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光顺;陆涛
从药品自身因素;使用不当;患者个体差异;说明书不规范等方面分析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水平;改进生产工艺;严格掌握适应症;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证实注射给药的必要性等9条对应措施,大限度地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白乐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测定兔血浆中羟基喜树碱含量的方法学.方法 色谱柱为Discovery C18(15cm×4.6mm,5μm),流动相为柠檬酸缓冲液-乙腈-75nmol·L-1-磷酸二氢钾(70∶23∶7),75nmol·L-1磷酸二氢钾中含1%三乙胺.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40℃,荧光检测波长为λex363nm和λem 530nm.结果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3.7656~1957.4468ng·mL-1(r=0.9993).提取回收率和方法回收率分别为 80.90%~103.59%,102.72%~108.16%.日内RSD7.49 %,日间RSD9.40 %.低检测限为5.2ng·mL-1.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操作简便,适用于羟基喜树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何苏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复方氯霉素搽剂的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确定了本品中含有的氯霉素和醋酸地塞米松的鉴别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药中主要成分氯霉素的含量.结果 氯霉素浓度在10~30μg·mL-1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9;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0.93%,n=9.结论 建立的制备方法可行,制定的质量标准可用于复方氯霉素搽剂的控制.
作者:余美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一种确定薄荷脑红外光谱鉴别中压片佳条件的科学方法,以获得理想的红外光谱图.方法 以三因素的3个水平,即薄荷脑:溴化钾(mg∶mg)分别为0.8∶100、2.3∶100、1.6∶100,压片压力分别为18mPa、24mPa、30mPa,压片时间分别为2min、3min、4min,按正交设计实验,以输出的红外光谱图的基线值和强吸收峰的透光率T%为指标,确定影响红外光谱图的主次因素,从而确定压片佳条件.结果 以薄荷脑与溴化钾比例为1.6∶100,压力为24mPa,压片时间为2min为佳条件,红外光图谱质量好,基线在98%透光率以上,强吸收峰在透光率4%以下.结论 正交法优选薄荷脑红外光谱鉴别中压片条件,能以较少次数操作获得满意结果.
作者:赖昌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建立了盐酸苯乙双胍在水溶液中的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3.0~17.0μg·mL-1,线性方程为[A]=4.4389C(mg·mL-1)+0.0025.对3.0μg·mL-1盐酸苯乙双胍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3%.该法应用于盐酸苯乙双胍片剂的含量分析不需提取分离,直接取样测定就可消除辅料的干扰,与药典法相比,结果满意.
作者:刘洋;姚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RP-HPLC-DAD)技术分析中药制剂中可能存在的镇静催眠药品.方法 采用RP-HPLC-DAD,用临床常用镇静催眠化学药品进行筛选,对中药催眠制剂进行分析.色谱柱:Symmetry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40∶6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20nm,卡马西平为内标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所测定的艾司唑仑、硝西泮、三唑仑、地西泮等4种化学药品,能在该色谱条件下与制剂中的中药成分完全分离,结合保留时间和紫外图谱,能快速定性,其浓度也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所测中药制刑中四种镇静催眠药品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作者:张学斌;曾茂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优化闽产木立芦荟多糖的含量测定条件.方法 以苯酚-硫酸法为测定方法,闽产木立芦荟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选择佳显色条件.结果 苯酚用量、浓硫酸用量、水浴温度均对提取率有显著的影响,反应时间影响不大.结论 优化的含量测定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为97.35%,RSD=1.62%(n=6).
作者:史耀勋;张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论述了人体元素平衡与健康状况的关系,提出元素平衡健康新概念.认为在平衡健康理论的指导下,研制调节和补充人体元素平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保健产品,并提高技术水平,可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作者:陈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浙江省地区将浙桐皮作为海桐皮使用,菝葜作为土茯苓使用,广金钱草作为金钱草使用,枸骨叶作为十大功劳叶使用.由于其来源成分、功效、药理完全不同,笔者认为在临床上不能相互代替使用.为了便于实际鉴别,本文从来源、性状、显微三方面作系统总结.
作者:陆维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协定处方是各医疗单位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经过临床应用确认有疗效的处方药,为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进行批量生产的药物,每一批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是确保该药品疗效的关键问题,我们常看到一些作者这方面的稿件,内容涉及处方、工艺、制法及质量标准的一些共同问题,特提出一些看法与作者商榷.
作者:王永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国内外对第二代H1-受体阻断药息斯敏(阿司咪唑,Hismanal,Astemizole)的不良反应持谨慎态度及在英国医药市场上十余年来的使用历程,对该药物的不良反应应有所认识.
作者:姚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介绍局麻药毒性反应引起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预防以及抢救和护理.
作者:毛巧云;陈雪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呋喃西林软膏中呋喃西林的含量.方法 呋喃西林在以N,N-二甲酰胺为溶剂的条件下,在波长为368nm±2nm处有大吸收.可在此波长下测定软膏中呋喃西林的含量.结果 该方法在0.48544μg·mL-1~19.418μg·mL-1时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A=0.0921C+0.0021(r=0.99997),平均回收率为99.2%(RSD=1.2).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迅速,结果准确,可用于快速测量呋喃西林的含量.
作者:林泉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我院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是否合理.方法 对我院2005年麻醉药品住院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多数麻醉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0.结论 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是按照药品的药理作用、疗效并结合患者病情而选择的,不是集中某一种麻醉药品.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于晓凌;杨妙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对烫伤油鉴别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薄层层析法,对药品中所含的当归进行鉴别.结果 制定的鉴别方法排除了药品中其它成分对被检成分的干扰,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 本法可用于烫伤油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钢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妊娠后,孕妇各个系统和器官均发生了一些变化,使许多药物在体内的过程,非但不同于非孕期,而且还能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影响胎儿,或通过乳汁影响新生儿,本文就围产期用药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作一简要叙述.
作者:吴凤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降脂药物的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应用DDDs排序法及金额排序法,采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西药库的出库帐单数据,统计分析其2002~2004年降脂药之用量(DDDs),用药金额.结果 用药频率高为辛伐他汀,金额靠前为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非诺贝特等,且该类药物以前多为合资或国外药厂生产,现在已有一部分是国产了.结论 防治心血管疾病类的降脂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作者:余健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展望我院止痛药物的使用趋势.经过统计分析.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用量逐年下降,吗啡注射液用量逐年上升.
作者:黄远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乳康口服液的制备,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用水做溶媒对亲水性有效成分进行合理提取.用薄层色谱对芍药苷、贝母甲素、贝母乙素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本口服液相对密度达1.01以上,pH值为4.0~6.0,有效成分的鉴别特征性强,重现性好,质量稳定.结论 本制剂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控制标准可靠.
作者:沈小萍;黄燕;潘旭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独一味分散片中总黄酮(以芦丁计)的含量.方法 用70%乙醇作溶剂,以芦丁为对照,检测波长为500nm.结果 总黄酮(以芦丁计)的线性范围在0.2~1.2mg,平均回收率为99.21%(RSD=1.25%).结论 本法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张美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