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邹嵩;田云飞;吴海武;陈仁华;刘振华;黄桂明
目的:熟练掌握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影像价值。方法应用百胜MYLABSIX+彩超,探头频率7.5~10 Hz对69例经超声诊断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影像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69例阑尾炎中,急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63例,诊断符合率76%,其中阑尾内有粪石或粪石嵌塞的3例,诊断符合率91%,阑尾周围脓肿3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上述病例均行超声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为患者提供了一个直接、简便、安全的方法,为临床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
作者:陈备;阮鹤瑞;徐静 刊期: 2015年第z1期
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是目前引起儿童支气管炎、肺炎的重要致病源之一。支原体肺炎常引起肺外损害,临床表现诸如皮疹、心包炎和血液系统疾病等,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 CNS)的相关合并症已经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微小,临床可以表现为脑炎、脑膜脑炎、脑病、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视神经炎等,但是一旦发生影响极大。本文对临床收治的1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脑梗死导致一侧偏瘫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立东;沈婷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12~2015-02期间,我院收治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80例,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针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的通气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SaO2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的呼吸紊乱指数明显的低于治疗前(P<0.05)。而患者治疗前后的长呼吸暂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病情,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玲;段春燕;陈健 刊期: 2015年第z1期
院外心脏骤停(OHCA)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安全问题,是世界上很多地区的第一位死亡原因。院外目击的心脏骤停为常见的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OHCA报告体系,因此院外心肺骤停的发生率和复苏率尚未明确,某种程度来说,改进心脏骤停措施的潜在有效性也无法确定。室颤是OHCA主要的心电类型,有效地完成生存链的各环节可以使复苏的成功率达到50%。本文目的是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可回顾的国内外OHCA发生率和复苏率以及其中室颤等可除颤心电类型的发生率和复苏率,为我国提高复苏成功率提供基础资料,为构建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科研平台,科学统筹配置急救设备,形成完善急救体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张盖;金晓胜 刊期: 2015年第z1期
为进一步缓解贫困人员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目前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试点。本文主要探讨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必要性,同时结合两制度衔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孙晓锦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研究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GOS ( glasgow outcome scale)等预后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09~2013-09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患者。观察组给予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预后的GOS评价情况,两组瞳孔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治疗6个月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预后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在手术治疗后瞳孔缩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治疗7 d后的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可有效改善患者的GOS评分及生活质量,是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有效的治疗选择。
作者:陈谦;水涛;郭再玉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讨血糖不稳定指数(GLI)、血糖变异系数(GLUcv)、血糖标准差(GLUsd)及平均绝对血糖波动幅度( MAGE)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存活和死亡)和病情严重程度(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分组,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GLI、GLUcv、GLUsd及MAGE水平,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下面积大小对比四种血糖变异指标对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根据不同预后分组,各组之间GLI、GLUcv、GLUsd及MAGE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严重脓毒症组的这四种血糖变异指标明显较脓毒症组明显增高。 GLI、GLUcv、GLUsd、MAGE及平均血糖(GLUave)评价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0.801、0.779、0.793和0.664。结论四种血糖变异指标评价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均较GLUave能更好地评价预后。
作者:冯慧远;胡敦重;崔云亮;赵良 刊期: 2015年第z1期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症状以胸骨体中上段或心前区较多见,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和下颌部。目前关于右侧胸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报道较少。因发病特点不典型,易误诊及错过佳治疗时机。
作者:许哲通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通过对新疆自治区某三级精神专科医院住院精神病患者意外死亡的分析,提出防范意外死亡发生的对策。方法对某三级精神专科医院2005-01~2013-12近八年住院病人中意外死亡病例进行客观的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近八年发生的18例意外死亡病例中,意外死亡原因分别为自杀、猝死、窒息、跌伤,分别占意外死亡的55.56%、22.22%、16.67%、5.56%。自杀患者中又以精神分裂症占首位。结论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住院精神病患者意外死亡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多样性的特点,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防范措施,能有效地防止意外死亡的发生,减少医患纠纷,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刘海涛;陈备;阮鹤瑞;刘江玲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分析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分析144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1%)显著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患儿的康复,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吴莎丽 刊期: 2015年第z1期
寻求能更好的发挥糖皮质激素治疗作用,并尽量避免其副作用,是医药学工作者不懈的追求目标,本文就糖皮质激素治疗湿疹的合理用药进行综述。
