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甲磺酸双氢麦角碱对高皮质激素血症所致的小鼠绝望样行为的逆转作用。方法将6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组,实验进行4周后观察体质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在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中,静止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脾脏和胸腺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NF-L和SYP两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甲磺酸双氢麦角碱组能显著缩短模型动物在行为学中的不动时间( P<0.05),并显著上调NF-L和SYP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甲磺酸双氢麦角碱能够保护神经元,逆转高皮质激素血症所致的小鼠绝望样行为。
作者:戴建国;王中立;陈琳;黄玉芳;赵玉男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对护工进行舒适护理理论培训,研究舒适护理理论应用到护工培训中对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的作用。方法对全院护工进行登记注册和培训;成立护工培训机构,聘请医院护理部、医院感染控制科及各临床科室护士长为师资,制定舒适护理教程和教学方案;随机抽取2013-09~2013-11在我院工作的护工30人,对他们护理的患者(均为1对1的陪护方式)使用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进行调查评分和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 NSNS)进行评分,对抽取的护工进行为时1个月的舒适护理培训,使他们掌握专科舒适护理常规和技术,每次培训后进行考核,80分为及格,<80分者重新培训和考核,一个月后,对观察组30名护工护理的患者进行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和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 NSNS)评分,同时随机选取30个护工做为对照组,对他们一对一陪护的患者也进行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和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 NSNS)评分,对比两组间的变化。结果对护工实施舒适护理培训后,两组间比较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培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建议对护工的培训采用舒适护理理论。
作者:陈华燕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讨血糖不稳定指数(GLI)、血糖变异系数(GLUcv)、血糖标准差(GLUsd)及平均绝对血糖波动幅度( MAGE)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存活和死亡)和病情严重程度(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分组,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GLI、GLUcv、GLUsd及MAGE水平,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下面积大小对比四种血糖变异指标对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根据不同预后分组,各组之间GLI、GLUcv、GLUsd及MAGE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严重脓毒症组的这四种血糖变异指标明显较脓毒症组明显增高。 GLI、GLUcv、GLUsd、MAGE及平均血糖(GLUave)评价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0.801、0.779、0.793和0.664。结论四种血糖变异指标评价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均较GLUave能更好地评价预后。
作者:冯慧远;胡敦重;崔云亮;赵良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根据临床线索,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诊诊断,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急诊诊断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106例首诊病例中,第一时间即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2例,3小时之内诊断的为88例,12小时之内诊断的为4例,24小时之内诊断的为2例;误诊6例。结论对不典型的可疑病例应注重相关病史,认真、全面进行特异性辅助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作者:吴克斌;王守兵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意义。方法2012-10~2013-09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AECOPD需有创呼吸机治疗且上机时间不少于72 h的患者共79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低水平压力支持模式撤机,根据撤机情况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患者在撤机前查动脉血气、hs-CRP等临床指标,并计算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撤机成功51例(64.6%),撤机失败28例(35.4%)。与成功组比较,撤机失败组血浆hs-CRP水平明显高于成功组( P<0.05)。结论血浆hs-CRP水平对预测COPD患者撤机结果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谭植华;冯恩民;吴振海;刘丽君;李颖;李维东 刊期: 2015年第z1期
寻求能更好的发挥糖皮质激素治疗作用,并尽量避免其副作用,是医药学工作者不懈的追求目标,本文就糖皮质激素治疗湿疹的合理用药进行综述。
