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红梅
目的观察兔自体骨骼肌细胞移植给坏死心肌后的分化状态及其对坏死心肌的修复作用和对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20只成年兔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取臀肌进行骨骼肌细胞的体外分离和培养,结扎兔的左冠状动脉制成缺血坏死心肌模型.1周后,给兔坏死的心肌部位注射骨骼肌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的培养液.移植1个月后,通过心脏超声对兔心功能进行检查并取材,对2组坏死心肌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移植后4周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移植组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65.00±1.25)%和(55.00±2.35)%,左室后壁收缩期末厚度分别为(3.21±0.34)和(2.13±0.36)mm,左室后壁舒张期末厚度分别为(2.20±0.45)和(1.54±0.24)mm,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080、1.915、3.603,P<0.05).移植组坏死的心肌及其边缘可见多核的肌细胞生长,myosin免疫组化提示有骨骼肌细胞;对照组可见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纤维化明显,无多核细胞形成.结论骨骼肌细胞移植可以对坏死心肌起修复作用,并能改善心功能状态.
作者:邓颖;李学奇;金丽娟;王晓云;陆海涛;邹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心肌细胞造成肥大、损伤时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利用AngⅡ刺激心肌细胞造成细胞肥大,光、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CT-1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T-1、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mRNA表达,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经AngⅡ刺激后心肌细胞形态变大,β-MHC mRNA表达增加,心肌细胞凋亡增多;CT-1 mRNA、蛋白表达均增加;苯亚甲基丙二腈的脂类衍生物(AG490)能部分抑制CT-1引起的心肌细胞肥大,并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结论 CT-1参与心肌细胞肥大的过程;AG490能够抑制CT-1促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而不降低CT-1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爽;陆莹;马珊珊;李呼伦;于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斑点渗滤法快速检测鼠疫F1抗原的方法.方法粗提鼠疫F1单克隆抗体,在pH8.2下对其进行胶体金标记,以兔抗F1抗体与金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建立斑点渗滤快速检测鼠疫F1抗原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与敏感性试验.结果成功建立斑点渗滤法快速检测鼠疫F1抗原的方法,该检测可在15min内完成,敏感性为3.12 mg/L,对假结核、小肠结肠炎等近缘菌的特异性实验未发现交叉反应.结论该方法可作为鼠疫快速诊断的手段,但实验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鹏;郭英;石丽媛;董兴齐;于国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长期改水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效果、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居民健康状况和氟中毒患者康复状态.方法调查改水时间长达40年的氟中毒重病区吉林省乾安县尔字井屯防氟改水情况,8~12岁儿童及16岁以上人群氟斑牙检出率及尿氟水平,16岁以上人群临床症状、骨关节功能障碍体征检出率,部分居民骨盆、前臂、小腿骨关节放射学表现,血清钙(Ca)、磷(P)、尿素氮(BUN)、总蛋白(TP)水平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氟斑牙检出率8~12岁儿童为22.2%,16岁以上人群为45.2%;尿氟中位数8~12岁儿童为1.51 mg/L,16岁以上人群为0.89 mg/L.16岁以上人群氟中毒临床症状检出率为29.3%(改水前为57.7%),骨关节功能障碍体征检出率为14.6%,骨关节放射学检查仍可见到氟骨症病例,血清Ca和TP水平偏低.结论 (1)改饮低氟水是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有效方法,阻断了高氟摄人,促进了体内过量氟化物的排泄,遏制了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与发展;(2)尽管不再摄入过量氟化物,但已患氟斑牙和严重氟中毒患者骨关节损害依然存在,这些改变的彻底康复是困难的.
作者:黄长青;许宏伟;唐红艳;张秀丽;马长斗;王成海;张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市郊东南,沿江总面积148.3 km2,人口约13万.南通市是平原地带,温湿气候,适合鼠类生长繁殖.由于该地区鼠类生长繁殖较快,密度很高,当地的主要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等,对工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危害,对传染病的传播潜在很大的威胁,为了掌握鼠类密度趋势,为进一步的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合鼠类流行季节,为此,1996-2003年以来,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都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灭鼠工作.现将近年来的灭鼠情况及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王兆刚;孙怡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广西鼠疫耶尔森菌株质粒DNA种类,从分子水平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采用Kado改良法提取质粒,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从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分离到31株鼠疫耶尔森菌含有pYC、pPst/pPCP1、pYV/pCD1、pFra/pMT1和尚未明确其类型的111.36×106(相对分子质量,Mr)5种质粒.其中有29株由pYC、pPst/pPCP1、pYV/pCD1、pFra/pMT1 4种质粒组成,1株由pYC、pPst/pPCP1、pYV/pCD1、111.36×106(Mr)4种质粒组成,另一株由pYC、pPst/pPCP1、pYV/pCD1 3种质粒组成.结论广西鼠疫耶尔森菌株含有pYC、pPst/pPCP1、pYV/pCD1、pFra/pMT1和尚未定型的111.36×106(Mr)5种质粒,与云南省南部、东南部和贵州省鼠疫耶尔森菌株的质粒图谱相同.
