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1年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儿童碘营养状况调查

申红梅;丰罗菊;于钧;魏红联;张树斌;王威环;王守德;吉龙哲;高晓丽

关键词:甲状腺肿大率, 尿碘, 碘营养
摘要:目的了解黑龙江省部分地区2001年碘缺乏病现状,研究目前的食盐加碘水平对人群碘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对不同地区10所小学8~10岁儿童碘营养及病情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1年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儿童碘营养水平充足,尿碘水平<100,100~199,200~299,>300 μg/L时,甲肿率分别为18.75%,8.77%,8.18%,9.43%.结论儿童尿碘水平为100~300 μg/L时,甲状腺肿大率低.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氟对奶山羊体内自由基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氟对奶山羊自由基、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奶山羊为实验动物,按体重灌服氟化钠复制奶山羊氟中毒模型,研究氟对奶山羊自由基、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氟离子是呼吸爆发的有效激活剂,可促进机体生成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自由基(NO),对机体造成一系列损伤.结论氟可影响奶山羊自由基、脂质代谢,表现出氟中毒的各种症状,构成了氟损伤机体的病理学基础.

    作者:李术;徐世文;孙刚;康世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氟致雄性大鼠生殖功能损害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高氟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给予雄性Wister大鼠含氟化钠150 mg/L的水10周后,检测其精子计数、活动率、畸形率,测定睾丸、附睾生化标志酶和性激素,观察睾丸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染氟组精子计数、活动率下降,畸形率升高,血清睾酮、促黄体生成激素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睾丸组织有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长期接触高浓度的氟对雄性生殖系统有毒性作用.

    作者:崔留欣;姜春霞;王锡林;程学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河南省漯河市碘缺乏病调查分析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市辖3县1区,全市均为碘缺乏病区,自推行全民食用碘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来,碘盐合格率逐年增高,甲状腺肿大率逐年下降,2000年漯河市的碘缺乏病防治已达阶段评估标准.为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探讨近期干预措施落实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我们于2002年3月对全市碘缺乏病进行抽样调查,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李香枝;常新平;张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氟对大鼠破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目的观察氟对大鼠破骨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技术观察染氟大鼠股骨干骺端MMP-9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氟对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MMP-9的表达的影响.结果染氟大鼠股骨干骺端MMP-9的蛋白表达增高;氟可使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MMP-9的蛋白表达增高.结论氟通过提高破骨细胞的MMP-9的表达而致破骨性骨吸收活性增强.

    作者:孙波;华坤;李彤;李广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山东省聊城市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山东省聊城市居民碘营养状况,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按照LQAS抽样法对聊城市4县1区8~10岁儿童甲状腺肿(甲肿)大率、尿碘含量、居民户碘盐覆盖率及合格率、饮水碘含量、儿童智商(IQ)水平及当地居民生活习惯进行了调查,并对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水碘与儿童尿碘、儿童甲肿率之间的关系出现不一致性.儿童甲肿率与尿碘、碘盐覆盖率之间的关系完全呈现一致性.结论聊城市4县1区存在高碘性甲肿的流行,是由于居民饮用高碘水和食用碘盐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提出了该地区高碘性甲肿的主要预防措施为停止饮用高碘水和食用碘盐.

    作者:王玲芳;骆效宏;王秀红;蒋雯;李宗立;王欣;黄居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布鲁氏菌病14例报告

    我院于2002年1月至2003年2月,共收治布鲁氏菌病(布病)14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性14例,年龄3~68岁,农民5例,儿童1例,其余为城镇人口,工人5例,无业2例,业务员1例.家中饲羊者5例,其中有接羔史(羊流产)3例,有长期饮羊奶习惯者2例.

    作者:孙瑞敏;刘培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002年全国地方病防治年报统计工作会议纪要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应用加权关联度分析评价我国碘缺乏病防治效果

    目的探求客观定量、准确可行、能反映碘缺乏病防治效果全貌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采用改进的新方法--加权关联度分析,对1999年全国31个省(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根据全国31个省(市)碘缺乏病防治效果的加权关联度值和频数分布,经合理分档得出碘缺乏病防治效果较优的省(市)7个,中等的15个,较差的6个,差的3个,符合实际情况.结论加权关联度分析能直观、定量、简明、准确、清晰、科学、全面地反映碘缺乏病防治效果,实用于碘缺乏病防治效果的综合评价.

