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开展药学咨询服务的回顾性分析

朱世权;陈琴;陈娟

关键词:药学咨询, 药物应用, 临床药学
摘要:目的 对我院近3年来的药学咨询服务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利用咨询工作中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一般性统计分析.结果 与结论医院药学咨询服务的内容涉及药物临床应用中的所有问题,可以药学咨询服务工作为重要起点逐步开展医院临床药学工作.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块消丹中丹酚酸B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乳块消丹中丹参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6nm,柱温为室温.结果 丹酚酸B在0.288~2.88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560.78X-18.157(r=0.9996),丹酚酸B的平均回收率为97.76%(RSD=3.67%,n=5).结论 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以用于乳块消丹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鹤立;杨政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试析我国医药市场结构

    我国医药产业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目前医药产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关键时期,但同时,过度进入、过度竞争以及产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本文试图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为指导,初步探讨我国医药产业的市场结构现状及相关政策建议.

    作者:孙志平;申俊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鳖甲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鳖甲在炮制、药理活性及生药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鳖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献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关于静脉输液混合配制管理模式的探讨

    静脉输液混合配制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PIVA的建立,改变了传统的药学服务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论是传统模式还是PIVA模式,各具优点与不足.笔者就有关问题做一探讨,与同行商榷,目的是更好地做好静脉输液混合配制工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作者:张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中药注射剂溶血性试验方法的研究概述

    目的 从实验方法方面介绍溶血性试验方法的研究进展;为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方法 以国内外大量近期有代表性的文献为依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结果 各有优缺点,其中以紫外分光光度法被推崇.结论 在各种溶血性试验方法中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比较适合的方法.

    作者:章宝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决明子不同清炒品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目的 研究不同清炒品中蒽醌的含量变化,为决明子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方法 醋酸镁显色,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决明子不同清炒品中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 清炒温度越高,决明子中游离蒽醌含量越高,结合蒽醌含量越低.

    作者:励娜;杨荣平;张小梅;龚桥;王宾豪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我院药房托管的利弊分析

    新疆兵团系统首先在农二师医疗机构实行统一的由兵团医药公司作为受托主体的药房托管经营,我院作为农二师的师级医院积极响应兵团领导的号召,把药房交给兵团公司进行管理,成为兵团系统首家将药房托管给企业的医院运行半年来,可以说是有利也有弊.

    作者:林巍;张卫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我院2006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57例ADR进行回顾性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ADR例数多的是抗感染药物,尤以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为多见.ADR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多见,其次为胃肠道反应.结论 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加强医务人员责任意识和履行报告职责的积极性,防止ADR少报、漏报现象.临床药师要及时主动收集整理和反馈ADR,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任国娟;朱炳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阿普唑仑片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阿普唑仑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方法 采用日本岛津VP-ODS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流速:0.7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 阿普唑仑线性范围为8.96~89.6 μg·mL-1(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7%(RSD=1.2%).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靠,适用于阿普唑仑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晓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两种方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费用-效果分析

    根据文献记载的治疗方案,运用药物经济学的费用-效果分析方法,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同一疾病所产生的经济效果做出评价.通过费用效果的分析,提出佳合理的治疗方案,节省成本开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领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甘草酸类药物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应用

    甘草酸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常用的有甘草酸单胺、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酸二铵、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及异甘草酸镁等.本文就甘草酸类药物在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冬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关于药品外观鉴别的一点体会

    药品外观鉴别是识别或初步确定药品真伪的简单方法,可通过人们感官对药品的包装、标示、相关物件及药品内容物性状进行鉴识分析,以达到初步鉴别药品真伪的目的.

    作者:陈志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2003年~2006年5月我院降糖药应用分析

    目的 评估我院降糖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我院2003年~2006年5月降糖药的用药频度(DDDs)、销售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磺酰脲类药品的DDDs呈下降趋势,其中格列吡嗪几年来均居DDDs排序第一位,胰岛素注射液的DDDs呈上升趋势,其销售金额占所有降糖药金额的50%以上,打破了传统的阶梯式治疗模式;双胍类药品的DDDs逐年增高;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药品的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结论 我院降糖药的利用基本合理.

    作者:杨安辉;陈建达;易仕青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我院门诊口服降血糖药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目的 了解我院口服降血糖药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计算机药品消耗数据处理和处方抽样调查分析.结果 我院门诊口服降血糖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排前3位的是格列齐特片、二甲双胍片、二甲双胍缓释片,而购药金额排序前5位的有2个国产药,3个合资药.结论 安全有效,质优价廉的降血糖药比较受医生和患者青睐.

    作者:朱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前后的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介绍我院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前后临床用药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分线前(2005年)与分线后(2006年)的抗菌药物按照用药频度(DDDs)排序.结果 分线管理后抗菌药物占用药金额的百分比下降2.53%,2006年度用药频度(DDDs)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中没有出现三线药物品种.

    作者:谢燕斌;陈美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牛黄及其伪品的鉴别

    因天然牛黄紧缺,价格昂贵,常有掺假牛黄.本文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方法.鉴别牛黄的真品及常见伪品.方法 简便易行,有助于保证牛黄临床应用的安全.

    作者:柯荣勋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金银花与其混淆品的鉴别

    本文介绍金银花及其6种混淆品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方面的区别.

    作者:李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头孢特仑新戊酯胶囊稳定性的研究

    目的 考察头孢特仑新戊酯胶囊的稳定性.方法 按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考察.结果 在不同条件下头孢特仑新戊酯胶囊的性状、杂质检查、释放度、含量均符合规定.结论 头孢特仑新戊酯胶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作者:陈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双黄连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考察

    根据2005年中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双黄连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量方法进行了探索.结果 证明该法快速、灵敏、简便.

    作者:王蓓蓓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两者的大吸收波长,并测定两药配伍后不同时间的含量及吸收曲线变化;用酸度计测定两药配伍后pH值并观察外观变化.结果 奥硝唑在320nm,头孢噻肟钠在234.5nm处有大吸收.混合液在4h内外观澄明,无沉淀产生;混合吸收曲线未发生改变,也未见其他吸收峰产生;含量、pH值均无明显变化.6h后两药含量测定结果略降低,8h后混合液紫外光谱发生改变.结论 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4h内稳定性较好,临床上两药配伍使用应在4h内完成.

    作者:王蕾;王军;付翠香;路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