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防止股骨粗隆间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余兆仲;吴连堤;万小明

关键词: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低分子肝素钠,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 深静脉血栓
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防止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术前、术后第3、7、14d患者血液中凝血四项(TT、APTT、PT、D-Dimer)及术后患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评判标准。结果:两组临床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治疗预防方式均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中医透药疗法防止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五苓散加减治疗顽固性汗出异常1例

    目的:探讨五苓散加减论治顽固性汗出异常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反复汗出异常达5年之久的患者服用五苓散加减的治疗过程及疗效,并分析用药原理。结果:顽固性汗出得以痊愈。结论:五苓散加减论治顽固性汗出异常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顽固性汗出异常提供了新思路,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刘萍;李明;王慧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竹叶石膏汤治疗不寐验案1则

    通过1例病案介绍临床运用《伤寒论》竹叶石膏汤治疗热病后不寐的经验。

    作者:何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防止股骨粗隆间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防止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术前、术后第3、7、14d患者血液中凝血四项(TT、APTT、PT、D-Dimer)及术后患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评判标准。结果:两组临床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治疗预防方式均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中医透药疗法防止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余兆仲;吴连堤;万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肺部弥漫性磨玻璃影3例报告

    肺部弥漫性磨玻璃影病因众多,近期我科3例肺部弥漫性磨玻璃影患者经查证实为艾滋病,对其进行报告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程光宇;薛汉荣;喻强强;徐超;李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李顺民辨治糖尿病肾病经验撷英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李顺民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位在脾肾,以脾虚为本,由脾及肾,终至脾肾同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为本,且贯穿本病始终,标实主要是毒瘀互结。根据这一病机特点,制定了益气养阴、解毒化瘀的治疗原则,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宋高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困难脱机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在COPD困难脱机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月收住我院ICU困难脱机的COPD病人40例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所有病人均应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超过7天,采用常规程序脱机后随机将病人分为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联合中药穴位电超导观察组与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1、2、3、7、24h的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以及舒适度、二次插管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二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舒适度方面两组病人无明显差异。结论: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联合中药穴位电超导治疗能提高ICU困难脱机的COPD病人的氧合指数,增加病人舒适度,降低二氧化碳分压以及二次插管率,对于ICU困难脱机的COPD病人顺利脱机能够作为良好的过渡性治疗。

    作者:李琛;阚建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徐长卿药饼灸联合行为训练治疗膀胱过度综合征30例

    目的:观察徐长卿药饼灸联合行为训练治疗膀胱过度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14年8月~2016年3月期间在中医科、针灸科、泌尿外科、妇科就诊的OAB患者9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对比临床效果,A组给予口服特罗定片,B组在A组基础上配合每天艾灸1次,C组在B组基础上每天隔徐长卿药饼灸1次。结果:B组在日均排尿次数、尿失禁发生次数方面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日均排尿次数、尿急发生次数、尿失禁发生次数、日均尿痛发生次数等方面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及自觉症状改善评分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和自觉症状改善评分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徐长卿药饼灸联合行为训练治疗膀胱过度综合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自评表现,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谢杨春;李莉;黎石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黑逍遥散治疗左偏瘫与右偏瘫的中风后抑郁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黑逍遥散治疗左偏瘫与右偏瘫的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70例偏瘫患者分为左偏瘫和右偏瘫各35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治疗给予黑逍遥散加减,两组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每个疗程患者抑郁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治疗效果均有显著改善,疗效比较左偏瘫组优于右偏瘫组。结论:黑逍遥散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确切,而且对于左偏瘫的中风后抑郁患者更加有效。

    作者:黄晓青;林宁;黎飞猛;梁兆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从《辨证录》探析心肾不交证的治疗用药特点

    《辨证录》为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所著,所论述的心肾相交包括心肾本脏的阴阳相交和心肾的阴阳上下相交,将心肾不交归为心不交肾、肾不交心和心肾两不相交,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心肾不交理论的内涵。在治疗心肾不交证时,陈士铎以补益为主,伍以清心泻火之品,常用熟地、麦冬、人参、山茱萸、肉桂、黄连等药物,善用熟地与麦冬、熟地与人参、黄连与肉桂配伍。

    作者:陈宝忠;孙晶;邵攀辉;燕飞如;李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陈潮祖运用麻黄治疗肺系疾病经验总结