作者:王非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究在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施以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老年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其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5例,使用的治疗药物为布地奈德;对照组25例,使用的药物为泼尼松。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呼吸困难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及雾化吸入治疗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与使用口服泼尼松的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缓解程度、肺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对患有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患者施以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在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吕丽波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究高原地区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分娩方式、结局、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0-06~2014-06高原地区88例子痫前期及子痫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原地区用药后全部病例血压降至正常,尿蛋白转阴,水肿逐渐消退。经药物治疗抽搐控制2小时后,12小时内,按病人孕周及具体情况酌情予终止妊娠。结论高原地区子痫前期及子痫的患者剖宫产是佳终止妊娠的分娩方式。对育龄妇女、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促使孕产妇自觉地从妊娠早期进行定期的产前检查。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尽早治疗,积极控制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发作、及时终止妊娠是治疗子痫前期及子痫的极为重要的措施,是降低孕产妇围产期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张英玲;杨惠莲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讨晕厥的病因、诱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对96例晕厥患者进行病因和临床分析,并行心电图检查及院前急救。结果根据病史、体检及心电图可确诊67%的晕厥患者,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率87.2%。客观检查指标好转率65%。结论晕厥的病因是于血容量下降、心输出量急骤降低及血液生化成分的异常使内脏和皮肤小血管收缩,大脑一时性广泛性供血不足,以致发生意识障碍。诱因是患者过度劳累、紧张,使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导致心脑血管神经功能紊乱。院前急救辅以心理疏导和适当休息,可解除或缓解患者自觉症状。
作者:刘建平;方宏;孟霞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不同临床护理方法及特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共69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为无痛胃镜组,患者35例;另一组为普通胃镜组,患者3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特点。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针对性较强且有效的护理方式之后,其患者胃镜检查的成功率均为100.00%,且患者在检查后,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均需要护理人员采取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才能更为有效提高患者的检查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红芳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总结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体会及分析复苏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心脏骤停( CA )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新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 AHA)心肺复苏( CPR)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予以患者CPR抢救。评价患者的CPR成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31例患者心肺复苏成功,49例患者CPR失败,心肺复苏成功率为38.75%(31/80)。在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分析上,心肺复苏成功组患者院内复苏比例高于失败组,患者平均年龄小于失败组,复苏开始时间及复苏持续时间短于失败组( P均<0.05);在发病原因上,急性呼衰组患者复苏失败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保证心肺复苏的及时性、规范性、有效性是提高抢救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同时,年龄、复苏地点、复苏开始时间、复苏持续时间及发病原因均是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周海林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讨B超与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异常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3-06住院的子宫异常出血患者345例,均B超检查后再做宫腔镜检查,并进行诊刮做病理诊断,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对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超诊断子宫内膜增殖症与病理符合率大于宫腔镜的符合率;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与病理符合率大于B超检查诊断,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膜增殖症宜B超结合诊刮进行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区分黏膜下肌瘤及息肉宜宫腔镜结合诊制进行诊断。
作者:吴素霞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疗养院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保健措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伤病康复。急救护理人员的水准体现在“时间性”和“技术性”两方面,而护理人员的急救护理技术是通过不断训练和时间积累而成的。如果医护人员的急救护理技术不熟练,抢救实践经验不足,就会因病情耽误而导致严重后果,如能及时给予有效的抢救治疗,患者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1]。为此护理部举行了急救护理技能训练,此次急救护理技能操作包括简易呼吸器、吸痰术等。
