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丽;李卉;李刚;吕爽;王珏;李智军
目的 通过研究榄香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探讨榄香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对临床应用提出合理的建议.方法 通过检索收集榄香烯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56例,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与累及系统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索到25篇有效文献,共计56例患者.其中,男性多于女性(64.30%vs 35.70%).多数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30min内(56例,75%).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及循环系统损害为主.有1例因不良反应而死亡.结论 临床应严格掌握榄香烯注射液的适应证,辨证施治、合理用药,对用药过程严密观察,警惕ADR的发生.
作者:夏爱金;梁丽容;朱俊;彭碧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我院静配中心出门输液回退的情况,分析原因,减少输液回退现象.方法 收集我院静配中心2016年1月~12月出门输液回退的资料,按照输液种类,回退比例,回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从分析出门输液回退的情况看很大一部分的输液问题是可避免的,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静配中心各环节的质量管控,提高每位员工的责任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药品损耗.
作者:邱杏桃;方水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将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运用于复治涂阳肺结核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6~2017年该院10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平分为常规、研究组,每组为50例,对常规组单纯采用抗结核化疗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进行干预,并分析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及常规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8.0%、86.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28.0%,P<0.05.结论 相较于单一用药,将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运用于复治涂阳肺结核临床治疗中,可对减轻临床症状、促进病灶吸收、提升临床疗效等均产生积极影响,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作者:程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使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治疗区别,为临床合理选择营养支持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患者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值(SCr)、谷丙转氨酶(ALT)、血糖(GLU)、甘油三酯(TG).同时,在治疗前1天和治疗第14天分别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结果 治疗第14天测得的所有监测指标、NIHSS评分、CPIS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肠内营养组指标优于肠外营养组.结论 肠外营养途径营养效果较肠内营养确切,但肠内营养并发症风险更低.
作者:冯婧;姜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 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阿德福韦酯组与恩替卡韦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案进行分析.结果 阿德福韦酯组与恩替卡韦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2.86%和90%(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3.11%和69.07%(P>0.01).结论 高疗效、低耐药性的恩替卡韦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较佳方案.
作者:蔡耀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桔梗汤联合枳术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当做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乙组患者通过乳果糖口服液进行治疗,甲组患者通过桔梗汤与枳术丸进行联合治疗,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结果 甲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均优于乙组患者(P<0.05).结论 在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中,桔梗汤与枳术丸联合治疗的效果确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疗效.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肝移植手术是器官移植手术中护理难度大、复杂的手术之一.作者调查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移植病人术后免疫抑制药应用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促进术后用药方案制定的合理化.
作者:王雪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住院患者退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对策,以减少退药事件的发生.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中心药房2014年3月临床退药单共285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退药原因主要是更改医嘱(48.07%)、患者出院(21.05%)、录入错误(18.25%)和患者拒用(8.07%),退药科室主要是重症医学科(ICU)、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及儿科.结论 应制订相应完善的退药制度,加强中心药房退药情况的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周晓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盐酸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过程中对产程的影响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抽取的58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58例产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29例,另一组为镇痛麻醉组29例.镇痛麻醉组行PCEA镇痛麻醉,并与同期相似条件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对照组)进行比对,同时观察两组产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总产程:镇痛麻醉组产程较对照组产程缩短;新生儿Apgar评分:镇痛麻醉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优;产妇产后恢复良好;产后出血、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镇痛率高达96.55%.结论 对于产科分娩镇痛,硬膜外联合麻醉可达到分娩镇痛、加速产程、促进产妇产后恢复的作用效果,并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可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励;周敏;张龙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对老年骨关节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本院90例骨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给予自控静脉镇痛,对照组使用药物为舒芬太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啶,分别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Ramsay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术后4h、8h、12h、48h的疼痛程度和镇静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术后12 h达到高,而术后48 h则有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患者各评估时间点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镇静评分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术后12h低,术后48h明显升高,实验组各评估时间点镇静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1%和8.89%(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骨关节术后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和镇静效果,且安全性高,适合推广.
作者:郑兴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的处方现状,提高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为安全有效的使用药品提供服务.方法 对2016年7月~2016年12月本院门诊抽取的7200张处方进行汇总、分析和点评.结果 2016年7月~2016年12月门诊随机抽取处方共计7200张,收集不合理用药处方468张,占抽取处方总数的6.5%.其中用法用量不当、用药与诊断不符、给药途径不合理等是我院临床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类型.结论 我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只有把握好用药指征、选择正确的药物及给药方法等,才能保证临床合理用药,减少问题处方.
