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支原体肺炎并发脑梗死致一侧偏瘫个案分析

王立东;沈婷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脑梗死, 偏瘫
摘要: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是目前引起儿童支气管炎、肺炎的重要致病源之一。支原体肺炎常引起肺外损害,临床表现诸如皮疹、心包炎和血液系统疾病等,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 CNS)的相关合并症已经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微小,临床可以表现为脑炎、脑膜脑炎、脑病、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视神经炎等,但是一旦发生影响极大。本文对临床收治的1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脑梗死导致一侧偏瘫病例报道如下。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糖皮质激素治疗湿疹的合理用药

    寻求能更好的发挥糖皮质激素治疗作用,并尽量避免其副作用,是医药学工作者不懈的追求目标,本文就糖皮质激素治疗湿疹的合理用药进行综述。

    作者:王非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以右侧胸痛为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 PCI 2例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症状以胸骨体中上段或心前区较多见,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和下颌部。目前关于右侧胸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报道较少。因发病特点不典型,易误诊及错过佳治疗时机。

    作者:许哲通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浅析

    为进一步缓解贫困人员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目前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试点。本文主要探讨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必要性,同时结合两制度衔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孙晓锦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疗养院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

    疗养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反映了整个疗养院的服务水平,它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更依赖于护理管理水平。为提高疗养院护理质量,护理部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深化优质护理,全面规范护理人员的职业行为,构建和谐、人文的护理环境,为广大疗养员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实现疗养院满意、疗养员满意、护理人员满意的工作目标。

    作者:李轩;赵静;常青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颈部神经源性肿瘤 MRI诊断价值

    目的:回顾分析神经源性肿瘤影像学改变,指导评估外科手术的适应症。方法统计分析近三年32例患者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旨在探讨MRI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定位定性。结果颈部神经源性肿瘤MRI特征在诊断病变性质、生物化学方面,有着较精准的特征性,MRI诊断结果正确率约97%。结论 MRI诊断颈部神经源性肿瘤、鉴别颈部其他肿瘤及淋巴结具有显著的定性作用,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明安;卞巍;龙德云;陈和平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63例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中序贯、联合使用短效镇静剂、肌松剂、丙戊酸钠及气管支持治疗,控制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3例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收住NICU,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条件下,序贯、联合使用咪达唑仑、丙泊酚、丙戊酸钠控制癫痫发作,分析治疗后的效果和预后。结果22例(34.92%)患者在3h内完全控制,25例(39.68%)患者在6 h内完全控制,9例(14.29%)患者在3 d内完全控制,2例(3.17%)在1周内完全控制,5例患者死亡(7.94%)。终58例(92.06%)患者意识逐步恢复,脱机拔管,5例患者死于顽固性低血压、严重酸中毒、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NICU中,在气道支持治疗条件下,序贯、联合使用咪达唑仑、丙泊酚、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安全有效。

    作者:杨君素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重症支原体肺炎并发脑梗死致一侧偏瘫个案分析

    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是目前引起儿童支气管炎、肺炎的重要致病源之一。支原体肺炎常引起肺外损害,临床表现诸如皮疹、心包炎和血液系统疾病等,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 CNS)的相关合并症已经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微小,临床可以表现为脑炎、脑膜脑炎、脑病、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视神经炎等,但是一旦发生影响极大。本文对临床收治的1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脑梗死导致一侧偏瘫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立东;沈婷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术前及术后护理。结果36例患者手术后均痊愈出院,共出现3例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发热,2例T管脱落。结论针对老年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要采取细致、全面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要加强基础护理与并发症的护理,以巩固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郭海燕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全程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对肿瘤患者化疗性静脉炎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拟行化疗的肿瘤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干预,两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性静脉炎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全程护理的观察组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6.25%,而一般护理的对照组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显著性( P<0.05)。结论全程护理可有效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应推广实施。

    作者:王洪丹;赵静;李妍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中医治疗酒疸的有效方剂浅析

    酒疸作为黄疸病的一种,是由于酗酒伤身所致。历代医家就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多有论述。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酒精滥用而导致的酒疸患者显著增多,临床上亟需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酒疸进行防治。中医方剂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君臣佐使配伍后,应用于临床治疗。本文以历代医家对酒疸治疗的经验为蓝本,对历代医家治疗酒疸的方剂进行总结,为酒疸的防治提供思路和依据。

    作者:佟欣;赵法政;佟子林;左军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颅脑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应用呼吸机的护理

    目的:探讨颅脑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应用呼吸机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组共11例患者,均为颅脑昏迷伴呼吸骤停的患者,均行气管切开,并应用呼吸机,及时给予病情严密观察,气管切开护理,吸痰护理,空气消毒和口腔护理,呼吸机应用的观察、对抗的处理,呼吸机的护理以及脱机的护理。结论有效护理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预后良好。

