输血数量、住院时日等.结果 甲组止血时限、输血数量、住院时日等改善程度较乙组为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有效率95.83%(46/48),高于对照组83.33%(35/4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4/48),乙组21.43%(9/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6K 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钠与裸花紫珠颗粒较单独运用艾司奥美拉唑钠可缩短治疗时间和止血时限,减少输血数量和并发症,值得临床上推广与运用.

    作者:詹绍江;李晟;张炜;林振文;温建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药师参与癫痫合并药疹的会诊实践

    目的 为优化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药师参与1例癫痫患者的药学会诊,分析皮疹的原因并协助制定治疗方案.结果 患者的皮疹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 药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尤其对于关键的治疗药物,需仔细了解用药史,结合过敏发生率和其他使用药物的情况认真分析.

    作者:李彦萍;胡黎川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步长脑心通联合耳穴按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20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步长脑心通联合耳穴按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步长脑心通联合耳穴按压治疗.对照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西药治疗,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西药治疗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二聚体指标下降,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步长脑心通联合耳穴按压能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此方法简便、易行、安全、价廉,值得推广.

    作者:黄振华;谢志挥;李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2016~2017我院242例超说明书用药分析与管理

    对我院2016~2017年242例药品超说明书用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典型病例进行讨论,以期加强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及医生、药师自身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作者:张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医院药库规范管理探索

    为了适应现代化对医院药库管理的要求,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通过加强采购制度、验收入库管理、储存管理、发放管理方面对药库管理工作进行探讨,使药库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从而确保药品有效、安全,保证临床药品供应并提高药品有效周转,加快资金周转,减少人力资源浪费,把医院药库的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许佳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观察中药姜黄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的影响

    目的 分析给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运用中药姜黄治疗对心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建立30只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10只为糖尿病大鼠为模型组,另外20只糖尿病大鼠观察组,将中药姜黄煎煮后给糖尿病大鼠服用,其中10只大鼠服用浓度为22.5%的姜黄溶液作为高剂量组,另外10只大鼠服用浓度为75%的姜黄溶液作为低剂量组.将10只健康的大鼠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大鼠进行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稳定代谢产物(ET、6-酮-PGF1α、TXB2)水平检测,观察两组血浆各项指标、代谢产物水平,记录治疗前后观察组大鼠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模型组ET、TXB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TB XP<0.05);观察组ET、T XB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酮-PGF1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ET、TXB2水平明显高于高剂量组,高剂量组6-酮-PGF1α水平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组大鼠的ET、6-酮-PGF1α、TXB2水平相对于模型组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姜黄可以降低患者的ET、TXB2水平,提高6-酮-PGF1α水平,防止糖尿病出现血管病变.

    作者:李彩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腹股沟疝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研究

    目的 评价干预腹股沟疝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 将病历分成干预前组(70例)和干预组(131例),分别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给予评价.结果 干预前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是11.43%;干预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降为1.53%.结论 通过干预,腹股沟疝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比例明显降低.对该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干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作者:翁燕丽;周燕琼;符红波;林少梅;吴少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缬沙坦联合消渴丸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和分析采用缬沙坦联合消渴丸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9月收治的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联合组(n=25)和对照组(n=25),联合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消渴丸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和血糖、胰岛素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W TBX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空腹血糖(FBG)和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WTB Z>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有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联合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对照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消渴丸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有显著的疗效,能降低患者的血压,控制血糖水平,进一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作者:陈锦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健脾益气补血法对气血亏虚型帕金森病便秘的影响

    目的 研究健脾益气补血法对气血亏虚型帕金森病便秘的疗效.方法 将63例气血亏虚型帕金森病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健脾益气补血汤煎服和聚乙二醇口服治疗,对照组33例予聚乙二醇口服治疗.以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便秘严重度评分量表(CCS)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UPDRSⅢ、C C S评分均有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7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气血亏虚型帕金森病便秘予健脾益气补血法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程云帆;余晓岚;蒋小玲;商永华;王亭如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药膳食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胰岛素抵抗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膳食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胰岛素抵抗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到2016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胰岛素抵抗30例临床资料.按照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中药膳食组和普通组各15例.普通组根据医嘱给予胰岛素治疗,中药膳食组根据医嘱给予胰岛素治疗外,同时加服葛根汤药200mL,1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6周.结果 中药膳食组治疗6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标比治疗前和治疗2周均下降明显,且均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周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普通组治疗2周、6周后与治疗前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葛根汤药有利于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还有利于降低胰岛素抵抗程度、空腹血糖和三餐后血糖更稳定.

