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 IL -1β和 IL -18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郭虹;曹蕾;王瑞芳

关键词:结肠炎, 代谢, IL-1β, IL-18
摘要: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血清IL-1β和IL-18的变化,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试验组分为活动期UC患者(42例),缓解期UC患者(20例)和正常对照组(10例)。结果活动期UC患者血清IL-1β和IL-18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UC患者和对照组(P<0.01),缓解期UC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IL-1β和IL-18含量明显升高;活动期UC重型组血清IL-1β和IL-18含量高于中型组和轻型组,与病情轻重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活动期UC患者血清IL-1β和 IL-18含量显著升高,可作为病情活动性、严重性及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诊断临床线索分析

    目的:根据临床线索,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诊诊断,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急诊诊断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106例首诊病例中,第一时间即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2例,3小时之内诊断的为88例,12小时之内诊断的为4例,24小时之内诊断的为2例;误诊6例。结论对不典型的可疑病例应注重相关病史,认真、全面进行特异性辅助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作者:吴克斌;王守兵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前列地尔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尿Kim-1表达的影响及疗效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前列地尔(PGE1)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尿肾损伤分子-1(μKim-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并评价其对脓毒症AKI的肾功能保护作用。方法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确诊为脓毒症AKI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PGE1治疗组(A组,n=47)和标准抗脓毒症治疗组( B组,n=35)。所有脓毒症AKI患者均予以标准规范的药物抗脓毒症治疗(2012SSC标准),A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予以PGE110μg治疗,持续治疗1周;分别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5、7天uKim-1、血肌酐( sCr)水平及尿量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少尿持续时间及治疗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 )的使用率;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组uKim-1在治疗后第3、5、7天均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后第1天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uKim-1水平在治疗后第1、3天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治疗后第5、7天uKim-1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uKim-1水平在治疗后第1、3、5、7天均明显低于B组同期水平( P均<0.05)。结论 PGE1能促进脓毒症AKI患者肾功能恢复,uKim-1能更好地反映其肾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王聪敏;刘尉;招建玲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结构及功能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同左室构型的左室功能情况。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技术。结果正常构型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略减低。向心性重构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低。向心性肥厚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明显减低。离心性肥厚组:左室收缩功能减低;舒张功能明显减低。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舒张障碍先于收缩障碍,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 TDI)对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更敏感及准确。

    作者:商慧华;苏洪涛;宋鑫;刘水漪;郭莹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Sweet 与 Ivor -Lewis 入路行胸下段食管癌手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分析经左胸入路(Sweet)和经右胸和上腹正中切口术(Ivor-Lewis)两种方式治疗胸下段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06~2014-06我院收治的120例胸下段食管癌患者,并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Sweet路径手术的患者74例,经Ivor-Lewis路径手术的患者4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痊愈出院,其中Sweet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Ivor-Lewis手术组患者,但是Ivor-Lewis手术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Sweet手术组,并且其清扫淋巴结的数量也明显多于Sweet手术组,Ivor-Lewis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Sweet手术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胸下段食管癌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Ivor-Lewis手术可降低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一胜;吴其琛;鲍方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96例晕厥患者临床分析及院前急救

    目的:探讨晕厥的病因、诱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对96例晕厥患者进行病因和临床分析,并行心电图检查及院前急救。结果根据病史、体检及心电图可确诊67%的晕厥患者,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率87.2%。客观检查指标好转率65%。结论晕厥的病因是于血容量下降、心输出量急骤降低及血液生化成分的异常使内脏和皮肤小血管收缩,大脑一时性广泛性供血不足,以致发生意识障碍。诱因是患者过度劳累、紧张,使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导致心脑血管神经功能紊乱。院前急救辅以心理疏导和适当休息,可解除或缓解患者自觉症状。

    作者:刘建平;方宏;孟霞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疗养院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

    疗养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反映了整个疗养院的服务水平,它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更依赖于护理管理水平。为提高疗养院护理质量,护理部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深化优质护理,全面规范护理人员的职业行为,构建和谐、人文的护理环境,为广大疗养员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实现疗养院满意、疗养员满意、护理人员满意的工作目标。

