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扎格雷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观察

李留;任成山;侯云生;王泽惠;王永进;杨光兴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奥扎格雷钠, 高凝状态, 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祛痰、解痉、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低流量吸氧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奥扎格雷钠80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0 d为一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同步检测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D-二聚体(D-diner),同时观察症状和体征变化.并与2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与健康组比较,TXB2、Fbg和D-dimer显著增高(P<0.01),6-keto-PGF1α和AT-Ⅲ:A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TXB2、Fbg和D-dimer显著降低(P<0.01),6-keto-PGF1α和AT-Ⅲ:A显著升高(P<0.01),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TXB2、6-keto-PGF1α、Fbg、D-dimer和AT-Ⅲ:A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有效.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东菱克栓酶在心脏骤停兔心肺复苏时的治疗作用

    目的研究东菱克栓酶能否提高心脏骤停(CA)兔复苏成功率.方法将30只兔随机分成2组,即溶栓组和对照组,所有动物室颤10 min后行心肺复苏(CPR),溶栓组在开始CPR时静脉注射东菱克栓酶0.3 BU/kg.结果溶栓组复苏成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24h后仍有3只兔子成活,对照组24h后所有兔子均死亡.结论东菱克栓酶能提高兔心肺复苏成功率.

    作者:康舟军;余猛进;梅冰;曹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严重开放性喉外伤的急诊救治

    目的分析严重喉外伤的急诊救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77-09~2003-06救治的17例严重开放性喉外伤病例.结果16例救治成功,1例死亡.2例术后发生喉狭窄,再次手术成型置T管扩张,0.5 a后呼吸困难解除.结论重视严重开放性喉外伤患者全身伤情的救治、喉内伤情的了解以及正确的局部创伤处置可有效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

    作者:张建华;康厚墉;朱华麟;张立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浆E-选择素变化及意义

    目的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浆中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在疾病不同程度分组中的差别及与感染存在的相关性.方法符合SIBS诊断标准的病人60例,入院后做可疑感染分泌物、排泄物等细菌培养,同时肘静脉穿刺取血进行可溶性E-选择素定量测定和APACHE-Ⅱ评分.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三组:轻度SIRS组、重度SIRS组和休克组.再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并设对照组.结果轻度SIRS组、重度SIRS组、休克组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重度SIRS组和休克组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与轻度SIRS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重度SIRS组和休克组无明显差异(P>0.05).APACHE-Ⅱ评分在三组的组间比较中均有显著差异.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可溶性E-选择素可作为判断SIRS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指标,也可作为区分脓毒症和非脓毒症SIRS的参考指标.

    作者:陈颖;陈雯;许国根;吴锦鸿;陈斓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长时间心肺脑复苏术后溶栓抢救心脏猝死成功1例

    1病例简介病人,男,40岁,平素从事重体力劳动.来诊前30 min突觉剑突下疼痛,伴出汗,休息后不能缓解,遂由同伴用三轮车送诊.来诊途中出现呼吸停止,面色青紫.经查心率为0,呼吸停止,血压测不到,双瞳孔左:右约5:5(mm),光反射无.立即予心脏胸外按压送入抢救室.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容量控制模式,潮气量10 mL/kg),持续心脏胸外按压,建立静脉通道,多巴胺液持续静点(20μg·kg-1·min-1),首次肾上腺素5 mg,阿托品2 mg静脉推注,5%碳酸氢钠60mL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 mg静脉推注,并反复肾上腺素1 mg静脉推注,总剂量达到20mg,持续心外按压40min后,ECG示波由直线转为室颤,立即予直流电除颤(300J),后病人反复出现室颤,反复予以电除颤,并予可达龙150 mg静脉推注,并静脉点滴维持(1 mg/min).

    作者:李桂伟;郭梦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围生期Evans综合征并溶血危象1例

    1病例简介病人女,30岁,剖宫产术(娩出一足月健康男婴)后3 d因发热(37.5℃~38℃)伴乏力、心悸和面色苍白2 d入院.无大出血史.入院时产科检查伤口对合好,子宫和双侧附件无异常,恶露少,无异味.T 38℃,HR 112次/min,R24次/min,BP 130/70 mmHg.重度贫血貌,皮肤苍白,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脾脏肋下4 cm,质中、无压痛,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血WBC 4.5×109/L,RBC 1.48×1012/L,Hb44g/L,PLT 73×109/L,RC 4.5%.尿二胆阳性.血间接胆红素53μmol/L,肝酶、肾功能正常,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腹部超声示脾大.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追问病史,病人既往体健,妊娠间期无异常,因胎儿头盆不称而行剖宫产术.