    作者:刘自远;刘登友;杨顺富;周介湉;刘登权;邓学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骨节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sIL-2R的检测意义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布形式、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其与硒的相关性.方法在大骨节病病区随机选取经X线和临床检查确诊的大骨节病儿童,同时在该病区和非病区分别选取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克隆抗体(抗CD4,CD8)免疫细胞组化法检测淋巴细胞亚群.sIL-2R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大骨节病病区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CD4+、CD8+率显著低于非病区水平(P<0.05),CD4/CD8各组间没有差异(P>0.05).患儿组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非病区水平(P=0.038).病区健康儿童组较非病区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意义.另外,病区儿童红细胞硒水平仍显著低于非病区(P<0.001).相关分析表明,红细胞硒水平与CD4+率呈典型正相关(r=0.625,P<0.05),与血清sIL-2R水平则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大骨节病病区儿童外周血处于一种免疫抑制状态,以CD4+、CD8+比例的减少尤为明显.硒通过影响PBMC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形式从而在这种免疫紊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把血清sIL-2R的测定作为检出大骨节病儿童的一种参考指标.

    作者:王治伦;郭汝宁;陈静宏;杨占田;薛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砷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观察砷对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砷致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结果随着砷剂量加大,作用时间延长,海马神经细胞逐渐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砷可使亚二倍体峰的高度增高,面积增大.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显示海马神经细胞浆内Bax表达上调.结论砷在一定剂量和作用时间内可致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

    作者:杨东焱;梁超轲;金银龙;王德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缺碘对发育期大鼠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Segal等[1]于1982年报道,大鼠血清T3和T4含量在出生时都是低,生后1~2个月达到高峰,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血清T3降低或不变,血清T4降低.冯力等[2]于1991年测定了2,6,12,18月龄大鼠血清TT3水平,发现TT3水平在2月龄时高,以后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我们在复制胚胎期和生后发育期碘缺乏大鼠动物模型以研究碘缺乏对骨骼发育的影响时,为了解大鼠发育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以每2周为1个观察时间,动态观察了碘对大鼠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郭若霖;左爱军;赵学勤;张镜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慢性氟、砷及联合中毒对小鼠大脑脂质过氧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氟、砷及联合中毒对小鼠大脑脂质过氧化损害程度.方法昆明种小白鼠120只,随机分成对照、氟中毒、砷中毒和氟砷联合中毒4组,分别自由饲用普通、高氟、高砷和高氟高砷饲料,饲养6和12个月.分别检测小鼠大脑LPO和GSH含量、脑SOD、GSH-Px、SDHase和G-6-Pase活性.结果 3种中毒均可引起小鼠大脑LPO含量显著升高,脑GSH含量,SOD、GSH-Px、SDHase和G-6-Pase活性显著降低.但3种中毒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结论慢性氟、砷和联合中毒均能引起小鼠大脑发生脂质过氧化损害作用,可能损害脑细胞的线粒体和微粒体,氟、砷对这一损害作用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

    作者:刘起展;黄厚今;董国宾;周远忠;王建华;胡斌丽;李红;赵曼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993-2000年葫芦岛市新生儿脐带血TSH筛查结果分析

    葫芦岛市从1993年开始在全市开展了以新生儿脐带血TSH为指标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工作,为了解几年来葫芦岛市孕妇的碘营养状况,观察食盐加碘对新生儿脑发育的影响,我们对1993-2000年的筛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戈文瑞;裴俊青;刘有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001年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儿童碘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部分地区2001年碘缺乏病现状,研究目前的食盐加碘水平对人群碘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对不同地区10所小学8~10岁儿童碘营养及病情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1年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儿童碘营养水平充足,尿碘水平<100,100~199,200~299,>300 μg/L时,甲肿率分别为18.75%,8.77%,8.18%,9.43%.结论儿童尿碘水平为100~300 μg/L时,甲状腺肿大率低.

