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4例复苏后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刘峰;高士杰;陈文霞;陈飞;殷志国

关键词:心肺复苏, 多器官功能障碍, 复苏后综合征, 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复苏后综合征(PRS)的临床特点及合理化治疗方案.方法 34例PRS患者给予氧疗、血管活性药物改善脏器灌注、脱水、氧自由基清除剂减少自由基损害、早期开展肠道内营养、保护肠黏膜屏障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治疗措施.对比分析不同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患者的生存率、死亡率及患者器官功能障碍个数.结果 ROSC时间≤10 min者比>10 min者的病死率明显减少(P<0.05).本组34例患者存活12例,存活率为35.3%.死亡组人均受累脏器数(3.77±1.23)个,明显高于存活组人均受累脏器数(2.41±0.67)个(P<0.01).结论 ROSC时间越长、PRS患者的病死率越高、受累器官越多、患者病死率越高.心肺复苏(CPR)术后,必须早期对PRS后的炎性反应失控进行综合性防治.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甲氯芬酯和灯盏花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目的观察盐酸甲氯芬酯和灯盏花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04例发病48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给予盐酸甲氯芬酯和灯盏花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和胞二磷胆碱注射液静滴,疗程28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量检测.结果在临床疗效评定中,治疗组总显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达71.1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8.08%(P<0.01);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量检测显示,2组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甲氯芬酯和灯盏花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鲍贤俊;叶军强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急性过氧乙酸神经系统损害1例报道

    1 病例简介患者,男,46岁,因误服过氧乙酸2 d,意识障碍1 d于2003-06-16入院.入院前2 d误服过氧乙酸原液1口,部分吐出,其后呕吐出胃内容物,当时无不良反应,未曾就诊.

    作者:王英;冀风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毒鼠强中毒救治方法的临床研究(附6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毒鼠强中毒的药物和方法.方法按患者到院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丙戊酸钠组、二巯基丙磺酸钠组和综合治疗组,3组均接受综合治疗.丙戊酸钠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持续1个月停药,二巯基丙磺酸钠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巯基丙磺酸钠.持续1周后停药,然后根据临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结果经统计学处理,3组治疗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二巯基丙磺酸钠组治疗毒鼠强中毒无显著疗效,丙戊酸钠在防治远程抽搐方面有一定作用,应用镇静剂控制抽搐是治疗的关键,并进行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姬景堂;田炜宁;马建斌;林继刚;莫良奎;马建云;姜恩亮;吕玉荣;田学勤;胡桂琴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老年急性胰腺炎致肝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并比较老年人急性胰腺炎(AP)与非老年AP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老年AP 47例,对照组为非老年AP 55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指标异常.比较两组异常肝功能指标、符合重症人数、转手术率及死亡率.病程第4周末,比较两组异常肝功能指标治愈率.结果①老年AP组符合重症人数、转手术率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②老年AP组GGT、SB、SB'较对照组显著增高;③病程第4周末,老年AP组增高的ALT、AST、GGT指标治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AP致肝脏损害病情重、预后差,异常肝功能指标恢复缓慢,提示肝脏的储备和修复能力差,故应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以防止肝功能进一步恶化或衰竭,以期降低死亡率.

    作者:芮铭安;马绍骏;王曹锋;盛净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下肢动脉硬化继发急性血栓形成的急诊治疗

    在血管外科急诊中,下肢动脉硬化继发血栓形成,因其发病率低、诊断困难而常导致误诊误治.近10年来,本院共收治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129例,其中下肢动脉血栓形成11例,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91例,并发下肢动脉血栓形成10例,现就其急诊治疗做一探讨.

