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骊;卢继红;孙杰
眼烧伤是工矿企业常见的眼外伤之一,急诊处理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伤眼的预后.现结合1993-04以来我院共收治的眼烧伤90例治疗体会,来探讨眼烧伤的急诊处理.
作者:曾平;吴玉华;谢东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拔除T管致胆漏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1997~2002年收治的323例留置T管的胆道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胆漏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拔除T管的指征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对年龄较大、营养不良、贫血、消瘦、大网膜发育不良、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罹患肝脏疾病、糖尿病等病人应酌情晚拔管;拔管操作规范、轻柔;预防措施从术中做起.胆漏发生后视病情轻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谢向晨;高梅鷟;邹小龙;吕洪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监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小板计数的动态变化,探讨血小板计数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8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从术后6 h开始动态监测血小板值的变化,根据有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成非SIRS组及SIRS组,观察术后恢复情况与血小板下降程度、回升趋势的关系.结果非SIRS组手术结束6 h血小板计数为术前的(72±21)%,术后第3天开始回升,术后第7天开始超过术前水平.SIRS组手术结束6 h血小板计数为术前的(48±16)%,恢复到术前水平约需9~17 d.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小板值下降程度与变化趋势能较正确、敏感地反映病情和预后,可作为术后能否获得良好恢复的预警指标.
作者:倪斌;马海涛;邵冲;朱家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快速性心律失常与缓慢性心律失常引起猝死的抢救.方法7例病人因不同疾病住院期间突发心源性猝死,心电监护显示猝死时心电图表现形式为快速性心律失常与缓慢性心律失常两者交替出现.应用胸前捶击及胸外按压的方法可立即终止这两种心律失常的发作,并终恢复窦律,在抢救过程中4例病人使用了升压药,1例辅助使用了人工呼吸器,1例使用了临时心内起搏器.结果7例病人全部抢救成功.结论快速性心律失常与缓慢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用胸前捶击及胸外按压方法抢救是有效的.
作者:郭静;陈士良;张秋林;武效宏;邱桂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1病例简介患者,男,28岁,因四肢麻木无力2 d,加重8 h于2004-04-26 8:50来诊.
作者:刘爱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正常淋巴液对高分子右旋糖酐(Dextran 500)所致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20只,均分为两组,静注10%Dextran 500(1g/kg)复制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造模6 min后,颈静脉注射小量肠淋巴液(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应用活体显微电视录像技术,观察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同时记录颈总动脉血压及存活时间.结果①静注10%Dextran 500可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表现为各级微血管口径缩窄、微血流速度变慢、伴有红细胞聚集、积分值显著高于造模前(P<0.05~0.01);②淋巴液可减轻急性微循环障碍,其微血管口径缩窄、流态异常、积分值增高、红细胞聚集程度均较对照组为轻(P<0.05~0.01);③模型组血压进行性下降,但淋巴液组可维持较高水平(P<0.05);④淋巴液组的存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淋巴液能明显改善Dextran 500所致的急性微循环障碍,较好地延缓血压下降并延长存活时间.
作者:韩敏;李俊杰;张静;牛春雨;姜华;赵自刚;刘彦凯;张学锋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照试验比较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联合应用氯磷定对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疗效、剂量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01-10~2003-12收治的67例AOPP患者,其中使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29例,用阿托品治疗38例,进行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在用药剂量、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在治疗AOPP时在多方面明显优于阿托品,并有取代阿托品的趋势.
作者:赵二鹏;申玉良;王平;赵洪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小鼠创伤后腹腔巨噬细胞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以及骨骼肌葡萄糖摄取量的影响;腹腔巨噬细胞在创伤后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C57 BL/6J 小鼠随机分为创伤组、培养液对照组、正常细胞对照组、实验细使用DMEM培养液培养ANA-1细胞.取部分ANA-1细胞,装入透析袋中密闭,并置入创伤组小鼠腹腔内,然后行小鼠背部15%~20%Ⅲ度烧伤.烧伤后4 h收集透析袋内ANA-1细胞并注入实验组小鼠腹腔内;收集正常培养的ANA-1细胞同样注入正常细胞对照组;培养液对照组腹腔注入同量DMEM培养液.4 h后分别采血和分离比目鱼肌.测定血糖和血清胰岛素以及离体骨骼肌葡萄糖摄取量.结果正常细胞对照组与培养液对照组的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骨骼肌基础葡萄糖摄取量和胰岛素刺激下葡萄糖摄取量均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的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及骨骼肌基础葡萄糖摄取量显著高于正常细胞对照组和培养液对照组,而ISI水平及胰岛素刺激下的葡萄糖摄取量与正常细胞对照组和培养液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未激活的腹腔巨噬细胞对机体无明显影响,而创伤后激活的腹腔巨噬细胞可使正常小鼠产生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和反应性显著降低,表明创伤后胰岛素抵抗与腹腔巨噬细胞的激活有关.
作者:李军;刘合年;魏晓红;徐贵森;代雪梅;刘英海;安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外源性正常淋巴液对脂多糖(LPS)所致大鼠内毒素休克的干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内毒素组、淋巴液组、血浆组、正常组.前3组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LPS,5 mg/k·bw,iv),正常细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LPS.15min后,淋巴液组输入仅占全血量1/15的无细胞淋巴液.血浆组以血浆代替淋巴液,内毒素组和正常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淋巴液.给予LPS后4h,取血浆及心、肝、肾、肺组织匀浆,对比观察血浆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淋巴液干预后,淋巴液组血浆TNF-α水平为18.81±3.70fmol/mL、NO含量为46.02±9.29μmol/L、NOS活性为25.16±4.20U/mL、SOD活性为102.15±17.88NU/mL、MDA水平8.19±1.64nmol/mL,与其余3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外源性正常淋巴液对内毒素休克具有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因子及自由基损伤有关.
