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陆红

关键词: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IL-1, VEGF
摘要:目的: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年龄、性别、NIHSS评分、发病时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以性(P>0.05)。两组采取相同的基础治疗,包括控血糖、血压、血脂,镇静,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30 mL加入25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每日1次静脉注射,连续治疗4周。监控两组的生命体征和肝肾功能;观察比较用药后14 d和28 d两组的NIHSS评分、MMSE评分;用药后3 d和7 d血清中IL-1水平以及用药后7 d和14 d血清中VEGF水平。结果在用药14 d和28 d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用药后28 d,治疗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3 d和7 d治疗组的血清IL-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7 d和14 d治疗组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并能够显著促进患者的智力恢复,其治疗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促进VEGF表达有关。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4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血液灌流(HP)对于不同剂量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02~2014-02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共4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例,进行中毒严重程度评分,根据不同中毒剂量将患者分为A组(20例,<25 mL),B组(10例,25~40 mL),C组(15例,>40 mL),比较不同中毒剂量患者HP治疗的效果。结果45例患者均为急性百草枯中毒,中毒剂量小于25mL(HP10例, non-HP 10例)和中毒剂量大于40 mL组患者( HP 10例,non-HP 5例),单纯加用血液灌流治疗较常规内科治疗预后无明显差异(P>0.05),25~40 mL组(HP 6例,non-HP 4例),HP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内科治疗组( P<0.05)。结论中毒剂量在25~40 mL的患者应该选择常规内科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其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武超;钱显光;朱继红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年龄、性别、NIHSS评分、发病时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以性(P>0.05)。两组采取相同的基础治疗,包括控血糖、血压、血脂,镇静,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30 mL加入25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每日1次静脉注射,连续治疗4周。监控两组的生命体征和肝肾功能;观察比较用药后14 d和28 d两组的NIHSS评分、MMSE评分;用药后3 d和7 d血清中IL-1水平以及用药后7 d和14 d血清中VEGF水平。结果在用药14 d和28 d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用药后28 d,治疗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3 d和7 d治疗组的血清IL-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7 d和14 d治疗组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并能够显著促进患者的智力恢复,其治疗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促进VEGF表达有关。

    作者:陆红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疗养院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

    疗养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反映了整个疗养院的服务水平,它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更依赖于护理管理水平。为提高疗养院护理质量,护理部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深化优质护理,全面规范护理人员的职业行为,构建和谐、人文的护理环境,为广大疗养员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实现疗养院满意、疗养员满意、护理人员满意的工作目标。

    作者:李轩;赵静;常青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B 型利钠肽在老年患者不同肺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在老年患者不同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98例老年住院肺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 AECOPD)患者的血浆BNP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各组BNP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肺炎组、肺癌组、COPD组和AECOPD组 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肺炎组和肺癌组与COPD组BN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N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AECOPD组BNP含量阳性率为100%,其中78.6%患者BNP含量大于400 pg/mL,AECOPD组内患者BN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组、肺癌组、COPD组和AECOPD组BNP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AECOPD组为明显,BNP作为非特异性指标在老年患者不同肺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云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急性左心衰竭致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成功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67岁,以“咳嗽、咳痰2天,胸闷、气喘6小时余,加重1小时”为主诉入院。家人代诉于2天前因“感冒”出现咳嗽、咳痰。6小时前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家人给予半卧位休息后,患者症状无缓解后来诊。入科查体:T 37.2℃; BP 140/80 mm Hg;P 76次/分;R 26次/分。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神志清楚,精神较差,呈端坐呼吸,口唇轻度紫绀,双侧眼睑轻度水肿,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约4 mm,对光反射存在。胸廓对称无畸形,听诊双肺中下野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听诊心音低钝,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双上肢膝关节以下呈凹陷性水肿,双侧巴氏征。

