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属酞菁配合物抗癌光敏剂的研究进展

彭亦如;王清萍

关键词:金属酞菁配合物, 抗癌光敏剂, 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介绍光敏剂的研究现状和金属酞菁配合物作为第二代和第三代抗癌光敏剂的新研究进展.方法以国内外文献为依据,总结金属酞菁配合物抗癌活性与结构之间关系.结果酞菁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光动力治疗活性.结论酞菁类化合物具有潜在前景的新一代光敏剂.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谈谈做好药检所计量认证工作之体会

    目的探索和掌握药检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的运作规律,确保药品检验数据的科学公正.方法按照<评审准则>要求,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结果本所建立的质量体系文件运行有效,顺利通过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复查验收.

    作者:蒋江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医院制剂留样中所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目的医院制剂在留样过程中的所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方法对3%硼酸醇滴耳液,40%硫代硫酸钠溶液,过氧乙酸溶液,在留样存放期间通过比较性实验,进行含量测定.对50%硫酸镁溶液进行目测观察,随时发现大量黄棕色物质沉淀产生的时间.结果表1市售塑料瓶直接影响制剂为质量.温度,光线,水分影响制剂的含量.原料药的纯度对制剂的质量也直接有关.结论医院制剂必须执行药品管理法.严格规定有效期,包装用玻璃瓶,控制环节生产出优质的制剂为医院临床服务.

    作者:丁英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呋咱甲氢龙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去脂舒的含量.方法瑞典Kromasie ODSC18流动相:水-甲醇(10:9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20nm,峰面积外标法.结果去脂舒在50~50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n=6),平均回收率为100.1%(n6),RSD=0.32%(n=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作者:张发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注射用司帕沙星的豚鼠过敏性试验

    目的观察豚鼠对1%注射用司帕沙星有无过敏性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豚鼠首次腹腔注射1%司帕沙星后14d和21d静脉注射加倍量司帕沙星进行攻击,并加以评分.结果注射用司帕沙星豚鼠过敏试验呈阴性.结论注射用司帕沙星有无过敏性反应.

    作者:吴国土;吴正财;林秀珍;黄自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抗癌新药--卡莫氟(HCFU)

    本文主要综述第三代氟脲嘧啶类抗代谢抗肿瘤新药卡莫氟(HCFU)的药效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结论.

    作者:曾幼波;陈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药物经济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本文简要阐述了药物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在卫生行政部门的应用.

    作者:刘建琴;王长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培氟沙星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的化学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分析培氟沙星与维生素C配伍后不稳定的原因.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配制药液,并观察其变化.另分别单独配制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药液,用0.1mol*L-1氢氧化钠调节pH并观察药液变化.同时取维生素C药液进行Cl-鉴别试验.结果培氟沙星与维生素C药液配伍后产生明显沉淀.培氟沙星在pH4.1~9.5范围,维生素C在pH4.0~8.0范围内两药液皆未出现沉淀.Cl-鉴别试验证明,维生素C药液中含有一定量的Cl-.结论培氟沙星在5%葡萄糖中是稳定的.但培氟沙星不能与含有Cl-的溶液混合,以免产生沉淀(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由于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过程,致使残留定量的Cl-,故不宜与培氟沙星配伍.

    作者:陈学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分光光度法测定泼尼松乳膏中的泼尼松含量

    目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泼尼松乳膏中的泼尼松含量.方法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在238nm波长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该方法在4mg*L-1~18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4,平均回收率为98.64%,RSD=0.783%(n=5).结论本法具有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快速,能用于控制本产品的质量.

    作者:林朝仙;王日相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泻定胶囊中丁香药材丁香酚含量标准的修订

    目的修订WS3-261(Z-042)-99(Z)[1]中丁香药材丁香酚含量标准.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中有关测定丁香药材中丁香酚含量的方法进行.结果提高了制剂中丁香酚含量标准(≥12.5%).结论可作为我们企业的内控标准.

    作者:陈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三黄片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应用HPLC法对三黄片中黄芩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选用Hypersil-ODS(5μm,250nm×4mm),乙腈-水-磷酸(21:79:0.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4nm,流速:1.0ml*min-1.结果线性范围为0.432~2.160μg(r=0.9998)平均回收率101.5%,RSD=0.6%.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准确,同药典中所测成分互为补充.