    作者:李轩;赵静;常青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超声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39岁,因胸闷、气短3日就诊。入院后体检,血压:110/80 mm Hg,心尖部闻及收缩期杂音。超声检查见:左房前后径47 mm,左室前后径38 mm,右室前后径26 mm。左心明显增大,左室整体运动普遍减慢。 LVEF 37%。左室短轴面见:左室乳头肌以下心肌内见肌小梁结构,呈“蜂窝状”。 CDFI见:肌小梁内见有血流与心脏相通。收缩期三尖瓣口见无彩色反流速达右房中部。 TRPG 57 mm Hg,估测肺动脉压67 mm Hg。

    作者:陈备;阮鹤瑞;祖木来提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台州市急诊创伤患者临床特点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探讨浙江省台州地区急诊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流行病学,为提高该地区创伤的防范与急救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2010-03~2014-10台州市博爱医院、台州市立医院及中心医院急诊收治的278例急诊创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受伤时间、创伤原因、创伤部位、ISS分值、创伤严重程度、死亡原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78例急诊创伤患者中,男性占68.35%;21~50岁的中青年占75.90%;农民工是创伤的主要群体,占45.32%;7~10月伤员占67.27%,其中7:00~8:59、11:30~13:59、18:00~19:59为创伤发生的高峰时段;交通伤占创伤原因的35.97%,高处坠落占25.18%,台风伤占19.06%;创伤部位以四肢/骨盆为主,占38.13%;ISS评分为(10.78±2.79)分,重症伤员占35.72%,死亡组ISS评分(22.81±7.52)分;死亡原因以头颈部创伤为主,占35.29%。结论台州地区急诊创伤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农民工为主,主要致伤、致死因素为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及台风伤,集中在7~10月,创伤部位以四肢/骨盆为主,但头颈部外伤为主要死因,且死亡病例ISS评分相对较高,故需要多方面加强宣传预防及提高临床救治能力。

    作者:周未林;谢凯;王天兴;刘仁格;华云德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胸外伤中肋骨骨折部位及数目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数目和部位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1226例肋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对不同肋骨骨折数目、部位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肋骨骨折和血胸、肺挫伤等有无相关性,不同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肋骨骨折数目和血胸、肺挫伤、ARDS、死亡的发生率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不同部位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肋骨骨折部位及其数目预示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及预后,对闭合性胸外伤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袁前超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63例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中序贯、联合使用短效镇静剂、肌松剂、丙戊酸钠及气管支持治疗,控制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3例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收住NICU,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条件下,序贯、联合使用咪达唑仑、丙泊酚、丙戊酸钠控制癫痫发作,分析治疗后的效果和预后。结果22例(34.92%)患者在3h内完全控制,25例(39.68%)患者在6 h内完全控制,9例(14.29%)患者在3 d内完全控制,2例(3.17%)在1周内完全控制,5例患者死亡(7.94%)。终58例(92.06%)患者意识逐步恢复,脱机拔管,5例患者死于顽固性低血压、严重酸中毒、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NICU中,在气道支持治疗条件下,序贯、联合使用咪达唑仑、丙泊酚、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安全有效。

    作者:杨君素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血浆 hs -CRP 在 AECOPD 患者撤机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意义。方法2012-10~2013-09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AECOPD需有创呼吸机治疗且上机时间不少于72 h的患者共79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低水平压力支持模式撤机,根据撤机情况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患者在撤机前查动脉血气、hs-CRP等临床指标,并计算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撤机成功51例(64.6%),撤机失败28例(35.4%)。与成功组比较,撤机失败组血浆hs-CRP水平明显高于成功组( P<0.05)。结论血浆hs-CRP水平对预测COPD患者撤机结果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谭植华;冯恩民;吴振海;刘丽君;李颖;李维东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PICC 导管在重症患者中的护理

    目的:探讨PICC导管应用于重症患者中的有效护理措施,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PICC导管的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并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PICC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置于PICC导管的重症患者而言有针对性的整体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PICC导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延长PICC导管的使用寿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长清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不同血糖变异指标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血糖不稳定指数(GLI)、血糖变异系数(GLUcv)、血糖标准差(GLUsd)及平均绝对血糖波动幅度( MAGE)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存活和死亡)和病情严重程度(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分组,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GLI、GLUcv、GLUsd及MAGE水平,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下面积大小对比四种血糖变异指标对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根据不同预后分组,各组之间GLI、GLUcv、GLUsd及MAGE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严重脓毒症组的这四种血糖变异指标明显较脓毒症组明显增高。 GLI、GLUcv、GLUsd、MAGE及平均血糖(GLUave)评价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0.801、0.779、0.793和0.664。结论四种血糖变异指标评价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均较GLUave能更好地评价预后。

