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儒雅;Sonia Zhang;窦丽霞;赵一飞;张兴;武阳丰
在医疗纠纷频发、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形下,建立和完善医疗纠纷预防体系是减少纠纷、缓和医患关系的重要举措。作者介绍了国内外医疗纠纷预防的主要学术观点,并分析了应当承担医疗纠纷预防的责任主体,进一步提出了医疗纠纷预防制度的几项举措。
作者:刘宇;王将军;孙学勤;魏亮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分析医疗纠纷成因,寻找避免医疗纠纷的有效办法。方法:检索国内全文期刊数据库,提取近3年来文献资料齐全的文章进行分析,从中寻找出医疗纠纷形成的主要原因、高发科室、纠纷防范的佳措施。结果:剔除不含原始数据、原因归类不清、无科室分类及分类不细的文章,终纳入1552例案例,进行纠纷原因、科室分布、防范措施统计分析。结论:1552例中形成纠纷的主要原因:责任因素47.10%、技术因素38.60%;高发科室外科占30.86%、内科18.43%、骨科14.69%、妇产科11.34%。纠纷防范佳措施:贯彻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加强医务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加强全员法律教育和职业责任心教育。
作者:林雪玉;李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运用文献检索法、结构化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构建医院中层干部执行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由培训需求评价、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过程实施与控制和培训效果评估等环节组成的医院干部培训体系。旨在通过构建完整的医院干部培训体系环路,解决当前干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培训规模、培训质量和培训实效不统一问题,促进医院事业科学发展。
作者:徐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情景演示法和PBL在医患沟通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评价问卷,通过对某医院参加培训的853名职工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别职工进行培训效果评价。结果:情景演示与PBL相结合方法在总体满意度、吸引力以及对于整个培训的帮助程度方面,除性别和工作年限外,其他因素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后显示:年龄29岁及以下职工高于其他年龄段;学历为本科职工高于其他学历职工、护士高于医生和医技人员;初级职称人员高于其他职称人员。结论:情景演示与PBL相结合方法在医患沟通培训中的应用切实可行,培训效果良好,但需要进一步细化。
作者:孙鑫;吕春梅;董碧莎;余权;卓滋泽;王挺;王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以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现场调研等方式了解贵州省基层卫生人才现状,客观全面分析其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数量、质量、结构及培训需求等,按照长远发展与当前需求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新医改对公立医院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开展的住院医师及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骨干医师培训及县级医院院长管理培训、对口帮扶、医院托管帮扶、双向转诊帮扶等多种方式的培训工作,以探索大型公立医院在基层卫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提升贵州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效能做了一些贡献。
作者:封忠昕;陈琦;瞿光耀;刘岚;秦伟;张骏;余昌胤;赵静;王飞;曹云涛;曾庆良;江智霞;吴宗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的创始人卢作孚先生曾经讲到:“做事有两要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位20世纪的中国民族实业家,在抗战初期中华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率领他的船队成功实施中国“敦刻尔克”宜昌大转移;这位抱有富强中国宏愿的实践家,早在重庆北碚开展一系列乡村建设实验,将当年的穷乡僻野建设成为闻名遐迩的花园城区;这位被毛泽东称为中国实业史上四个不能忘记的人之一,正是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开拓精神,1927年创建了当年的峡区地方医院,如今的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作者:郝秀兰;朱小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基于目前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流量过于集中的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就诊秩序,改善就诊感受,在多年来开展预约诊疗的基础上,探索分时段就诊方式。按时段测算各科室门诊流量,调整信息系统,分配不同时段的号源数量。同时组织医务人员培训,宣传、引导患者按照建议时段就诊,转变医院管理理念和患者就诊习惯。通过监测按建议时段就诊符合率、问卷调查等阶段性评价手段,发现医患双方对分时段就诊具有一定知晓、关注和认可程度,同时也反映出实际运行中的问题。
作者:姚峥;汉业旭;刘琳;刘德海;赵国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院物资点多面广,专业性强,采购活动中涉及各个环节。文章按照医院物资采购的常规流程,对采购活动中各个环节的作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医院物资采购全程监督的实施要点。
作者:罗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利用360搜索引擎搜集了我国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3年间网络报道的91例伤医事件,从网络和医院两维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规范网络报道、加强医院防范、完善法律和医疗保险、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建立政府、医院、网络联动机制等相关对策。
