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建良;夏斋冲;亢明;蒋培荣
目的:探讨B超与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异常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3-06住院的子宫异常出血患者345例,均B超检查后再做宫腔镜检查,并进行诊刮做病理诊断,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对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超诊断子宫内膜增殖症与病理符合率大于宫腔镜的符合率;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与病理符合率大于B超检查诊断,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膜增殖症宜B超结合诊刮进行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区分黏膜下肌瘤及息肉宜宫腔镜结合诊制进行诊断。
作者:吴素霞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浅议细节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置管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60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血液透析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探讨细节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置管感染中的作用。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节护理对预防血液透析置管感染具有积极的临床作用,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效率和满意度,该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马翠兰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与膝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有关的病例影像资料,包括X线、CT及MRI检查的诊断结果,并进行统计。结果 X线诊断明确骨折4例,可疑骨折2例,关节积液6例;CT显示骨折7例,软组织肿胀增厚12例,关节积液12例;MRI显示骨折11例,骨挫伤15例,膝后外侧角结构肿胀增厚15例,其中外侧副韧带损伤Ⅰ~Ⅱ级6例,腘肌肌腱损伤Ⅰ~Ⅱ级8例,腓肠肌外侧头损伤4例,股二头肌及肌腱损伤9例,关节囊肿胀15例,关节积液15例,关节软骨明显破裂者4例,半月板损伤6例。结论 MRI诊断膝关节后外侧体损伤的敏感度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X线及CT,应用MRI检查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梁志文;马庆祥;尹利荣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讨颅脑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应用呼吸机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组共11例患者,均为颅脑昏迷伴呼吸骤停的患者,均行气管切开,并应用呼吸机,及时给予病情严密观察,气管切开护理,吸痰护理,空气消毒和口腔护理,呼吸机应用的观察、对抗的处理,呼吸机的护理以及脱机的护理。结论有效护理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预后良好。
作者:姜红 刊期: 2015年第z1期
我院老年病科收治1例肝癌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且已安装心脏起搏器,在全麻下行第8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出现心脏骤停,经积极抢救心肺脑复苏( CPCR)成功,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林峰;邹嵩;田云飞;吴海武;陈仁华;刘振华;黄桂明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建立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以报告更客观准确的检验结果。方法用顶空气相色谱内标工作曲线法测定血液中乙醇浓度,从测定程序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结果测量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为2.15×10-4,标准及内标纯度引起的不确定度为1.02×10-2。结论影响顶空气相色谱内标工作曲线法测定血液中乙醇的不确定度的因素主要是标准及内标溶液的配制与稀释(体积),样品的取样所产生的误差。
作者:徐冬新 刊期: 2015年第z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回顾传统通气策略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者之间的优缺点,指导今后ARDS患者的通气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1年2年内39例ARDS患者行两种不同通气策略的28天无机械通气日、ICU住院日、住院费用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自2010年10月份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以来,我科收治的ARDS患者获得更长的28天无机械通气日,更短的ICU住院日,更少的住院费用及更低的病死率。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运用使ARDS的救治成功率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饶振译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不同临床护理方法及特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共69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为无痛胃镜组,患者35例;另一组为普通胃镜组,患者3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特点。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针对性较强且有效的护理方式之后,其患者胃镜检查的成功率均为100.00%,且患者在检查后,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均需要护理人员采取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才能更为有效提高患者的检查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红芳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研究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GOS ( glasgow outcome scale)等预后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09~2013-09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患者。观察组给予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预后的GOS评价情况,两组瞳孔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治疗6个月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预后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在手术治疗后瞳孔缩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治疗7 d后的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可有效改善患者的GOS评分及生活质量,是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有效的治疗选择。
作者:陈谦;水涛;郭再玉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研究甲磺酸双氢麦角碱对高皮质激素血症所致的小鼠绝望样行为的逆转作用。方法将6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组,实验进行4周后观察体质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在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中,静止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脾脏和胸腺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NF-L和SYP两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甲磺酸双氢麦角碱组能显著缩短模型动物在行为学中的不动时间( P<0.05),并显著上调NF-L和SYP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甲磺酸双氢麦角碱能够保护神经元,逆转高皮质激素血症所致的小鼠绝望样行为。