作者:林新勤;黄德蕙;秦石英;梁江明;鲁翠芳;韦锦平;周树武;陈达宗;廖驰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在我国,许多人认为鼠疫是一种已经消灭了的疾病,或者认为鼠疫只是中世纪黑死病年代的遥远回声,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鼠疫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仍然对我们构成严重的威胁.
作者:俞东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碘对迷宫前后小鼠大脑乙酰胆碱(Ach)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方法将昆明初断乳鼠随机分为适碘组(Ⅰ),不同剂量高碘(Ⅱ~Ⅴ)组,碘通过饮水给予,喂养100 d,复制成高碘动物模型,交配生仔,取25日龄各组仔鼠迷宫训练前12只、迷宫训练后10只测定大脑Ach含量和AchE活力.结果①除Ⅲ组外,其余组逃避潜伏期均随实验次数增加而减少(P<0.05),高碘组部分实验次数逃避潜伏期较适碘组明显延长(P<0.05).②迷宫前第Ⅳ、Ⅴ组Ach含量较适碘组明显减少(P<0.05);迷宫后第Ⅱ、Ⅲ组较适碘组明显减少(P<0.05);迷宫后与迷宫前比较,除第Ⅱ组外其余组均较迷宫前显著增多(P<0.05).③迷宫前、迷宫后各组AchE活力虽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Ⅱ~Ⅴ组与适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迷宫前后同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碘引起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与脑内合成的Ach数量减少有关;强化训练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可引起脑内Ach合成增多,Ach含量改变与AchE活力无明显关联.
作者:高秋菊;刘爱国;薛春洪;刘辉;张世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在地方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中,离不开卫生管理方法.卫生管理方法包括行政方法、法规方法、经济方法、目标管理法等,这些方法虽然是卫生管理工作中常用方法,但为地方病防治中的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指南.2004年9月,由卫生部等部门制订的<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体现了卫生管理学方法.
作者:翁开源;孙全胜;程月影;曲乃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昭通市昭阳区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防治效果、防治措施落实进度及降氟措施使用管理情况,为调整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调查炉灶、8~12岁儿童氟斑牙、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测定辣椒氟、玉米氟、儿童尿氟.结果监测点2002、2003年炉灶使用合格率分别为56.86%、69.57%,玉米氟中位数分别为0.71、1.5 mg/kg,辣椒氟中位数分别为6.07、10.56 mg/kg,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66.67%、25.00%,氟骨症症状与体征检出率分别为36.99%、16.67%.结论随着改炉率的上升和改炉时间的延长,该地区氟中毒的流行得到较好控制,但应加强对病区居民正确使用炉灶的技术指导和降氟炉灶的管理及维修,巩固其除氟效果.
作者:叶枫;王安伟;杨春光;彭何碧;马祥万;周宗正;曹宗平;孟佳洪;高绍祥;蔡泽华;殷家珍;周荣发;孙继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摸清河北省邢台市市水碘分布情况,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03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饮用水含碘量调查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振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我国青海田鼠与布氏田鼠鼠疫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了解两种菌株的遗传特点及其亲缘关系.方法以生化、毒力因子、毒力、PstⅠ敏感性、质粒、外膜蛋白,重复片断扩增多态性指纹图谱,脉冲场电泳图谱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青海田鼠与布氏田鼠鼠疫菌株的主要生化性状均为鼠李糖(+)、麦芽糖(+)、密二糖(+)、甘油(+)、阿胶糖(-)脱氮(-);具有FI+、VW+、Pgm+、Pst Ⅰ+;对小白鼠表现为毒力强,青海田鼠型鼠疫菌对豚鼠的毒力高于布氏田鼠型鼠疫菌;两种菌株均对鼠疫菌(包括自身)产生的PstⅠ敏感;它们均携带(6、45、65)×106相对分子质量(Mr)3种质粒,外膜蛋白图谱均缺失32¨条带;重复片断扩增多态性指纹图表现出二者有近缘关系,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一致.结论青海田鼠与布氏田鼠鼠疫菌的生物学特性相似,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作者:祁芝珍;赵海红;李存香;于守鸿;金丽霞;崔百忠;裴德翠;魏建春;席亚芳;金星;戴瑞霞;冯建萍;董宝芝;金泳;辛有全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胶体金标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鼠疫FI抗体的现场应用.方法按鼠疫快速诊断盒(胶体金标法)的使用说明进行,并与间接血凝微量法(IHA)进行比较.结果检测了来自云南家鼠鼠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血清共335份,检出腺鼠疫病人血清阳性32份,与IHA法结果一致.结论胶体金标鼠疫FI抗体快诊盒诊断鼠疫简便、快速、特异、敏感,便于现场鼠疫监测应用.
