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秀梅;文乐兮;罗伯承
慢性前列腺炎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病因复杂,症状多变,病程迁延。其病机与厥阴病寒热虚实错杂的特点相符合,临证治疗应以寒温并用、虚实兼顾为法。
作者:赵逍;周海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黑逍遥散治疗左偏瘫与右偏瘫的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70例偏瘫患者分为左偏瘫和右偏瘫各35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治疗给予黑逍遥散加减,两组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每个疗程患者抑郁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治疗效果均有显著改善,疗效比较左偏瘫组优于右偏瘫组。结论:黑逍遥散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确切,而且对于左偏瘫的中风后抑郁患者更加有效。
作者:黄晓青;林宁;黎飞猛;梁兆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完带汤为傅山论治带下病诸方之首,其祛湿之法,颇具特色。概括其要点有四:健脾疏肝以杜生湿之源,燥湿利湿以分消湿浊,理气化滞以使气行湿化,升发清阳则湿不下流。诸法并行,脾健郁舒,湿浊得化,清阳得升,带下自止。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疮口或创口对于体质虚弱者来说往往难以愈合,临床上也屡见不鲜。笔者在细研《房芝萱外科经验》基础上,所创“托补促愈汤”,旨在攻补兼施,扬中医千年古训“消里托毒”之所长,数十年用之临床疗效肯定,受益者众。
作者:李超医;刘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反佐”属于方剂组方配伍的一种,早提出于《内经》,在后世医家临床组方配伍中得到了运用与补充。笔者主要从反佐与佐助、佐制的区别及反佐与反治的对比等方面,阐述对方剂配伍中的反佐的理解。反佐通过性味或作用与君药相反的配伍,在临床治疗中起到相成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大玲;左铮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五苓散加减论治顽固性汗出异常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反复汗出异常达5年之久的患者服用五苓散加减的治疗过程及疗效,并分析用药原理。结果:顽固性汗出得以痊愈。结论:五苓散加减论治顽固性汗出异常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顽固性汗出异常提供了新思路,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刘萍;李明;王慧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自拟和胃止呕方合耳穴压豆法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恶阻的临床疗效,为治疗妊娠恶阻提供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至本院就诊的60例诊断为肝胃不和型妊娠恶阻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自拟和胃止呕方内服,疗程为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耳穴压豆法治疗,记录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妊娠恶阻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肝胃不和型妊娠恶阻的治疗,采用自拟和胃止呕方合耳穴压豆法比单用自拟和胃止呕方疗效更好,并且价格较低且较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兆兰;郑兰;童娟娟;王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加味五苓散口服加外敷治疗恶性肿瘤双下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05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下肢淋巴水肿的患者23例,随机化分组分为两组。对照组11例,观察组12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呋塞米;观察组1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五苓散水煎取汁口服兼以药渣外敷。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卷尺测量患肢周径变化、观察局部体征变化情况及KP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五苓散的应用可有效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双下肢水肿,并对局部症状有明显改善,进一步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丁艳艳;王文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傅青主女科·妊娠》论述病症11种,附方11首,所用药物39味。《妊娠》篇中人参、白术使用频次高;其组方用药重视脾肾肝,善补气血阴;使用妊娠禁忌药,胆大心细。
作者:严秀梅;文乐兮;罗伯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旴江医学分布于江西旴江(抚河)流域16个县市,从西汉迄民国有医家1200余、医籍700余种,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有八人出自旴江流域。经考证,旴江医学因方士修真炼丹而萌芽于先秦、因黄老修行施医而起源于秦代、因高道创教传医而兴起于汉晋、因高僧创教传医而弘扬于南北朝隋唐五代、因崇儒尚医而发展于宋元、因政治中心南移而繁盛于明清、因战乱诸因而停滞于民国、因当代政府重视而传扬于寰宇。明代,随着我国政治中心的南移,旴江流域经济和文化更趋繁盛,医学群体更加蓬勃壮大,尤其以南昌、南城等王府等所在地和临川、金溪、清江等文化和经济发达地更为突出,名医云集,著述丰富,计有重医藩王朱权和朱祐槟、儒医相通大家汤显祖、医学教育家李梴、御医世家龚信、医林状元龚廷贤、医国神针胡朝凤等医家188人,撰《医学入门》《寿世保元》《万病回春》《红炉点雪》《外科活人定本》《内府秘传经验女科》《活幼心法》《秘授眼科百效全书》《咽喉说》《神应经》等医籍186种,代有传承,流传域外,促进了旴江医学的繁盛。