    陈潮祖教授是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对经方研究造诣深厚,对麻黄的应用独有心得,据证配伍用于治疗肺系疾病疗效明显。笔者现总结陈老运用麻黄解表祛邪、宣降肺气、宣通津液的临床配伍经验,并分析麻黄调节气津、三焦的理论依据,继以风疹、喑哑、癃闭三案展示其用药特色。

    作者:邓怀涵;叶明军;贾志超;贾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从《伤寒论》厥阴病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证治思路

    慢性前列腺炎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病因复杂,症状多变,病程迁延。其病机与厥阴病寒热虚实错杂的特点相符合,临证治疗应以寒温并用、虚实兼顾为法。

    作者:赵逍;周海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旴江医学史考(明代·上)

    旴江医学分布于江西旴江(抚河)流域16个县市,从西汉迄民国有医家1200余、医籍700余种,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有八人出自旴江流域。经考证,旴江医学因方士修真炼丹而萌芽于先秦、因黄老修行施医而起源于秦代、因高道创教传医而兴起于汉晋、因高僧创教传医而弘扬于南北朝隋唐五代、因崇儒尚医而发展于宋元、因政治中心南移而繁盛于明清、因战乱诸因而停滞于民国、因当代政府重视而传扬于寰宇。明代,随着我国政治中心的南移,旴江流域经济和文化更趋繁盛,医学群体更加蓬勃壮大,尤其以南昌、南城等王府等所在地和临川、金溪、清江等文化和经济发达地更为突出,名医云集,著述丰富,计有重医藩王朱权和朱祐槟、儒医相通大家汤显祖、医学教育家李梴、御医世家龚信、医林状元龚廷贤、医国神针胡朝凤等医家188人,撰《医学入门》《寿世保元》《万病回春》《红炉点雪》《外科活人定本》《内府秘传经验女科》《活幼心法》《秘授眼科百效全书》《咽喉说》《神应经》等医籍186种,代有传承,流传域外,促进了旴江医学的繁盛。

    作者:谢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针药并用治疗面神经炎4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为了探讨针灸和药物配合应用是否能提高临床疗效,8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针药组和普通针刺组,两组治疗10d及20d后临床疗效比较,针药组较普通针刺组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郭志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傅青主女科·妊娠》组方用药特点分析

    《傅青主女科·妊娠》论述病症11种,附方11首,所用药物39味。《妊娠》篇中人参、白术使用频次高;其组方用药重视脾肾肝,善补气血阴;使用妊娠禁忌药,胆大心细。

    作者:严秀梅;文乐兮;罗伯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缓解期验案2则

    慢阻肺缓解期病机为气阳亏虚,痰瘀伏肺。刘良徛教授认为,慢阻肺缓解期重在调理脾胃,运用培土生金法治疗,解除“肺胀”发病的宿根,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何媚燕;刘良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阿是穴滞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48例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对颈椎病早期的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治疗中采用滞针疗法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琳;赵美玲;程立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从“热入血室”论治月经周期性精神障碍

    月经周期性精神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性的出现情绪不稳、烦躁易怒或情绪抑郁、喃喃自语等情志异常。《伤寒论》所载小柴胡汤之“热入血室”证及桃核承气汤之“其人如狂”与其主要临床表现颇为相符。基于“异病同证”“同证同治”理论,临床上用小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化裁治疗月经周期性精神障碍效果显著。

    作者:刘珍洪;杨桢;高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虫草中腺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虫草中腺苷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SB-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10:90,V/V),检测波长:260nm,柱温:30℃,流速:1.0mL/min。结果:腺苷的线性范围2.0~100μg/mL, r=0.99996,腺苷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8.2%,低检出限为0.45μg/mL(S/N=3)。结论:本方法简单,灵敏,重现性好,结果准确,适合虫草中腺苷的含量检测。

    作者:黄力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半四左方加味治疗五个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150例

    目的:观察半四左方加味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0例中医辨证为脾虚气滞、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寒、寒热错杂等五个证型(每一证型60例,随机分为中药观察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别采用半四左方加味汤剂治疗与西沙必利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主要症状积分、体征变化、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改善症状的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改善症状的有效率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积分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不同证型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四左方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肯定,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陈建章;傅斌;徐步海;喻菁;王小平;杨永寿;章琴;徐泽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论完带汤祛湿之法

    完带汤为傅山论治带下病诸方之首,其祛湿之法,颇具特色。概括其要点有四:健脾疏肝以杜生湿之源,燥湿利湿以分消湿浊,理气化滞以使气行湿化,升发清阳则湿不下流。诸法并行,脾健郁舒,湿浊得化,清阳得升,带下自止。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