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南省漯河市碘缺乏病调查分析

李香枝;常新平;张宏

关键词:河南省, 漯河市, 碘缺乏病, 防治对策, 甲状腺肿大率, 碘盐合格率, 资料分析, 食用碘盐, 评估标准, 落实情况, 干预措施, 防治措施, 防治成果, 抽样调查, 中部, 病区
摘要: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市辖3县1区,全市均为碘缺乏病区,自推行全民食用碘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来,碘盐合格率逐年增高,甲状腺肿大率逐年下降,2000年漯河市的碘缺乏病防治已达阶段评估标准.为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探讨近期干预措施落实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我们于2002年3月对全市碘缺乏病进行抽样调查,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1993-2000年葫芦岛市新生儿脐带血TSH筛查结果分析

    葫芦岛市从1993年开始在全市开展了以新生儿脐带血TSH为指标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工作,为了解几年来葫芦岛市孕妇的碘营养状况,观察食盐加碘对新生儿脑发育的影响,我们对1993-2000年的筛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戈文瑞;裴俊青;刘有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失神经支配的Wistar大鼠肌肉运动终板氯化金染色

    临床或实验过程中经常需要确定肌肉组织神经支配情况,如神经元病变或神经损伤导致的肌肉失神经支配程度判定.传统的方法是测定神经及肌肉电活动,但缺少形态学依据.本实验将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运动终板染色加以改良.成功地完成了变性运动终板染色,以便为神经源性肌肉麻痹的诊断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及实验方法.

    作者:张宏明;张健;付可月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TSHR基因突变与亚临床型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TSH受体(THSR)基因突变在亚临床型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sTMG)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9例sTMG患者和9例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nTMG)患者,手术切除肿大的甲状腺组织,用酚-氯仿-异戊醇法提取基因组DNA,对目的基因片段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测序.结果在9例sTMG患者中,发现3例单碱基插入性突变,在1950位和1951位核酸之间插入了一个胞嘧啶(C),使616位以后氨基酸发生了移码突变,9例nTMG未发生基因突变.结论 TSHR基因突变可能在sTMG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凤军;徐曼;盖宝东;金仲田;张德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002年天津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根据卫生部开展全国第4次碘缺乏病监测的指示精神,为摸清天津市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的进展情况,评价干预措施落实及防治效果,按照<全国消除碘缺乏病监测方案>[1]要求,参照<全国第4次碘缺乏病监测实施意见>,我们于2002年6月在天津市范围内开展了碘缺乏病监测工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玲;于世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第5届全国地方病寄生虫病标准委员会第1次会议纪要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关于我国当前全民食盐加碘安全性的探讨

    近年来我国实行的全民食盐加碘引发了关于碘盐安全性的争议,主要集中在碘剂的剂量和剂型两个方面.碘盐剂量遭到广泛质疑,一些学者提出碘盐剂量过高造成高碘性甲肿流行,全国统一的食盐加碘剂量标准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增加.此外碘盐的剂型问题也倍受关注,有学者提出碘酸根碘的利用率低于离子碘,碘盐中的碘酸钾长期摄入可能对机体造成氧化损伤.分别从剂量和剂型两个方面对碘盐的安全性进行综述,以期对合理补碘进行有益的探索.

    作者:吴粤秀;赵文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破骨细胞的研究进展

    健康成人的骨骼在不断地重建,旧骨吸收和新骨形成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破骨细胞在骨骼的形成和骨量的调节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破骨细胞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在破骨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RANKL和M-CSF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骨吸收过程中破骨细胞与骨基质接触,在它自身与骨表面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的微环境.破骨细胞对于骨的识别受到整合素的调控.PU.1基因、转录因子c-Fos、Fra-1、c-Jun可以通过调节破骨细胞前体的分化和成熟发挥吸收骨的作用.通过来源于脾干细胞的破骨细胞样细胞的诱导生成及其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的破骨细胞,从而用于实验室内分子生物学研究.

    作者:卢飚;李雨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河南省漯河市碘缺乏病调查分析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市辖3县1区,全市均为碘缺乏病区,自推行全民食用碘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来,碘盐合格率逐年增高,甲状腺肿大率逐年下降,2000年漯河市的碘缺乏病防治已达阶段评估标准.为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探讨近期干预措施落实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我们于2002年3月对全市碘缺乏病进行抽样调查,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李香枝;常新平;张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对全民食盐加碘的评述及其改进建议

    列举了赞成全民食盐加碘(USI)的主要论据和质疑USI的意见,对我国正在实行的USI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作者:于志恒;刘守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碘缺乏病病区经食盐加碘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病率升高的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在碘缺乏病(IDD)病区经碘盐防治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病率升高的原因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来自于海陆丰地区(IDD高发区)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包括58例地方性结节型甲状腺肿患者和经131I治疗的255例甲亢患者.结果该地区甲亢患者绝大多数是在5年以上患有地方性结节型甲状腺肿的基础上发生的.未合并甲亢的地方性结节型甲状腺肿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均正常;而合并甲亢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和TPOAb水平明显升高,经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但血清TPOAb仍维持高水平.结论在IDD病区推行碘盐后,甲亢患病率增加的原因是部分原有的地方性结节型甲状腺肿患者在补碘后诱发了甲亢.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是这部分患者存在甲状腺自身免疫缺陷.

