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军;王国卫
综述1999年~2004年国内医药期刊中有关药物致眼部损害的病例报道,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药源性眼病的重视和认识,并为今后制定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阿农;郑苏芹;童郁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复方红藤灌肠液对家兔直肠黏膜的刺激性及灌胃给药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将复方红藤灌肠液按每日22g·kg-1(即83.3ml·kg-1)剂量,分3次给小白鼠灌胃给药,观察药后的毒性反应.按5.4g·kg-1剂量,在4h内分4次对家兔直肠给药,与蒸馏水组比较,观察给药组的直肠黏膜刺激性.结果急性毒性实验,所有给药小白鼠均未发生中毒反应或死亡;刺激性试验,与对照组比较未见变化.结论复方红藤灌肠液无急性毒性现象,对家兔直肠黏膜无刺激性.
作者:黄建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我院临床上应用大蒜素注射液发生静脉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研究其处理对策,以供临床使用参考和指导作用.
作者:谢黎崖;卓素联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从白芥子中提取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微波技术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白芥子多糖,用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测得白芥子中多糖含量为4.023%,平均回收率为98.8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8%(n=5).结论首次运用微波技术从白芥子中提取出多糖,反应速度大大加快,收率提高.
作者:王自军;王国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牡丹皮与白芍药虽是同一科属的常用中药材,但两种药材的性状、成份、性味、功效均有区别,近年来在中药材饮片中发现有白芍尾片掺入到牡丹皮饮片中的现象,为避免混淆与安全用药,特将牡丹皮与白芍药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化学成份、性味功效等给予对比,供经营与临床应用时的区别.
作者:陈祖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CM-纤维素为载体的固定化脂肪酶的制备方法及比较固定化脂肪酶与游离酶在酶学特性上的变化.方法制备固定化脂肪酶的适条件是pH5.5,离子浓度为0.01mol·L-1的柠檬酸缓冲液,加酶量为100μ·g-1载体,固定化反应时间为8h.结果所得的固定化酶酶活力为49.6μ·g-1载体,回收率为45%,适作用pH值为10.6,适作用温度为46℃,其催化油脂水解操作半衰期为225h.结论本固定化酶制备简便,可重复使用,稳定性较高.
作者:陈秀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胺碘酮的浓度.方法采用液-液提取,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200:36:0.1),醋酸调pH值至7.15,检测波长240nm.结果线性范围为0.4~4μg·mL-1平均回收率101.6%,日内RSD小于6%,日间RSD小于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生物样品中胺碘酮的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楼永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CAI在药剂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并提出了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吴宏霞;刘玉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用高技液相色谱法,测定阿昔洛韦的含量.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水-甲醇(92:8);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2nm,进样量20μL.在进样量12~32μg·ml-1的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重复进样RSD=1.01%.
作者:徐苇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制复方甲硝唑乳膏,用于治疗痤疮.方法确定复方甲硝唑乳膏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考察该制剂的稳定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制剂性质稳定,临床有效率为97.5%.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华;李秉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就粉碎三七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
作者:唐文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电子处方系统的应用,使医院在门诊挂号、医嘱录入、收费、配发药等方面实现了网络化,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取得明显的效益.对电子处方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探索和改善.
作者:陈楚雄;吴向群;温预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根据医疗机构药事委员会职责,探讨完善新药(首营药品)引进医院的原则、程序与办法,防止伪劣药品流入医院,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潘木善;徐祖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建立荆花胃康胶丸的指纹图谱.方法用HP1710(30m×0.32mmi.d 1.0μm);色谱柱;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60℃;检测器FID.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中共有10个主要共有峰,且方法学考察符合规定的标准.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可作为控制荆花胃康胶丸内在质量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HPLC测定异烟肼片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Kromasil KR100-5C18色谱柱(250×4.6mm);流动相:甲醇-水(30:70);流速:0.8m1·min-1;紫外检测波长:263nm.结果异烟肼在0.25~2μg·mL-1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良好.(r=0.99999,n=6),重复性良好,RSD=0.7%(n=6),平均回收率99.33%,RSD=0.64%(n=6).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作者:张江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提高注射用水质量.方法过滤除杂质,电渗析,离子交换树脂去除离子,多效蒸馏水器等纯化水质.结论延长设备使用期限,减少电渗析膜,树脂再生次数,注射用水质量稳定.
作者:林瑞来;郑建涵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制备皮炎搽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醋酸地塞米松的含量,室温留样观察制剂质量.结果该制剂在6个月内质量稳定,外观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
作者:林建红;赖善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静脉给药过敏反应分析,提出防范措施,以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保障病人就医过程中的安全.方法对158例静脉过敏反应发生的分析、处理.结果158例静脉给药引起的过敏反应,均得到及时处理,无其他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过敏反应的处理主要在于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根据病情及药物内容调节好滴速,以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率.
作者:史小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测定抑脂霜中红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抗生素微生物测定法测定红霉素的含量.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8.6%,RSD为1.41%(n=5).结认为采用抗生素微生物测定法简便、准确,适用于抑脂霜中红霉素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莎;彭琴;李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测定地黄药材及成药增液口服液中梓醇的含量.方法地黄药材用甲醇加热回流1h提取;成药增液口服液正丁醇萃取.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 : 99),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可测出地黄药材中梓醇的含量,回收率为98.3%,RSD小于2%.并可测出增液口服液是否含有梓醇.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作地黄药材和增液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