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芥子多糖的微波提取与含量测定

王自军;王国卫

关键词:微波技术, 白芥子, 多糖, 提取,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从白芥子中提取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微波技术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白芥子多糖,用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测得白芥子中多糖含量为4.023%,平均回收率为98.8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8%(n=5).结论首次运用微波技术从白芥子中提取出多糖,反应速度大大加快,收率提高.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CM-纤维素固定化脂肪酶的研究

    目的研究CM-纤维素为载体的固定化脂肪酶的制备方法及比较固定化脂肪酶与游离酶在酶学特性上的变化.方法制备固定化脂肪酶的适条件是pH5.5,离子浓度为0.01mol·L-1的柠檬酸缓冲液,加酶量为100μ·g-1载体,固定化反应时间为8h.结果所得的固定化酶酶活力为49.6μ·g-1载体,回收率为45%,适作用pH值为10.6,适作用温度为46℃,其催化油脂水解操作半衰期为225h.结论本固定化酶制备简便,可重复使用,稳定性较高.

    作者:陈秀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皮炎搽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皮炎搽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醋酸地塞米松的含量,室温留样观察制剂质量.结果该制剂在6个月内质量稳定,外观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

    作者:林建红;赖善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咳特灵片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

    对咳特灵片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回收率高,呈良好的线性,重现性好及样品稳定.

    作者:张耕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昔洛韦软膏的含量

    用高技液相色谱法,测定阿昔洛韦的含量.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水-甲醇(92:8);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2nm,进样量20μL.在进样量12~32μg·ml-1的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重复进样RSD=1.01%.

    作者:徐苇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医疗机构新药(首营药品)引进的管理

    根据医疗机构药事委员会职责,探讨完善新药(首营药品)引进医院的原则、程序与办法,防止伪劣药品流入医院,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潘木善;徐祖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楂中槲皮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山楂中槲皮素含量HPLC测定法.方法色谱柱:Hypersil ODS2柱5μm250×4.6m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45: 5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360nm.结果槲皮素保留时间为:19min左右,平均回收率98.87%,RSD为0.91%.结论建立HPLC法测定山楂中槲皮素的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为山楂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陈美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医院开展临床药学的思考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中科技含量较高,能体现药学专业水平,提高药师在医疗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服务项目,它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及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察,防止并减少药源性危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临床的重要性及存在的困难,建议有关行政部门制定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制度、积极支持医院设立临床药学基地或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并使临床药学名正言顺,又推动医院临床药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作者:詹湘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药品无菌检查中对细菌、真菌不同培养时间的比较

    本文介绍了药品无菌检查中对细菌真菌延长培养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可以更加保证药品的安全性.

    作者:王秀清;刘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地黄及增液口服液中梓醇的含量

    目的测定地黄药材及成药增液口服液中梓醇的含量.方法地黄药材用甲醇加热回流1h提取;成药增液口服液正丁醇萃取.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 : 99),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可测出地黄药材中梓醇的含量,回收率为98.3%,RSD小于2%.并可测出增液口服液是否含有梓醇.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作地黄药材和增液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葛根素的研究进展

    葛根素为一异黄酮类化合物,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其药源丰富,疗效好,安全范围广,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对其近年来化学研究,药理活性,含量测定以及溶解度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妤琳;梁敬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电子处方系统在我院门诊的应用

    电子处方系统的应用,使医院在门诊挂号、医嘱录入、收费、配发药等方面实现了网络化,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取得明显的效益.对电子处方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探索和改善.

    作者:陈楚雄;吴向群;温预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抑脂霜中红霉素的含量研究

    目的测定抑脂霜中红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抗生素微生物测定法测定红霉素的含量.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8.6%,RSD为1.41%(n=5).结认为采用抗生素微生物测定法简便、准确,适用于抑脂霜中红霉素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莎;彭琴;李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001~2003年我院抗菌药的药敏率分析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方法通过分析抗菌药的药敏率,让临床医生提高对细菌产生耐药性的认识.结果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药敏率在50%以下,青霉素类、复方新诺明、红霉素等老药的药敏率较低,基本上在20%以下,头孢菌素类对药敏率除头孢唑林钠G-菌药敏率较低外其余均在50%以上,在头孢菌素中,第三代头孢的药敏率高,这与其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相一致.在没有抗菌药药敏的指导下,难以保证抗菌药使用的准碓性,就难以提高抗感染的治愈率.结论尽可能在药敏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

    作者:张养琳;甘日宝;肖先存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牙炎灵软膏的制备与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牙炎灵软膏的制备与临床疗效,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研磨搅拌法制备牙炎灵软膏,以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吸收光谱分别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临床观察疗效.结果和结论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可控,疗效满意.

    作者:杜泽光;唐干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胃动散质量标准的制定

    目的制定胃动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厚朴,用HPLC法测定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ODS柱(4.0×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8:22):检测波长:294nm;流速:1ml·min-1;柱温:30℃.结果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分别在140~500μg·mL-1与60~300μg·mL-1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陈娴瑛;王美芳;张水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药品顺价作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疗机构药品实行顺价作价制度是浙江省医药卫生体制的重大改革内容,文章针对药品顺价作价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地分析,并就医疗机构药品实行顺价作价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朱晓燕;徐优晓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复方间苯二酚洗剂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复方间苯二酚洗剂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经典恒温法预测其稳定性.结果以各温度下样品含量的自然对数对时间进行线性拟合,结果呈一直线,说明样品分解为表观一级反应,Arrhenius回归方程为1nk=16.448936-7839.411/T,r=-0.995463.结论复方间苯二酚洗剂凉处贮存期4.3个月,与留样观察结果基本一致,可作为制定样品贮存期的依据.

    作者:谢友亮;李枝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复方水杨酸洗剂中抗氧剂的选择

    目的对复方水杨酸洗剂中抗氧剂进行选择.方法在原处方中加入4种不同抗氧剂,用HPLC测定水杨酸和间苯二酚的含量,并在不同储存温度下比较其抗氧作用.结果以0.2%亚硫酸氢钠或0.2%焦亚硫酸钠为抗氧剂效果好,同时降低储存温度也可延缓间苯二酚的氧化变色.结论加入合适的抗氧剂可保证制剂质量,增加稳定性.

    作者:商国美;叶淑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药物诱发的眼部损害20例分析

    综述1999年~2004年国内医药期刊中有关药物致眼部损害的病例报道,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药源性眼病的重视和认识,并为今后制定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阿农;郑苏芹;童郁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我院2001~2003年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分析

    抗感染药物是临床应用范围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如何严格控制和合理应用抗感染类药物,是当前临床十分关注的一大主题.本文对我院2001年~2003年3年的全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动态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医疗水平的提高及药品有效管理提供信息和依据.

    作者:李晓黎;丁浩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