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国美;叶淑华
目的建立了用HPLC法测定可待因甘草合剂中磷酸可待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ODS(4.6mm×250mm,5μm),甲醇-0.05mol·L-1磷酸二氢钾(20:80)为流动相,流量为1.0mL·min-1,检测波长:212nm.结果线性范围0.519~10.380μg,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9%(RSD=1.52%,n=9).结论本法可有效消除甘草合剂对磷酸可待因的干扰,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高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CM-纤维素为载体的固定化脂肪酶的制备方法及比较固定化脂肪酶与游离酶在酶学特性上的变化.方法制备固定化脂肪酶的适条件是pH5.5,离子浓度为0.01mol·L-1的柠檬酸缓冲液,加酶量为100μ·g-1载体,固定化反应时间为8h.结果所得的固定化酶酶活力为49.6μ·g-1载体,回收率为45%,适作用pH值为10.6,适作用温度为46℃,其催化油脂水解操作半衰期为225h.结论本固定化酶制备简便,可重复使用,稳定性较高.
作者:陈秀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根据医疗机构药事委员会职责,探讨完善新药(首营药品)引进医院的原则、程序与办法,防止伪劣药品流入医院,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潘木善;徐祖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介绍联用技术在牡蛎分析中的应用进展.方法通过本世纪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应用联用仪器对牡蛎有关化合物的分离效能,检测能力与分析灵敏度等,予以综述.结果联用技术对牡蛎有卓越的分离效能与优秀的检测能力,体现了先进的技术水平.结论经联用技术测定,显示牡蛎极具开发前景与研究价值.
作者:楼永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测定地黄药材及成药增液口服液中梓醇的含量.方法地黄药材用甲醇加热回流1h提取;成药增液口服液正丁醇萃取.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 : 99),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可测出地黄药材中梓醇的含量,回收率为98.3%,RSD小于2%.并可测出增液口服液是否含有梓醇.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作地黄药材和增液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牙炎灵软膏的制备与临床疗效,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研磨搅拌法制备牙炎灵软膏,以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吸收光谱分别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临床观察疗效.结果和结论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可控,疗效满意.
作者:杜泽光;唐干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空气洁净度对药品质量十分重要,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或使用管理及维护不当,都会给洁净室的整体性能带来极大影响,应引起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以确保洁净室的正常运行.
作者:张江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制备皮炎搽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醋酸地塞米松的含量,室温留样观察制剂质量.结果该制剂在6个月内质量稳定,外观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
作者:林建红;赖善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CAI在药剂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并提出了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吴宏霞;刘玉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制复方甲硝唑乳膏,用于治疗痤疮.方法确定复方甲硝唑乳膏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考察该制剂的稳定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制剂性质稳定,临床有效率为97.5%.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华;李秉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制备止痒灵搽剂,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建立了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可行,结果准确.结果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控制方法可靠.结论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仇有禄;宋晓燕;朱述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在治疗2例上呼吸道感染中,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静脉滴注时诱发癫闲大发作,现报道如下,供临床用药参考.1病例报告例1,男,18岁.因咽喉肿痛4d就诊.查体:体温38.5℃,扁桃腺三度肿大,充血明显.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1×109/L,中性0.86,淋巴0.14.诊断:急性扁桃腺腺炎.治疗:左氧氟沙星0.2g静滴,用药后第四天,在静滴过程中突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呼之不应,持续约5min.立即给予停药吸氧,地西泮10mg肌注,20%甘露醇250mL静滴,10min后患者清醒,抽搐症状缓解.追问病史,无癫病史.6个月后该患者因急性泌尿系感染又使用本品,再次出现癫闲大发作,经抢救后好转.
作者:黄辉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单唾液神经节苷脂中有机溶剂甲醇、丙酮、氯仿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采用DB-624大口径毛细管柱(30m×0.53mm×3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水为溶剂,初始柱温为40℃维持3min,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160℃,维持3min,进样口温度;140℃;检测器温度:250℃;以高纯氮气为载气,流速3.0ml·min-1;分流比:1:5,实现了各组分的基线分离.结果本法具有良好的线性,r在0.9995~0.9999之间,RSD小于5%(n=5).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灵敏度、准确度均达到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要求,可用于原料药单唾液神经节苷脂中残留溶剂的检测.
作者:程速远;徐康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对复方水杨酸洗剂中抗氧剂进行选择.方法在原处方中加入4种不同抗氧剂,用HPLC测定水杨酸和间苯二酚的含量,并在不同储存温度下比较其抗氧作用.结果以0.2%亚硫酸氢钠或0.2%焦亚硫酸钠为抗氧剂效果好,同时降低储存温度也可延缓间苯二酚的氧化变色.结论加入合适的抗氧剂可保证制剂质量,增加稳定性.
作者:商国美;叶淑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制定胃动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厚朴,用HPLC法测定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ODS柱(4.0×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8:22):检测波长:294nm;流速:1ml·min-1;柱温:30℃.结果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分别在140~500μg·mL-1与60~300μg·mL-1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陈娴瑛;王美芳;张水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医疗机构药品实行顺价作价制度是浙江省医药卫生体制的重大改革内容,文章针对药品顺价作价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地分析,并就医疗机构药品实行顺价作价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朱晓燕;徐优晓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方法通过分析抗菌药的药敏率,让临床医生提高对细菌产生耐药性的认识.结果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药敏率在50%以下,青霉素类、复方新诺明、红霉素等老药的药敏率较低,基本上在20%以下,头孢菌素类对药敏率除头孢唑林钠G-菌药敏率较低外其余均在50%以上,在头孢菌素中,第三代头孢的药敏率高,这与其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相一致.在没有抗菌药药敏的指导下,难以保证抗菌药使用的准碓性,就难以提高抗感染的治愈率.结论尽可能在药敏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
作者:张养琳;甘日宝;肖先存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如何正确使用皮肤科外用药.方法从合理用药的角度总结出六方面的内容,以及正确使用外用药所应注意的几点事项.结认合理而正确地使用外用药物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药物发挥其应有的疗效.
作者:车斌;郭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采用现代电化学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扁桃酸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扁桃酸在玻碳电极上的氧化是不可逆过程,在pH=2.0的磷酸介质中,在玻碳电极上有一定的吸附性.实验研究了在pH=2.0条件下扁桃酸的各种电化学性质,并分别寻找到在不同条件下的定量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吴翠敏;叶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为调查市场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情况,我们对福建省78所县、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院886位药剂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为基层医院普遍存在药剂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非药学技术人员从事药剂技术工作等情况.从学校教育角度提出应该发展高等学历教育;一定程度上继续保留药学中等学历教育;举办各种培训班,满足社会多层次需要,提高在职药学专业人员和非药学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对策.
作者:王琼珺;柳港生;巫庆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