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杰;孟祥宇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方案应用于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中的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GDM患者11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与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与针对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及低血糖情况.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FBG、2hPB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WTBX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为3.64%,低于对照组14.55%(P<0.05).结论 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方案应用于GDM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作用,联合针对性护理可以进一步保证降糖效果与安全.
作者:李爱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某医院院内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0年9月到2015年3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患者120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院内感染的病原菌检测与耐药性分析.结果 1200例患者中共发现30例院内感染,感染率为2.5%.共分离出病原菌45株,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药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红霉素、庆大霉素有比较高的耐药率,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有比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某医院院内感染比较常见,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在临床需要积极加强预防性管理.
作者:闫广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退药情况,力求用药安全合理有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4~6月20个病区退药分类统计单,分析汇总退药情况.结果HT6K 退药科室:ICU、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排列前三位.退药原因:缺药或者停药占比例大、患者出院其次、药物不良反应再次等等.退药种类:抗微生物药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营养药排名前三位.结论 临床存在较多不合理的退药情况,需要加强规范化管理,降低用药安全隐患.
作者:沈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辛伐他汀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常见不良反应.方法 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血脂异常患者200例,高血脂患者70例,冠心病患者50例,心绞痛患者40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辛伐他汀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常见不良反应.结果 全部200例患者经为期6个月时间的治疗发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和无效例数分别为129例、55例、16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184/200);高血脂患者、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患者、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4%(64/70)、94.0%(47/50)、92.5%(37/40)、90.0%(36/40).结论 辛伐他汀作为一种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能对内源性胆固醇合成进行有效抑制,口服吸收效果比较理想,而且存在肝脏选择性;口服吸收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5%.辛伐他汀作为一线降脂类用药,其优点主要为服用方便、治疗效果显著、毒副作用轻微等.
作者:许群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玉女煎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中石膏的含量进行测定,探讨中药配方颗粒在含石膏类中药复方配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对玉女煎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中二水硫酸钙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三批玉女煎中药配方颗粒冲配成药液中的二水硫酸钙的平均含量为0.440mg·mL-1,三批玉女煎传统汤剂中二水硫酸钙的平均含量为0.380mg·mL-1.结论 两者石膏的含量(以二水硫酸钙计)基本一致,为中药配方颗粒在含石膏类中药复方配伍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叶兴法;韩鹏;陈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色谱法测定清肝疏郁颗粒剂中成分含量的效果.方法HT6K 取清肝疏郁颗粒剂约0.5g,处理后选择0.45μm微孔滤膜过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柴胡皂苷A与柴胡皂苷D的含量.结果 柴胡皂苷A和D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85X+1.66(r=0.9991,线性范围10.00~100.00μg·mL-1)和Y=2.02X+1.46,r=0.9996,线性范围10.00~100.00μg·mL-1),精密度实验与重复性考察都比较好,3批清肝疏郁颗粒剂的柴胡皂苷A的含量分别为3.06μg·mg-1、3.04μg·mg-1与3.01μg·mg-1,柴胡皂苷D的含量分别为2.54μg·mg-1、2.11μg·mg-1与1.98μg·mg-1.结论 色谱法测定清肝疏郁颗粒剂中成分含量操作快速、方便、简单,能为进一步提高清肝疏郁颗粒剂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作者:赵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价值.方法 HT6K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500例药物治疗患者的病历作为对照组,此时实施常规管理方法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500例药物治疗患者的病历作为实验组,此时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两组药物治疗患者经相关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药物治疗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几率(4.00%)与成功上报率(90.00%)均与对照组药物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几率(12.60%)与成功上报率(65.08%)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以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改进,提高医护人员对不良反应事件的认识,降低不良反应几率,使得药品不良反应监督工作可以更好的发展.
