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康胜;邹明智;李艳;全国标;林鑫娣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PNP)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包括正常对照组(Control group)、模型组(Model group)、黄芪桂枝五物汤高剂量组(High dose group)、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剂量组(Middle dose group)、黄芪桂枝五物汤低剂量组(Low dose group).采用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PNP模型,灌胃给药8周后,以甩尾实验观察动物痛阈的变化,并检测血糖水平和血清中NGF-β含量,测定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中NGF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桂枝五物汤能显著改善大鼠的痛阈,降低血糖,增加血清中NGF-β含量,增加NGF mRNA水平的表达.结论 复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可通过降低血糖和上调NGF等机理起到保护DPNP的作用.
作者:熊德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耐多药方案采用不同给药时间对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80例已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对象.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40),给予3个月耐多药医治方案,B组(n=40)给予6个月耐多药医治方案.分别观察记录不同给药时间对两组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 A组患者发生肝脏损害的人数与B组相比较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要以轻中度肝损害为主.结论 耐多药方案治疗肺结核发生的肝损害现象前3个月为高峰期,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肝损伤的发生率逐渐降低,且主要以轻中度肝损害为主.故耐多药方案对肺结核患者肝损伤程度较小,在临床上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潘远安;钟孟均;叶庆嘉;刘江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嘧啶(Dex)对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TNF-α的影响.方法 将食管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均给予等剂量长托宁、丙泊酚、芬太尼、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高剂量组于手术切皮时泵注0.8μg· kg-Dex,中剂量组泵注0.6μg·kg-Dex,低剂量组泵注0.4μg·kg-1Dex,对照组泵注生理盐水,比较四组患者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TNF-α表达水平.结果 中剂量组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P<0.05);高剂量组T3、T4、Ts时刻TNF-α水平均低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对照组;且T3、T4、T5时刻中剂量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低剂量组及对照组;而低剂量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0.6μg·kg-1Dex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且炎性因子TNF-α表达水平更低,可有效抑制炎性反应.
作者:李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伴焦虑抑郁障碍的功能性胃肠病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伴焦虑抑郁障碍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比较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和消化道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A、HAMD和消化道症状评分、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是治疗伴焦虑抑郁障碍的功能性胃肠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张兰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胃颗粒中的3种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为:以o.05%磷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梯度程序为0 ~ 10min,5% ~ 10%B;10 ~ 20min,10% ~20% B;20~50min,20% ~60% B;50~60min,60% ~5%B;检测波长203 nm,柱温25℃,流速1.0mL·min-1;结果 生胃颗粒中四个成分(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柴胡皂苷A和D)在10 ~ 20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3 ~0.9996),精密度在1.09 ~1.71%之间,平均回收率在100.9 ~ 103.7%之间;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线性范围良好、简便准确,适合于对生胃颗粒中4种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测定.
作者:许燕红;谭梅英;胥爱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早期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阿奇霉素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照组予阿奇霉素加安慰剂治疗.对比两组发热时间、咳嗽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片改善、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咳嗽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片改善、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里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沈文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丹皮酚自微乳的处方设计.方法 采用测定溶解度,绘制伪三元相图和星点设计法筛选及优化处方.结果 以油酸乙酯(EO)为油相、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OP-10)为乳化剂、二乙二醇单乙基醚(HP)为助乳化剂,比例为24.47%∶50.35%∶25.18%时能形成稳定的丹皮酚自微乳.结论 丹皮酚自微乳处方设计方法简单,结果可靠,性质稳定.
作者:刘琼云;张琳;于桂红;赵风至;石心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间收集的521份血清作为标本,其中服用苯妥英钠患者血清标本198份,服用卡马西平患者血清标本238份,强制戒毒人员血清标本85份,分别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浓度测定,对比分析不同方法在药物监测中的特点.结果 两种方法进行血药浓度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153、0.8912、0.9354,P值均<0.005,呈正相关线性关系.结论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具有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特点,检测结果接近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的水平,能够快速实现全自动化检测,是临床治疗药物监测血药浓度的快速实用可靠的方法,可推广使用.