作者:丁伯凤;李大壮;李干;王练深;黄敏芳;魏东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调查219名急诊科护士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诊科护士生活质量总均分为57.51±13.99分,4个维度中社会领域评分高,环境领域评分低;社会支持总评分为31.84±8.79分,3个维度中主观支持评分高,支持利用度评分低;心理健康总均分为1.64±0.56分,10个维度中强迫症状评分高,恐怖症状评分低;急诊科护士生活质量评分在性别和夜班频次分布上差异显著(P<0.05);社会支持评分在性别、年龄、人事关系、职称、职位、月收入和夜班频次分布上差异显著(P<0.05);心理健康评分在职称、学历和夜班频次分布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生活质量偏低,获得的社会支持不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沈雪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2014年12月12日,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在北京顺利召开“航空医疗救援专业学组成立会议”,来自全国三十余家城市急救中心的主任及代表近50人参加了大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处长付文豪到会祝贺并作讲话。会议由分会副主任委员李金年、乔伍营分别主持。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深入了解全国防聋治聋医疗资源及相关工作情况,探讨今后防聋治聋发展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由原卫生部下发文件,通过全国各省相关主管部门转发至相关防聋治聋医疗机构,通过网上填写报送形式进行汇总。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国内防聋治聋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如防聋治聋医疗机构分布不均衡、听障预防工作薄弱、防聋治聋人才队伍缺乏、人才分布与结构不合理等。结论:发展国内防聋治聋事业需要国家顶层设计,由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多个相关部门机构联合从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加强人员培训教育、进一步加强听力障碍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推动防聋治聋工作。
作者:徐笑;杨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通过使用平面媒体指标法及内容分析方法,对检索到的428篇有关医院平衡记分卡的中国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医疗相关期刊是平衡记分卡在中国医院传播的主要渠道,医院职工和大学学者是平衡记分卡的主要传播者。通过实施平衡记分卡提高医院绩效,实现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成为平衡记分卡在中国医院传播的热点。研究认为,评价平衡记分卡在中国医院中是否是一种管理时尚为时尚早。
作者:高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分析目前国内护理队伍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总结目前医院日常管理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运用精益生产管理理念来实施“禀议制度”、“轮调制度”、“年功序列制”等7条具体措施以稳定发展护理队伍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提高了护士积极性和主动性,稳定了护理队伍发展。
作者:冯欢;王亚玲;周先利;马立平;黄唯麟;宋彩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本刊讯2015年1月7日由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全国医院医疗保险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在北京正式发布。
作者:郝秀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郭燕红,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硕士,1989年8月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进修医疗卫生管理。1991年至今一直从事医政管理工作,曾参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规、配套文件的研究制定工作。近年来,组织各地专家开展了医疗纠纷预防、处理、技术鉴定以及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等课题研究,为修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供依据。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创建于1927年。其创始人是被毛泽东称为中国实业史上四个不能忘记的人之一的卢作孚先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确定了医学会鉴定医疗事故的地位,而《侵权责任法》出台后,医疗纠纷民事赔偿中没有了医疗事故的概念,医疗损害责任鉴定由谁承担在实践中存在争议。通过对目前国内现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两种鉴定模式的利弊比较,进一步提出建立统一医疗损害技术鉴定制度的建议。
作者:郑雪倩;高树宽;曹艳林;王北京;邓利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疗纠纷预防处理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对保险在医疗纠纷预防处理中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并对部分地区经验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发挥保险在医疗纠纷预防处理中的作用提出建议:在医疗纠纷预防处理立法中明确规定保险是预防和化解医疗纠纷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发与医疗纠纷预防处理相关的多种形式保险产品;优化外部环境,加强相关保险的政策支持和行业监管。
作者:曹艳林;郑雪倩;高新强;魏占英;王德明;王将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