    作者:寿松涛;柴艳芬;崔书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闭合性肾损伤合并休克9例报道

    我院自1996-01~2004-10诊治闭合性肾损伤合并休克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9例,均闭合性损伤.男6例,女3例,年龄18~42岁,平均27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3例,车祸伤3例,跌落伤2例,剧烈运动伤1例.临床表现为有明显的外伤史,肉眼血尿,腰腹部胀痛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等.本组有合并伤者6例,其中四肢骨折2例,四肢骨折+骨盆骨折1例,四肢骨折+肋骨骨折1例,肝破裂1例,脑出血1例,具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作者:甘秀国;安瑞华;王涌泉;单丽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红花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血清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Sal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家兔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28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红花注射液组(SalⅠ组),分别在缺血前,缺血30min,再灌注30、60、120min取静脉血,测定血清IL-8浓度,实验结束取脑组织观察脑超微结构的变化.结後果脑缺血/再灌注期间,I/R组不同时点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SalⅠ组(P<0.05,P<0.01),超微结构发生异常改变;SalⅠ组不同时点血清IL-8浓度显著低于I/R组(P<0.05,P<0.01),其超微结构异常改变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SalⅠ能有效降低IL-8的水平,这可能是它减轻CIRI的又一重要机制.

    作者:陈志强;王万铁;叶秀云;王淑君;熊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一次性胸穿抽气后注氧法治疗自发性气胸

    目的探讨一次性胸穿抽气后注氧法对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病人,术前0.5 h及术中高流量吸氧,胸穿测压,将胸腔积气一次性抽尽,再测压,后注入纯氧.若疗效不佳于第5天重复手术,第7天仍无效则改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对照组32例则采用单纯胸穿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果①治疗组在肺压缩面积30%~50%和>80%的病人肺复张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51%~80%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②治疗组随访29例,2例复发,对照组25例有4例复发.③治疗组仅1例出现复张后肺水肿,而对照组合并胸腔积液6例,发热5例.结论一次性胸穿抽气后注氧法治疗自发性气胸与单纯胸穿抽气和胸腔闭式引流相比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减少合并症,尤其是交通性气胸效果更佳.

    作者:李树华;史继学;牛立健;孔繁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分析

    间质部妊娠是输卵管妊娠中少见的一种类型,占输卵管妊娠发生率的1.0%~2.0%.因其破裂时间晚,早期与宫内妊娠难以鉴别,且妊囊着床部位为子宫卵巢血管的汇集区,血流丰富,一旦发生破裂,短时间可发生致命的腹腔大出血,死亡率可达2.5%[1].现对自2000年以来本院收治的30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进行分析,将诊治中的体会和经验教训总结如下,以期探讨间质部妊娠早期诊断和急诊手术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春凤;田晓宁;何秀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风险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急诊科作为医疗特殊抢救之地,病人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危急,抢救机率大,护理操作频繁,工作预见性难;患者家属情绪激动,容易有过激行为;护士人员缺乏,护患比例不合理;时间仓促,来不及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等问题,所以急诊科属于高风险科室,时有护患纠纷发生和出现护理缺陷.若处理不慎,轻者影响医疗护理质量,更有甚者造成社会矛盾.因此,如何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急诊工作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是急诊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2002-08~2004-09我院急诊科应用了风险管理,提高我科护理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雪红;程丽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多发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的急诊处理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多发性创伤骨折的一种早期急性危重并发症,其临床特点为发热、皮肤黏膜有出血点,非胸部创伤的呼吸功能紊乱和非脑创伤的神经症状.FES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我科1995年至今共收治各类骨折1 247例,其中多发骨折143例,发生FES5例.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岩;闵红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急性脑挫伤脑血流量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本研究检测颅脑外伤后脑血流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法国GK公司生产的四通道八分度经颅多普勒(TCD),于伤后2、8、12、24、72h连续检测其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血管在不同时间的血流峰值(PACA、PMCA)、平均值(VmMCA、VmACA)及脉动指数(PI).结果伤后4 h内脑血流加速,表现为脑血管痉挛;8~24h血流速度持续升高;伤后72 h脑血流速度较伤后24h减慢;伤后对侧脑血流速度变化与伤侧相同,但变化相对较小;伤后PI逐渐升高,12、24、72 h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伤后72h内脑挫伤区供血血管血流量明显下降,伤后24 h下降显著.

