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用技术及其在牡蛎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楼永明

关键词:联用技术, 牡蛎, 分析, 进展
摘要:目的介绍联用技术在牡蛎分析中的应用进展.方法通过本世纪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应用联用仪器对牡蛎有关化合物的分离效能,检测能力与分析灵敏度等,予以综述.结果联用技术对牡蛎有卓越的分离效能与优秀的检测能力,体现了先进的技术水平.结论经联用技术测定,显示牡蛎极具开发前景与研究价值.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咳特灵片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

    对咳特灵片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回收率高,呈良好的线性,重现性好及样品稳定.

    作者:张耕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肾盂肾炎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通过对肾孟肾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增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及住院天数,药品费用,分析急慢性肾盂肾炎住院患者利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57%的抗菌药物DUI≥1,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性.DDD数排序结果,头孢菌素类(41.73%),β-内酰胺类及其酶抑制剂复合制剂(26.52%),化学合成类(20.75%)达全部DDDs的89%.联用多的前5位分别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氨曲南,其二联联用率分别为42例(26.3%),38例(23.8%),31例(19.4%),20例(12.5%),13例(8.1%),提示临床医生较倾向于使用新一代抗生素包括头孢三代及其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新喹诺酮类等.临床有66%的肾盂肾炎患者将二线用药[1]用于一线治疗,有12.5%的患者发生了二重感染.急性肾盂肾炎使用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天数为11.5±3.1d,出院带药平均4.5d,慢性肾盂肾炎为11.4±3.2d,出院带药平均2.7d,治疗期均约为2周.结论医师在选用剂量方式,以常规剂量(非适应症剂量)偏大为主,较少考虑如年龄,肾功能,药物相互作用及适应症剂量等因素.在抗菌药物的选用、联用和使用时间的掌握方式与抗菌药物应用原则[1]和现代肾病学[2]有一定距离,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应发挥更为积极地作用.

    作者:叶华进;蔡赛君;陈英杰;吴双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浅谈中药牡丹皮的掺假

    牡丹皮与白芍药虽是同一科属的常用中药材,但两种药材的性状、成份、性味、功效均有区别,近年来在中药材饮片中发现有白芍尾片掺入到牡丹皮饮片中的现象,为避免混淆与安全用药,特将牡丹皮与白芍药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化学成份、性味功效等给予对比,供经营与临床应用时的区别.

    作者:陈祖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复方间苯二酚洗剂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复方间苯二酚洗剂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经典恒温法预测其稳定性.结果以各温度下样品含量的自然对数对时间进行线性拟合,结果呈一直线,说明样品分解为表观一级反应,Arrhenius回归方程为1nk=16.448936-7839.411/T,r=-0.995463.结论复方间苯二酚洗剂凉处贮存期4.3个月,与留样观察结果基本一致,可作为制定样品贮存期的依据.

    作者:谢友亮;李枝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药品无菌检查中对细菌、真菌不同培养时间的比较

    本文介绍了药品无菌检查中对细菌真菌延长培养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可以更加保证药品的安全性.

    作者:王秀清;刘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地黄及增液口服液中梓醇的含量

    目的测定地黄药材及成药增液口服液中梓醇的含量.方法地黄药材用甲醇加热回流1h提取;成药增液口服液正丁醇萃取.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 : 99),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可测出地黄药材中梓醇的含量,回收率为98.3%,RSD小于2%.并可测出增液口服液是否含有梓醇.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作地黄药材和增液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复方红藤灌肠液的动物毒性和刺激性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复方红藤灌肠液对家兔直肠黏膜的刺激性及灌胃给药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将复方红藤灌肠液按每日22g·kg-1(即83.3ml·kg-1)剂量,分3次给小白鼠灌胃给药,观察药后的毒性反应.按5.4g·kg-1剂量,在4h内分4次对家兔直肠给药,与蒸馏水组比较,观察给药组的直肠黏膜刺激性.结果急性毒性实验,所有给药小白鼠均未发生中毒反应或死亡;刺激性试验,与对照组比较未见变化.结论复方红藤灌肠液无急性毒性现象,对家兔直肠黏膜无刺激性.

