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晶晶
“病之分经络脏腑,夫人知之。于是天下遂有因经络脏腑之说,而拘泥附会,又或误认穿凿,并有借此神其说以欺人者。盖治病之法多端,有必求经络脏腑者,有不必求经络脏腑者。”此句出自徐大椿所著的《医学源流论》,它一分为二地揭示了治病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值得后学思考与借鉴。
作者:李一;苗志远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数目和部位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1226例肋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对不同肋骨骨折数目、部位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肋骨骨折和血胸、肺挫伤等有无相关性,不同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肋骨骨折数目和血胸、肺挫伤、ARDS、死亡的发生率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不同部位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肋骨骨折部位及其数目预示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及预后,对闭合性胸外伤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袁前超 刊期: 2015年第z1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39岁,因胸闷、气短3日就诊。入院后体检,血压:110/80 mm Hg,心尖部闻及收缩期杂音。超声检查见:左房前后径47 mm,左室前后径38 mm,右室前后径26 mm。左心明显增大,左室整体运动普遍减慢。 LVEF 37%。左室短轴面见:左室乳头肌以下心肌内见肌小梁结构,呈“蜂窝状”。 CDFI见:肌小梁内见有血流与心脏相通。收缩期三尖瓣口见无彩色反流速达右房中部。 TRPG 57 mm Hg,估测肺动脉压67 mm Hg。
作者:陈备;阮鹤瑞;祖木来提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研究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GOS ( glasgow outcome scale)等预后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09~2013-09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患者。观察组给予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预后的GOS评价情况,两组瞳孔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治疗6个月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预后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在手术治疗后瞳孔缩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治疗7 d后的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可有效改善患者的GOS评分及生活质量,是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有效的治疗选择。
作者:陈谦;水涛;郭再玉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观察间歇充气加压治疗(IPC)预防内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组我院急诊内科住院患者158例,随机分为IPC组(常规治疗+IPC)79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79例,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DVT发生时间、肺栓塞( PE)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期间死亡率及统计IPC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IPC组DVT发生率3.80%(3/79)低于对照组12.66%(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PC组DVT发生时间(13.3±2.9)天与对照组(13.6±4.6)天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PC组较对照组PE发生率(0比3.13%)、住院天数[(14.3±5.3)天比(15.9±5.8)天]、住院期间死亡率(7.59%比11.39%)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PC组未发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IPC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熠;杨洁;陈洁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血清IL-1β和IL-18的变化,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试验组分为活动期UC患者(42例),缓解期UC患者(20例)和正常对照组(10例)。结果活动期UC患者血清IL-1β和IL-18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UC患者和对照组(P<0.01),缓解期UC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IL-1β和IL-18含量明显升高;活动期UC重型组血清IL-1β和IL-18含量高于中型组和轻型组,与病情轻重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活动期UC患者血清IL-1β和 IL-18含量显著升高,可作为病情活动性、严重性及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
作者:郭虹;曹蕾;王瑞芳 刊期: 2015年第z1期
寻求能更好的发挥糖皮质激素治疗作用,并尽量避免其副作用,是医药学工作者不懈的追求目标,本文就糖皮质激素治疗湿疹的合理用药进行综述。
作者:王非 刊期: 2015年第z1期
患者女,39岁,因突发上腹部持续性剧烈疼痛1.5小时于2014-06-109时急诊入院,实验室检查:肝功异常;腹部彩超:脾静脉内径1.4 cm,肠系膜静脉内径1.6 cm,门静脉主干内径2.0 cm,门静脉主干、左右支及其分支,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内均见低回声团。诊断:门静脉系统血栓,肠系膜静脉血栓,脾静脉栓塞。现将救治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平;孟霞;杨洁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与膝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有关的病例影像资料,包括X线、CT及MRI检查的诊断结果,并进行统计。结果 X线诊断明确骨折4例,可疑骨折2例,关节积液6例;CT显示骨折7例,软组织肿胀增厚12例,关节积液12例;MRI显示骨折11例,骨挫伤15例,膝后外侧角结构肿胀增厚15例,其中外侧副韧带损伤Ⅰ~Ⅱ级6例,腘肌肌腱损伤Ⅰ~Ⅱ级8例,腓肠肌外侧头损伤4例,股二头肌及肌腱损伤9例,关节囊肿胀15例,关节积液15例,关节软骨明显破裂者4例,半月板损伤6例。结论 MRI诊断膝关节后外侧体损伤的敏感度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X线及CT,应用MRI检查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梁志文;马庆祥;尹利荣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在青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青年人的定义,选取16~44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心病组56例为试验组,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组58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男性,吸烟史及甘油三酯( TG)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冠心病组的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 P<0.05);冠心病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脂蛋白Lp(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是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作者:韩晶晶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根据临床线索,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诊诊断,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急诊诊断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106例首诊病例中,第一时间即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2例,3小时之内诊断的为88例,12小时之内诊断的为4例,24小时之内诊断的为2例;误诊6例。