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雷公藤及其提取物的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研究进展

张少燕;石森林

关键词:雷公藤, 提取物, 新剂型, 新技术
摘要:目的 总结雷公藤及其提取物在制剂新技术及新剂型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合理开发雷公藤及其提取物新剂型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阅读近几年雷公藤及其提取物在新剂型、新制剂方面的文献、专利,对其进行总结概述.结果 雷公藤有效成分复杂,疗效显著,但不良反应较多,已成为中药研发的热点与难点.结论 虽然雷公藤及其提取物的制剂品种较多,但是未有疗效肯定的低毒品种,应用与临床的剂型少,因此对雷公藤进行深入的生物药剂学和药动学研究,进而应用制剂新技术降低其毒性,开发低毒高效的剂型具有重要意义.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同时测定速效止泻胶囊中没食子酸和绿原酸含量

    目的 建立速效止泻胶囊(盐酸小檗碱、拳参)中没食子酸和绿原酸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色谱柱(4.6×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10:90);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90nm.结果 没食子酸和绿原酸质量浓度分别在在9.4~56.4μg·mL-1(r=0.9999)及10.19~61.14μg·mL-1(r=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5)分别为103.62%(RSD为0.86%)和103.51%(RSD为0.95%).结论 方法简便可行、灵敏度高,可用于速效止泻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莲秀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红大戟与京大戟的鉴别

    为了正确使用红大戟与京大戟,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进行比较鉴别.

    作者:杨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512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512例患者的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并对监测结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地高辛血药浓度0.8~2.0μg·L-1表现中毒的23例中年龄>60岁的17(73.9%)例,浓度>2.0μg·L-1表现中毒的32例中年龄>60岁的26(81.3%)例,地高辛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28(50.9%)例,室性早搏、房性传导阻滞、心动过缓、房颤21(38.2%)例,头痛、头晕、视物模糊6(10.9%)例,此外132次联合使用药物.结论 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际情况制定用药方案,常规进行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实现用药的个体化,减少毒副反应,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刘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浅谈药物非临床研究机构中的质量保证部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2号令<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的颁布,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的管理规范,使非临床研究工作有章可循、紧密配合;保障了实验数据和结论的可靠性、科学性及重复性.质量保证部门(QAU)是实施GLP的核心和关键,本文对QAU的组成、要求及职能进行浅论,以期更多的研究人员对QAU有所了解.

    作者:康建军;林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复肝能胶囊中葛根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复肝能胶囊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Zorbax SB-C18柱(250×4.6,5μm);流动相:甲醇-水(25∶75);检测波长为250nm;柱温35℃.结果 葛根素进样量在0.1051~2.102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9.56%,RSD=0.89%(n=6).结论 此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复肝能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海霞;陈宗良;钱淑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注射用灯盏花素在大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注射用灯盏花素与3种临床上常用的大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在25℃温度条件下将注射用灯盏花素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5% GS)、10%葡萄糖注射液(10% GS)、0.9%氯化钠注射液(0.9% NS)配伍后,于8h内的各个不同时间点(0h、1h、2h、4h、6h、8h)观察各自的外观,并测定其pH值、含量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灯盏花素与5% GS和0.9% NS在25℃温度条件下配伍后的8h内各自的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改变.与10% GS在25℃温度条件下配伍后的8h内pH值和含量变化不大,但有浑浊现象产生.结论 注射用灯盏花素可与5% GS和0.9% NS于25℃温度条件下配伍,并在8h内使用.临床上好避免将注射用灯盏花素与10% GS配伍使用.

    作者:陈青华;吴亚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的建立和实施体会

    静脉输液是一种不经任何生物屏障,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独特给药方式.为保证临床病人安全、有效的输液,杜绝或大限度地减少输液入血时的微粒污染,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行静脉药物集中配置管理,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接受.我院于2010年4月成立衢州市首个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并正式投入使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行近2年来,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医疗成本、增强职业暴露防护及提高护理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作者:祝水芳;吴秀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药源性肝损伤中药的研究进展

    随着中草药的广泛运用,临床上时有发生因中草药的滥用而造成的药源性肝损伤.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因中草药及其复方制剂应用而造成的药源性肝脏损伤的文献进行总结与分析,对引起肝损害的单味中药、复方中药、天然药物等进行了综述,以期引起临床和医药工作者对药源性肝损伤的重视.

    作者:黄道林;向娟;刘晓东;张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对病区小药柜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检查我院2011年1~12月份13个病区的小药柜的药品储存,保管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促进我院病区小药柜的科学规范化管理.

    作者:何丽芳;程心玲;潘艳琳;于静;林丽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头孢美唑和头孢西丁预防阑尾术后感染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目的 比较头孢西丁和头孢美唑预防阑尾术后感染的疗效,并进行药物成本-效应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头孢美唑与头孢西丁预防阑尾术后感染的疗效,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头孢美唑与头孢西丁预防阑尾术后感染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和95.8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成本分别为496.8元和693.9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美唑和头孢西丁预防阑尾术后感染的疗效确切,可作为阑尾手术预防用药;头孢美唑的成本-效果比优于头孢西丁,为较优的治疗方案.