作者:吴克斌;王守兵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讨菌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及转阴与未转阴肺结核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4、IL-6、IL-8、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明确细胞因子在肺结核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0例菌阳肺结核患者及20例正常人群。菌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后65例转阴,15例未转阴,比较治疗前后肺结核患者血清IL-4、IL-6、IL-8、TNF-α水平变化。结果菌阳肺结核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L-6、IL-8、TNF-α水平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转阴肺结核组与未转阴肺结核组TNF-α、IL-4、IL-6、IL-8水平变化统计意义明显( P<0.05),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痰菌阴转,胸片病灶吸收好转,空洞缩小。结论细胞因子IL-4、IL-6、IL-8、TNF-α在菌阳肺结核发病、治疗后肺结核转阴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仲维高;陈爱琴;刘冰 刊期: 2015年第z1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一种严重肺部并发症,以肺毛细血管损伤、肺泡内血液渗出及间质水肿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导致氧和二氧化碳弥散和交换功能障碍,临床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治疗重度ARDS的主要手段,然而在一些合并气压伤和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保护性肺通气、肺复张手法、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等策略的应用受到限制,使其救治难度随之增加。体外膜肺氧合( ECMO)作为一种有效的心肺支持治疗手段,近年来逐渐用于ARDS的治疗,ECMO既能让心肺得到休息同时亦能对血液进行充分的氧合及二氧化碳清除,切实解决了ARDS治疗中的难题。现报道1例高龄肺炎合并ARDS危重患者应用ECMO治疗体会。
作者:刘海峰;左六二;陈德珠;朱瑞秋;卢剑海;胡允兆;林敬成;陈文兆;周柱江;苏用鹏;郭活成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疗养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反映了整个疗养院的服务水平,它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更依赖于护理管理水平。为提高疗养院护理质量,护理部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深化优质护理,全面规范护理人员的职业行为,构建和谐、人文的护理环境,为广大疗养员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实现疗养院满意、疗养员满意、护理人员满意的工作目标。
作者:李轩;赵静;常青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讨精神药物所致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了1993-12~2013-12月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既往体健、精神药物治疗前无癫痫发作史、脑电图正常者10827例进行分析。结果精神药物引起癫痫者有18例为1.66‰。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情绪稳定剂及抗焦虑药引起癫痫发作的有18例为1.66‰。在治疗1个月内发作占88.89%,半数以上发作在10~15 d(66.67%);发作距前一次服药时间为-72~8.5 h,大多数为4 h。发作次数为1次者72.22%,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乏力、头痛、肌肉抽动等。结论精神药物可以引起癫痫发作,且大多是在用药早期出现,但癫痫发作均能控制。
作者:俞建良;夏斋冲;亢明;蒋培荣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LCR)在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源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6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出患者治疗前后6 h的乳酸清除率、24 h内APACHEⅡ评分,监测ScvO2、CVP、MAP和尿量。分别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MODS组和NMODS组、EGDT达标组和EGDT未达标组、CBP组和NCBP组的6 h乳酸清除率,以及其与ScvO2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 P<0.05)。 NMODS组、EGDT达标组及CBP组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分别高于MODS组、EGDT未达标组及NCBP组(均P<0.05);且前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均P<0.05),EGDT达标组治疗6 h后患者ScvO2、CVP、MAP、尿量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ScvO2呈显著正相关(r=0.90,P<0.05)。结论早期动态检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动脉乳酸清除率可评估其严重程度及预后,而通过积极的EGDT、CBP等治疗明显提高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从而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作者:徐小强;罗琼湘;胡春林;李欣;荆小莉 刊期: 2015年第z1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74岁。因胸闷、气短就诊。体检:血压130/80 mm Hg,律齐。心音减弱,心尖部Ⅲ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陈旧性下壁、侧壁心肌梗塞, avL、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0.02 m,V5、V6 T波倒置。超声检查见:左房52 mm,左室舒张期内径122 mm,收缩期内径106 mm,主动脉升部45 mm左室整体运动不协调,下壁、侧壁心肌明显变薄,运动减弱,增厚率消失,二尖瓣叶回声增厚、增强于心尖四腔心面见左室侧后壁明显向外侧瘤样膨出(38.4 cm2),闭上附着中等回声团,二尖瓣口见反流束达左房中下部,主动脉瓣口见反流束达左室流出道水平,LVEF 19%。超声提示:左房、左室明显扩大。二尖瓣口轻-中度反流。左室侧壁室壁瘤及附壁血栓形成。心功能减低改变。
作者:陈备;阮鹤瑞;杨婷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术前及术后护理。结果36例患者手术后均痊愈出院,共出现3例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发热,2例T管脱落。结论针对老年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要采取细致、全面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要加强基础护理与并发症的护理,以巩固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郭海燕 刊期: 2015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