作者:杨亦青;樊贵;韩敏;姜华;赵自刚;刘艳凯;牛春雨;张静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达利全(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的影响.方法72例CHF患者随机分成达利全组和治疗对照组,于治疗前、后查超声心动图(UCG)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D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s)、血清sFas.10例心功能正常者为血清sFas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4个月后两组LVEF升高、LVDd和LVDs均缩小,血清sFas水平降低,但达利全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达利全能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
作者:阎纯英;陈畅;张钰;方少意;彭玉枝;麦芒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在急性脊髓损伤后应激性溃疡(SU)大出血中的价值.方法对8例急性脊髓损伤并SU大出血行剖腹探查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行胃大部切除术,2例行单纯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加溃疡出血单纯缝扎术,1例幽门成形术加溃疡出血单纯缝扎术,1例局部结肠切除术.结果7例治愈,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并SU大出血应早期行手术治疗,可提高本病的治愈率,挽救生命.
作者:穆卫东;周东生;王鲁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为研究院前急救疾病就诊规律,探讨病谱构成梯次及特点,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适应新形势下院前急救工作的需要,我们对我中心2001~2003年共3 a院前救治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毅;裴雅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1997-01~2004-02我科共收治急性会厌炎患者377例,其中53例(占总病例数14.1%)病情较重,病程中出现喉阻塞症状,均在严密的持续血气跟踪分析及血氧监测下应用大剂量类固醇激素、足量广谱抗生素或气管切开术治疗抢救成功.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刘江涛;李慧军;袁慧钧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根管治疗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和佳选择.但是,临床常见弯曲、细小、甚至堵塞的根管,由于炎症引流不畅,常常导致急性根尖周炎的发生,这一直是根管治疗术中比较棘手的问题.
作者:刘乃妤;仪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修补急性胆管损伤的新术式.方法利用无功能胆囊的带蒂浆肌瓣修补缺损胆管13例.结果12例治愈,1例术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并发胆汁渗漏3例,胆管结石2例,胆系感染1例,胆道出血1例,主要经ERCP治愈.结论严格选择手术指征,利用带蒂胆囊浆肌瓣修复受损胆管具有操作简单、避免术后胆道狭窄和减少术后感染等优点.
作者:吴波;卢军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眼外伤病情急,需早期明确诊断以指导治疗.多层螺旋CT(MSCT)容积扫描速度快、Z轴分辨率高、后处理技术强大[1],特别是多平面重建(MPR)图像质量高,能全面地显示眼外伤的细节,为眼外伤的正确诊断提供了一有效的检查手段.我们分析56例眼外伤的轴位扫描图像和MPR图像,旨在评价MPR在眼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魏庆堂;韩雪;周晶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诊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ST段抬高型AMI患者133例,分别行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直接支架组,8l例)和球囊预扩张后支架置入术(常规支架组,5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术后TIMI分级和心电图、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直接支架组和常规支架组基础临床特征、TIMI 3级和无复流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直接支架组平均X线曝光时间和造影剂用量均显著低于常规支架组(P<0.05),而平均LVEF显著高于常规支架组(P<0.05),且ST段无回落的发生率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ST段抬高型AMI中适当的冠状动脉病变,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不仅可以减少X线曝光时间和造影剂用量,而且可能改善患者的心肌组织再灌注和近期预后.
作者:陈玉国;徐峰;张运;李继福;李贵双;纪求尚;刘同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γ-羟基丁酸评价γ-氨基丁酸类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γ-羟基丁酸组及对照组.2组均采用血塞通注射剂作为基础治疗.γ-羟基丁酸静脉滴注,1次/d,共2周.应用欧洲卒中评分评价临床神经功能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谷氨酸水平进行检测.结果γ-羟基丁酸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血浆谷氨酸水平下降较快.结论γ-羟基丁酸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而且安全.
作者:郜旭;赵庆杰;吴秀萍;李艳敏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SV)与成比例压力支持通气(PPS)不同通气模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及脉搏轮廓法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护患者26例.经治疗进入低辅助通气后比较在PSV、PPS两种通气模式下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的差异.结果PPS模式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每搏量(SV)较PSV模式明显增加(P<0.05),外周血管阻力(SVR)无明显变化(P>0.05),气道峰压(Ppek)及内源性PEEP(PEEPi)明显下降(P<0.05).结论PPS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影响小,较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
作者:张纳新;秦英智;徐磊;展春;王书鹏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死亡率的因素.方法收集2001~2003年在我院就诊,经CT检查明确为原发性脑干出血,年龄超过18岁,在内科接受保守治疗的成年患者.从病例中提取数据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出院时的结局及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共78例纳入本研究,终死亡48例.痊愈出院11例,伴有神经功能缺陷出院19例,存活组和死亡组在下列项目上有显著差异:出血量>5 mL、来院时神志不清、持续高血压、24h内出现呼吸抑制或呼吸衰竭、高热.存活组和死亡组在下列项目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年龄、性别、应激性溃疡、ICU的治疗.结论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死亡率仍很高,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出血量>5 mL、入院时神志不清、24h内出现呼吸抑制或呼吸衰竭、持续高血压、高热.
作者:金铭;李淑娟;李春盛;杨强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