    作者:冯慧远;胡敦重;崔云亮;赵良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术前及术后护理。结果36例患者手术后均痊愈出院,共出现3例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发热,2例T管脱落。结论针对老年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要采取细致、全面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要加强基础护理与并发症的护理,以巩固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郭海燕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骨科术前麻醉中肺栓塞的诊治和预防

    目的:探讨骨科术前麻醉患者肺栓塞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策略。方法2013-12~2014-03收治2例术前麻醉中肺栓塞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其高危因素、致病原因、发生时间、诊治流程及治疗结果,评价临床实用的致死性肺栓塞早期诊断与治疗策略。结果2例术前麻醉中发生致死性肺栓塞患者经及时急救插管与溶栓,均病情稳定,随访3个月未再出现病情反复。结论骨科术前麻醉患者肺栓塞的特点是发病急、症状重,救治不及时容易导致死亡。简单实用的早期临床诊治流程和个性化的预防措施是减少肺栓塞发生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的有效策略。

    作者:林慧艳;娄云鹏;李海玲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阴道超声对41例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

    目的:通过彩色超声观察子宫内膜息肉准确诊断和及时发现病变。方法采用海鹰彩色超声仪,阴道探头频率5~12 MHz,观察子宫的轮廓、大小、肌层变化、子宫内膜的厚度、子宫内膜的完整性及回声情况、宫腔线回声及病灶表面及基底与子宫内膜的关系。结果利用超声检查35例患者中多发息肉19例,单发息肉16例,其中子宫内膜息肉突入宫颈管3例突入宫颈外口1例。绝经后2例。结论随着阴道超声探头逐步应用及广泛开展,对宫腔、子宫内膜的检查更清晰,进而大大提高了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

    作者:陈备;阮鹤瑞;徐静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 IL -1β和 IL -18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血清IL-1β和IL-18的变化,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试验组分为活动期UC患者(42例),缓解期UC患者(20例)和正常对照组(10例)。结果活动期UC患者血清IL-1β和IL-18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UC患者和对照组(P<0.01),缓解期UC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IL-1β和IL-18含量明显升高;活动期UC重型组血清IL-1β和IL-18含量高于中型组和轻型组,与病情轻重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活动期UC患者血清IL-1β和 IL-18含量显著升高,可作为病情活动性、严重性及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

    作者:郭虹;曹蕾;王瑞芳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乙醇的不确定度评估

    目的:建立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以报告更客观准确的检验结果。方法用顶空气相色谱内标工作曲线法测定血液中乙醇浓度,从测定程序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结果测量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为2.15×10-4,标准及内标纯度引起的不确定度为1.02×10-2。结论影响顶空气相色谱内标工作曲线法测定血液中乙醇的不确定度的因素主要是标准及内标溶液的配制与稀释(体积),样品的取样所产生的误差。

    作者:徐冬新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与观察

    目的:探究在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施以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老年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其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5例,使用的治疗药物为布地奈德;对照组25例,使用的药物为泼尼松。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呼吸困难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及雾化吸入治疗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与使用口服泼尼松的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缓解程度、肺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对患有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患者施以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在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吕丽波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优质护理在体检采血后穿刺点按压情况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体检采血后对穿刺点按压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66人体检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83人),两组采血后采用相同按压方式,试验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主动协助做好按压准备,干预不正确的按压方式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讲解正确按压方法,不主动干预不正确的按压方式。结果实行优质护理的试验组形成血肿或瘀斑的人数明显减少,形成血肿或瘀斑的程度也较轻;体检者对采血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98.9%,对照组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检采血完成后对穿刺点的按压方式实行优质护理,大大减少了血肿或瘀斑的形成,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同时提高了体检客户的满意度。

    作者:屈邦容;郭姣姣;吴琳娜 刊期: 2015年第z1期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