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青;林宁;黎飞猛;梁兆球
目的:观察加味五苓散口服加外敷治疗恶性肿瘤双下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05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下肢淋巴水肿的患者23例,随机化分组分为两组。对照组11例,观察组12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呋塞米;观察组1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五苓散水煎取汁口服兼以药渣外敷。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卷尺测量患肢周径变化、观察局部体征变化情况及KP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五苓散的应用可有效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双下肢水肿,并对局部症状有明显改善,进一步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丁艳艳;王文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反佐”属于方剂组方配伍的一种,早提出于《内经》,在后世医家临床组方配伍中得到了运用与补充。笔者主要从反佐与佐助、佐制的区别及反佐与反治的对比等方面,阐述对方剂配伍中的反佐的理解。反佐通过性味或作用与君药相反的配伍,在临床治疗中起到相成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大玲;左铮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五苓散加减论治顽固性汗出异常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反复汗出异常达5年之久的患者服用五苓散加减的治疗过程及疗效,并分析用药原理。结果:顽固性汗出得以痊愈。结论:五苓散加减论治顽固性汗出异常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顽固性汗出异常提供了新思路,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刘萍;李明;王慧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完带汤为傅山论治带下病诸方之首,其祛湿之法,颇具特色。概括其要点有四:健脾疏肝以杜生湿之源,燥湿利湿以分消湿浊,理气化滞以使气行湿化,升发清阳则湿不下流。诸法并行,脾健郁舒,湿浊得化,清阳得升,带下自止。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半四左方加味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0例中医辨证为脾虚气滞、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寒、寒热错杂等五个证型(每一证型60例,随机分为中药观察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别采用半四左方加味汤剂治疗与西沙必利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主要症状积分、体征变化、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改善症状的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改善症状的有效率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积分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不同证型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四左方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肯定,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陈建章;傅斌;徐步海;喻菁;王小平;杨永寿;章琴;徐泽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为妇科临床多发病、常见病、难治病,在育龄妇女中的患病率为5~10%,占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75%左右[1]。韩冰教授系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该病有其独到的见解和经验。
作者:王瑞婷;宋殿荣;王雅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阴冷是临床上少见的生殖泌尿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男子自觉阴茎、阴囊寒冷,女子自觉外阴及阴中寒冷,甚则冷及小腹尻股。廖金标教授结合自身行医30余年的经验对该病辨证分析,巧用四妙丸化裁,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钟婷婷;章德林;廖金标;赖海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疮口或创口对于体质虚弱者来说往往难以愈合,临床上也屡见不鲜。笔者在细研《房芝萱外科经验》基础上,所创“托补促愈汤”,旨在攻补兼施,扬中医千年古训“消里托毒”之所长,数十年用之临床疗效肯定,受益者众。
作者:李超医;刘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徐长卿药饼灸联合行为训练治疗膀胱过度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14年8月~2016年3月期间在中医科、针灸科、泌尿外科、妇科就诊的OAB患者9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对比临床效果,A组给予口服特罗定片,B组在A组基础上配合每天艾灸1次,C组在B组基础上每天隔徐长卿药饼灸1次。结果:B组在日均排尿次数、尿失禁发生次数方面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日均排尿次数、尿急发生次数、尿失禁发生次数、日均尿痛发生次数等方面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及自觉症状改善评分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和自觉症状改善评分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徐长卿药饼灸联合行为训练治疗膀胱过度综合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自评表现,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谢杨春;李莉;黎石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黑逍遥散治疗左偏瘫与右偏瘫的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70例偏瘫患者分为左偏瘫和右偏瘫各35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治疗给予黑逍遥散加减,两组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每个疗程患者抑郁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治疗效果均有显著改善,疗效比较左偏瘫组优于右偏瘫组。结论:黑逍遥散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确切,而且对于左偏瘫的中风后抑郁患者更加有效。
作者:黄晓青;林宁;黎飞猛;梁兆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9月—2016年3月,通过联系附近多家医院的针灸科及骨科,收集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志愿者,给予真实的告知,采用双盲试验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信封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在确定患者自身情况后,采用穴位注射自身静脉血,每个穴位注射1mL,隔日1次,10d为一疗程;对照组30例,仅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0.3g/次,2次/d,饭后服用,10d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病人的疼痛指数变化,3个月后回访。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12例,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连堤;万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辨证录》为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所著,所论述的心肾相交包括心肾本脏的阴阳相交和心肾的阴阳上下相交,将心肾不交归为心不交肾、肾不交心和心肾两不相交,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心肾不交理论的内涵。在治疗心肾不交证时,陈士铎以补益为主,伍以清心泻火之品,常用熟地、麦冬、人参、山茱萸、肉桂、黄连等药物,善用熟地与麦冬、熟地与人参、黄连与肉桂配伍。
作者:陈宝忠;孙晶;邵攀辉;燕飞如;李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慢阻肺缓解期病机为气阳亏虚,痰瘀伏肺。刘良徛教授认为,慢阻肺缓解期重在调理脾胃,运用培土生金法治疗,解除“肺胀”发病的宿根,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何媚燕;刘良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在COPD困难脱机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月收住我院ICU困难脱机的COPD病人40例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所有病人均应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超过7天,采用常规程序脱机后随机将病人分为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联合中药穴位电超导观察组与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1、2、3、7、24h的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以及舒适度、二次插管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二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舒适度方面两组病人无明显差异。结论: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联合中药穴位电超导治疗能提高ICU困难脱机的COPD病人的氧合指数,增加病人舒适度,降低二氧化碳分压以及二次插管率,对于ICU困难脱机的COPD病人顺利脱机能够作为良好的过渡性治疗。
作者:李琛;阚建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傅青主女科·妊娠》论述病症11种,附方11首,所用药物39味。《妊娠》篇中人参、白术使用频次高;其组方用药重视脾肾肝,善补气血阴;使用妊娠禁忌药,胆大心细。
作者:严秀梅;文乐兮;罗伯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行为矫正对学龄前孤独症儿童攻击性行为问题干预的效果。方法:经过4周的行为干预,比较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和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改善情况。结果:孤独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大部分能在训练的4周以内进行纠正。训练2周内打人、咬人、扔东西、吐口水等攻击性行为明显改善,4周后打人、咬人、吐口水行为大多数已完全消失。对比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打人、咬人行为在2周和4周均有有明显差异(P<0.05),吐口水在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行为矫正对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大多数都能控制,因此在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应该早期干预,强化训练,才能有效改善。
作者:邵江洁;邱晓露;李维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对颈椎病早期的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治疗中采用滞针疗法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琳;赵美玲;程立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李顺民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位在脾肾,以脾虚为本,由脾及肾,终至脾肾同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为本,且贯穿本病始终,标实主要是毒瘀互结。根据这一病机特点,制定了益气养阴、解毒化瘀的治疗原则,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宋高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防止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术前、术后第3、7、14d患者血液中凝血四项(TT、APTT、PT、D-Dimer)及术后患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评判标准。结果:两组临床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治疗预防方式均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中医透药疗法防止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余兆仲;吴连堤;万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历代旴江医家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美德,以治病救人济世为已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后世树立了德医双馨的光辉楷模。旴江医籍中有大量关于医学道德的精辟论述,旴江流域流传着许多旴江医家医德医风的动人故事,对后世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增添了不少新内容。本文从仁心仁术、生命至上、精术立德、谦和辞让、求真求实、贫富同视、贵义贱利、同行相亲、奉方献术等九个方面介绍旴江医家的医德风范,以冀当代医生从中得到启迪并加以弘扬。
作者:何晓晖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