作者:张洪英;洪梅;朱虹;张丽云;杨智明;胡晓玲;董兴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贵州省近年来鼠疫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鼠疫疫情资料和疫区鼠蚤监测资料.结果平均发病率(以县计)为4.08/10万;累计2个县、7个乡镇、88个自然村寨;绝大多数病例表现为发热和腺鼠疫;自毙鼠中鼠疫FI抗原平均阳性率为33.85%;黄胸鼠和褐家鼠、印鼠客蚤等标本中培养出32株鼠疫杆菌.结论贵州省鼠疫疫情与天生桥水库的修建和蓄水有关.该疫源地类型为滇粤闽黄胸鼠鼠疫疫源地,目前仍然处于活动状态.
作者:邹志霆;陈贵春;黄红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分泌抗鼠疫F1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用鼠疫菌F1抗原免疫雌性BALB/c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中的F1抗体,选抗体滴度高的小鼠用于细胞融合,融合前3天F1抗原经腹腔注射加强免疫1次,然后取其脾脏细胞与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SP2/0骨髓瘤细胞混合,50%的PEG作为细胞融合剂,HAT培养液选择培养融合后的细胞,间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F1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及再克隆.结果获得共计100余株分泌F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株进行了4次克隆化,经8个月保存后抗体分泌稳定.结论应用杂交瘤技术,在云南首次成功制备了3株能稳定分泌抗鼠疫杆菌F1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建立了杂交瘤技术的实验程序.
作者:尹家祥;陈平;杜春红;董兴齐;于国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碘过量对大鼠子代脑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饮用水碘剂量的不同,将断乳后1个月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I、5HI、10HI、50HI、100HI).饲养3个月后雌雄合笼,取子一代1、20、60日龄仔鼠,测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碘过量对脑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图像分析不同日龄仔鼠的大脑发育情况.结果碘过量组(5HI、10HI、50HI、100HI)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在生后1日和20日龄时与对照组(NI)比较无明显差别在60日龄,各碘过量组甲状腺激素呈下降趋势,100HI组[T4=(37.52±8.69)nmol/L、T3=(0.61±0.16)nmol/L]与NI组[T4=(59.42±17.56)rmol/L、T3=(1.13±0.34)n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5.44,P<0.01).NSE的免疫组化和形态计量学显示:海马CA3区NSE阳性细胞的数密度(NA)、体密度(VV)和灰度值随碘过量的严重程度而下降,100HI组[NA=(30.38±2.49)/mm2、VV=(0.100±0.012)、灰度值=(139.81±11.11)]与NI组[N4=(34.63±2.31)/mm2、Vv=(0.122±0.018)、灰度值=(149.05±6.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3.86,P<0.01;t=2.62,P<0.05).结论大鼠对碘摄入量的增加有较强的耐受性,在100HI组可以观察到以NSE表达降低为主要特点的脑发育障碍,其发病机理与碘过量所致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有关.
作者:王俊艳;刘皓;刘金宝;李金茹;崔红梅;陈祖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水氟分布.方法按照<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现状调查方案>的要求,采集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病村饮用水水样,进行水氟测定.结果共测定了11288个病村的水氟,占全部病村的96.84%.在测定的7 729个已改水病村中,水氟≤1.00 mg/L的4 740个(61.33%),>1.00mg/L的2 989个(38.67%),水氟高为12.60 mg/L.在测定的3 559个未改水病村中,水氟≤1.00mg/L的仅有427个(12.00%),>1.00 mg/L的3 132个(88.00%),水氟高为11.86 mg/L.在改水降氟工程运转基本正常的5 683个病村中,水氟≤1.00mg/L的4 046个(71.19%),>1.00mg/L的1 637个(28.81%),高达9.00mg/L.结论山东省改水降氟工程的水氟超标现象严重.现仍有7 600余个病村、600余万人遭受高氟的危害,防制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作者:云中杰;陈培忠;边建朝;郝继涛;高红旭;秦玉平;王玉涛;马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环丙沙星治疗实验感染动物鼠疫疗效.方法实验感染鼠疫24 h后的新西兰白兔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04g,2次静脉注射环丙沙星.结果环丙沙星治疗组动物全部治愈,停药后9 d处死,鼠疫细菌学培养阴性.结论环丙沙星可用于鼠疫的临床治疗.
作者:王国钧;李敏;郑谊;戴瑞霞;祁芝珍;杨晓艳;张青雯;李海龙;辛有全;田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发病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巢氏-多聚酶联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NEST-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65例乳头状甲状腺癌和44例正常甲状腺组织TSHR 3个胞内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NEST-PCR-SSCP检测乳头状甲状腺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3个胞内环未发现明显带型异常;DNA测序后,检测的第3胞内环2例对照组织和3例甲状腺癌组织TSHR2000位点碱基均由C→T,使得所编码的601位氨基酸由组氨酸(CAT)→酪氨酸(TAT)(His→Tyr),余胞内环未发现基因突变.结论乳头状甲状腺癌TSHR 3个胞内环未发现基因突变,提示乳头状甲状腺癌发病与TSHR胞内环基因突变无关;5例标本601位氨基酸均为酪氨酸,考虑中国人TSHR基因可能与国外人群存在差异,TSHR2000位点碱基存在基因多态性.
作者:张帆;戴亚丽;蓝薇;叶静;于洁;彭卫群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