    作者:姜红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间歇充气加压治疗预防内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间歇充气加压治疗(IPC)预防内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组我院急诊内科住院患者158例,随机分为IPC组(常规治疗+IPC)79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79例,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DVT发生时间、肺栓塞( PE)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期间死亡率及统计IPC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IPC组DVT发生率3.80%(3/79)低于对照组12.66%(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PC组DVT发生时间(13.3±2.9)天与对照组(13.6±4.6)天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PC组较对照组PE发生率(0比3.13%)、住院天数[(14.3±5.3)天比(15.9±5.8)天]、住院期间死亡率(7.59%比11.39%)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PC组未发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IPC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熠;杨洁;陈洁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Sweet 与 Ivor -Lewis 入路行胸下段食管癌手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分析经左胸入路(Sweet)和经右胸和上腹正中切口术(Ivor-Lewis)两种方式治疗胸下段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06~2014-06我院收治的120例胸下段食管癌患者,并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Sweet路径手术的患者74例,经Ivor-Lewis路径手术的患者4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痊愈出院,其中Sweet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Ivor-Lewis手术组患者,但是Ivor-Lewis手术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Sweet手术组,并且其清扫淋巴结的数量也明显多于Sweet手术组,Ivor-Lewis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Sweet手术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胸下段食管癌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Ivor-Lewis手术可降低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一胜;吴其琛;鲍方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现代心肺复苏技术新进展

    心肺复苏( CPR)是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及其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目的在于保护脑、心、肺等重要脏器不致达到不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CPR方法是在20世纪50~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从1956除颤器的应用,1958年口对口人工呼吸及1960年胸外按压的应用,到70年代被广泛采用。随着CPR知识的普及与急救技术的培训,复苏成功率不断提高。2010年出版的《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简称指南)以专家综述的科学证据为基础,用循证医学使医学证据和临床技术得到有效整合,较2005版指南有相应调整。现将指南中CPR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沈海俊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18例精神药物致癫痫发作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药物所致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了1993-12~2013-12月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既往体健、精神药物治疗前无癫痫发作史、脑电图正常者10827例进行分析。结果精神药物引起癫痫者有18例为1.66‰。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情绪稳定剂及抗焦虑药引起癫痫发作的有18例为1.66‰。在治疗1个月内发作占88.89%,半数以上发作在10~15 d(66.67%);发作距前一次服药时间为-72~8.5 h,大多数为4 h。发作次数为1次者72.22%,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乏力、头痛、肌肉抽动等。结论精神药物可以引起癫痫发作,且大多是在用药早期出现,但癫痫发作均能控制。

    作者:俞建良;夏斋冲;亢明;蒋培荣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年龄、性别、NIHSS评分、发病时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以性(P>0.05)。两组采取相同的基础治疗,包括控血糖、血压、血脂,镇静,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30 mL加入25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每日1次静脉注射,连续治疗4周。监控两组的生命体征和肝肾功能;观察比较用药后14 d和28 d两组的NIHSS评分、MMSE评分;用药后3 d和7 d血清中IL-1水平以及用药后7 d和14 d血清中VEGF水平。结果在用药14 d和28 d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用药后28 d,治疗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3 d和7 d治疗组的血清IL-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7 d和14 d治疗组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并能够显著促进患者的智力恢复,其治疗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促进VEGF表达有关。

    作者:陆红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避孕药的非避孕效果的健康宣教

    目的:探讨避孕药的非避孕效果,观察健康宣教后获得的成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女性10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 C1组为观察组50例,开展避孕药非避孕效果健康宣教;C2组为对照组50例,进行一般避孕常识普及。对比两组患者终在知识掌握率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分别完成干预后,在针对避孕药非避孕效果知识掌握率方面, C1组明显高于C2组患者。结论口服避孕药,不但能够有效对诸多妇科疾病进行治疗,并且针对肿瘤疾病能够有效进行预防,效果显著。

    作者:贾平平;易琼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高龄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一种严重肺部并发症,以肺毛细血管损伤、肺泡内血液渗出及间质水肿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导致氧和二氧化碳弥散和交换功能障碍,临床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治疗重度ARDS的主要手段,然而在一些合并气压伤和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保护性肺通气、肺复张手法、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等策略的应用受到限制,使其救治难度随之增加。体外膜肺氧合( ECMO)作为一种有效的心肺支持治疗手段,近年来逐渐用于ARDS的治疗,ECMO既能让心肺得到休息同时亦能对血液进行充分的氧合及二氧化碳清除,切实解决了ARDS治疗中的难题。现报道1例高龄肺炎合并ARDS危重患者应用ECMO治疗体会。

    作者:刘海峰;左六二;陈德珠;朱瑞秋;卢剑海;胡允兆;林敬成;陈文兆;周柱江;苏用鹏;郭活成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与观察

    目的:探究在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施以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老年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其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5例,使用的治疗药物为布地奈德;对照组25例,使用的药物为泼尼松。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呼吸困难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及雾化吸入治疗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与使用口服泼尼松的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缓解程度、肺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对患有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患者施以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在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吕丽波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浅谈徐大椿治病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病之分经络脏腑,夫人知之。于是天下遂有因经络脏腑之说,而拘泥附会,又或误认穿凿,并有借此神其说以欺人者。盖治病之法多端,有必求经络脏腑者,有不必求经络脏腑者。”此句出自徐大椿所著的《医学源流论》,它一分为二地揭示了治病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值得后学思考与借鉴。

    作者:李一;苗志远 刊期: 2015年第z1期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