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雯;方勇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为主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化裁辨治。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颈动脉弹性功能指标僵硬度系数β(stiffness parameter)、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 Ep)、IMP及RI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显著( P<0.05)。结论:益气活血为主辨证治疗AS中医辨证气虚血瘀型患者,可明显改善颈动脉弹性功能和粥样硬化程度,降低颈动脉阻力,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防治心、脑、肾意外事件有一定作用。
作者:潘云锋;曾建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肺部影像学上有改变,但临床通过大量其他辅助检查手段仍难以明确诊断的疾病越来越多,西医治疗往往收效不佳,中医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结合2则临证验案,探讨中医辨证论治肺部斑块影的疗效,以期为同道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思路。
作者:吴娥;万丽玲;杨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治未病强调未病先防,培育正气;既病防变,已病防传,病盛防危,新愈防复等。 IgA肾病中,未病时,严防病症出现;病未显时,要及时发现病情、控制病情;未传时稳定病情;未盛时要极力阻止或延缓病情发展,瘥后要注意各种调摄。
作者:姚木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仙草泡腾片干法制粒佳工艺参数。方法:考察轧轮压力和转轮频率两个工艺参数对颗粒得率及颗粒脆碎度的影响,设计两因素三水平的中心复合实验,并进行响应曲面分析优化优参数。结果:轧轮压力2.5MPa,转轮频率6Hz为佳工艺参数。结论:仙草泡腾片干法制粒工艺的研究为仙草泡腾片研究与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作者:龚明;饶小勇;张尧;张爱玲;何雁;杨婧;罗晓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患病率逐年提高,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6亿,临床上将19~60岁的高血压患者称为中青年高血压,其患病率为14.55%,大约有两千多万人[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高血压发病日趋年轻化,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逐年增多,其增高趋势较老年人更为明显[2]。笔者试从中西医两方面对中青年高血压病的认识及防治进行简单阐述。
作者:徐小章;陈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以围针为主的针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以围针为主的针灸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治愈50例,占89%;好转6例,占11%;总有效率100%。结论:以围针为主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可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
作者:王雪静;张连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通过收集明清医案中肺系疾病医案321例,运用关联规则和对应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发现各疾病医案中的高频药物和药对分别是:咳嗽为杏仁、甘草、茯苓、桑叶、杏仁-甘草、杏仁-桑叶;肺痈为冬瓜仁、薏苡仁、杏仁、茯苓、冬瓜仁-薏苡仁、冬瓜仁-杏仁;肺痿为薏苡仁、甘草、枇杷叶、冬瓜仁、冬瓜仁-薏苡仁、枇杷叶-薏苡仁;哮病为茯苓、杏仁、半夏、甘草、杏仁-茯苓、杏仁-橘红;喘证中常用药物为茯苓、甘草、杏仁、五味子、熟地-茯苓、山萸肉-茯苓;肺痹中常用药物为杏仁、薏苡仁、通草、桔梗、杏仁-桔梗、杏仁-通草;咳嗽、肺痿、哮病、喘证与补益药关系为密切,肺痈与清热药关系为密切,肺痹与祛湿药关系为密切。
作者:卞雅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伤寒论》230条居于阳明病篇,然方用小柴胡汤论治。众多医家对此条文解释不一,有从阳明立论而谈,有从少阳立论而谈。笔者从原文病理机制等分析,试探讨《伤寒论》230条所带来的疑惑问题。
作者:张传生;张国骏;孔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运用倪毓生主任经验方疏肝散结汤,观察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疏肝散结汤方,水煎400mL,每日1剂,早晚分服,30天为一疗程,可连服3~6个疗程;佐芙黄膏适时外敷。结果:经观察乳腺导管扩张症92例,临床治愈83例,占90.2%。结论:疏肝散结汤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疗效显著。
作者:丁晓雯;方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颈腰椎病在临床上发病率高且较难以治愈,因此对颈腰椎病采取提前预防措施,减少颈腰椎病的发生率、延迟颈腰椎病的病发时间则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筋骨、气血二者关系的基础上,结合颈腰椎病的病因进一步探讨筋骨、气血与颈腰椎病三者之间的联系,并结合“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理论,为颈腰椎病的预防提出对策。
作者:任文琪;王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千金方》为初唐医家孙思邈精研《内经》《本草经》《伤寒论》与《甲乙经》等著作,并结合其临床经验而成书。该书内容丰富,辨证精确,其中的针灸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春晓;张永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作为平补肝肾之阴的经典方剂,二至丸具有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抗衰老、调节免疫、降血脂、改善缺铁性贫血、抗骨质疏松、抑制肿瘤生长、降血糖、抗疲劳、抗血栓等作用,广泛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疾病及防治亚健康,然其药理研究稍显不足,尤其是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就二至丸的药理作用作一综述,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邹勇;左铮云;赵海梅;王馨;刘端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合隔姜灸法治疗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门诊30例产后身痛患者,给予独活寄生汤内服配合隔姜灸法治疗,2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30例患者,治愈22例,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独活寄生汤合隔姜灸法治疗产后身痛在临床上有显著疗效。
