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制备条件对阿霉素磁性抗癌毫微粒形貌及粒径大小的影响

沈海霞;许小平

关键词:阿霉素磁性毫微粒, 反相乳液聚合, 粒径
摘要:本文以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阿霉素磁性抗癌毫微粒,并用环境扫描电镜和动态光散射法研究了制备条件对阿霉素磁性毫微粒大小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是:随着引发剂用量增大、反应温度提高,毫微粒粒径先是减小而后增大,并且颗粒间团聚现象变得严重;随着搅拌速度增加,毫微粒粒径逐渐减小,而后变化不大.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及监管措施

    本文阐述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状提出监管措施.

    作者:陈小幼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3种正品豨莶草的鉴别

    目的建立药典版中豨莶、腺柄豨莶、毛梗豨莶鉴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显微特征,理化和薄层色谱的鉴别方法.结果 3种正品豨莶具不同鉴别特征.结论能更准确地把3种正品豨莶草区别.

    作者:田金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银杏胶囊中总黄酮含量

    目的测定复方银杏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从而对本品质量进行控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芦丁的线性范围为0.012~0.060mg·mL-1,回归方程为Y=12.4x-0.013,相关系数r=0.9998,加样回收率为99.37%,RSD为0.8161%.结论该法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以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李糜糜;李莹;丁青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Internet上药学信息资源的开发

    为了更好的利用Internet为药学事业服务,笔者结合有关资料以及使用Internet的体会,介绍了Internet上药学信息资源开发的基本方法.

    作者:杨工昶;李继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药传统炮制与现代化

    中药炮制学是随着中药的发现与发展而产生.现代化的中药炮制要在传统中药炮制学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探索中药炮制作用原理、作用机制、研究炮制工艺,通过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药理学及临床药物学等临床研究多学科的结合,来研究药物炮制前后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的变化,通过炮制来改变药物的内在成分和性能,以增强药物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以适应中医药现代化.

    作者:林银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热康糖浆中芍药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清热康糖浆中芍药苷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固定相为Nova-pak C18柱;流动相:甲醇-水(25∶7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30nm.结果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2945~6.246μg(r=0.9998,n=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0%,RSD为1.08%(n=6).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益母草冲剂中益母草的薄层色谱鉴别法

    目的检查益母草冲剂中的益母草.方法采用TLC法,以正丁醇-盐酸-醋酸乙酯(8∶3∶1)为展开剂,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显色.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本方法可用于益母草冲剂中益母草的鉴别检查.

    作者:郝立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再论大黄炮制作用及临床正确应用

    目的正确使用生大黄及炮制品.方法用清蒸、黄酒、醋、炭制大黄并分析药理作用.结果与结论说明生大黄和炮制品具有不同功效,保证临床正确使用.

    作者:陈豪;池志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药的毒性和合理应用

    本文概述中药的治疗效能与中药毒性的密切关系,在应用有毒中药应注意的几个题.

    作者:林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严格购进药品的资质材料的审核工作

    我们以<药品管理法>的宗旨为指导,对严格购进药品的资质材料的审核工作进行探讨,以确保质量合格的药品进入医院.本文阐述了药品资质材料的内容,并提出加强药品监督管理的合理建议.

    作者:张淮祥;陈坤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脉冲释放系统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

    本文以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从制备方法、释药特点等方面综述了脉冲释放系统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

    作者:陈艺娟;涂秋榕;张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氯地平血药浓度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人血浆中氨氯地平浓度.方法血浆样品用重蒸馏乙醚提取,以达克罗宁为内标;甲醇-0.03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72∶28)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8nm;柱温:室温.结果本法在1.0~12.0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0.日内RSD为3.7%~6.7%(n=5),日间RSD为6.0%~7.1%(n=15);回收率89.0%~101.7%;血清低检测浓度为0.15ng·mL-1(S/N=2).结论本法灵敏、准确、快速,为该药物的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袁国平;陈赛贞;金乃宝;徐珊珊;陈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胞必佳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目的考察胞必佳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并进行检查.方法采用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胞必佳可用灵敏度0.5EU·mL-1的鲎试剂作细菌内毒素检查.结论 4个批号的胞必佳经检查均符合要求.

    作者:张祝兰;唐文力;黄颖桢;洪金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甲硝唑片中大肠杆菌的检查

    本文报告了采用沉降法和加富培养基稀释法相结合的方法检查甲硝唑片中大肠杆菌,可以有效排除甲硝唑的抑菌作用.该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准确可靠.

    作者:夏雪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系数倍率法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乳膏的含量

    目的不经分离直接测定乳膏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方法采用系数倍率法,选择测定波长为264.4nm和255.8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0.78%.结论检测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薛晖;费寿耆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穿琥宁注射剂配伍的稳定性及其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

    本文根据近几年有关穿琥宁注射剂与一些药物配伍的稳定性研究和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结合实际,进行简要归纳,以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参考.

    作者:戴飞;张淮祥;张兴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康必得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目的建立康必得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15∶85),柱温:室温,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7nm.结果对乙酰氨基酚在0.4~1.6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34%.结论本法简单、可靠,可用于康必得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林绍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IIA的含量

    目的建立调整流动相(甲醇∶水)比例后,HPLC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IIA的含量.方法色谱柱:Hypersil ODS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85∶15);流速:0.7mL·min-1;检测波长:270nm.结果丹参酮IIA在0.011~0.055μg·mL-1浓度范围之间线性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40%,RSD%=2.18%(n=5).结论本法快速、结果准确稳定,主峰与杂质峰分离完全,可作为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蒋丽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三阶导数法测定派瑞松霜中硝酸益康唑的含量

    目的建立派瑞松霜中硝酸益康唑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三阶导数光谱法于231nm,237nm等波长处测定派瑞松的含量.结果派瑞松霜中硝酸益康唑的线性范围为2~23μgm·L-1(r=0.9999,n=5),平均回收率99.02%(RSD=0.47%,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产品质量控制.

    作者:柯金珍;范明霞;陈一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植物内生真菌--一类生物活性物质的新的资源微生物

    综述植物内生真菌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开发的新进展,探讨内生真菌活性物质产生的机理和基本特征,揭示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生物活性物质的新的资源.

    作者:马旭闽;吴萍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