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斌;马海涛;邵冲;朱家麟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死亡率的因素.方法收集2001~2003年在我院就诊,经CT检查明确为原发性脑干出血,年龄超过18岁,在内科接受保守治疗的成年患者.从病例中提取数据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出院时的结局及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共78例纳入本研究,终死亡48例.痊愈出院11例,伴有神经功能缺陷出院19例,存活组和死亡组在下列项目上有显著差异:出血量>5 mL、来院时神志不清、持续高血压、24h内出现呼吸抑制或呼吸衰竭、高热.存活组和死亡组在下列项目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年龄、性别、应激性溃疡、ICU的治疗.结论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死亡率仍很高,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出血量>5 mL、入院时神志不清、24h内出现呼吸抑制或呼吸衰竭、持续高血压、高热.
作者:金铭;李淑娟;李春盛;杨强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面罩双向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各种病因所致的急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BiPAP面罩ST-D-20呼吸机双向正压通气,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加鼻导管吸氧.结果治疗组无创面罩通气后,28例患者在30min~2 h症状好转,呼吸减慢,心率下降,肺部湿啰音减少,PaO2上升,PCO2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总有效率93.3%.对照组在相应时间仅19例好转,有效率63.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BiPAP面罩双向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效果显著,安全可行.
作者:王继芹;周敏;蔡振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1997-01~2004-02我科共收治急性会厌炎患者377例,其中53例(占总病例数14.1%)病情较重,病程中出现喉阻塞症状,均在严密的持续血气跟踪分析及血氧监测下应用大剂量类固醇激素、足量广谱抗生素或气管切开术治疗抢救成功.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刘江涛;李慧军;袁慧钧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正常淋巴液对高分子右旋糖酐(Dextran 500)所致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20只,均分为两组,静注10%Dextran 500(1g/kg)复制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造模6 min后,颈静脉注射小量肠淋巴液(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应用活体显微电视录像技术,观察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同时记录颈总动脉血压及存活时间.结果①静注10%Dextran 500可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表现为各级微血管口径缩窄、微血流速度变慢、伴有红细胞聚集、积分值显著高于造模前(P<0.05~0.01);②淋巴液可减轻急性微循环障碍,其微血管口径缩窄、流态异常、积分值增高、红细胞聚集程度均较对照组为轻(P<0.05~0.01);③模型组血压进行性下降,但淋巴液组可维持较高水平(P<0.05);④淋巴液组的存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淋巴液能明显改善Dextran 500所致的急性微循环障碍,较好地延缓血压下降并延长存活时间.
作者:韩敏;李俊杰;张静;牛春雨;姜华;赵自刚;刘彦凯;张学锋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感染性休克是导致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机制比较复杂,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体内促炎症和抗炎症反应的失衡所致.因此,清除中大分子炎症介质是早期治疗SIRS的关键所在,近资料报道,血液吸附疗法清除这些炎症介质能力强.本文就不同血液吸附疗法对炎症介质的影响做一综述.
作者:郑慧渊;尹良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速公路伤的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运行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高速公路伤的预警设置、现场人员救护培训和及时指导、院前和院内救护程序规范和完善运行良好的EMSS.结果共救治高速公路伤327例,成功208例(93.6%),死亡19例(6.4%).结论高速公路伤EMSS建立是必要的、成功的.
作者:张永飞;张希彦;杨津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SV)与成比例压力支持通气(PPS)不同通气模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及脉搏轮廓法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护患者26例.经治疗进入低辅助通气后比较在PSV、PPS两种通气模式下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的差异.结果PPS模式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每搏量(SV)较PSV模式明显增加(P<0.05),外周血管阻力(SVR)无明显变化(P>0.05),气道峰压(Ppek)及内源性PEEP(PEEPi)明显下降(P<0.05).结论PPS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影响小,较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
作者:张纳新;秦英智;徐磊;展春;王书鹏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T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95例临床疑诊为急性阑尾炎病例,经直肠灌注造影剂后行的螺旋CT扫描.阑尾直径超过6mm以上和(或)见阑尾周围炎症者CT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记录CT诊断结果,并与后临床诊断进行比较.结果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为94%(34/36),特异性为90%(53/59),准确性为92%(87/95),阳性预测值为89%(34/38),阴性预测值为93%(53/57).结论CT诊断急性阑尾炎具有高度的准确性.
作者:盛艳;李龙;桑惠君;曾欣巧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在急性脊髓损伤后应激性溃疡(SU)大出血中的价值.方法对8例急性脊髓损伤并SU大出血行剖腹探查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行胃大部切除术,2例行单纯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加溃疡出血单纯缝扎术,1例幽门成形术加溃疡出血单纯缝扎术,1例局部结肠切除术.结果7例治愈,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并SU大出血应早期行手术治疗,可提高本病的治愈率,挽救生命.
