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竹叶石膏汤治疗不寐验案1则

何璠

关键词:竹叶石膏汤, 不寐
摘要:通过1例病案介绍临床运用《伤寒论》竹叶石膏汤治疗热病后不寐的经验。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迁址公告

    各位读者、作者、专家: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江西中医药》《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的关心与支持。因工作需要,自2016年9月1日起,两刊编辑部整体搬迁至江西中医药大学湾里校区。地址变更为: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梅岭大道818号江西中医药大学致远楼三楼3307、3304室,邮编:330004。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虫草中腺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虫草中腺苷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SB-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10:90,V/V),检测波长:260nm,柱温:30℃,流速:1.0mL/min。结果:腺苷的线性范围2.0~100μg/mL, r=0.99996,腺苷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8.2%,低检出限为0.45μg/mL(S/N=3)。结论:本方法简单,灵敏,重现性好,结果准确,适合虫草中腺苷的含量检测。

    作者:黄力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李顺民辨治糖尿病肾病经验撷英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李顺民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位在脾肾,以脾虚为本,由脾及肾,终至脾肾同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为本,且贯穿本病始终,标实主要是毒瘀互结。根据这一病机特点,制定了益气养阴、解毒化瘀的治疗原则,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宋高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李戈扶正法治疗癌症经验

    李戈教授认为,癌病的发生与机体抵抗外邪能力密不可分,五脏虚损是癌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本,扶正法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化疗产生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张文博;李戈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针药并用治疗面神经炎4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为了探讨针灸和药物配合应用是否能提高临床疗效,8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针药组和普通针刺组,两组治疗10d及20d后临床疗效比较,针药组较普通针刺组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郭志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肺部弥漫性磨玻璃影3例报告

    肺部弥漫性磨玻璃影病因众多,近期我科3例肺部弥漫性磨玻璃影患者经查证实为艾滋病,对其进行报告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程光宇;薛汉荣;喻强强;徐超;李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论完带汤祛湿之法

    完带汤为傅山论治带下病诸方之首,其祛湿之法,颇具特色。概括其要点有四:健脾疏肝以杜生湿之源,燥湿利湿以分消湿浊,理气化滞以使气行湿化,升发清阳则湿不下流。诸法并行,脾健郁舒,湿浊得化,清阳得升,带下自止。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黑逍遥散治疗左偏瘫与右偏瘫的中风后抑郁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黑逍遥散治疗左偏瘫与右偏瘫的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70例偏瘫患者分为左偏瘫和右偏瘫各35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治疗给予黑逍遥散加减,两组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每个疗程患者抑郁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治疗效果均有显著改善,疗效比较左偏瘫组优于右偏瘫组。结论:黑逍遥散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确切,而且对于左偏瘫的中风后抑郁患者更加有效。

    作者:黄晓青;林宁;黎飞猛;梁兆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行为矫正对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干预效果的观察

    目的:观察行为矫正对学龄前孤独症儿童攻击性行为问题干预的效果。方法:经过4周的行为干预,比较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和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改善情况。结果:孤独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大部分能在训练的4周以内进行纠正。训练2周内打人、咬人、扔东西、吐口水等攻击性行为明显改善,4周后打人、咬人、吐口水行为大多数已完全消失。对比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打人、咬人行为在2周和4周均有有明显差异(P<0.05),吐口水在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行为矫正对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大多数都能控制,因此在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应该早期干预,强化训练,才能有效改善。

    作者:邵江洁;邱晓露;李维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加味五苓散治疗恶性肿瘤双下肢水肿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五苓散口服加外敷治疗恶性肿瘤双下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05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下肢淋巴水肿的患者23例,随机化分组分为两组。对照组11例,观察组12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呋塞米;观察组1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五苓散水煎取汁口服兼以药渣外敷。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卷尺测量患肢周径变化、观察局部体征变化情况及KP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五苓散的应用可有效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双下肢水肿,并对局部症状有明显改善,进一步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丁艳艳;王文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竹叶石膏汤治疗不寐验案1则

    通过1例病案介绍临床运用《伤寒论》竹叶石膏汤治疗热病后不寐的经验。

    作者:何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胃复春的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进展

    胃复春片具有健脾益气、活血解毒的功效,由红参、香茶菜、枳壳(炒)组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本文通过探讨胃复春片临床运用、作用机制及安全性,以期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等消化系疾病的临床治疗寻求更好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陈曦;赵亚红;张也青;叶冠;孙明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自血穴位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

    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9月—2016年3月,通过联系附近多家医院的针灸科及骨科,收集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志愿者,给予真实的告知,采用双盲试验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信封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在确定患者自身情况后,采用穴位注射自身静脉血,每个穴位注射1mL,隔日1次,10d为一疗程;对照组30例,仅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0.3g/次,2次/d,饭后服用,10d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病人的疼痛指数变化,3个月后回访。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12例,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连堤;万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从《伤寒论》厥阴病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证治思路

    慢性前列腺炎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病因复杂,症状多变,病程迁延。其病机与厥阴病寒热虚实错杂的特点相符合,临证治疗应以寒温并用、虚实兼顾为法。

    作者:赵逍;周海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五苓散加减治疗顽固性汗出异常1例

    目的:探讨五苓散加减论治顽固性汗出异常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反复汗出异常达5年之久的患者服用五苓散加减的治疗过程及疗效,并分析用药原理。结果:顽固性汗出得以痊愈。结论:五苓散加减论治顽固性汗出异常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顽固性汗出异常提供了新思路,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刘萍;李明;王慧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四妙丸化裁治阴冷验案1则

    阴冷是临床上少见的生殖泌尿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男子自觉阴茎、阴囊寒冷,女子自觉外阴及阴中寒冷,甚则冷及小腹尻股。廖金标教授结合自身行医30余年的经验对该病辨证分析,巧用四妙丸化裁,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钟婷婷;章德林;廖金标;赖海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从“热入血室”论治月经周期性精神障碍

    月经周期性精神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性的出现情绪不稳、烦躁易怒或情绪抑郁、喃喃自语等情志异常。《伤寒论》所载小柴胡汤之“热入血室”证及桃核承气汤之“其人如狂”与其主要临床表现颇为相符。基于“异病同证”“同证同治”理论,临床上用小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化裁治疗月经周期性精神障碍效果显著。

    作者:刘珍洪;杨桢;高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半四左方加味治疗五个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150例

    目的:观察半四左方加味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0例中医辨证为脾虚气滞、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寒、寒热错杂等五个证型(每一证型60例,随机分为中药观察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别采用半四左方加味汤剂治疗与西沙必利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主要症状积分、体征变化、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改善症状的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改善症状的有效率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积分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不同证型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四左方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肯定,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陈建章;傅斌;徐步海;喻菁;王小平;杨永寿;章琴;徐泽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谈方剂配伍中之“反佐”

    “反佐”属于方剂组方配伍的一种,早提出于《内经》,在后世医家临床组方配伍中得到了运用与补充。笔者主要从反佐与佐助、佐制的区别及反佐与反治的对比等方面,阐述对方剂配伍中的反佐的理解。反佐通过性味或作用与君药相反的配伍,在临床治疗中起到相成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大玲;左铮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补泻兼施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可行性探讨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是因糖尿病日久而发的骨质疏松症。因其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医药在对其治疗方面的应用也受到中外医家的青睐,且疗效甚佳。因此,笔者通过分析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及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此病方面的应用,得出可用“补泻兼施”法来组方立药以治疗此病。“虚以补之”“实以泻之”,针对糖尿病骨质疏松虚实夹杂之证,以采取相应的治法对其病证加以治疗。

    作者:曹灵修;张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