结论对不典型的可疑病例应注重相关病史,认真、全面进行特异性辅助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作者:吴克斌;王守兵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疗养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反映了整个疗养院的服务水平,它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更依赖于护理管理水平。为提高疗养院护理质量,护理部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深化优质护理,全面规范护理人员的职业行为,构建和谐、人文的护理环境,为广大疗养员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实现疗养院满意、疗养员满意、护理人员满意的工作目标。
作者:李轩;赵静;常青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回顾分析神经源性肿瘤影像学改变,指导评估外科手术的适应症。方法统计分析近三年32例患者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旨在探讨MRI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定位定性。结果颈部神经源性肿瘤MRI特征在诊断病变性质、生物化学方面,有着较精准的特征性,MRI诊断结果正确率约97%。结论 MRI诊断颈部神经源性肿瘤、鉴别颈部其他肿瘤及淋巴结具有显著的定性作用,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明安;卞巍;龙德云;陈和平 刊期: 2015年第z1期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症状以胸骨体中上段或心前区较多见,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和下颌部。目前关于右侧胸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报道较少。因发病特点不典型,易误诊及错过佳治疗时机。
作者:许哲通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通过分析4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血液灌流(HP)对于不同剂量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02~2014-02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共4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例,进行中毒严重程度评分,根据不同中毒剂量将患者分为A组(20例,<25 mL),B组(10例,25~40 mL),C组(15例,>40 mL),比较不同中毒剂量患者HP治疗的效果。结果45例患者均为急性百草枯中毒,中毒剂量小于25mL(HP10例, non-HP 10例)和中毒剂量大于40 mL组患者( HP 10例,non-HP 5例),单纯加用血液灌流治疗较常规内科治疗预后无明显差异(P>0.05),25~40 mL组(HP 6例,non-HP 4例),HP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内科治疗组( P<0.05)。结论中毒剂量在25~40 mL的患者应该选择常规内科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其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武超;钱显光;朱继红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术前及术后护理。结果36例患者手术后均痊愈出院,共出现3例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发热,2例T管脱落。结论针对老年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要采取细致、全面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要加强基础护理与并发症的护理,以巩固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郭海燕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06~2014-12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70例,患者均予以临床护理,分析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患者呼吸困难、咳痰、胸闷、嗜睡与食欲减退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社会活动、日常活动、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且QOL评分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可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并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薛娜娜;李玉琢;安贺娟;王建梅;刘玉芳;马京华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米非司酮配米索前列醇作为一种有效的终止早孕的方法(即药物流产,简称药流)以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近年常见药流不全导致宫内残留,终还需行清宫术处理。为了减少盲目手术操作给患者带来严重不良后果,我们近年来应用超声下进行了80例药流不全清宫术处理,探讨超声引导下清宫术的价值,现将处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备;阮鹤瑞;徐萌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疗养院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保健措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伤病康复。急救护理人员的水准体现在“时间性”和“技术性”两方面,而护理人员的急救护理技术是通过不断训练和时间积累而成的。如果医护人员的急救护理技术不熟练,抢救实践经验不足,就会因病情耽误而导致严重后果,如能及时给予有效的抢救治疗,患者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1]。为此护理部举行了急救护理技能训练,此次急救护理技能操作包括简易呼吸器、吸痰术等。
作者:吴克斌;王守兵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通过对新疆自治区某三级精神专科医院住院精神病患者意外死亡的分析,提出防范意外死亡发生的对策。方法对某三级精神专科医院2005-01~2013-12近八年住院病人中意外死亡病例进行客观的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近八年发生的18例意外死亡病例中,意外死亡原因分别为自杀、猝死、窒息、跌伤,分别占意外死亡的55.56%、22.22%、16.67%、5.56%。自杀患者中又以精神分裂症占首位。结论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住院精神病患者意外死亡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多样性的特点,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防范措施,能有效地防止意外死亡的发生,减少医患纠纷,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刘海涛;陈备;阮鹤瑞;刘江玲 刊期: 2015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