作者:徐星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讨社区居民感冒患者接受中药香囊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本社区医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选取124例感冒易感居民参与研究试验,并随机划分组别,Ⅰ组62例接受中药香囊佩戴,Ⅱ组62例不佩戴香囊,评估该两种方案对居民感冒的干预作用.结果 Ⅰ组患者接受干预后,取得93.5%的总有效率,相比Ⅱ组的总有效率(77.4%)显著提高(P<0.05).Ⅰ、Ⅱ组接受中医证候积分评测,评测结果各为(19.01±5.31)分和(22.17±5.64)分,可见Ⅰ组的中医总症候积分显著下降,优于Ⅱ组(P<0.05).结论 对社区感冒居民提供中药香囊干预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值得推荐.
作者:吕鹏;白明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从植物基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方面对钩藤属植物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江芳;郭娜;童文琴;方文清;林平发;何文胜;谢茹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等三联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病患者共68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纳入患者3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用泮托拉唑,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泮托拉唑、克林霉素、莫沙必利三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症状评分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三联疗法能够显著改善反流性食管病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蔡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舒适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9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 (P <0.05).护理前两组FBG、2hPBG和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BG、2hPBG和HbA1c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FBG、2hPBG和Hb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伟丽;陈金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药师参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干预前Ⅰ类切口病例2012年1月~ 12月与持续干预一年后2014年1月~12月病例,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后,其选药、给药时机、疗程、剂量等均较干预前规范.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对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有很大作用.
作者:姚会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乳腺癌耐药蛋白是体内重要的跨膜半转运蛋白,是一种依赖ATP酶的半结合转运体,主要负责将内、外源性物质排至细胞外.乳腺癌耐药蛋白在体内分布广泛,胎盘、干细胞、血脑屏障、小肠及肾小管等重要组织中均有表达,是介导肿瘤细胞耐药的重要蛋白,是影响肿瘤药物临床用药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乳腺癌耐药蛋白的生理结构、组织分布及对体内药物代谢过程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晓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析脊柱内固定手术后镇痛中运用芬太尼、咪达唑仑以及氯诺昔康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镇痛,而观察组则运用氯诺昔康、咪达唑仑、芬太尼联合镇痛,对比分析两组镇痛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但是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咪达唑仑、氯诺昔康以及芬太尼联合镇痛时,再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能够减轻患者痛苦,预防不良反应.
作者:任镜静;任东方;张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为提高中医药专业基础课程《中药学》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规避传统“填鸭式”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满堂灌、教学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收、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本文探索将PBL教学法及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多元教学法运用到《中药学》的教学并实践.本文践行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中药学》教学效果及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对其它基础课程的教学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李绍林;汪小根;赵珍东;段启;夏黎;颜仁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应用意义.方法 纳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自愿要求终止早孕患者94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均等两组.方案A组先顿服米非司酮3天,24h后服用3片米索前列醇,方案B组在用药第一天晨空腹顿服米非司酮50mg,8~12h并禁食2h后再空腹服用25mg,用药第二天早晚给予米非司酮25mg,用药第三天早上7点左右空腹服用米非司酮25mg,1h后服用3片米索前列醇.比较两组患者终止早孕成功率;用药安全性;患者用药后阴道开始流血时间、开始宫缩时间的差异.结果 方案B组终止早孕成功率显著比方案A组高,P<0.05;方案B组相较于方案A组用药安全性相似,P>0.05;方案B组相较于方案A组用药后阴道开始流血时间、开始宫缩时间更早,P<0.05.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应用效果确切,两者联用可发挥协同治疗作用,且米非司酮分次服用的效果优于一次顿服,可缩短起效时间,提高终止早孕成功率,且药物安全可靠,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崔延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特点,加深对生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认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1 ~2015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泰州地区发生的323例生脉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生脉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未见明显性别差异(女性略高于男性),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的可致过敏性休克.结论 临床医生和药师应了解生脉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特点,加强其应用监测,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董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应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将我院2011年至2012年期间收治的60例通过内镜确诊后并且收治的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给予A组患者口服泮托拉唑(1日40mg)治疗,B组口服奥美拉唑(1日20mg)治疗,两组中胃溃疡患者治疗周期为6周,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总体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的治疗中有效的患者为28例(93.33%),而B组患者中有效的患者为26例(86.67%),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A组出现了1例(3.33%)头晕,B组患者出现了4例(13.33%),不良反应率差异并不显著,(P>0.05).表明与传统质子泵抑制剂相比,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效果也同样显著,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与传统治疗药物相比更小,因此值得应用于今后的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中.
作者:杨明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 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使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使用依那普利治疗,分析相关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为期1月的治疗后,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治疗效果和血压下降率无显著差异,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较小,P<0.05.结论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效果,安全性强,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郑俊祥;孔庆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