    作者:黄建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荆花胃康胶丸的G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建立荆花胃康胶丸的指纹图谱.方法用HP1710(30m×0.32mmi.d 1.0μm);色谱柱;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60℃;检测器FID.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中共有10个主要共有峰,且方法学考察符合规定的标准.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可作为控制荆花胃康胶丸内在质量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药物诱发的眼部损害20例分析

    综述1999年~2004年国内医药期刊中有关药物致眼部损害的病例报道,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药源性眼病的重视和认识,并为今后制定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阿农;郑苏芹;童郁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静滴氟喹诺酮类药物致癫痫大发作2例

    笔者在治疗2例上呼吸道感染中,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静脉滴注时诱发癫闲大发作,现报道如下,供临床用药参考.1病例报告例1,男,18岁.因咽喉肿痛4d就诊.查体:体温38.5℃,扁桃腺三度肿大,充血明显.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1×109/L,中性0.86,淋巴0.14.诊断:急性扁桃腺腺炎.治疗:左氧氟沙星0.2g静滴,用药后第四天,在静滴过程中突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呼之不应,持续约5min.立即给予停药吸氧,地西泮10mg肌注,20%甘露醇250mL静滴,10min后患者清醒,抽搐症状缓解.追问病史,无癫病史.6个月后该患者因急性泌尿系感染又使用本品,再次出现癫闲大发作,经抢救后好转.

    作者:黄辉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楂中槲皮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山楂中槲皮素含量HPLC测定法.方法色谱柱:Hypersil ODS2柱5μm250×4.6m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45: 5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360nm.结果槲皮素保留时间为:19min左右,平均回收率98.87%,RSD为0.91%.结论建立HPLC法测定山楂中槲皮素的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为山楂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陈美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昔洛韦软膏的含量

    用高技液相色谱法,测定阿昔洛韦的含量.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水-甲醇(92:8);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2nm,进样量20μL.在进样量12~32μg·ml-1的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重复进样RSD=1.01%.

    作者:徐苇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盐酸消旋山茛菪碱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方法进行盐酸消旋山茛菪碱注射液含量测定,因消耗高氯酸滴定液量少,导致结果偏差大,重现性差.建议作如下改进:取样量由约10mg改为约40mg;高氯酸滴定液浓度由0.1mol·L-1改为0.02mol·L-1;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1)相当于34.18mg的C17H23NO4·HCl改为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02mol·L-1)相当于6.836mg的C17H23NO4·HCl.

    作者:翁华;申屠晓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进口盐酸多西环素胶囊的含量

    目的拟订进口盐酸多西环素胶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pH值适用范围应大于8);流动相:0.05mol·L-1草酸铵溶液-二甲基甲酰胺-0.2mol·L-1磷酸氢二铵溶液(65:30:5)用氨试液调节pH值为8.0;柱温25℃;检测波长280nm.结果对照品溶液在0.1282mg·mL-1~0.5130m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4(n=7);平均回收率为102.4%(n=5,RSD为0.8%).

    作者:陈惠玲;黄赐煌;张尊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皮肤科外用药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

    目的探讨如何正确使用皮肤科外用药.方法从合理用药的角度总结出六方面的内容,以及正确使用外用药所应注意的几点事项.结认合理而正确地使用外用药物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药物发挥其应有的疗效.

    作者:车斌;郭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抑脂霜中红霉素的含量研究

    目的测定抑脂霜中红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抗生素微生物测定法测定红霉素的含量.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8.6%,RSD为1.41%(n=5).结认为采用抗生素微生物测定法简便、准确,适用于抑脂霜中红霉素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莎;彭琴;李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电子处方系统在我院门诊的应用

    电子处方系统的应用,使医院在门诊挂号、医嘱录入、收费、配发药等方面实现了网络化,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取得明显的效益.对电子处方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探索和改善.

    作者:陈楚雄;吴向群;温预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新生儿用地西泮栓剂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研究新生儿用地西泮栓剂的稳定性.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西沣含量,通过初均速法对地西泮栓剂作稳定性实验,并与留样观察作对照.结果地西沣栓剂的热解反应活化能为23.075kcal·moL-1,室温(25℃)贮存期为343d,与留样观察360d结果也基本相符.结论初均速法测定新生儿用地西泮栓剂的稳定性方便可行.

    作者:刘金来;黄学荪;韩保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皮炎搽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皮炎搽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醋酸地塞米松的含量,室温留样观察制剂质量.结果该制剂在6个月内质量稳定,外观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

    作者:林建红;赖善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联用技术及其在牡蛎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介绍联用技术在牡蛎分析中的应用进展.方法通过本世纪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应用联用仪器对牡蛎有关化合物的分离效能,检测能力与分析灵敏度等,予以综述.结果联用技术对牡蛎有卓越的分离效能与优秀的检测能力,体现了先进的技术水平.结论经联用技术测定,显示牡蛎极具开发前景与研究价值.

    作者:楼永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