    作者:平玉坤;徐旭军;张舸;黄海英;张鸿坤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胸片影像学改变在SARS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阐述胸片的动态变化对于SARS早期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以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确诊为SARS患者,根据预后分为3组,第1组为未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而治愈出院组;第2组为使用NPPV治愈出院组;第3组为死亡及NPPV治疗尚未出院组;比较3组患者胸片的转归.结果 3组患者胸片开始及高峰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3组高峰持续时间逐渐延长,且第3组明显延长达(39.6±10.5)d;累及象限第3组为几乎双肺野全部受累;而第3组激素开始使用时间及激素高峰时间明显滞后,且持续使用时间长;NPPV时间第3组明显延长.结论胸片不仅能起到早期诊断SARS的作用,且密切关注胸片的变化对指导治疗、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纳新;秦英智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感染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感染所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感染所致MODS患者17例,应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浆置换(PE)进行治疗,治疗期间用Swant-Ganz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检测氧代谢指标.结果与CBP前比较,CBP治疗后,体血管阻力指数(SVRI)明显改善,平均动脉压(MAP)回升,心率(HR)下降,肺动脉压及肺动脉楔压(PAP、PCWP)也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上升(P<0.01),氧供及氧耗均有所增加(P<0.05),动脉血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1),混合静脉血氧分压、静脉血氧饱和度及氧摄取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CBP可改善MODS患者的全身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患者的氧供,但对氧摄取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蒋崇慧;徐华;程少均;梁宏开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急诊医学危重病急救医学的运行体制和专业范畴

    1 急诊医学、危重病急救医学的概念1.1 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医学是研究急诊患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医学,是近30 a发展起来的独立临床学科.其服务对象是急诊患者,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都有各科的急诊患者,急诊医学的服务手段应按各科急诊常规进行.急诊科负责急诊医学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而急诊科的主要业务首先应该是威胁生命的危重病急救患者.

    作者:杨兴易;林兆奋;赵良;杨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AS)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72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者(包括高血压病患者和血压正常者).其中男472例,女252例,年龄34~82(60.28±9.44)岁.以标准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QCA)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计算CAS.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年龄、性别、体重指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TDs)、24 h大平均动脉压、升主动脉内径(Ao)、高血压病史、Ⅱ型糖尿病病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与CAS有显著相关关系.经多因素I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 STDs和Ao与CA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24 h STDs、Ao与CAS密切相关,是高血压病患者和血压正常者冠心病发生发展的良好的预测指标,并可应用于临床指导冠心病危险人群的早期干预.

    作者:张戈;楚天舒;阮志敏;光雪峰;左明鲜;李玉萍;杨瑞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严重眼球破裂伤羟基磷灰石义眼台Ⅰ期植入

    严重眼球破裂伤若行眼球摘除或眼内容除去术,术后出现严重的眼窝凹陷,造成外观缺陷,给患者造成心灵创伤.Ⅱ期植入既延长了疗程,又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我们对我院的9例严重眼外伤行眼内容除去+羟基磷灰石义眼台Ⅰ期植入7例,眼球摘除+义眼台Ⅰ期植入2例,术后抗炎对症治疗3~12个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艳枫;刘平;宫剑英;高维奇;李志坚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肺组织的炎症病理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肺组织炎症反应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采用失血性休克I/R家兔模型,进行动脉血气、肺湿/干(W/D)比值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C3a、C5a、白蛋白含量和中性粒细胞数量的测定,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光镜检查.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象分析检测肺组织IKK-β mRNA表达、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肺组织IKK-β mRNA表达、NF- κB活性和BALF中上述各项检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肺组织明显炎症病理改变.结论 NF-κB信号通路激活诱发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释放可能是I/R过程中脏器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

    作者:尹文;虎晓岷;李云龙;支少敏;袁静;张金山;黄杨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眩晕停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昏迷1例

    患者,女,23岁,平素体健,因外服眩晕停约20片(25 mg/片),企图自杀.服药后1 h内渐感头痛,继而呼之不应,急送我院.查体:T 37 ℃,P 104次/min,R 24次/min,BP 100/80 mmHg,深昏迷,颈软.

    作者:陈宗宁;张建兰;邓永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高压氧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附3例报道)

    我院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3例弥漫性脑萎缩病人,均给予高压氧治疗,获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庆璋;王国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多发性创伤早期SIRS与CARS

    随着社会的发展,致伤因素不断增加,现代创伤呈现的伤情重而复杂,其救治成功率尚不容乐观.众多研究表明,如何减少或避免多发性创伤早期全身性损害是有效提高创伤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的关键因素.现代观念认为,创伤、感染等重症疾患虽然可能源于不同诱因,但终都会引起自身的免疫失控,导致过激的炎症反应及免疫障碍.因此,深刻认识多发伤早期SIRS与CARS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有助于临床救治.