    作者:吴海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引起药源性听力损伤的药物

    本文简述可能引起听力损伤的药物,以引起临床用药注意.可能引起听力损伤的药物有比索洛尔、阿奇霉素、丙戊酸钠、甘露醇、琥乙红霉素、维A酸、干扰素、多抗甲素、奥美拉唑、青霉素G钠等.

    作者:郑利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黄芪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本文综合介绍了临床使用黄芪注射液过程中引起的药疹、过敏性休克、头痛及肾脏、呼吸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

    作者:林燕;汤秋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胸腺肽在化学-免疫联合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胸腺肽的研究进展.方法介绍胸腺肽的组成、临床应用及其在化学-免疫治疗中的研究状况.结果胸腺肽参与免疫监视过程,在化学-免疫联合治疗中具有一定作用.结论胸腺肽可作为免疫治疗药物,参与肿瘤的临床治疗.

    作者:黄斌琼;吴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注意含化学药品成份的中成药与西药联用的合理性

    本文提示含有化学药品成份的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时,应注意其合理性.

    作者:王锦芳;陈国庆;张阳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静脉配制中心再配制服务的初步效益分析

    目的对静脉配制中心再配制服务进行初步效益分析.方法收集本院执行PIVAS后的2000年4月1日~2000年9月25日所有内科出院病人病例(甲组)和本院执行PIVAS前的1999年4月1日~1999年9月25日,所有内科出院病人病例(乙组),并对甲组和乙组进行院内感染发生率、热原反应发生率的分析比较.结果两组病史资料一般情况对照无统计学差异;甲组院内感染发生率6.9%、乙组院内感染发生率15.69%(P>0.05);甲组热原反应发生率0.96%、乙组热原反应发生率3.56%(P>0.05).结论通过分析,说明了PIVAS在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热原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梅莉;占蔚;黄仲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善保气雾剂的急性毒性与皮肤及眼刺激试验研究

    目的为善保气雾剂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只昆明小白鼠和12只新西兰种大白兔分别进行毒性试验以及皮肤和眼刺激试验.结果急性毒性试验部分试验组动物在几分钟后出现活动减少,呼吸略快,给药后3~4h症状缓解,3只小鼠2h出现腹泻,24h后全部缓解,未出现死亡,1周后尸解,未见异常.皮肤刺激试验发现对兔皮肤一次激试验显示无刺激性,皮肤多次刺激试验属于无刺激性,对兔眼睛一次性刺激(冲洗)试验显示无刺激性.结论该制品经口LD5010g*kg-1,按急性毒性剂量分级,属于实际无毒物质而且对皮肤、眼睛均无刺激性.

    作者:涂小煌;刘樑英;戴西湖;王烈;余西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抗高血压药的合理选择

    根据常见病高血压症的发病人群分布情况和临床治疗用药分析,从治疗原则和用药注意事项,个体化给药和治疗佳方案,探索以用少的药达到佳治疗效果和低的毒副作用,从而来推动临床药学和药学服务的发展.

    作者:曾昭全;魏文树;陈鹭颖;刘锡钧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上清丸中大黄素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上清丸(水丸)中大黄素的含量.方法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固定相;2%磷酸:甲醇(95: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大黄素在0.04~0.2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2.1%(n=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庄惠清;陈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氯氮平致意识障碍29例分析

    目的探讨氯氮平所致意识障碍的临床特点、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氯氮平治疗中出现药源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特点.结果氯氮平用药早期、加药、骤停、骤减阶段,年纪大患有躯体疾病,与抗胆碱能合用时易发生意识障碍.结论用药早期加强护理观察,严格控制加药的剂量、速度,一旦发生立即停或减药,老年人力求单一用药,积极治疗躯体疾病.

    作者:黄月新;许贞琼;刘友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我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2001年6月~2002年6月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合理、有效的使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门诊麻醉处方共137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门诊患者使用麻醉药品共3种,其中哌替啶注射液使用处方数多,3种麻醉药品的DUI均<1.0.结论我院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鼎盛;葛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