    作者:申红梅;丰罗菊;于钧;魏红联;张树斌;王威环;王守德;吉龙哲;高晓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高葡萄糖、糖基化终末产物,高胰岛素和过氧化氢孵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在先加入100 nmol/L硒后,再给予以上4种因素,分别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 MCP-1 mRNA的表达并比较.结果 4种因素均可作为独立因素,导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 MCP-1 mRNA表达量增加;硒能抑制4种因素所致的MCP-1 mRNA表达.结论硒抑制MCP-1 mRNA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中的表达.

    作者:李艳波;邓华聪;郑丹;李呼伦;周宏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膝关节镜下大骨节病与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形态对照分析

    目的通过膝关节镜将大骨节病与骨性关节炎病变形态进行对照,以便膝关节镜下对大骨节病的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膝关节清理术,于膝关节手术中镜下观察滑膜、髌骨、股骨、胫骨及半月板改变.结果大骨节病患者膝关节的滑膜、软骨、半月板损伤重且改变明显,与骨性关节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尽管大骨节病发展的结局也是骨性关节炎,但其病理形态与骨性关节炎仍有差别,手术中要充分考虑大片软骨剥离的特殊性.

    作者:凌鸣;易智;常彦海;李建发;罗振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T-2毒素致低硒低蛋白大鼠心肌损伤实验观察

    目的探讨低硒低蛋白条件下T-2毒素对大鼠心肌的损伤作用以及补硒对该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人工合成的低硒低蛋白饲料喂养Wistar大鼠,达到低硒状态后(6周)给予T-2毒素,按0.2 mg/kg体重隔日灌胃24周,取大鼠心肌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和电镜观察,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心肌中的T-2毒素的含量.利用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发生情况.结果 T-2毒素灌胃组大鼠心肌T-2毒素表达明显,但灌胃各组之间差异不明显;低硒低蛋白组心肌损伤明显重于常硒常蛋白组,补硒保护作用明显.结论 T-2毒素能够在心肌组织中残留.低硒低蛋白能够加重T-2毒素对心肌的损伤作用,补硒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高彦辉;刘美娜;周令望;刘红;殷秀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002年安徽省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对安徽省碘缺乏病(IDD)防治现状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第4次碘缺乏病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对8~10岁儿童的甲状腺肿大率、尿碘、居民户盐碘合格率、居民饮用水水碘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肿大率、尿碘中位数、盐碘合格率3项主要指标已达到国家消除IDD标准.结论安徽省IDD防治工作已达到实现消除IDD阶段目标,但也存在问题.

    作者:张莲芝;刘永孝;张建勤;赵立胜;陆厚祥;陈建明;贾尚春;邹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贵州省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评价贵州省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流行现状、影响因素及防制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01年5~9月对全省燃煤地区乡镇中心小学8~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原烧柴地区进行了地氟病线索调查.结果在857个乡镇中调查772个(受检率90.09%),查出病区乡592个(检出率76.68%),其中轻病区乡519个(占87.67%),中病区乡49个(8.28%),重病区乡24个(4.05%).病区人口约1 900万人,全省燃煤地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56%,缺损率为6.5%,推算8~12岁氟斑牙儿童约110万人.重病区仍然主要分布在省境内西北地区的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与1986年调查结果比较,儿童氟斑牙患病率<30%的乡镇无明显变化,30%~80%的乡镇检出率增高,而>80%的乡镇数明显减少.在约40%的由烧柴转为烧煤的乡镇发现氟中毒病人.结论贵州省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得到明显控制,但形势仍然严峻,病区有扩大趋势.

    作者:李达圣;安冬;王述全;黎平;张锐智;李治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000、2001年临汾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临汾市为山西省碘缺乏病(IDD)流行地区,1999年经省和国家考核验收确认已达到消除IDD阶段性目标.为了掌握IDD达标后的防治动态,在2000和2001年按照省监测方案要求对临汾市8个历史流行病区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彬;王思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