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国美;叶淑华
目的建立青羚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CL法对方中大黄、平贝母、人工牛黄、黄芩、甘草进行了鉴别.结果在TCL色谱中均能检出大黄、平贝母、人工牛黄、黄芩、甘草.结论方法可靠,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胡广利;李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抗感染药物是临床应用范围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如何严格控制和合理应用抗感染类药物,是当前临床十分关注的一大主题.本文对我院2001年~2003年3年的全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动态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医疗水平的提高及药品有效管理提供信息和依据.
作者:李晓黎;丁浩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CM-纤维素为载体的固定化脂肪酶的制备方法及比较固定化脂肪酶与游离酶在酶学特性上的变化.方法制备固定化脂肪酶的适条件是pH5.5,离子浓度为0.01mol·L-1的柠檬酸缓冲液,加酶量为100μ·g-1载体,固定化反应时间为8h.结果所得的固定化酶酶活力为49.6μ·g-1载体,回收率为45%,适作用pH值为10.6,适作用温度为46℃,其催化油脂水解操作半衰期为225h.结论本固定化酶制备简便,可重复使用,稳定性较高.
作者:陈秀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祛痰合剂出现分层的原因,找出解决分层的方法.方法在祛痰合剂中分别加入1‰、2‰、3‰的聚山梨酯80,2‰、4‰、8‰的西黄蓍胶.结果不同比例的聚山梨酯80和西黄蓍胶都能延缓祛痰合剂的分层时间.结论祛痰合剂分层是因为乳化不彻底;加入8‰的西黄蓍胶能使祛痰合剂在3个月内不分层.
作者:陈桂荣;罗梓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介绍联用技术在牡蛎分析中的应用进展.方法通过本世纪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应用联用仪器对牡蛎有关化合物的分离效能,检测能力与分析灵敏度等,予以综述.结果联用技术对牡蛎有卓越的分离效能与优秀的检测能力,体现了先进的技术水平.结论经联用技术测定,显示牡蛎极具开发前景与研究价值.
作者:楼永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对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状况做了综述,为中药新制剂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陈爱萍;徐榕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介绍了药品无菌检查中对细菌真菌延长培养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可以更加保证药品的安全性.
作者:王秀清;刘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胺碘酮的浓度.方法采用液-液提取,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200:36:0.1),醋酸调pH值至7.15,检测波长240nm.结果线性范围为0.4~4μg·mL-1平均回收率101.6%,日内RSD小于6%,日间RSD小于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生物样品中胺碘酮的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楼永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HPLC测定异烟肼片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Kromasil KR100-5C18色谱柱(250×4.6mm);流动相:甲醇-水(30:70);流速:0.8m1·min-1;紫外检测波长:263nm.结果异烟肼在0.25~2μg·mL-1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良好.(r=0.99999,n=6),重复性良好,RSD=0.7%(n=6),平均回收率99.33%,RSD=0.64%(n=6).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作者:张江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空气洁净度对药品质量十分重要,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或使用管理及维护不当,都会给洁净室的整体性能带来极大影响,应引起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以确保洁净室的正常运行.
作者:张江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回顾性调查近3年我院麻醉药品专用卡和所涉及的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方法统计从2002年11月~2004年5月由我院发放的147份麻醉药品专用卡和涉及的710张麻醉药品处方,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分析药物利用情况.结果3年中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符合卫生部的要求,麻醉药品用量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本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推荐晚期癌症患者首选吗啡止痛.
作者:唐健;郑振;林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HPLC测定当归四逆汤中芍药苷的定量方法.方法以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固定相:Shimpack CLC-ODS (150mm×6m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17 :83),检测波长:230nm.结果芍药苷在9.1-91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加收率为100.36%,RSD为1.9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能满足该制剂质量标准的要求.
作者:丁野;黄罗生;高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提供一种中药制剂新的水分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卡氏(Karl Fischer)滴定法并与甲苯法作比较.结果卡氏滴定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1.2%,两种方法测定的数据基本一致.结论卡氏滴定法测定地奥心血康胶囊中的水分简便、准确.
作者:林晓辉;张雪原;池浩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肾孟肾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增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及住院天数,药品费用,分析急慢性肾盂肾炎住院患者利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57%的抗菌药物DUI≥1,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性.DDD数排序结果,头孢菌素类(41.73%),β-内酰胺类及其酶抑制剂复合制剂(26.52%),化学合成类(20.75%)达全部DDDs的89%.联用多的前5位分别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氨曲南,其二联联用率分别为42例(26.3%),38例(23.8%),31例(19.4%),20例(12.5%),13例(8.1%),提示临床医生较倾向于使用新一代抗生素包括头孢三代及其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新喹诺酮类等.临床有66%的肾盂肾炎患者将二线用药[1]用于一线治疗,有12.5%的患者发生了二重感染.急性肾盂肾炎使用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天数为11.5±3.1d,出院带药平均4.5d,慢性肾盂肾炎为11.4±3.2d,出院带药平均2.7d,治疗期均约为2周.结论医师在选用剂量方式,以常规剂量(非适应症剂量)偏大为主,较少考虑如年龄,肾功能,药物相互作用及适应症剂量等因素.在抗菌药物的选用、联用和使用时间的掌握方式与抗菌药物应用原则[1]和现代肾病学[2]有一定距离,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应发挥更为积极地作用.
作者:叶华进;蔡赛君;陈英杰;吴双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近年来阿司匹林是临床用于预防心肌梗塞、动脉血栓、动脉粥样硬化、胆道蛔虫、痛风、预防搭桥术后在狭窄、儿科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等的常用药物.广泛的应用出现不少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与不合理的应用时间、剂量、自身疾病、年龄大小等有关,现在介绍一些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
作者:姜晓燕;刘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我院临床上应用大蒜素注射液发生静脉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研究其处理对策,以供临床使用参考和指导作用.
作者:谢黎崖;卓素联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在酶促脱酰法裂解青霉素工业钾盐生产药用中间体6-氨基青霉烷酸(即6-APA)的反应机理中,在不同反应物浓度、pH及温度下将直接影响酰化酶的活性及其使用寿命.本文通过多组实验进行比较分析摸索出酰化酶的适宜的工艺条件以达到延长酰化酶的使用寿命,降低6-APA的生产成本的目的.
作者:刘常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电子处方系统的应用,使医院在门诊挂号、医嘱录入、收费、配发药等方面实现了网络化,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取得明显的效益.对电子处方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探索和改善.
作者:陈楚雄;吴向群;温预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医疗机构药品实行顺价作价制度是浙江省医药卫生体制的重大改革内容,文章针对药品顺价作价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地分析,并就医疗机构药品实行顺价作价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朱晓燕;徐优晓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主要探讨了我省中药标本资源分布概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药标本采集、保护和建设的原则、规律及作用,科学地阐述如何开发利用我省中药标本资源,建设全省一流的具有权威性的中药标本馆,保护濒危标本,进一步促进我省中药事业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黄庶亮;陈信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