    作者:郑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静脉输注地佐辛致260例不良反应分析

    选择2012年1~6月,在门诊输液中心接受地佐辛注射液静脉滴注的外伤、腹痛病人260例,对地佐辛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地佐辛注射液10mg加入5%GS(或NS)500mL、平躺输注、滴速控制在30滴/min,病人的耐受性更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少.

    作者:柯秀容;王小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与两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25℃下8h内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与果糖和木糖醇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测定溶液的pH值,采用HPLC法测定溶液中注射用盐酸川芎嗪的含量,定时观察溶液的颜色及澄明度.观察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在常用输液5%果糖注射液及5%木糖醇中的稳定性.结果 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与果糖和木糖醇常用输液配伍后,pH值、微粒以及含量结果在8h内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可与果糖与木糖醇等常用输液配伍使用.

    作者:黄亦梅;方国英;魏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复方虫草合剂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

    目的 研究复方虫草合剂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结果 该复方虫草合剂对雌雄小鼠经口的大耐受剂量均大于15g·kg-1 BW,属于无毒级.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在本次试验条件下,该复方虫草合剂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作用.

    作者:张河溪;魏巧容;郭震宇;郭耀荣;郑琪;陈冠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来氟米特片的溶出度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来氟米特片溶出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以水10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100r·min-1,溶出时间为30min,以乙腈-水-三乙胺(35∶65∶0.5)(用磷酸调节pH至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2nm,采用HPLC法测定溶出量.结果 在2.0μg·mL-1~2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99(n=6);平均回收率为100.9%(n=9,RSD为1.0%).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符合溶出度方法的建立原则.

    作者:洪志玲;杨红娟;曾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浅谈基层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现状及监管对策

    中药饮片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中药饮片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笔者根据日常中药饮片监督检查的工作实际,剖析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现状,并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品质的监管对策.

    作者:陈利满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利用PDCA循环法促进苦碟子注射液临床合理应用

    目的 促进中药注射剂苦碟子注射液临床合理应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针对苦碟子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应用PDCA循环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进行有效干预.结果 经3个PDCA循环后,我院苦碟子注射液临床使用量明显下降,临床不合理使用率由100%下降到7.1%.结论 利用 PDCA循环法可促进苦碟子注射液及其他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许春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EAE大鼠脑组织咪唑受体变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炎性脱髓鞘脑病动物模型(EAE)大鼠脑组织咪唑啉2受体(12R)的变化,探讨12R是否参与了炎性脱髓鞘白质脑病的病理过程.方法 将大鼠分为EAE模型组及CFA对照组,EAE模型组通过免疫当天予四足垫皮下注射豚鼠脊髓匀浆(GPSCH)-CFA的方式免疫大鼠,后予腹腔注射NS0.4mL每12h一次,于发病高峰期处死.CFA对照组大鼠通过免疫当天予四足垫皮下注射NS-CFA的方式免疫大鼠,后予腹腔注射NS0.4mL每12h1次,连续19d;所有大鼠均予免疫0,48h腹股沟皮下注射百日咳菌苗0.1mL(1×109菌体).两组大鼠脑组织12R进行饱和结合试验,检测其密度和亲和力变化.结果 CFA对照组大鼠没有发病,EAE组6只大鼠,发病4只.CFA对照组脑组织12R的Kd和Bmax值分别是3.367±0.94nM和162±22.19fmol·mg-1蛋白.EAE组大鼠脑组织12R的Kd和Bmax值分别是5.416±1.153nM和263.0±31.99fmol·mg-1蛋白;与CFA对照组相比,其受体密度明显上调(n=6,P<0.05),而亲和力明显下降(n=6,P<0.01).结论 炎性脱髓鞘脑病模型EAE大鼠脑内12R受体密度上调,亲和力降低.

    作者:李佳;郑荣远;夏念格;殷为勇;韩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新霉素和硫酸新霉素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模式多级质谱裂解方式

    目的 研究新霉素和硫酸新霉素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模式下的多级质谱裂解方式.方法 采用电喷雾电离(Election Spray Ionization Source,ESI)多级质谱,极性检出模式为负模式.结果 通过分析碎片离子信息,获得新霉素和硫酸新霉素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模式下多级质谱的裂解方式.结论 新霉素和硫酸新霉素的质谱裂解方式可用于新霉素和新霉素盐及其类似物的快速结构解析、定量分析、药代动力学研究,并对新霉素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沈联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通过了解中药注射剂现状及其主要的临床表现,认识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防治.

    作者:陈立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葛根芩连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葛根芩连滴丸成型的各种影响因素,确立其佳制备工艺.方法 以滴丸的圆整度、溶散时限、丸重变异系数和硬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优选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 佳成型工艺是药物含量35%,基质比例PEG6000∶PEG4000为8∶2,药液温度80℃,二甲基硅油为冷凝剂,管口温度40℃,制冷温度9℃,滴距为5cm,滴速为每分钟20滴.结论 该工艺制得的滴丸成型性好,稳定可行.

    作者:宋凤兰;李碧云;龚政奇;何硕敏;潘育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