    作者:叶红苑;吴玉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生物靶向药物贝伐单抗与伊立替康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效果以及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生物靶向药物贝伐单抗与伊立替康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8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①治疗效果:B组总有效率为88.37%,A组为72.09%,对比有差异(P<0.05).②护理优良率:B组为97.67%,A组为83.72%,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③两组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率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贝伐单抗与伊立替康联合治疗,能获取显著疗效,同时辅以舒适护理干预,能提升病患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竹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消瘀止痛散治疗骨伤三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消瘀止痛散治疗骨伤三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骨伤三期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43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扶他林软膏外敷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消瘀止痛散外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临床研究发现,常规组患者肿胀评分为(1.65±0.22)、VAS疼痛评分为(4.45±1.35);研究组患者肿胀评分为(0.48±0.17)、VAS疼痛评分为(2.12±0.23);两组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VAS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6K 针对骨伤三期患者,采用消瘀止痛散外敷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扶他林软膏外敷治疗的效果,可降低患者疼痛感受、肿胀,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新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对于小儿川崎病患儿提供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护理体会.方法 将我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52例小儿川崎病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常规组26例与干预组26例,两组均接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常规组患儿接受临床一般疾病治疗措施及用药指导,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重点做好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总结患儿疾病治疗有效率,得出患儿家长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满意评价.结果 常规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6.92%,干预组为92.31%,干预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常规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38%,干预组为61.54%,两组患儿用药后均出现寒战、高热及头痛等不良反应,P>0.05.常规组患儿家长对于临床提供的用药指导、知识宣教、心理干预及不良反应处理等指标评分较低,干预组上述指标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 对于川崎病患儿提供丙种球蛋白药物治疗,用药期间患儿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热、寒战、头痛等,而做好用药前后的护理干预措施,大部分患儿家长表示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评分较高,且患儿疾病治疗有效率较高.

    作者:安伟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缩宫素引产中对产程及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 探析心理护理干预运用在缩宫素引产中对新生儿和产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来我院分娩的产妇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运用缩宫素引产,其中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第1、2、3以及总产程时间均较短,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缩宫素引产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使产程时间缩短,还能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使母婴生命质量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陈慧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不良反应和有关的因素

    目的 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不良反应,并对其相同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35例在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期间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及转归,总结其影响因素.结果 35例患者中,26例轻度不良反应的患者以头晕、烦躁、失眠、耳鸣、失眠、全身乏力等为主要症状,而9例中重度不良反应的患者则合并出现焦躁、抑郁、神经兴奋、幻听、幻视等神经精神症状.27例患者可在停药后自行痊愈,余8例患者经药物治疗,有效率87.5%.分析其相关因素可见,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经静脉给药、药物联用、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患病史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过程中,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且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药物联用、既往患病史等有关,把握上述因素,做到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建堂;王志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内皮祖细胞的迁移及对血管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损伤及其修复功能发生障碍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内皮祖细胞是干细胞的一种亚型,为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成年机体内主要定居在骨髓干细胞池中,具有高增殖潜能.多种因素可刺激EPCs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液,在细胞因子等作用下归巢到血管损伤部位并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本文就骨髓EPCs从动员到分化为内皮细胞过程中不同标志物的表达及可能存在的分子信号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张培岩;陈丁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药乌檀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对药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 Pierre ex Pitard)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系统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药乌檀的根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tigmast-4-en-3-one(1)、sitosterol palmitate(2)、异阿魏酸甲酯(3)、rhododendrone(4)、gallic acid(5)、ethyl gallate(6).结论化合物3~6系首次从乌檀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许永彬;修虹;陈鼎雄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应用PDCA循环法减少调剂差错

    目的 减少门诊药房调剂差错,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采用PDCA循环法对药品调剂差错进行管理,并分析对比管理前后药品调剂的差错下降率,说明此循环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施措施后,差错率明显降低.结论 采用PDCA循环法有效地减少了药师在调配处方中的差错率,提高了调剂的工作质量.

    作者:陈婷;周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常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

    目的 探讨常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方法,统计临床护理效果,以便于选择出佳的护理方案.方法 随机将150例肺结核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7%,对照组为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7.33%,对照组为7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结核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降低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彩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