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兰;余辉;刘灵修
目的 探讨蛤蚧定喘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阴虚痰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65例呼吸科门诊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取吸入噻托溴铵粉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蛤蚧定喘丸,1次1丸(9g),1日2次,两组均为3个月1个疗程.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及积分、肺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好(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与对照组相比FEV1/FVC、FEV1%改善程度的疗效相当(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蛤蚧定喘丸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阴虚痰阻证)患者咳嗽、咯痰、喘息等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作者:董雅楠;周玉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PDCA方法 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干预效果.方法按照PDCA方法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分析、总结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结果 应用PDCA方法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逐渐下降,由2016年2月的62.2DDDs降至2016年10月的38DDDs,并已达到了国家规定.结论 PDCA方法用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成效显著,建议在抗菌药物的管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迪;陈建达;许晓青;蔡瑞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齐拉西酮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以Agilent C18反相柱(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50mmol·L-1醋酸铵(调pH 6.6)-乙腈-甲醇(20:10:70 V/V/V);流速:1.0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58nm;灵敏度为0.01AUFS.以乙酸乙酯与二氯甲烷(80:20 V/V)为提取剂.结果 齐拉西酮的高、中、低(320.0,40.0,10.0ng·mL-1)3种浓度平均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8.77%,97.89%,100.3%;提取回收率分别为77.65%,73.68%,71.12%.日内、日间差RSD均低于15%(n=5);分析方法的检测下限为3.0ng·mL-1;线性范围为5.0~480.0ng·mL-1,线性方程为:Y=7.29X-1.21,r=0.9989(n=7).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齐拉西酮临床血药浓度监测(TDM)和药动学研究.
作者:谢宁;林志霞;杨红梅;梁小丽;肖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舍曲林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即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舍曲林组92例,对照组即单用舍曲林组88例,疗程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评分来评估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应用TESS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舍曲林治疗卒中后抑郁安全有效.
作者:赵俊杰;孟祥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自制中药封包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行下肢骨折术后发生尿潴留的128例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进行治疗.对照组按照热毛巾局部热敷和听流水声、按摩等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自制中药封包热敷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30 min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排尿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显效43例,对照组显效的26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2.19%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满意47例,对照组满意29例,观察组满意度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本院使用自制中药封包能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操作简便,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接受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宝玲;叶间欢;谭桂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β-受体阻滞剂联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4月,医院门诊筛选慢性心力衰竭无症状患者入组,对象98例,采用奇偶数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49例,对照组完成研究45例,观察组完成研究44例.均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β-受体阻滞剂,持续6个月.结果 治疗后,组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ET-1、BNP、SBP、DBP、HR低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ET-1、BNP、cTnT、HR低于对照组,组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EF、CO、E/A高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CO、E/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心动过速,观察组7例心脏不良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联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心功能.
作者:焦静珂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测定红花注射液中的糖类成分含量.方法 用苯酚硫酸法对红花注射液中的总糖、单糖和寡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用PMP衍生化法对单糖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 红花注射液中的总糖含量约占总固体量的50%,其中单糖和寡糖在总糖中占比较高,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半乳糖和木糖,多糖在注射液中的含量较少.结论 苯酚硫酸法操作简单,条件易控制,重现性较好,可以用于红花注射液中糖类成分的检测分析.
作者:王馨伟;巴晓雨;张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讨论唾液酸酶法联合Amsel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在合理使用抗生素方面的意义.方法 将Amsel诊断标准和唾液酸酶法有阳性的标本进行加德纳菌培养及鉴定.结果 培养出的加德纳菌236例全部在Amsel法和唾液酸酶法总阳性238例里,然后将加德纳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发现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呋喃唑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曲松,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这三种抗生素对加德纳菌敏感性较高,敏感率95%以上.结论 遇到疑似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临床医生先检查阴道分泌物常规和酶化学反应法,在两者有阳性的情况下再做阴道分泌物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这样既能节约病人的成本,又能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病.
作者:吴哲妮;陆建红;陈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丙泊酚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 .方法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v/v);柱温:35℃;流速:1.0mL·min-1;激发波长为276nm,发射波长为310nm;进样量:10μL.结果 丙泊酚在0.1~8.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质量浓度样品(0.1、1.0、10.0μg·mL-1)的回收率在113.20%~116.33%,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4.47%~5.88%,日间RSD为2.12%~3.19%,稳定性RSD为2.22%~8.38%.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高效液相荧光法(HPLC-FLD)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灵敏度、精密度、稳定性,适用于临床患者丙泊酚血药浓度的测定.