作者:陈宪晶;方欣;吴永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作为介入治疗药物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诊断且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08例.试验组(n=26):雷替曲塞(2mg)联合洛铂(50mg)行TACE治疗;对照组(n=82):吡柔比星(50mg)联合洛铂(50mg)行TACE治疗.介入术后3~10d复查血常规及肝肾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个月内复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疾病有效率(RR)分别为77.0%、41.5%(P>0.05),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9.1%、96.3%(P>0.05).试验组出现右上腹闷痛的概率较小,其他不良反应如发热、恶心、便秘及排尿困难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甲胎蛋白(AFP)下降率及总胆红素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替曲塞在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与吡柔比星相当,雷替曲塞安全性更高,可以减少肝功能损伤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仍有待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作者:林小兰;余辉;刘灵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根据医院转型,配合科室发展,改进病区药房药事质量管理,提高药事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将PDCA循环管理法引入我院病区药房,对病区药房每月检查,每季度汇总,分析改进前后药事质量管理效果.结果 与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的引入极大的改进了病区药房药事质量管理,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患者对于病区药房的满意度,很好的配合了医院转型和科室的发展.
作者:沈慰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分析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年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住院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对照组只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FPG、2hPG、HbAlc)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谭汝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在腰椎盘突出症治疗中采用药物与牵引配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实验研究样本选自我院收治的88例腰椎盘突出症患者,样本选取时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抽签方法进行分组,其中予以传统牵引治疗的44例患者确定为对照组,而药物与牵引配合治疗的44例患者确定为实验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照和评价.结果 相比对照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得以显著提升,同时镇痛缓解程度明显较优,两组以上比较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检验,均得出P<0.05的检验结果,统计学具有意义.结论 在腰椎盘突出症治疗中予以药物与牵引配合治疗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郑战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胰岛素抵抗(IR)动物模型,探究其卵巢病理变化及生殖内分泌异常.方法 将120g左右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来曲唑组,来曲唑+高脂组,每组10只.来曲唑组每日常规饲料喂养并灌服来曲唑0.5%CMC-Na溶液1mg·kg-1,来曲唑+高脂组每日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并灌服来曲唑0.5%CMC-Na溶液1mg·kg-1,空白对照组每日自由进食饮水.观察动情周期、体重和卵巢组织学变化,测定糖耐量(OGTT)、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浓度,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血清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结果 来曲唑组和来曲唑+高脂组大鼠均失去规律动情周期,且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卵巢闭锁卵泡增多,闭锁卵泡直径增大,颗粒细胞层数明显减少,黄体数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来曲唑+高脂组大鼠体重增长幅度增加(P<0.01),FINS升高(P<0.01),HOMA-IR升高(P<0.05).血清性激素LH、T、LH/FSH升高,P、E2降低.结论 来曲唑配合高脂饮食可成功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
作者:董靖靖;薛楚;黄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我院于2016年04月~2017年04月间收治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其中常规组40例患者,予以奥拉西坦进行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予以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97.5%VS 85%),组间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为期2周的治疗后,研究组CSS评分、NIHSS评分比治疗前显著下降,比常规组CSS评分、NIHSS评分更低,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疗效肯定,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神经功能,减低致残的发生率,这对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而言,意义重大.
作者:张艳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药的术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110例,均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55例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心理状况、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改善(P<0.05).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视力分布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药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时,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视力状况和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风险.
作者:王大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优选肾康灵胶囊的佳辅料与制剂成型的工艺.方法 采用吸湿率、休止角、临界相对湿度等为评价,筛选佳辅料,并确定囊壳及装量.结果 肾康灵胶囊浸膏粉与乳糖的佳比例为1:1,采用0号空心胶囊,每粒装量0.5g,临界相对湿度为70%.结论 本成型工艺合理可行,为医院制剂生产提供依据.
作者:潘艳琳;肖钦;程心玲;林丽芳;潘坤官;吴学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40例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以及心电图改善有效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CRP值和血脂水平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值和血脂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时,阿托伐他汀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对心绞痛症状进行显著改善,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陈忠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