作者:潘兆兰;毛穗;邹芸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养阴扶正祛火法联合康复新液配伍云南白药外敷的综合疗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口腔门诊12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养阴扶正祛火法自拟中药汤剂联合康复新液配伍云南白药外敷患处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常规剂量维生素B2、维生素C片和含化华素片联合意可贴(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外敷患处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3个月和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养阴扶正祛火法联合康复新液配伍云南白药外敷的综合疗法有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
作者:聂斐;陈乃静;刘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EGFR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9例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9例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通过高通量测序法行外周血EGFR检测。分别按有无EGFR变异与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分型(期)以及药物治疗分组进行病例数分析。结果:患者的基本情况与EGFR检测的关系:男女组、<60岁或>60岁组及不吸烟组无EGFR突变的病例数多于有EGFR突变的病例,吸烟组有突变的病例数高于无突变的病例数。病理分型(期)与EGFR检测结果的关系:磷癌与IIIA、B期的患者中,EGFR有与无突变的病例数各占50%;腺癌、腺鳞癌、非小细胞肺癌与IV期的患者中无突变的病例数高于有突变的病例数。 EGFR有无突变者服药后的病情变化:服药后无进展的病例构成比高于服药后进展,EGFR有突变组服药后未进展的病例构成比显著高于无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GFR的突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吸烟及病理分型(期)可能有关,EGFR突变者服药后疗效高于无突变者。
作者:农巧红;申东兰;牟尚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医药对PCI术后再狭窄炎症反应做了有益的探索,本文从病因病机的认识、作用机理和治疗方法等方面作一归纳总结。
作者:邹国辉;黄小燕;曹浪;李菲;邓常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总结衡先培教授辨治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经验。认为血脂和血糖都属于中医营气的范畴。血脂相对于血糖病位较深、属阴,易从阴化,易于成形,称为旬气。旬气为病,阳明失运、太阴失化是其致病原因,气化失司是病情演化加深的关键病机,通降阳明、运化太阴是治疗旬气为病的基本策略,化散祛邪是治疗旬气为病的基本法则,同时还强调日常生活的调摄和保养。临床应用常能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姚淑红;衡先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黄连温胆汤出自《六因条辨》,原用于治疗胆失清净、痰热内扰之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临证还可应用于头痛、心悸、失眠、胃痞等属痰热郁遏,气机紊乱,平衡失调者。
作者:王莉;李映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肺抑瘤膏对血瘀体质lewis荷瘤小鼠血流变学的干预作用。方法:首先进行血瘀体质模型的建立,继而进行lewis肿瘤细胞的接种,将体质造模成功并且荷瘤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血瘀对照组和血瘀给药组,给药组给予肺抑瘤膏灌胃,观察两组小鼠外周血Fib、D-dimer、全血黏度的差异性。结果:肺抑瘤膏可以有效改善血瘀体质荷瘤小鼠的高凝、高黏状态。结论:对肿瘤患者偏颇体质进行调整,是中药治疗肿瘤的一种思路和方法。
作者:郑心;孟宪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加味平胬膏对鼠背感染性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9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A组60只和实验B组30只,各实验组随机分成3小组,分别采用加味平胬膏及生理盐水、雷弗诺尔纱条治疗,并通过统计实验A组中创面肉芽组织细菌数和创面肉芽组织EGF含量、实验B组中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渗液水肿评分情况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实验A组中经加味平胬膏治疗的鼠背感染性创面每克肉芽组织中的细菌数明显少于雷弗诺尔组与氯化钠组(P<0.05),其中给药3d加味平胬膏组细菌数明显少于雷弗诺尔组(P<0.01);给药7d、14d加味平胬膏组和雷弗诺尔组的鼠背感染性创面肉芽组织匀浆中EGF含量高于氯化钠组(P<0.05),给药14d加味平胬膏组的EGF含量明显高于雷弗诺尔组(P<0.01)。实验B组中加味平胬膏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雷弗诺尔组与氯化钠组(P<0.05);加味平胬膏组的渗液水肿情况优于雷弗诺尔组与氯化钠组(P<0.05)。结论:加味平胬膏能降低肉芽组织细菌数、提升创面肉芽组织EGF含量、减轻创面渗液水肿以及加速感染性创面的修复。
作者:万顺兰;王海燕;葛巍;杨苏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