作者:丁秋花;王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果糖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和灭菌工艺及果糖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加入和不加抗氧化剂的制备工艺,考察其灭菌前后变化及抗氧化剂的抗氧效果.对制备过程中不同的pH值及灭菌温度对所制果糖注射液的主要质量指标5-羟甲基糠醛的考察.采用旋光法探讨果糖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 在90℃保温,介质的pH值和温度对果糖分解的影响较小,pH值调至4~5,0.7kg·cm-2的灭菌压力条件下,加入亚硫酸氢钠,对果糖的pH值影响较小,吸光度较低.果糖浓度在20.0130~100.0648mg·mL-1范围内旋光度与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r=0.99989,n=5),回收率为99.84%,RSD为0.26%(n=3).结论 该实验得出的处方的制备工艺完全符合药典标准.灭菌工艺的效果可靠,可以保证质量.该制剂稳定,方法稳定,简便易行,快速准确,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作者:宋祖栏;李碧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考察3种头孢类药物抗菌方案对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择选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4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各80例,即A组(单独头孢呋辛钠静滴)、B组(单独头孢孟多酯钠静滴)、C组(头孢呋辛钠静滴+头孢克洛口服),观察三组的临床疗效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 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C组的C/E值小,B组的C/E值大,A、C组C/E值无显著差异,(P>0.05),B组与A、C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序贯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均较满意,有利于提高患儿依从性,可作用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的优先选择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朱满堂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误区及合理用药.方法 入选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120例,分析患者的糖皮质激素类用药情况,使用误区并提出合理用药策略.结果 120例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分患者分布在各科室的使用情况为儿科、呼吸科、妇产科和骨科,其中呼吸科三种及以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用的使用率为32.4%,明显高于儿科、妇产科和骨科,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用药误区包括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发生不良反应,当成退热药使用,当成抗生素使用,在慢性疾病和皮肤疾病中滥用.结论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错误会增加药物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产生药源性疾病,分析使用误区有利于合理用药的提出,可避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中滥用.
作者:黄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分析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11月间我院治疗的5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3.57%、25.00%,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各项毒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不影响继续治疗,采取措施后好转.结论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天;梁振;刘真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结合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国际部的相关标准,建立我院药学部应急药品管理制度体系,完善我院对应急药品的管理,以在突发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以及时、准确的保障应急药品供应.方法 结合JCI相关标准,从改进我院药学部内各部门工作流程与工作制度、通过医院HIS信息系统(药学)的药品信息维护、加强各部门对库存应急药品质量控制与合理优化库存预警量、完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突发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相关制度等方面完善我院对应急药品管理的各个环节.结果 对我院药学部内各部门的应急药品管理各个环节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建立应急药品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了药学部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通过演练验证,对突发性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很好的应对效果.结论 结合JCI标准,健全我院药学部内各部门应急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将应急药品的管理以及储备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同时加强科室内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建立可靠的应急药品管理模式.
作者:陈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氧化应激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方法基础上添加硝苯地平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观察母婴结局.结果 治疗前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无显著差异(P>0.50),治疗1周后,观察组NO、MDA、SOD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可有效减少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氧化应激,改善母婴结局,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建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的处方现状,提高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为安全有效的使用药品提供服务.方法 对2016年7月~2016年12月本院门诊抽取的7200张处方进行汇总、分析和点评.结果 2016年7月~2016年12月门诊随机抽取处方共计7200张,收集不合理用药处方468张,占抽取处方总数的6.5%.其中用法用量不当、用药与诊断不符、给药途径不合理等是我院临床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类型.结论 我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只有把握好用药指征、选择正确的药物及给药方法等,才能保证临床合理用药,减少问题处方.
作者:陈宪晶;方欣;吴永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JCI认证对提高我院门急诊药房药学服务的促进作用,方法 比较JCI认证前后我院门急诊药房的药品管理水平,药事管理制度,硬件、软件设施,服务流程,药学人员自身专业水平,病人满意度,处方合格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JCI认证过程中,我院门急诊药房的药品管理更严格,药事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硬件、软件设施更先进,服务流程更合理,病人满意度从2014年(1月~8月)的平均值84.21%上升到2016(1月~8月)的平均值98.25%.处方合格率从2015年1月的88.32%上升到2016年8月的99.02%.结论 JCI认证有利于提高我院门急诊药房的药学服务水平.
作者:官玲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枸橼酸咖啡因在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及辅助通气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00例确诊为患有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辅助通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呼吸暂停方面,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6%,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6%,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辅助通气撤机胎龄为32.4周,观察组的撤机胎龄为32.2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在改善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降低患儿呼吸暂停发生次数,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作为临床早产患儿防治呼吸暂停的有效药物.
作者:谷献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指导和依据,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对本院2016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的63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3例不良反应共涉及40种药品,其中由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占比25.34%;引起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共48例,占比76.19%,口服给药14例,占比22.22%,外用给药和静脉注射各1例,各占比1.59%;63例中女性不良反应38例,占比60.32%,男性不良反应25例,占比39.68%,女性比男性发生率高;60岁以上人群发生不良反应占比55.56%.结论 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林兰婷;刘玉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ESD)应用效果.方法 58例接受肠ESD术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静脉麻醉组(A组)和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组(B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5 min、手术开始后10min、手术开始后30min及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呼吸(RR)、脉搏氧饱和度(SpO2),术中体动发生率,丙泊酚总用量;意识及定向力复时间,呛咳、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术后的满意度.结果 A组在操作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镇静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意识及定向力恢复等方面都明显优于B组.结论 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ESD)的应用安全可靠,患者舒适、生命征平稳,大大减少丙泊酚用量,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意识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
作者:陈一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