    作者:许洪升;周岱;曹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3例低钾型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1病例简介例1男性,54岁,因感冒9 d,双下肢无力3 d,于2002-10-15入我科.次日,相继出现左、右上肢无力,活动困难;双下肢无力加重,不能行走.既往健康,入院时体检,体温:37.5℃,脉搏:11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30/84mmHg;营养及发育正常,神志清楚,脑神经正常,脑膜刺激征(-),双上肢肌力三级,双下肢肌力二级,四肢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阴性,无感觉障碍.

    作者:刘昌义;宋本华;王中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心脏直视术后纵隔感染的防治体会

    我院1995-12~2002-12在1563例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纵隔感染13例(0.83%),死亡2例(15.38%).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张波;王志农;徐志云;张广福;梁家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奥扎格雷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祛痰、解痉、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低流量吸氧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奥扎格雷钠80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0 d为一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同步检测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D-二聚体(D-diner),同时观察症状和体征变化.并与2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与健康组比较,TXB2、Fbg和D-dimer显著增高(P<0.01),6-keto-PGF1α和AT-Ⅲ:A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TXB2、Fbg和D-dimer显著降低(P<0.01),6-keto-PGF1α和AT-Ⅲ:A显著升高(P<0.01),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TXB2、6-keto-PGF1α、Fbg、D-dimer和AT-Ⅲ:A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有效.

    作者:李留;任成山;侯云生;王泽惠;王永进;杨光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危重症病人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目的了解危重症病人入院时肾前性急性肾衰竭(PARF)的发生率、常见病因和诱因、影响转归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8-08~2002-08中心收治的867例危重症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00例病人存在PARF(发生率为11.53%).常见的病因和诱因为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心力衰竭、脓毒症/脓毒性休克.81%的病例经有效治疗后肾功能恢复,19%病例肾功能恶化、进展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共24例病人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肾脏低灌流持续时间和脓毒性休克与PARF恶化密切相关.PARF恶化、透析治疗、APACHEⅡ评分和脓毒性休克是PARF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循环血容量减少、心力衰竭引起PARF及时治疗肾功能多可恢复,并有良好预后;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所致者PARF多进展为ATN,预后不良.

    作者:柴艳芬;寿松涛;崔书章;洪云川;王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S-100蛋白在预测心肺复苏后病人脑损害的临床意义

    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院外心脏骤停的病人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恢复自主循环,但仅有少数病人神经系统功能恢复良好.心肺复苏成败的关键在于脑复苏,如何评价CPR后脑损害的程度以及探索脑复苏的有效手段,是危重病急救医学工作者一直以来所关注的焦点.有文献报道,25%~50%的心脏骤停病人血流动力学能够获得稳定,但出院率仅为2%~14%,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持续的脑损伤[1].早期预测神经系统发展结果与进一步治疗有关,脑电图、CT、MRI和昏迷评分以及一些生化标志物如NSE、CK-MB等均被用作CPR后脑损伤的预后评估,但均不确切.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了血浆和脑脊液中S-100蛋白的含量变化跟神经系统疾病损伤有关,可以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并且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2].因此,国外学者们将S-100蛋白作为CPR后患者脑损伤的标志物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

    作者:缪文丽;李海玲;林慧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PAPP-A)为一种锌离子依赖性金属蛋白酶,可降解细胞外基质,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管壁构型改变中起重要作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脏缺血性猝死三种表现的统称[1].ACS占所有内科急诊病例的20%[2].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是ACS重要病理学基础[3].根据血浆PAPP-A水平变化早期预警ACS,有助于ACS早期诊断和治疗.因此,探讨预测ACS早期诊断指标对其预防有重要价值,也是目前临床上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现对PAPP-A在ACS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杨雪;柴艳芬;崔书章;寿松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尿酸与中青年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高尿酸血症常合并有高血脂症、高血压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多年以来一直存在争议.而血尿酸与脑梗死的关系,目前我国相关研究不多,也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尿酸与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王薇;李海燕;张佳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清醒小鼠严重颅脑闭合性撞击伤后外周血TNF-α IL-1β皮质醇和肝脏GR蛋白表达的变化

    目的研究小鼠严重闭合性脑创伤后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与肝脏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变化的关系.方法利用BIM-Ⅲ型小型多功能动物撞击机对小鼠清醒致伤,于致伤后30 min、2 h、8h、24 h、48h、72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放免法检测皮质醇含量,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GR的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致伤后外周血中TNF-α、IL-1β、皮质醇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均具有两个峰值特征;GR在致伤2 h后开始出现蛋白水平表达降低,72 h仍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严重颅脑外伤后外周组织存在糖皮质激素抵抗,与TNF-α、IL-1β关系密切.

    作者:屈强;史忠;粟永萍;杨天德;陆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