    作者:姚敏;林丽;孙世安;常燕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高原地区子痫88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高原地区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分娩方式、结局、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0-06~2014-06高原地区88例子痫前期及子痫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原地区用药后全部病例血压降至正常,尿蛋白转阴,水肿逐渐消退。经药物治疗抽搐控制2小时后,12小时内,按病人孕周及具体情况酌情予终止妊娠。结论高原地区子痫前期及子痫的患者剖宫产是佳终止妊娠的分娩方式。对育龄妇女、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促使孕产妇自觉地从妊娠早期进行定期的产前检查。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尽早治疗,积极控制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发作、及时终止妊娠是治疗子痫前期及子痫的极为重要的措施,是降低孕产妇围产期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张英玲;杨惠莲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GOS ( glasgow outcome scale)等预后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09~2013-09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患者。观察组给予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预后的GOS评价情况,两组瞳孔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治疗6个月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预后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在手术治疗后瞳孔缩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治疗7 d后的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可有效改善患者的GOS评分及生活质量,是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有效的治疗选择。

    作者:陈谦;水涛;郭再玉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安装起搏器患者全麻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心脏骤停抢救成功1例

    我院老年病科收治1例肝癌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且已安装心脏起搏器,在全麻下行第8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出现心脏骤停,经积极抢救心肺脑复苏( CPCR)成功,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林峰;邹嵩;田云飞;吴海武;陈仁华;刘振华;黄桂明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血浆 hs -CRP 在 AECOPD 患者撤机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意义。方法2012-10~2013-09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AECOPD需有创呼吸机治疗且上机时间不少于72 h的患者共79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低水平压力支持模式撤机,根据撤机情况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患者在撤机前查动脉血气、hs-CRP等临床指标,并计算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撤机成功51例(64.6%),撤机失败28例(35.4%)。与成功组比较,撤机失败组血浆hs-CRP水平明显高于成功组( P<0.05)。结论血浆hs-CRP水平对预测COPD患者撤机结果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谭植华;冯恩民;吴振海;刘丽君;李颖;李维东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心率变异性气道阻力及肺功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预测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HRV、气道阻力及肺功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病情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06~2014-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慢阻肺患者,因慢阻肺分级划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每组42例)。挑选同期35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四组患者HRV、气道阻力、肺功能,并分析气道阻力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可知,轻度、中度及重度组患者的SDNN、rMSSD、HF等心率变异性指标明显升高,且三组患者的FVC、FEV1等肺功能指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一般出现HRV、LF下降及R增加的情况,从而用来预测慢阻肺病情,成为临床预防及治疗病症的重要依据。

    作者:曾美娥;邓小援;钟锦荣;邓微微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甲磺酸双氢麦角碱逆转高皮质激素血症所致的小鼠绝望样行为

    目的:研究甲磺酸双氢麦角碱对高皮质激素血症所致的小鼠绝望样行为的逆转作用。方法将6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组,实验进行4周后观察体质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在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中,静止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脾脏和胸腺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NF-L和SYP两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甲磺酸双氢麦角碱组能显著缩短模型动物在行为学中的不动时间( P<0.05),并显著上调NF-L和SYP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甲磺酸双氢麦角碱能够保护神经元,逆转高皮质激素血症所致的小鼠绝望样行为。

    作者:戴建国;王中立;陈琳;黄玉芳;赵玉男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ARDS 通气策略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回顾传统通气策略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者之间的优缺点,指导今后ARDS患者的通气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1年2年内39例ARDS患者行两种不同通气策略的28天无机械通气日、ICU住院日、住院费用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自2010年10月份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以来,我科收治的ARDS患者获得更长的28天无机械通气日,更短的ICU住院日,更少的住院费用及更低的病死率。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运用使ARDS的救治成功率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饶振译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院外可除颤心律的心脏骤停及复苏

    院外心脏骤停(OHCA)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安全问题,是世界上很多地区的第一位死亡原因。院外目击的心脏骤停为常见的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OHCA报告体系,因此院外心肺骤停的发生率和复苏率尚未明确,某种程度来说,改进心脏骤停措施的潜在有效性也无法确定。室颤是OHCA主要的心电类型,有效地完成生存链的各环节可以使复苏的成功率达到50%。本文目的是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可回顾的国内外OHCA发生率和复苏率以及其中室颤等可除颤心电类型的发生率和复苏率,为我国提高复苏成功率提供基础资料,为构建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科研平台,科学统筹配置急救设备,形成完善急救体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张盖;金晓胜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糖肽类抗生素引起的红人综合征1例