作者:谢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李顺民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位在脾肾,以脾虚为本,由脾及肾,终至脾肾同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为本,且贯穿本病始终,标实主要是毒瘀互结。根据这一病机特点,制定了益气养阴、解毒化瘀的治疗原则,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宋高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徐长卿药饼灸联合行为训练治疗膀胱过度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14年8月~2016年3月期间在中医科、针灸科、泌尿外科、妇科就诊的OAB患者9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对比临床效果,A组给予口服特罗定片,B组在A组基础上配合每天艾灸1次,C组在B组基础上每天隔徐长卿药饼灸1次。结果:B组在日均排尿次数、尿失禁发生次数方面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日均排尿次数、尿急发生次数、尿失禁发生次数、日均尿痛发生次数等方面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及自觉症状改善评分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和自觉症状改善评分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徐长卿药饼灸联合行为训练治疗膀胱过度综合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自评表现,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谢杨春;李莉;黎石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肺心病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以胸闷气喘、夜间难以平卧、双下肢浮肿为主要症状。刘良徛教授在临床上运用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几十年的临证经验治疗肺心病取得良好的效果,故今选取两个肺心病案例与大家共同学习。
作者:赖海斌;刘良徛;钟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防止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术前、术后第3、7、14d患者血液中凝血四项(TT、APTT、PT、D-Dimer)及术后患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评判标准。结果:两组临床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治疗预防方式均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中医透药疗法防止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余兆仲;吴连堤;万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肺部弥漫性磨玻璃影病因众多,近期我科3例肺部弥漫性磨玻璃影患者经查证实为艾滋病,对其进行报告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程光宇;薛汉荣;喻强强;徐超;李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慢阻肺缓解期病机为气阳亏虚,痰瘀伏肺。刘良徛教授认为,慢阻肺缓解期重在调理脾胃,运用培土生金法治疗,解除“肺胀”发病的宿根,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何媚燕;刘良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吴伟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临床29年,在临证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于血脂异常的中医论治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治疗经验。吴伟教授认为血脂异常的病机主要包括禀赋异常、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年老体虚,并创造性的提出热毒血瘀为血脂异常的基本病机之一。治疗方面主张祛痰化瘀与清热解毒并重,并自拟降脂方,临床多有效验。
作者:刘珊珊;吴伟;卿立金;欧阳学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9月—2016年3月,通过联系附近多家医院的针灸科及骨科,收集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志愿者,给予真实的告知,采用双盲试验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信封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在确定患者自身情况后,采用穴位注射自身静脉血,每个穴位注射1mL,隔日1次,10d为一疗程;对照组30例,仅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0.3g/次,2次/d,饭后服用,10d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病人的疼痛指数变化,3个月后回访。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12例,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连堤;万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胃复春片具有健脾益气、活血解毒的功效,由红参、香茶菜、枳壳(炒)组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本文通过探讨胃复春片临床运用、作用机制及安全性,以期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等消化系疾病的临床治疗寻求更好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陈曦;赵亚红;张也青;叶冠;孙明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是因糖尿病日久而发的骨质疏松症。因其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医药在对其治疗方面的应用也受到中外医家的青睐,且疗效甚佳。因此,笔者通过分析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及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此病方面的应用,得出可用“补泻兼施”法来组方立药以治疗此病。“虚以补之”“实以泻之”,针对糖尿病骨质疏松虚实夹杂之证,以采取相应的治法对其病证加以治疗。
作者:曹灵修;张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