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丽
目的 分析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在晚期先兆流产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将86例晚期先兆流产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使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使用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分析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子宫收缩停止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方面,显著较好,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内不良反应率为11.63%,观察组为9.30%.组间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晚期先兆流产者,应用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强,效果显著,可在短时间内缓解腹部疼痛/阴道出血现象,减少宫缩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冯结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益生菌在减轻极低体重早产儿(VLBW)和低体重早产儿(LBW-PI)喂养不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资料选取我院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41例早产儿.利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21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加用口服益生菌.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体重增长情况;恢复出生体重、可全胃肠喂养以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情况.结果 试验组早产儿喂养耐受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不耐受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可全胃肠喂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体重增加速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除对照组一名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外,其余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益生菌在减轻VLBW和LBW-PI中可以增加胃肠道喂养耐受率,改善临床一般情况,值得推广.
作者:莫国欢;黎清耀;谢逸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探讨不同用药品种及用药维持时间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性,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抗菌药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初次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85例,记录上述患者基本资料、抗菌药物品种、用药维持时间及患者住院期间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品种以头孢呋辛钠(使用率为65.48%)、头孢孟多酯钠(使用率为27.38%)为主.用药维持时间在24h内(≤24h)者32例(占比38.09%)、介于24h-48h者39例(占比46.43%)、维持时间超过48h者13例(占比15.48%),平均用药时间(2.06±0.15)天,三种不同维持时间在感染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现1例临床诊断术后膝关节感染,经治疗后好转.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给药时机、品种选择及用药维持时间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头孢二代抗菌药物,并将用药维持时间控制在24h内并不增加感染发生率.
作者:黄维英;林敏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优选肾康灵胶囊的佳辅料与制剂成型的工艺.方法 采用吸湿率、休止角、临界相对湿度等为评价,筛选佳辅料,并确定囊壳及装量.结果 肾康灵胶囊浸膏粉与乳糖的佳比例为1:1,采用0号空心胶囊,每粒装量0.5g,临界相对湿度为70%.结论 本成型工艺合理可行,为医院制剂生产提供依据.
作者:潘艳琳;肖钦;程心玲;林丽芳;潘坤官;吴学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优选绞股蓝乙醇提取的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与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绞股蓝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含量和总皂苷含量作为综合评价考察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结果 优选出的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0℃,乙醇浓度60%,料液比1:50和提取时间60 min.结论 优化的提取工艺结果可靠,评价指标可控,对绞股蓝的质量控制与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陈登丰;何孝金;魏道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医院制剂今后的发展方向.方法 对我院2015~2016自然年度医院制剂销售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医院制剂从2015年的862万元提高到2016年的1723万元,实现较强的增长,所占药品销售比例也实现翻倍增长.结论 医院制剂的发展离不开销售的影响,应该着眼长远提高认识,主动调整药学发展思路.
作者:杜彦秋;李碧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抗生素临床不合理应用的原因,探讨有效应对措施.方法 于2014年9月~2015年8月在我院的临床处方中随机抽取481张,筛选出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的处方,分析应用不合理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于2015年10月~2016年9月进行实施,实施后随机抽取524张临床处方,筛选出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处方.对两次筛选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481张临床处方中抗生素应用不合理52张,不合理应用率为10.81%;不合理应用情况前三位分别为未及时进行细菌培养、给药方式不当、联合用药不当;干预后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率为1.91%(10/524),明显低于干预前的10.81%(52/4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导致抗生素临床不合理应用的原因与诸多因素有关,故需积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加强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以实现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患者.
作者:陈蓓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双黄连口服液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在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7d.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疱疹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9%(P<0.05).结论 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近期临床疗效.
作者:王喜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效果.方法 本试验采开放式、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90例Ⅲ~Ⅳ度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各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保肝处理,定期评价肝功能.结果 入组病例中A组完成30例、B组完成30例、C组完成29例.A组、B组、C组患者治疗后肝功好转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57,P<0.0001).三种药物保肝效果比较:A组与C组等效,优于B组.三种药物副反应轻微可耐受.结论 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相比,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均能明显改善药物性肝损害,且两者改善药物性肝损害的作用相当.
作者:罗冬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考察3种头孢类药物抗菌方案对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择选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4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各80例,即A组(单独头孢呋辛钠静滴)、B组(单独头孢孟多酯钠静滴)、C组(头孢呋辛钠静滴+头孢克洛口服),观察三组的临床疗效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 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C组的C/E值小,B组的C/E值大,A、C组C/E值无显著差异,(P>0.05),B组与A、C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序贯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均较满意,有利于提高患儿依从性,可作用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的优先选择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朱满堂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果糖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和灭菌工艺及果糖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加入和不加抗氧化剂的制备工艺,考察其灭菌前后变化及抗氧化剂的抗氧效果.对制备过程中不同的pH值及灭菌温度对所制果糖注射液的主要质量指标5-羟甲基糠醛的考察.采用旋光法探讨果糖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 在90℃保温,介质的pH值和温度对果糖分解的影响较小,pH值调至4~5,0.7kg·cm-2的灭菌压力条件下,加入亚硫酸氢钠,对果糖的pH值影响较小,吸光度较低.果糖浓度在20.0130~100.0648mg·mL-1范围内旋光度与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r=0.99989,n=5),回收率为99.84%,RSD为0.26%(n=3).结论 该实验得出的处方的制备工艺完全符合药典标准.灭菌工艺的效果可靠,可以保证质量.该制剂稳定,方法稳定,简便易行,快速准确,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作者:宋祖栏;李碧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将人参皂苷Rb1作用于人成纤维细胞,观察其对皮肤胶原代谢的作用.方法 人成纤维细胞在不同浓度的Rb1中的增殖情况,结果 用MTT法测定.消化法检测羟脯氨酸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细胞分泌Ⅰ型前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酶-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人参皂苷Rb1能显著提高细胞增殖水平,羟辅氨酸含量、Ⅰ型前胶原及TIMP-1的蛋白质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MMP-1蛋白质表达量(P<0.05).结论 皮肤胶原代谢受人参皂苷Rb1调节.这表现在能促进HSF增值;通过影响成纤维细胞的蛋白质的表达促进胶原合成并抑制胶原降解,结果提高胶原蛋白总量.
