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天进;杨道纳;黄玉叶
目的 探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人文关怀理念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理念护理.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测.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PANSS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BPRS、IPRO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同时人文关怀可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作者:王冠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中药大黄在不同储存时期有效成分含量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大黄素样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有效成分含量做测定分析.结果 不同储存时期中药大黄有效成分含量比较,新鲜药材、半年药材有效成分含量都较低,其中的蒽醌类成分尚未氧化完全,1年、1年半、2年储存时期,有效成分含量达到高,说明中药大黄使用佳时间为1~2年储存时期.2年以上储存时期大黄,受虫蛀影响,药效成分含量急剧下降.结论 不同储存时期中药大黄在有效成分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需以1~2年作为大黄佳使用时间,其有效成分含量高,应用效果明显.
作者:颜迁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某院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为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进一步切实做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调取该院2013~2015年信息管理系统中基本药物使用的相关数据,分析基本药物品种数、品种覆盖率、销售金额、使用金额比例等相关信息.结果 该院2013~2015年国家基本药物的品种数分别为248、239、228,覆盖率分别为47.69%、45.96%、43.85%,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17.20%、16.88%、17.48%.结论 通过该院使用数据分析基层医院在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发现基层医院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加强贯彻落实.
作者:陈绍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多索茶碱以及氨茶碱的治疗效果,讨论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中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包含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氨茶碱作为治疗药物,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索茶碱作为治疗药物,对两组患者均进行1疗程(7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的病症均有所好转,而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21(84.00%),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6(64.00%);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6(24.00%),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多索茶碱作为治疗药物,对于支气管哮喘具有良好得到治疗效果,并且这类药物起效较快,能够保证帮助患者快速缓解症状,降低患者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的治疗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佩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美沙拉嗪组(对照组)与美沙拉嗪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组(观察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等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IBDQ积分均高于治疗前;但仅观察组肠道症状及IBDQ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头痛、关节痛,2例肝功能异常.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6,P>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显著改善预后,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保障身心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程福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我院静配中心出门输液回退的情况,分析原因,减少输液回退现象.方法 收集我院静配中心2016年1月~12月出门输液回退的资料,按照输液种类,回退比例,回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从分析出门输液回退的情况看很大一部分的输液问题是可避免的,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静配中心各环节的质量管控,提高每位员工的责任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药品损耗.
作者:邱杏桃;方水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药品调配差错率是衡量药品调剂部门发药质量的重要指标.为进一步提高药学部工作质量,在管理工作中引入PDCA循环管理法.结果显示PDCA循环管理法使药品调配差错率明显下降.改善了药学部质量管理,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徐志英;许晓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中心卫生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状况,为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门诊处方9078张,统计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方法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4.64%,联合用药比例为17.97%,应用较多的的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结论 应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把握抗菌药物适应证,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作者:蔡天进;杨道纳;黄玉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盐酸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过程中对产程的影响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抽取的58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58例产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29例,另一组为镇痛麻醉组29例.镇痛麻醉组行PCEA镇痛麻醉,并与同期相似条件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对照组)进行比对,同时观察两组产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总产程:镇痛麻醉组产程较对照组产程缩短;新生儿Apgar评分:镇痛麻醉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优;产妇产后恢复良好;产后出血、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镇痛率高达96.55%.结论 对于产科分娩镇痛,硬膜外联合麻醉可达到分娩镇痛、加速产程、促进产妇产后恢复的作用效果,并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可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励;周敏;张龙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活动期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n=24)与兰索拉唑组(n=26),比较两组的症状积分、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溃疡愈合率和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兰索拉唑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P<0.05).结论 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均安全、有效,但后者Hp根除率更高.
作者:闫同庆;陈国庆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分析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单相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在本院接收的单相抑郁症患者中,随机选取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入院治疗,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8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评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抑郁评分、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治疗单相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武扬;王雷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2013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94例DN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h尿蛋白排泄量(UAER)〕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62%(44/47)高于对照组78.72%(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Scr、BUN及UAE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Scr、BUN、UAE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02%(8/47)与对照组12.77%(6/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DN贝那普利与羟苯磺酸钙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作者:李志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薄芝糖肽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和种类,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建库至2016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等收载的国内期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 检索到有效病例93例,不良反应可发生在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的各个时间段,且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41.5%)居多,其次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6.2%)、精神神经系统(11.0%)、心血管系统(7.3%)、消化系统损害(6.7%)、呼吸系统(4.3%)、其他(3.0%).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应注意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生产企业应及时对说明书进行更新更改;加强用药监测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作者:李碧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我院于2016年04月~2017年04月间收治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其中常规组40例患者,予以奥拉西坦进行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予以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97.5%VS 85%),组间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为期2周的治疗后,研究组CSS评分、NIHSS评分比治疗前显著下降,比常规组CSS评分、NIHSS评分更低,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疗效肯定,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神经功能,减低致残的发生率,这对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而言,意义重大.
作者:张艳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分析药物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汉米尔段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的评分结果 .结果治疗组接受治疗2周后HAMD-17和HAMA评分显著降低,而对照组HAMA评分无明显变化,HAMD-17有所降低,且治疗组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GQOLI-74评分也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对心理功能也有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包小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为提高教学质量,探索PBL教学法在天然药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2016级药学专业8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人采用传统授课法,实验组40人采用PBL教学法,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成绩为(80.3±8.8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成绩(75.0±10.17)分,有显著差异(P<0.05).问卷调查显示,在反映教学效果的10项指标方面,实验组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BL教学法对于学生学习天然药物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学生成绩和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作者:贺百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误区及合理用药.方法 入选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120例,分析患者的糖皮质激素类用药情况,使用误区并提出合理用药策略.结果 120例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分患者分布在各科室的使用情况为儿科、呼吸科、妇产科和骨科,其中呼吸科三种及以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用的使用率为32.4%,明显高于儿科、妇产科和骨科,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用药误区包括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发生不良反应,当成退热药使用,当成抗生素使用,在慢性疾病和皮肤疾病中滥用.结论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错误会增加药物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产生药源性疾病,分析使用误区有利于合理用药的提出,可避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中滥用.
作者:黄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优选绞股蓝乙醇提取的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与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绞股蓝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含量和总皂苷含量作为综合评价考察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结果 优选出的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0℃,乙醇浓度60%,料液比1:50和提取时间60 min.结论 优化的提取工艺结果可靠,评价指标可控,对绞股蓝的质量控制与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陈登丰;何孝金;魏道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环状二芳基碘鎓盐的高反应活性,和亲核试剂反应以期合成出在药物中和有机功能材料中广泛存在的芴及其衍生物.方法 将环状二芳基碘鎓盐和能烯醇化成亚甲基的亲核化合物在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下,在合适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条件下,发生双芳香化反应.结果 环状二芳基碘鎓盐和结构多样化的能烯醇化成亚甲基的亲核化合物在钯催化剂的催化下,合成出一系列结构新颖的芴及其衍生物.结论 此研究为现有的技术路线不容易制备的在大量药物中广泛存在的芴的合成提供新的合成策略.
作者:彭孝鹏;林婷婷;陈文韬;李汉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生长抑制素治疗的疗效解析.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就诊以重症急性胰腺炎为诊断收治入院的180例患者,按照治疗用药方案的区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90例为使用前列地尔联合生长抑制素治疗的称之为联合组,另外90例为单独使用生长抑制素治疗的称之为对照组.将两组的临床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解析.结果 疗程结束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7.78%,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上述两组未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生长抑制素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作者:倪建毛;王学群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