作者:张明群;吴健茹;汪曙;邓燕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定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中游离磷酸盐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HT6K 比色法测定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中游离磷酸盐的含量,评定所得结果的不确定度.结果 本实验方法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U=0.06%(k=2),置信概率95%.结论 分析并量化了检测方法的不确定度,为优化实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金鹏;郝立芳;鲁素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研究小剂量地西他滨联G-HA预激方案对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0年06月~2016年08月收治的43例高危MDS患者进行研究,其中2010年06月~2013年06月收治的17例患者采用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2013年07月~2016年08月收治的26例高危MDS患者采用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G-HA预激方案,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77%(21/26),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47.06%(8/17),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19例患者出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11例患者出现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对照组中17例患者均发生血液系统不良反应,10例患者发生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T6K 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G-HA预激方案治疗高危MDS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焕香;马聪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市场上流通的橘络药材的质量进行分析研究,拟为其质量标准的提高奠定基础.方法 主要是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橘络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橘络中橙皮苷的含量等.结果 TLC法鉴别色谱特征斑点明显.橙皮苷对照品在0.0025~0.5010mg·mL-1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1%,RSD为1.3%(n=6),10批橘络样品中含橙皮苷按干燥品计平均6.19%.结论 本文建立的TLC和HPLC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橘络的质量控制.
作者:倪艳娜;丁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卡托普利缓释片治疗脑出血后高血压效果及护理探讨.方法HT6K 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共92例脑出血后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指导、康复训练和出院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卡托普利缓释片治疗脑出血后高血压,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甘草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变态反应、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内分泌紊乱、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与精神系统反应等方面.在临床上应坚持辨病辨证、合理配伍、控制剂量与疗程、完善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合理用药,充分发挥其特长提高疗效.
作者:许妹萍;陈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减少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调配差错,提高输液配置质量,保证临床输液安全性与合理性.方法 按照PDCA循环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置程序,对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差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循环前后差错率的、改善程度.结果 循环前的差错率为0.053%,循环后的差错率降至0.015%,实际降幅达77.4%.结论 将PDCA循环应用到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差错管理中,坚持PDCA循环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置程序,循序渐进,循环往复,能有效的降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差错率.
作者:赵雯雯;李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近年来,我国医科院校大力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关乎他们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潜力,也关系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因此,培养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知识的综合能力迫在燃眉.本文将近些年医学生本科生导师制的经验做法做了总结,希望能为我国高等医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作者:孙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利胆片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C18柱(4.6mm×250mm,5μm);乙腈和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15nm、230nm,测定了26批利胆片样品.结果 两个波长下,同企业不同批号之间的相似度均在0.90以上.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似度极差,315nm下相似度在0.128~0.996之间,230nm下相似度在0.074~0.941之间.结论 所建立的利胆片的HPLC指纹图谱为比较各生产企业的利胆片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周丽清;陈海滨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头孢克洛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慢性盆腔炎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治疗方案为头孢克洛和替硝唑)和对照组(治疗方案为替硝唑).对比①两组治疗疗效.②两组药物服用不良反应.结果 ①两组治疗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②研究组服用期间出现1例恶心,1例呕吐;对照组有1例腹泻,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头孢克洛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肯定,安全性好.
作者:史永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妇科止带片中阿胶的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对妇科止带片中阿胶的特征分子离子峰进行检测,选择阿胶特征分子离子峰m/z 539.8(双电荷)→612.4和m/z 539.8(双电荷)→923.8作为检测离子对,离子化模式为ESI+,进行多反应监测.结果 16批市售样品中均可检出阿胶的特征分子离子峰,即同时检出m/z 539.8(双电荷)→612.4和m/z 539.8(双电荷)→923.8离子对.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专属性强,可用于妇科止带片中阿胶的检测,为妇科止带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陈鸿玉;李文莉;李劲平;丁野;舒毕琼;杨清;童达;孙辉;高洁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摸索脑血管介入术后拔除鞘管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所有进行脑血管介入的217例患者进行分析,脑血管造影193例,超早期溶栓11例,支架13例.结果 总体拔除鞘管并发症发生率5.07%,其中以穿刺处血肿为主,共有6例,占2.76%,穿刺处出血3例,占1.38%,假性动脉瘤2例,占0.92%,VVRs 1例,占0.46%.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夏青;单丽佳;俞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2月到2016年8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心绞痛患者96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平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WTBX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都明显低于治疗前(WTBX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减少(PWTBZ<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绞痛患者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提高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鹏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疗效.方法HT6K 对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66例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被随机(掷硬币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采用吡拉西坦治疗,两组均为12h 1次,治疗观察7d.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9%)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8%)进行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用药持续时间与降压幅度都明显多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能提高降压幅度与药效时间,提高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飞皎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