作者:李金燕;沈洁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处方审核与处方分析,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挑选我院典型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结果 临床上联合用药不适宜问题为突出,重复用药的问题也很严峻,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溶媒选择不适宜等问题也普遍存在.结论 不管是医师还是药师都应接受继续教育,持续学习,通过培训提高开方和审方能力,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陈水钫;许燕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对于慢性结肠炎患者采用艾条治疗的临床效果解析.方法 将在近期(2014年2月~2017年2月时期)以慢性结肠炎为诊断就诊于本院并接受治疗,共计126例患者,依照治疗方案的区别分为两组,其中63例采用艾条治疗的称之为艾条组,另63例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照其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艾条组总有效率为高达100%,对照组为92.06%,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条组治疗过程中,少数患者表示艾条灼痛,经调整艾条高度位置后疼痛能接受.对照组有些患者出现恶心、头晕、食欲下降、关节及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依照患者的反应与耐药性,部分患者采用或减小剂量,两组均无脱组现象出现.结论 对于慢性结肠炎的患者,采用无创不经消化道吸收、肝肾代谢的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更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文青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讨论并分析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04月~2017年0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这一次研究的观察组展开研究,给予实施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的模式.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这一次研究的对照组,给予实施孕三烯酮治疗模式.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月经来潮时间、痛经程度、月经量情况以及血清激素水平相比较于对照组均显著要优(P<0.05).结论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是理想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实施.
作者:李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测定红花注射液中的糖类成分含量.方法 用苯酚硫酸法对红花注射液中的总糖、单糖和寡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用PMP衍生化法对单糖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 红花注射液中的总糖含量约占总固体量的50%,其中单糖和寡糖在总糖中占比较高,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半乳糖和木糖,多糖在注射液中的含量较少.结论 苯酚硫酸法操作简单,条件易控制,重现性较好,可以用于红花注射液中糖类成分的检测分析.
作者:王馨伟;巴晓雨;张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集中探讨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并胃溃疡的患者较单独使用奥美拉唑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某院确诊的60例胃炎合并胃溃疡患者,设为对照组(30名)和观察组(30名).用奥美拉唑治疗患者标记为对照组,奥美拉唑联合使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的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显效率方面比较,观察组30.0%,对照组20.0%,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对比,观察组90.0%,对照组73.3%,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p根除率方面比较,对照组80.0%,观察组96.7%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因联合用药对治疗胃炎并胃溃疡有效率更高,对Hp根治更加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艳清;冯爱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ESD)应用效果.方法 58例接受肠ESD术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静脉麻醉组(A组)和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组(B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5 min、手术开始后10min、手术开始后30min及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呼吸(RR)、脉搏氧饱和度(SpO2),术中体动发生率,丙泊酚总用量;意识及定向力复时间,呛咳、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术后的满意度.结果 A组在操作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镇静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意识及定向力恢复等方面都明显优于B组.结论 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ESD)的应用安全可靠,患者舒适、生命征平稳,大大减少丙泊酚用量,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意识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
作者:陈一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应用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为94.8%,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73.9%,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均显著性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与3.5%,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明显减少发作频率和时间,联合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俊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温度、压力和溶剂的考察,优化加速溶剂萃取法(ASE)提取制备参麦注射液中皂苷类活性成分的关键参数.方法 取处方比例混合的红参和麦冬药材粉末,置ASE提取罐中,根据Box-Beckhen中心组合设计(CCD)法,选择出一系列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溶剂(乙醇)比例等参数,根据参数进行提取,所得提取液直接进HPLC分析,对供试品中的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山麦冬皂苷B和短葶山麦冬皂苷C进行含量测定,已上述四个皂苷类成分的总量为考察指标,对ASE提取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同时,将优结果 与市售参麦注射液中上述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对比ASE与传统提取工艺的差异.结果提取温度在105℃,提取时间55min,采用70%乙醇为溶剂时,四个皂苷类成分的总产量高,故选为优ASE参数;ASE法相较传统提取方法,人参皂苷Rb1产量提升5.13%,人参皂苷Rd提升11.67%,山麦冬皂苷B和短葶山麦冬皂苷C分别提升9.52%和17.43%.结论 ASE法较传统方法能够更好提高参麦注射液中主要活性成分的产量,同时具有快速、高效、高度自动化的特点.
作者:梁雪芳;谭梅英;詹利之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