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丽
目的 评价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 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阿德福韦酯组与恩替卡韦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案进行分析.结果 阿德福韦酯组与恩替卡韦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2.86%和90%(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3.11%和69.07%(P>0.01).结论 高疗效、低耐药性的恩替卡韦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较佳方案.
作者:蔡耀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就诊的87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常规治疗+小青龙汤)4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43例.对比两组症状(哮鸣音、喘息、胸闷和咯痰)积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比较,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哮鸣音、喘息、胸闷和咯痰)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采用小青龙汤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德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肝移植术后患者应用甲强龙的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肝移植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对症护理干预,采用健康状态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的生理功能、自觉症状、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和心理情绪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应用甲强龙所引起的不良反应采用对症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刘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药的术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110例,均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55例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心理状况、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改善(P<0.05).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视力分布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药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时,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视力状况和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风险.
作者:王大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血管生成不足或过度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中药可通过影响血管生成的调节因素,调节血而治疗与血管生成异常有关的疾病.基于此,本文对近年血管生成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进行了阐述.
作者:林少兵;蒋宗胜;阮君山;王少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对于慢性结肠炎患者采用艾条治疗的临床效果解析.方法 将在近期(2014年2月~2017年2月时期)以慢性结肠炎为诊断就诊于本院并接受治疗,共计126例患者,依照治疗方案的区别分为两组,其中63例采用艾条治疗的称之为艾条组,另63例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照其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艾条组总有效率为高达100%,对照组为92.06%,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条组治疗过程中,少数患者表示艾条灼痛,经调整艾条高度位置后疼痛能接受.对照组有些患者出现恶心、头晕、食欲下降、关节及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依照患者的反应与耐药性,部分患者采用或减小剂量,两组均无脱组现象出现.结论 对于慢性结肠炎的患者,采用无创不经消化道吸收、肝肾代谢的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更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文青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中药熏蒸关元穴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30例)选用抗生素,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关元穴,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积分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63.33%,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积分均明显下降,治疗组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中药熏蒸关元穴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盆腔炎性分泌物的消散和吸收,有利于机体的康复.
作者:林爱玉;潘小佳;郑晓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在晚期先兆流产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将86例晚期先兆流产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使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使用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分析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子宫收缩停止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方面,显著较好,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内不良反应率为11.63%,观察组为9.30%.组间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晚期先兆流产者,应用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强,效果显著,可在短时间内缓解腹部疼痛/阴道出血现象,减少宫缩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冯结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美沙拉嗪组(对照组)与美沙拉嗪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组(观察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等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IBDQ积分均高于治疗前;但仅观察组肠道症状及IBDQ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头痛、关节痛,2例肝功能异常.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6,P>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显著改善预后,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保障身心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程福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莱菔子在小儿咳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咳喘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小儿肺咳颗粒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药莱菔子方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 对照组80.00%患儿治疗后有效,观察组患儿均得到有效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治疗后复发7例(28.00%),观察组患儿复发2例(8.00%),两组复发率比较P<0.05.结论 莱菔子对于小儿咳喘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且治疗后复发率低,值得中医临床推广.
作者:刘学;马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住院患者退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对策,以减少退药事件的发生.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中心药房2014年3月临床退药单共285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退药原因主要是更改医嘱(48.07%)、患者出院(21.05%)、录入错误(18.25%)和患者拒用(8.07%),退药科室主要是重症医学科(ICU)、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及儿科.结论 应制订相应完善的退药制度,加强中心药房退药情况的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周晓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吸入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效果及护理要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给予普米克令舒雾化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43例,联合使用普米克令舒与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并实施相关护理干预手段.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中,胸闷平均消退时间为(3.12±1.45)d、咳喘消退时间为(3.29±0.81)d、肺部啰音消退时间为(2.91±1.75)d及住院时间为(6.36±1.22)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8%,与对照组11.63%相比较,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加用护理干预后,非常满意26例、一般满意15例,其护理满意度为95.3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7例、16例及76.74%,差异显著(P<0.05).结论 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中,并实施相关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临床表现,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拉近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微波消解前处理,ICP-MS法测定植物性保健品十六种稀土元素的方法 .方法以HNO3为消解溶剂,微波消解仪进行消解,选择佳ICP-MS仪器方法进行测定.结果 所测稀土元素,在0~2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在0.02~2.2μg·kg-1,回收率为86.5%~104.9%,相对标准偏差<10.0%.结论 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植物性保健品,方法准确性好,灵敏度高.
作者:兰丽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将2016年5月~2016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为24例患者.对照组采取静脉输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取静脉输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泮托拉唑应用于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治疗之中,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采用.
作者:屈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法对注射用盐酸四环素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利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测量盐酸四环素注射液的拉曼特征峰,并对峰位进行了归属和指认.结果 盐酸四环素的拉曼特征峰主要位于1278、1311、1450、1617cm-1.建立了盐酸四环素SERS特征峰强与浓度的函数关系,通过线性拟合,得到拟合方程:y=191.95x-4842,R2=0.9976,进而为盐酸四环素的定量分析奠定基础.结论 ERS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优点,有望在注射用盐酸四环素的鉴定和检测中使用.
作者:包琳;孙银凤;赵玉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分析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年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住院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对照组只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FPG、2hPG、HbAlc)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谭汝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分析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单相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在本院接收的单相抑郁症患者中,随机选取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入院治疗,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8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评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抑郁评分、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治疗单相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武扬;王雷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使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治疗区别,为临床合理选择营养支持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患者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值(SCr)、谷丙转氨酶(ALT)、血糖(GLU)、甘油三酯(TG).同时,在治疗前1天和治疗第14天分别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结果 治疗第14天测得的所有监测指标、NIHSS评分、CPIS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肠内营养组指标优于肠外营养组.结论 肠外营养途径营养效果较肠内营养确切,但肠内营养并发症风险更低.
作者:冯婧;姜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2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仅利用强心、利尿、ACEI或ARB等实施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之外利用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73.17%;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SD、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6-MWT距离为(386.5±50.7)m,对照组为(312.5±48.5)m.结论 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能够更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李海东;李晓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讨论并分析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04月~2017年0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这一次研究的观察组展开研究,给予实施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的模式.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这一次研究的对照组,给予实施孕三烯酮治疗模式.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月经来潮时间、痛经程度、月经量情况以及血清激素水平相比较于对照组均显著要优(P<0.05).结论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是理想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实施.
作者:李琳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