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品无菌检查中对细菌、真菌不同培养时间的比较

王秀清;刘晓玲

关键词:无菌检查, 培养时间, 薄膜过滤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药品无菌检查中对细菌真菌延长培养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可以更加保证药品的安全性.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牙炎灵软膏的制备与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牙炎灵软膏的制备与临床疗效,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研磨搅拌法制备牙炎灵软膏,以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吸收光谱分别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临床观察疗效.结果和结论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可控,疗效满意.

    作者:杜泽光;唐干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皮炎搽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皮炎搽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醋酸地塞米松的含量,室温留样观察制剂质量.结果该制剂在6个月内质量稳定,外观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

    作者:林建红;赖善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电子处方系统在我院门诊的应用

    电子处方系统的应用,使医院在门诊挂号、医嘱录入、收费、配发药等方面实现了网络化,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取得明显的效益.对电子处方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探索和改善.

    作者:陈楚雄;吴向群;温预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阿司匹林是临床用于预防心肌梗塞、动脉血栓、动脉粥样硬化、胆道蛔虫、痛风、预防搭桥术后在狭窄、儿科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等的常用药物.广泛的应用出现不少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与不合理的应用时间、剂量、自身疾病、年龄大小等有关,现在介绍一些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

    作者:姜晓燕;刘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胺碘酮浓度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胺碘酮的浓度.方法采用液-液提取,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200:36:0.1),醋酸调pH值至7.15,检测波长240nm.结果线性范围为0.4~4μg·mL-1平均回收率101.6%,日内RSD小于6%,日间RSD小于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生物样品中胺碘酮的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楼永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白芥子多糖的微波提取与含量测定

    目的从白芥子中提取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微波技术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白芥子多糖,用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测得白芥子中多糖含量为4.023%,平均回收率为98.8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8%(n=5).结论首次运用微波技术从白芥子中提取出多糖,反应速度大大加快,收率提高.

    作者:王自军;王国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我院中药房咨询工作分析及意义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房窗口咨询工作情况.方法对半年中登记的患者咨询问题按六类进行统计.结果每一类咨询问题均有一定的比例.结论开展咨询工作意义重大.

    作者:张小平;方子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药品无菌检查中对细菌、真菌不同培养时间的比较

    本文介绍了药品无菌检查中对细菌真菌延长培养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可以更加保证药品的安全性.

    作者:王秀清;刘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盐酸消旋山茛菪碱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方法进行盐酸消旋山茛菪碱注射液含量测定,因消耗高氯酸滴定液量少,导致结果偏差大,重现性差.建议作如下改进:取样量由约10mg改为约40mg;高氯酸滴定液浓度由0.1mol·L-1改为0.02mol·L-1;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1)相当于34.18mg的C17H23NO4·HCl改为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02mol·L-1)相当于6.836mg的C17H23NO4·HCl.

    作者:翁华;申屠晓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罗红霉素的不良反应

    罗红霉素抗菌谱广,可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的治疗,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本文就罗红霉素的不良反应作一简述,供临床应用参考.

    作者:卢玉秀;薛金春;严章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浅析药品生产企业洁净室现状

    空气洁净度对药品质量十分重要,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或使用管理及维护不当,都会给洁净室的整体性能带来极大影响,应引起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以确保洁净室的正常运行.

    作者:张江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昔洛韦软膏的含量

    用高技液相色谱法,测定阿昔洛韦的含量.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水-甲醇(92:8);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2nm,进样量20μL.在进样量12~32μg·ml-1的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重复进样RSD=1.01%.

    作者:徐苇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001~2003年我院抗菌药的药敏率分析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方法通过分析抗菌药的药敏率,让临床医生提高对细菌产生耐药性的认识.结果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药敏率在50%以下,青霉素类、复方新诺明、红霉素等老药的药敏率较低,基本上在20%以下,头孢菌素类对药敏率除头孢唑林钠G-菌药敏率较低外其余均在50%以上,在头孢菌素中,第三代头孢的药敏率高,这与其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相一致.在没有抗菌药药敏的指导下,难以保证抗菌药使用的准碓性,就难以提高抗感染的治愈率.结论尽可能在药敏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

    作者:张养琳;甘日宝;肖先存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皮肤科外用药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

    目的探讨如何正确使用皮肤科外用药.方法从合理用药的角度总结出六方面的内容,以及正确使用外用药所应注意的几点事项.结认合理而正确地使用外用药物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药物发挥其应有的疗效.

    作者:车斌;郭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我院2001~2003年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分析

    抗感染药物是临床应用范围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如何严格控制和合理应用抗感染类药物,是当前临床十分关注的一大主题.本文对我院2001年~2003年3年的全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动态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医疗水平的提高及药品有效管理提供信息和依据.

    作者:李晓黎;丁浩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CAI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CAI在药剂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并提出了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吴宏霞;刘玉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肾盂肾炎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通过对肾孟肾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增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及住院天数,药品费用,分析急慢性肾盂肾炎住院患者利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57%的抗菌药物DUI≥1,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性.DDD数排序结果,头孢菌素类(41.73%),β-内酰胺类及其酶抑制剂复合制剂(26.52%),化学合成类(20.75%)达全部DDDs的89%.联用多的前5位分别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氨曲南,其二联联用率分别为42例(26.3%),38例(23.8%),31例(19.4%),20例(12.5%),13例(8.1%),提示临床医生较倾向于使用新一代抗生素包括头孢三代及其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新喹诺酮类等.临床有66%的肾盂肾炎患者将二线用药[1]用于一线治疗,有12.5%的患者发生了二重感染.急性肾盂肾炎使用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天数为11.5±3.1d,出院带药平均4.5d,慢性肾盂肾炎为11.4±3.2d,出院带药平均2.7d,治疗期均约为2周.结论医师在选用剂量方式,以常规剂量(非适应症剂量)偏大为主,较少考虑如年龄,肾功能,药物相互作用及适应症剂量等因素.在抗菌药物的选用、联用和使用时间的掌握方式与抗菌药物应用原则[1]和现代肾病学[2]有一定距离,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应发挥更为积极地作用.

    作者:叶华进;蔡赛君;陈英杰;吴双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药物诱发的眼部损害20例分析

    综述1999年~2004年国内医药期刊中有关药物致眼部损害的病例报道,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药源性眼病的重视和认识,并为今后制定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阿农;郑苏芹;童郁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可待因甘草合剂中磷酸可待因含量

    目的建立了用HPLC法测定可待因甘草合剂中磷酸可待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ODS(4.6mm×250mm,5μm),甲醇-0.05mol·L-1磷酸二氢钾(20:80)为流动相,流量为1.0mL·min-1,检测波长:212nm.结果线性范围0.519~10.380μg,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9%(RSD=1.52%,n=9).结论本法可有效消除甘草合剂对磷酸可待因的干扰,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高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藿香正气胶囊中橙皮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藿香正气胶囊中橙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xbax C18(15cm×4.6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20:80),检测波长为284nm,流速为1.0ml·min-1,进样体积为5μL,柱温为25 ℃.结果橙皮苷在0.035μg~0.7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843.4X+3.9482(r=0.9992).回收率为99.35%.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能消除干扰,可用于测定藿香正气胶囊中橙皮苷的含量.

    作者:罗瑞雪;泮红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