作者:戴建国;王中立;陈琳;黄玉芳;赵玉男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及NT-proBNP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07~2013-06间符合CHF诊断标准的患者116例为病例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成三个亚组,其中A组为NYHAⅠ~Ⅱ级37例、B组为NYHAⅢ级39例、C组为NYHAⅣ级40例。同期选择无心脏器质性疾病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浓度,并分析其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 C组(Ⅳ级)分别与A组(Ⅰ~Ⅱ级)、B组(Ⅲ级)进行比较,F=134.35,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HF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存在密切相关可作为CHF患者诊断治疗、监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陈兰芳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疗养院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保健措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伤病康复。急救护理人员的水准体现在“时间性”和“技术性”两方面,而护理人员的急救护理技术是通过不断训练和时间积累而成的。如果医护人员的急救护理技术不熟练,抢救实践经验不足,就会因病情耽误而导致严重后果,如能及时给予有效的抢救治疗,患者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1]。为此护理部举行了急救护理技能训练,此次急救护理技能操作包括简易呼吸器、吸痰术等。
作者:吴克斌;王守兵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讨晕厥的病因、诱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对96例晕厥患者进行病因和临床分析,并行心电图检查及院前急救。结果根据病史、体检及心电图可确诊67%的晕厥患者,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率87.2%。客观检查指标好转率65%。结论晕厥的病因是于血容量下降、心输出量急骤降低及血液生化成分的异常使内脏和皮肤小血管收缩,大脑一时性广泛性供血不足,以致发生意识障碍。诱因是患者过度劳累、紧张,使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导致心脑血管神经功能紊乱。院前急救辅以心理疏导和适当休息,可解除或缓解患者自觉症状。
作者:刘建平;方宏;孟霞 刊期: 2015年第z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讨浙江省台州地区急诊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流行病学,为提高该地区创伤的防范与急救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2010-03~2014-10台州市博爱医院、台州市立医院及中心医院急诊收治的278例急诊创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受伤时间、创伤原因、创伤部位、ISS分值、创伤严重程度、死亡原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78例急诊创伤患者中,男性占68.35%;21~50岁的中青年占75.90%;农民工是创伤的主要群体,占45.32%;7~10月伤员占67.27%,其中7:00~8:59、11:30~13:59、18:00~19:59为创伤发生的高峰时段;交通伤占创伤原因的35.97%,高处坠落占25.18%,台风伤占19.06%;创伤部位以四肢/骨盆为主,占38.13%;ISS评分为(10.78±2.79)分,重症伤员占35.72%,死亡组ISS评分(22.81±7.52)分;死亡原因以头颈部创伤为主,占35.29%。结论台州地区急诊创伤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农民工为主,主要致伤、致死因素为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及台风伤,集中在7~10月,创伤部位以四肢/骨盆为主,但头颈部外伤为主要死因,且死亡病例ISS评分相对较高,故需要多方面加强宣传预防及提高临床救治能力。
作者:周未林;谢凯;王天兴;刘仁格;华云德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观察间歇充气加压治疗(IPC)预防内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组我院急诊内科住院患者158例,随机分为IPC组(常规治疗+IPC)79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79例,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DVT发生时间、肺栓塞( PE)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期间死亡率及统计IPC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IPC组DVT发生率3.80%(3/79)低于对照组12.66%(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PC组DVT发生时间(13.3±2.9)天与对照组(13.6±4.6)天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PC组较对照组PE发生率(0比3.13%)、住院天数[(14.3±5.3)天比(15.9±5.8)天]、住院期间死亡率(7.59%比11.39%)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PC组未发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IPC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熠;杨洁;陈洁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讨菌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及转阴与未转阴肺结核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4、IL-6、IL-8、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明确细胞因子在肺结核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0例菌阳肺结核患者及20例正常人群。菌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后65例转阴,15例未转阴,比较治疗前后肺结核患者血清IL-4、IL-6、IL-8、TNF-α水平变化。结果菌阳肺结核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L-6、IL-8、TNF-α水平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转阴肺结核组与未转阴肺结核组TNF-α、IL-4、IL-6、IL-8水平变化统计意义明显( P<0.05),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痰菌阴转,胸片病灶吸收好转,空洞缩小。结论细胞因子IL-4、IL-6、IL-8、TNF-α在菌阳肺结核发病、治疗后肺结核转阴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仲维高;陈爱琴;刘冰 刊期: 2015年第z1期
患者女,39岁,因突发上腹部持续性剧烈疼痛1.5小时于2014-06-109时急诊入院,实验室检查:肝功异常;腹部彩超:脾静脉内径1.4 cm,肠系膜静脉内径1.6 cm,门静脉主干内径2.0 cm,门静脉主干、左右支及其分支,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内均见低回声团。诊断:门静脉系统血栓,肠系膜静脉血栓,脾静脉栓塞。现将救治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平;孟霞;杨洁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究高原地区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分娩方式、结局、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0-06~2014-06高原地区88例子痫前期及子痫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原地区用药后全部病例血压降至正常,尿蛋白转阴,水肿逐渐消退。经药物治疗抽搐控制2小时后,12小时内,按病人孕周及具体情况酌情予终止妊娠。结论高原地区子痫前期及子痫的患者剖宫产是佳终止妊娠的分娩方式。对育龄妇女、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促使孕产妇自觉地从妊娠早期进行定期的产前检查。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尽早治疗,积极控制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发作、及时终止妊娠是治疗子痫前期及子痫的极为重要的措施,是降低孕产妇围产期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张英玲;杨惠莲 刊期: 2015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