作者:王非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前列地尔(PGE1)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尿肾损伤分子-1(μKim-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并评价其对脓毒症AKI的肾功能保护作用。方法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确诊为脓毒症AKI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PGE1治疗组(A组,n=47)和标准抗脓毒症治疗组( B组,n=35)。所有脓毒症AKI患者均予以标准规范的药物抗脓毒症治疗(2012SSC标准),A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予以PGE110μg治疗,持续治疗1周;分别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5、7天uKim-1、血肌酐( sCr)水平及尿量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少尿持续时间及治疗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 )的使用率;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组uKim-1在治疗后第3、5、7天均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后第1天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uKim-1水平在治疗后第1、3天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治疗后第5、7天uKim-1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uKim-1水平在治疗后第1、3、5、7天均明显低于B组同期水平( P均<0.05)。结论 PGE1能促进脓毒症AKI患者肾功能恢复,uKim-1能更好地反映其肾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王聪敏;刘尉;招建玲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通过改进中药穴位贴敷操作前后的工作思维模式,探讨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操作中的作用。方法成立中医护理技术指导小组,试验组应用评判性思维查找中药穴位贴敷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查找现象、质疑、分析、识别、预测、评价、决策等步骤[1];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贴敷方法,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人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 NSNS)进行调查评分,使用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病人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评判性思维对提高中药穴位贴敷技术水准,对保证病人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有明显作用。
作者:陈华燕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通过分析4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血液灌流(HP)对于不同剂量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02~2014-02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共4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例,进行中毒严重程度评分,根据不同中毒剂量将患者分为A组(20例,<25 mL),B组(10例,25~40 mL),C组(15例,>40 mL),比较不同中毒剂量患者HP治疗的效果。结果45例患者均为急性百草枯中毒,中毒剂量小于25mL(HP10例, non-HP 10例)和中毒剂量大于40 mL组患者( HP 10例,non-HP 5例),单纯加用血液灌流治疗较常规内科治疗预后无明显差异(P>0.05),25~40 mL组(HP 6例,non-HP 4例),HP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内科治疗组( P<0.05)。结论中毒剂量在25~40 mL的患者应该选择常规内科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其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武超;钱显光;朱继红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究在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施以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老年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其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5例,使用的治疗药物为布地奈德;对照组25例,使用的药物为泼尼松。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呼吸困难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及雾化吸入治疗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与使用口服泼尼松的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缓解程度、肺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对患有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患者施以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在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吕丽波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探讨菌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及转阴与未转阴肺结核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4、IL-6、IL-8、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明确细胞因子在肺结核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0例菌阳肺结核患者及20例正常人群。菌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后65例转阴,15例未转阴,比较治疗前后肺结核患者血清IL-4、IL-6、IL-8、TNF-α水平变化。结果菌阳肺结核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L-6、IL-8、TNF-α水平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转阴肺结核组与未转阴肺结核组TNF-α、IL-4、IL-6、IL-8水平变化统计意义明显( P<0.05),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痰菌阴转,胸片病灶吸收好转,空洞缩小。结论细胞因子IL-4、IL-6、IL-8、TNF-α在菌阳肺结核发病、治疗后肺结核转阴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仲维高;陈爱琴;刘冰 刊期: 2015年第z1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74岁。因胸闷、气短就诊。体检:血压130/80 mm Hg,律齐。心音减弱,心尖部Ⅲ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陈旧性下壁、侧壁心肌梗塞, avL、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0.02 m,V5、V6 T波倒置。超声检查见:左房52 mm,左室舒张期内径122 mm,收缩期内径106 mm,主动脉升部45 mm左室整体运动不协调,下壁、侧壁心肌明显变薄,运动减弱,增厚率消失,二尖瓣叶回声增厚、增强于心尖四腔心面见左室侧后壁明显向外侧瘤样膨出(38.4 cm2),闭上附着中等回声团,二尖瓣口见反流束达左房中下部,主动脉瓣口见反流束达左室流出道水平,LVEF 19%。超声提示:左房、左室明显扩大。二尖瓣口轻-中度反流。左室侧壁室壁瘤及附壁血栓形成。心功能减低改变。
作者:陈备;阮鹤瑞;杨婷 刊期: 2015年第z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06~2014-12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70例,患者均予以临床护理,分析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患者呼吸困难、咳痰、胸闷、嗜睡与食欲减退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社会活动、日常活动、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且QOL评分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可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并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薛娜娜;李玉琢;安贺娟;王建梅;刘玉芳;马京华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310例LC治疗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34例未放置腹腔引流管,恢复良好。296例放置腹腔引流管,大多引流出10~110 mL淡红色或淡黄色浑浊液体,无胆汁样引流液,术后48~72 h拔除,恢复好。5例引流出胆汁样液体,考虑存在胆汁漏,按胆漏常规处理,1例引流出暗红色血性液,考虑腹腔渗血,3例引流出大量淡黄色血清样液体,结合术前病史,考虑肝硬化腹水,观察48 h无出血、胆漏后拔除。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放置腹腔引流管切实可行且必要,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作者:赵利锋;王钢;杨彦伟;郑又侨 刊期: 2015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