    作者:李世蒙;霍正禄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34例复苏后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复苏后综合征(PRS)的临床特点及合理化治疗方案.方法 34例PRS患者给予氧疗、血管活性药物改善脏器灌注、脱水、氧自由基清除剂减少自由基损害、早期开展肠道内营养、保护肠黏膜屏障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治疗措施.对比分析不同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患者的生存率、死亡率及患者器官功能障碍个数.结果 ROSC时间≤10 min者比>10 min者的病死率明显减少(P<0.05).本组34例患者存活12例,存活率为35.3%.死亡组人均受累脏器数(3.77±1.23)个,明显高于存活组人均受累脏器数(2.41±0.67)个(P<0.01).结论 ROSC时间越长、PRS患者的病死率越高、受累器官越多、患者病死率越高.心肺复苏(CPR)术后,必须早期对PRS后的炎性反应失控进行综合性防治.

    作者:刘峰;高士杰;陈文霞;陈飞;殷志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时间窗的选择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时机的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以2001-10~2003-03我科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30~80 mL)为研究对象,分为Ⅰ组:超超早期手术组(发病3 h内手术),Ⅱ组:超早期手术组(发病5~7 h手术),Ⅲ组:早期手术组(发病7~24 h手术),每组各26例,均在CT定位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3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Ⅰ组死亡8例,7例死于再出血,1例死于肺部感染,死亡率30.8%.Ⅱ组死亡3例,2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MODS, 死亡率11.5 %.Ⅲ组死亡4例,3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 死亡率 15.4%.出院病人6个月随访总生活能力(ADL),Ⅰ组ADL1~3 级达66.7%,Ⅱ组ADL1~3 级达86.9%,Ⅲ组ADL1~3 级达54.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5~7 h作为微创手术救治时间窗是较为适宜的选择.

    作者:向强;文亮;刘明华;谢先会;邓朝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机器卷轧致上肢毁损伤合并胸髓损伤的诊治

    机器卷轧严重时常造成上肢的毁损伤,合并胸髓损伤比较少见,且容易忽视,国内尚未见类似报道.本院近7 a收治此类患者6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张茂;江观玉;干建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早期诊断脓毒症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危重病人在脓毒症及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8例入选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SIRS组,分别采用BRAHMS快速半定量法(PCT-Q)和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浓度,同时比较两组间高体温(BT)、白细胞计数(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评价PCT、CRP、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BT在SIRS患者中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PCT在脓毒症组较SIRS组显著升高(±s分别是2.72±1.07分和1.55±0.76分,P=0.001),两组间CRP、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BT比较无差异,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由高到低分别为PCT、CRP、BT、中性粒细胞分类和白细胞计数(AUC分别是0.80、0.64、0.64、0.61、0.43).结论 PCT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脓毒症的可靠指标,其他传统炎症指标在区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SIRS中的意义有限.

    作者:刘慧恒;李培杰;陈天铎;杨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减肥茶致爆发性肝功能衰竭1例报道

    爆发性肝功能衰竭(FHF)是指既往无肝病史,短期内出现肝细胞大量坏死或肝功能严重损害,并在首发症状出现8周或黄疸出现后10 d内发生肝性脑病的一种综合征,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但由服减肥茶引起者作者未见临床报道.现将我院收治因口服减肥茶所致FHF 1例报道如下.

    作者:尚瑞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医源性心脏大血管损伤的外科处理

    目的总结各类心胸外科手术中医源性心脏大血管损伤(ICVI)28例的救治体会,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对症采取的措施.方法大多数病例采用手指按压后用无损伤垫片针褥式缝合,如无法直接缝合止血,即用手指按压出血处,然后迅速做供血插管及肝素化措施,建立体外循环,再予止血.结果 28例在术中采用各种止血方法均获得成功,后因1例肾缺血时间过长并发急性肾衰而死亡(死亡率3.57%),其他病人均康复出院.结论 ICVI造成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术者操作不良及手术经验不足而引起,另一部分是组织粘连紧密或晚期癌肿浸润而引起,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特别是褥式垫片缝合及Prolene线连续缝合或附加止血辅助物可以使手术获得成功,必要时尽早建立心肺体外转流技术,但关键是在术中预防此类合并症的发生.

    作者:金小寅;蒋锡初;游庆军;李晓林;王嘉伟;辛定一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