作者:穆卫东;周东生;王鲁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监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小板计数的动态变化,探讨血小板计数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8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从术后6 h开始动态监测血小板值的变化,根据有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成非SIRS组及SIRS组,观察术后恢复情况与血小板下降程度、回升趋势的关系.结果非SIRS组手术结束6 h血小板计数为术前的(72±21)%,术后第3天开始回升,术后第7天开始超过术前水平.SIRS组手术结束6 h血小板计数为术前的(48±16)%,恢复到术前水平约需9~17 d.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小板值下降程度与变化趋势能较正确、敏感地反映病情和预后,可作为术后能否获得良好恢复的预警指标.
作者:倪斌;马海涛;邵冲;朱家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患者氧摄取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46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B组行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1mg·kg-1·d-1,观察治疗前及治疗第1、2、3、5天两组患者氧摄取率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升压药的使用情况及肺氧合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MODS患者治疗前氧摄取率均偏低,经治疗随病情改善氧摄取率提高,以A组更明显(P<0.01),且A组患者的升压药使用量及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1),A组患者的肺氧合情况较B组改善更明显.结论山莨菪碱能改善MODS患者的氧摄取,减少升压药的用量及使用时间,帮助提高肺氧合指数.
作者:邢金燕;苏媛;孙运波;栾敏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照试验比较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联合应用氯磷定对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疗效、剂量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01-10~2003-12收治的67例AOPP患者,其中使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29例,用阿托品治疗38例,进行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在用药剂量、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在治疗AOPP时在多方面明显优于阿托品,并有取代阿托品的趋势.
作者:赵二鹏;申玉良;王平;赵洪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法测定68例危重患者和如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结果MODS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死亡组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与非死亡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MODS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可作为反映病情程度和评估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作者:张连东;杨兴易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利用飞行质谱法测定的蛋白质谱改变采研究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血清标志物.方法UAP病人21例、正常对照组45例及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组(A1组).胸痛<2 h,TnT(-)45例.分别将UAP病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将UAP病人与A1病人比较.利用飞行质谱法测定所有血清.结果①UAP病人与正常人之间在质荷比15 130.0和1 747.43,这二种蛋白质的差异呈显著性.UAP病人在质荷比15 130.0的蛋白质呈高表达;而在质荷比1 747.43的蛋白质呈明显低表达,可做为诊断UAP的血清标志物.②UAP病人与A1组病人之间在质荷比1 734.36的蛋白质差异呈显著性,UAP病人在质荷比1 734.36的蛋白质呈高表达,可做为鉴别诊断UAP与胸痛<2 h,TnT(-)的早期AMI的血清标志物.结论飞行质谱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可快速、准确地诊断和鉴别诊断出UAP病人.
作者:魏晓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拔除T管致胆漏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1997~2002年收治的323例留置T管的胆道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胆漏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拔除T管的指征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对年龄较大、营养不良、贫血、消瘦、大网膜发育不良、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罹患肝脏疾病、糖尿病等病人应酌情晚拔管;拔管操作规范、轻柔;预防措施从术中做起.胆漏发生后视病情轻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谢向晨;高梅鷟;邹小龙;吕洪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γ-羟基丁酸评价γ-氨基丁酸类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γ-羟基丁酸组及对照组.2组均采用血塞通注射剂作为基础治疗.γ-羟基丁酸静脉滴注,1次/d,共2周.应用欧洲卒中评分评价临床神经功能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谷氨酸水平进行检测.结果γ-羟基丁酸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血浆谷氨酸水平下降较快.结论γ-羟基丁酸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而且安全.
作者:郜旭;赵庆杰;吴秀萍;李艳敏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眼烧伤是工矿企业常见的眼外伤之一,急诊处理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伤眼的预后.现结合1993-04以来我院共收治的眼烧伤90例治疗体会,来探讨眼烧伤的急诊处理.
作者:曾平;吴玉华;谢东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诊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ST段抬高型AMI患者133例,分别行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直接支架组,8l例)和球囊预扩张后支架置入术(常规支架组,5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术后TIMI分级和心电图、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直接支架组和常规支架组基础临床特征、TIMI 3级和无复流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直接支架组平均X线曝光时间和造影剂用量均显著低于常规支架组(P<0.05),而平均LVEF显著高于常规支架组(P<0.05),且ST段无回落的发生率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ST段抬高型AMI中适当的冠状动脉病变,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不仅可以减少X线曝光时间和造影剂用量,而且可能改善患者的心肌组织再灌注和近期预后.
作者:陈玉国;徐峰;张运;李继福;李贵双;纪求尚;刘同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是近年来公认的有效血液保护措施,其在急诊脊柱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作者尚未见报道.我们对20例行椎弓根内固定加用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AHHD)的急诊脊柱手术与常规该类手术进行了对比,了解术中的出血、输血量及血流动力学、氧供和凝血机制的变化.
作者:牛骊;卢继红;孙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修补急性胆管损伤的新术式.方法利用无功能胆囊的带蒂浆肌瓣修补缺损胆管13例.结果12例治愈,1例术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并发胆汁渗漏3例,胆管结石2例,胆系感染1例,胆道出血1例,主要经ERCP治愈.结论严格选择手术指征,利用带蒂胆囊浆肌瓣修复受损胆管具有操作简单、避免术后胆道狭窄和减少术后感染等优点.
作者:吴波;卢军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