    临床上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交叉过敏少见,我科有1例患者先后给予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治疗后出现红人综合征( red man syndrome, RMS),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玺;单红卫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台州市急诊创伤患者临床特点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探讨浙江省台州地区急诊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流行病学,为提高该地区创伤的防范与急救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2010-03~2014-10台州市博爱医院、台州市立医院及中心医院急诊收治的278例急诊创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受伤时间、创伤原因、创伤部位、ISS分值、创伤严重程度、死亡原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78例急诊创伤患者中,男性占68.35%;21~50岁的中青年占75.90%;农民工是创伤的主要群体,占45.32%;7~10月伤员占67.27%,其中7:00~8:59、11:30~13:59、18:00~19:59为创伤发生的高峰时段;交通伤占创伤原因的35.97%,高处坠落占25.18%,台风伤占19.06%;创伤部位以四肢/骨盆为主,占38.13%;ISS评分为(10.78±2.79)分,重症伤员占35.72%,死亡组ISS评分(22.81±7.52)分;死亡原因以头颈部创伤为主,占35.29%。结论台州地区急诊创伤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农民工为主,主要致伤、致死因素为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及台风伤,集中在7~10月,创伤部位以四肢/骨盆为主,但头颈部外伤为主要死因,且死亡病例ISS评分相对较高,故需要多方面加强宣传预防及提高临床救治能力。

    作者:周未林;谢凯;王天兴;刘仁格;华云德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子宫异常出血的病理与B超宫腔镜检查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B超与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异常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3-06住院的子宫异常出血患者345例,均B超检查后再做宫腔镜检查,并进行诊刮做病理诊断,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对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超诊断子宫内膜增殖症与病理符合率大于宫腔镜的符合率;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与病理符合率大于B超检查诊断,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膜增殖症宜B超结合诊刮进行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区分黏膜下肌瘤及息肉宜宫腔镜结合诊制进行诊断。

    作者:吴素霞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48例困难气管插管急诊患者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48例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资料。结果困难气管插管患者改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成功率为97.9%,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纤支镜引导插管对急诊困难气管插管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许和平;宋维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舒适护理理论在护工培训中的运用

    目的:对护工进行舒适护理理论培训,研究舒适护理理论应用到护工培训中对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的作用。方法对全院护工进行登记注册和培训;成立护工培训机构,聘请医院护理部、医院感染控制科及各临床科室护士长为师资,制定舒适护理教程和教学方案;随机抽取2013-09~2013-11在我院工作的护工30人,对他们护理的患者(均为1对1的陪护方式)使用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进行调查评分和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 NSNS)进行评分,对抽取的护工进行为时1个月的舒适护理培训,使他们掌握专科舒适护理常规和技术,每次培训后进行考核,80分为及格,<80分者重新培训和考核,一个月后,对观察组30名护工护理的患者进行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和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 NSNS)评分,同时随机选取30个护工做为对照组,对他们一对一陪护的患者也进行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和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 NSNS)评分,对比两组间的变化。结果对护工实施舒适护理培训后,两组间比较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培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建议对护工的培训采用舒适护理理论。

    作者:陈华燕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胸外伤中肋骨骨折部位及数目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数目和部位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1226例肋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对不同肋骨骨折数目、部位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肋骨骨折和血胸、肺挫伤等有无相关性,不同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肋骨骨折数目和血胸、肺挫伤、ARDS、死亡的发生率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不同部位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肋骨骨折部位及其数目预示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及预后,对闭合性胸外伤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袁前超 刊期: 2015年第z1期

  •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在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中的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o drainage, PTCD)在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6例高龄ACST患者行PTCD,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06例均穿刺置管成功,全部获得有效胆管引流,引流24~48 h后腹痛减轻,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术后胆道出血2例,胆漏1例,导管脱落1例,导管堵塞2例,无气胸、血胸等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对难以耐受手术的高龄ACST患者, PTCD是一种安全、可靠、微创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姚礼;王勇;严轶群;包巴特尔 刊期: 2015年第z1期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