    作者:郭一玲;郑向鹏;辛镇祓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贵州省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评价贵州省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流行现状、影响因素及防制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01年5~9月对全省燃煤地区乡镇中心小学8~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原烧柴地区进行了地氟病线索调查.结果在857个乡镇中调查772个(受检率90.09%),查出病区乡592个(检出率76.68%),其中轻病区乡519个(占87.67%),中病区乡49个(8.28%),重病区乡24个(4.05%).病区人口约1 900万人,全省燃煤地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56%,缺损率为6.5%,推算8~12岁氟斑牙儿童约110万人.重病区仍然主要分布在省境内西北地区的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与1986年调查结果比较,儿童氟斑牙患病率<30%的乡镇无明显变化,30%~80%的乡镇检出率增高,而>80%的乡镇数明显减少.在约40%的由烧柴转为烧煤的乡镇发现氟中毒病人.结论贵州省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得到明显控制,但形势仍然严峻,病区有扩大趋势.

    作者:李达圣;安冬;王述全;黎平;张锐智;李治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氟对奶山羊体内自由基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氟对奶山羊自由基、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奶山羊为实验动物,按体重灌服氟化钠复制奶山羊氟中毒模型,研究氟对奶山羊自由基、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氟离子是呼吸爆发的有效激活剂,可促进机体生成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自由基(NO),对机体造成一系列损伤.结论氟可影响奶山羊自由基、脂质代谢,表现出氟中毒的各种症状,构成了氟损伤机体的病理学基础.

    作者:李术;徐世文;孙刚;康世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001年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儿童碘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部分地区2001年碘缺乏病现状,研究目前的食盐加碘水平对人群碘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对不同地区10所小学8~10岁儿童碘营养及病情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1年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儿童碘营养水平充足,尿碘水平<100,100~199,200~299,>300 μg/L时,甲肿率分别为18.75%,8.77%,8.18%,9.43%.结论儿童尿碘水平为100~300 μg/L时,甲状腺肿大率低.

    作者:申红梅;丰罗菊;于钧;魏红联;张树斌;王威环;王守德;吉龙哲;高晓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饮水砷卫生标准研究进展

    以往各国的0.05 mg/L饮水砷卫生标准是基于防治经饮水过量摄砷导致的慢性砷中毒而制订的.由于砷化物己确定为人类致癌物,且与其它一些疾病相联系,需要研究修订出更安全又可行的饮水砷卫生标准.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及一些国家已将饮水砷卫生标准降为0.01 mg/L,加拿大提出了0.025 mg/L的过渡性标准,美国环保局(EPA)经长期大量调查研究与综合分析,也即将决定饮水砷卫生标准修订为0.01 mg/L.这些发展,可能将促进我国对于0.05 mg/L的饮水砷卫生标准的思考与研究.

    作者:梁超轲;王汉章;马凤;金银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膝关节镜下大骨节病与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形态对照分析

    目的通过膝关节镜将大骨节病与骨性关节炎病变形态进行对照,以便膝关节镜下对大骨节病的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膝关节清理术,于膝关节手术中镜下观察滑膜、髌骨、股骨、胫骨及半月板改变.结果大骨节病患者膝关节的滑膜、软骨、半月板损伤重且改变明显,与骨性关节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尽管大骨节病发展的结局也是骨性关节炎,但其病理形态与骨性关节炎仍有差别,手术中要充分考虑大片软骨剥离的特殊性.

    作者:凌鸣;易智;常彦海;李建发;罗振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氟致雄性大鼠生殖功能损害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高氟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给予雄性Wister大鼠含氟化钠150 mg/L的水10周后,检测其精子计数、活动率、畸形率,测定睾丸、附睾生化标志酶和性激素,观察睾丸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染氟组精子计数、活动率下降,畸形率升高,血清睾酮、促黄体生成激素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睾丸组织有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长期接触高浓度的氟对雄性生殖系统有毒性作用.

    作者:崔留欣;姜春霞;王锡林;程学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阿是止泻胶囊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性腹泻作用机制研究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性腹泻(甲亢性腹泻)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度所引起的,它造成胃肠功能兴奋,胃肠蠕动增快,消化吸收不良,从而导致腹泻[1].本研究根据中西医结合理论和临床经验,采用自拟方中药阿是止泻胶囊治疗本病,临床应用4年,疗效显著[2].为对该药有效性做出客观评价,对该药进行了作用机制的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成志锋;李延平;王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002年全国地方病防治年报统计工作会议纪要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云南省家、野两型鼠疫菌生化特性及营养需求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云南家、野两型鼠疫菌株间遗传背景的关系.方法采用固体平皿法,对云南省32株家、野两型鼠疫菌,进行了生化特性及营养需求的研究.结果①21株家鼠鼠疫菌株中,16株为典型菌株,3株分别在发酵麦芽糖、甘油时出现了阴性和阳性两种发酵菌落,2株显现与野鼠鼠疫相似的生化特性.其中12株为Pgm+,8株有Pgm+和Pgm-两种菌落,1株为Pgm-.19株对谷氨酸半依赖,2株对谷氨酸不依赖,21株均为苯丙氨酸依赖;②11株野鼠鼠疫菌株中,8株为典型菌株,2株分别在发酵麦芽糖、甘油时出现了阴性和阳性两种发酵菌落,1株发酵麦芽糖阳性.9株为Pgm+,2株有Pgm+和Pgm-两种菌落.3株对谷氨酸半依赖,8株对谷氨酸不依赖,11株均为苯丙氨酸依赖.结论云南省家、野两型鼠疫菌具有亲缘性,家鼠鼠疫可能是由野鼠鼠疫传入的.

    作者:王鹏;郭英;石丽媛;张洪英;于国林;董兴齐;海荣;俞东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000、2001年临汾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临汾市为山西省碘缺乏病(IDD)流行地区,1999年经省和国家考核验收确认已达到消除IDD阶段性目标.为了掌握IDD达标后的防治动态,在2000和2001年按照省监测方案要求对临汾市8个历史流行病区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彬;王思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